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从历史纪年视角看,下列历史概念与众不同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间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3、【题文】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4、【题文】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5、【题文】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6、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7、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属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______(判断对错)9、历史地图包涵丰富的历史信息。请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说明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揭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10、如图所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______(判断对错)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这一做法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______(判断对错)12、【题文】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______(判断对错)14、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词-诗-曲-小说的变化趋势,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通俗化。______。(判断对错)15、秦朝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______。(判断对错)17、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欧洲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18、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年份19131920192519291933工厂数27980814572532345019、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奠基者,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指导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20、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条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2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______(判断对错)22、顾炎武的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顾炎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______。(判断对错)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不具备民主政治的特征。______。(判断对错)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周恩来会见缅甸代表团首次提出,其提出是为了改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它有助于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共18分)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
(3)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指出中国四大发明分别对世界的影响?26、指出宗教改革的实质。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8分)27、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20分)28、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试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是用年号来命名的时代特征,文景之治是用帝号来命名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纪年方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纪年方法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年号纪年和帝号纪年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2、B【分析】依据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可知,它是指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是官府和皇室,产品不投放市场,故B项正确。
AD两项的产品要投放市场;供民间消费,排除。
C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
本题考查对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B3、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赋。【解析】【答案】B4、C【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C5、A【分析】【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教材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A项错误。【解析】【答案】A6、C【分析】“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属于民众思想觉悟问题;说明陈独秀强调的是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C正确;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民主共和的观念、封建专制思想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析】C7、A【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时;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故②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反映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故④错误,可用排除法。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要求学生结合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还要搞清楚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解析】A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B【分析】“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并未体现“天人合一”,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对限制君主势力的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有一定作用限制。【解析】B9、由材料中的分封制到郡县制在到郡国并行制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一较长的曲折过程;这主要和生产力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和汉高祖刘邦错误的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有关。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出现由黄河中下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体现的是人口与经济中心南移的关系。这主要和南方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统治者的政策支持等有关。
故答案为:
演变一:由图一周朝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发展到图二秦朝中央集权制下的郡县,再发展到图三汉初郡国并行制。说明:在中国古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一较长的曲折过程。
主要原因:周推翻商朝统治后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而实行分封制;但这种分封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瓦解。
秦灭六国后;吸取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在“汉承秦制”的同时;吸取所谓“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在统治区域内重建了一些封国,出现郡国并行局面。
演变二:地方行政区划出现由稀疏向稠密;由集中于黄河中下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说明:中国古代人口与经济发展在逐渐南移。
主要原因:源于人口与经济压力,统治者与民众逐渐加强了对南方的开发。【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于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的准确把握。【解析】由材料中的分封制到郡县制在到郡国并行制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一较长的曲折过程;这主要和生产力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和汉高祖刘邦错误的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有关。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出现由黄河中下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体现的是人口与经济中心南移的关系。这主要和南方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统治者的政策支持等有关。
故答案为:
演变一:由图一周朝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发展到图二秦朝中央集权制下的郡县,再发展到图三汉初郡国并行制。说明:在中国古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一较长的曲折过程。
主要原因:周推翻商朝统治后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而实行分封制;但这种分封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瓦解。
秦灭六国后;吸取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在“汉承秦制”的同时;吸取所谓“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在统治区域内重建了一些封国,出现郡国并行局面。
演变二:地方行政区划出现由稀疏向稠密;由集中于黄河中下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说明:中国古代人口与经济发展在逐渐南移。
主要原因:源于人口与经济压力,统治者与民众逐渐加强了对南方的开发。10、A【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日本签字投降仪式,这是中国抗战取得的最终的胜利成果,题干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结果的表现,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11、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思想,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起用儒生参政,设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提高了儒学地位,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结合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思考。【解析】A1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请的文化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在社会上开始流行适合市民需求的文学的出现,是经济的发展反应在上层建筑的表现,所以该题目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13、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奠定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基础,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注意对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等知识的识记。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解析】A14、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变化趋势;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通俗化,题干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具体考查中国古代主要文学形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要文学形式,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各种文学形式兴起的原因,主要作品、和影响。【解析】B15、错误【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但是郡县制度在秦朝统一之前已经出现了,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政治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错误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是我们的文化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方针。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双百方针发展的过程和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双百方针提出的表现内容,特征和性质,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17、×【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应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析】【答案】错18、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南京临时政府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到1912.3袁世凯篡权,把政府迁往北京,后称北洋军1925.7.1广州重组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4.18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同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政府结束。表格的时间从1913年到1933年,南京临时政府的说法是错误的。19、B【分析】【分析】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卢梭:否定封建主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违反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盂德斯鸠: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故题目错误。20、A【分析】【分析】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运动的必然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深刻的农业社会主义革命。苏联富农阶级被消灭,农业生产方式完成了由个体小农经济向集中的大生产的转化,农业由原来的经济生产部门变为了听从于党政机关指挥的部门。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料的供应量得到一定的保障;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题目说法正确。21、B【分析】《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
故本题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解析】B22、A【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顾炎武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经世致用,做学问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反对空谈,所以顾炎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顾炎武”
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考查对基本历史史实的记忆和再现能力。【解析】A23、B【分析】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特征,表明他的产生方式是民主的,故材料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尽管带有封建专制残余,但它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于德国的议会,主要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是由帝国各邦国的代表组成,普鲁士掌握多数席位,因而权力较大,而帝国议会是普选产生权力较小,实际受到国议会控制。【解析】B24、B【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首次提出。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解析】B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共18分)25、略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的领域及其原因;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中国四大发明分别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1)第一小问的领域;依据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可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整个的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可知,3-15世纪(明清以前)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3)本小问的影响;结合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欧洲的影响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
(2)3-15世纪(明清以前)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3)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考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或使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或促进了新房路的开辟,也迎来了殖民时代).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6、(1)“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主张因信称义。
(2)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故答案为:
(1)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分析】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慷慨陈词的核心主张;宗教改革的实质;需结合宗教改革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主张因信称义。
(2)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故答案为:
(1)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小题2】五、简答题(共2题,共18分)2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首先从整体上概括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次,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其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从其思想内容上来分析:儒家学派主张“仁政”、“民本”,这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儒家思想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道家学派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和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构成了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法治,主张变革,这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墨家学派在汉代以后逐渐淹没失传,故没有分析其影响。(2)从中得到的启示:首先,从百家争鸣对当时思想解放的影响来分析;其次,从百家争鸣对当今思想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两个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答案】(10分)影响: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0分)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孔子创立;战国--孟子发展;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安全文化的培育与现场改善措施的推进
- 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的环保责任感
- 《信息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 环保出行下的电动交通工具发展前景-以电动车产业园为例证分析
- 生产工艺控制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提升
- 现代住宅设计与社区人文环境的构建
- 环保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法
- 现代办公室中磁性技术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 物联网时代的移动终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
- 未来城市中的科技展览馆设计与实施全案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英语演讲技巧和欣赏课件
- 物流托运单模板
- 【员工关系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及参考答案(12篇)
- 苏教版(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课件
- 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中国文化简介英文版(ChineseCultureintroduction)课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鼻空肠营养的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