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2/3C/wKhkGWegQZ2AbgE3AAJf6N1cWM4742.jpg)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2/3C/wKhkGWegQZ2AbgE3AAJf6N1cWM47422.jpg)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2/3C/wKhkGWegQZ2AbgE3AAJf6N1cWM47423.jpg)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2/3C/wKhkGWegQZ2AbgE3AAJf6N1cWM47424.jpg)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2/3C/wKhkGWegQZ2AbgE3AAJf6N1cWM474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汇报人:可编辑2024-01-06目录CATALOGUE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实践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CATALOGUE01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模式。定义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特点保障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历史背景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发展历程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发展趋势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智能化、生态化等方面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与发展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CATALOGUE02农业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农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全球范围内,农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害虫等。这些病虫害在各种农作物中都有分布,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病虫害分布广泛农业病虫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不仅局限于某些地区或国家。由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物流等因素,病虫害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目前,农业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然而,过度使用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缺乏综合防治措施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这些措施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监测与预警体系不完善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并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问题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也在不断变化,给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例如,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新型农药的研发以及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应用等,都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同时,政府和社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也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挑战与机遇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CATALOGUE03生态防治是一种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能力的策略。生态防治强调利用自然生态平衡,通过合理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生态防治还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生态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害等,例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害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农业生产。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抗药性等问题,需要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01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02物理防治包括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果实套袋等措施。物理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易操作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03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实践CATALOGUE04
生态防治实践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和休耕通过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制度,调节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有机肥料的使用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天敌引入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利用对病虫害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防治病虫害。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物,如苦参碱、藜芦碱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030201生物防治实践科学用药根据病虫害的监测数据,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轮换用药通过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低毒低残留药剂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化学防治实践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蓝光灯等诱杀害虫。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特定颜色的色板诱杀害虫。色板诱杀通过高温处理种子或用太阳晒种等方式,杀死病原菌和害虫。高温处理物理防治实践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CATALOGUE05生态防治01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调整作物布局、轮作套种等生态措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例如,稻田养鱼、养鸭共作模式,利用鱼、鸭活动抑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生态防治优点02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防治缺点03见效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生态防治案例分析生物防治案例分析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常见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害等。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利用Bt菌防治棉铃虫。生物防治优点安全、有效、环保,对人类和动物安全无害,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缺点见效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见效快、效果好,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例如,使用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化学防治优点见效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化学防治缺点对人类和动物有毒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010203化学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感应活动车辆标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层操作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三合一开瓶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氨基酸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真皮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保窗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沙漠轮胎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化钙单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内燃机曲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网制文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外科学-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课件
-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课件
- 最新卷宗的整理、装订(全)课件
- 城市旅行珠海景色介绍珠海旅游攻略PPT图文课件
- 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复查、复核、听证程序课件
- 【北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
- 小学 三年级 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
- JJF1664-2017温度显示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第二讲共振理论、有机酸碱理论
- 研究性学习课题——有趣对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