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悟言风格”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

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赚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号等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

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

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

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

充满”。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气呵成。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

试卷第1页,共23页

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胭胭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

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

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

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

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诗歌中没有涉及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Do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旅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

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

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可谓春郊送别图”。

试卷第2页,共23页

B.颔联公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林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写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这首诗歌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

感情的能力。

D.沉郁顿挫”错误。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

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流华美,风格属于清健俊爽,

不属于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一般指杜甫的风格,不是杜牧。故选D。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雄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雄: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照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4.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

以下山水田园诗最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

B.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雨望》)

C.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试卷第3页,共23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

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

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用语新颖,

不落俗套,语言清新雅致,与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不符。故选A。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脩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既照应诗题,也点出了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

怜惜。

B.身瘦”发稀“废书”叙述了老年苦况令人怜悯,用形象的语言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C.七八句语言精辟,指出人老也有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

深的了解。

D.整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诗歌内容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的

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整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错,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此诗表现的是乐观进取、

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故选D。

试卷第4页,共23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于老病,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

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

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

喻人至晚年。霞,霞光,这里指晚霞。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太阳

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

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体现了诗人面对衰老、人生的困境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善用动词,如首句步”字表现出诗人在江边行走时安步当车、优哉游哉的情态。

B.诗人笔下的江边景物如现眼前,野鸭戏水,飞燕拂花,全都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野

趣。

C.诗人内心惬意自在,同时能感受到诗人对江村生活的喜爱,对村民们勤劳质朴的赞

美。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秀丽、生动细腻,全诗读上去使人觉得诗句平易近人又含蓄婉

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平易近人”错,这首诗自始至终

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并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

试卷第5页,共23页

用笔隐晦,耐人寻味。故选D。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7.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

断,并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甲诗作者是李白。甲诗风格清新飘逸,符合李白诗歌特质。

①初月弯而尖,像云生脚爪、水浸眉弯,想象新颖奇特,比喻不落窠臼。

②离“湿“生”浸,,等用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却将初月跳脱灵动之美表现得十分自然真

切。

示例二::乙诗作者是杜甫。乙诗风格沉郁顿挫,符合杜甫诗歌特质。

①右塞”暮云“河汉“关山”描绘了微弱的月光下荒凉清冷的边塞景象,寓时世感慨,情感

沉郁不抒。

②寒'极写关山清冷、心中凄清,暗"团'写月色昏暗,菊花朦胧难辨,以人情写物情,体

物入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甲诗作者是李白。

甲诗风格清新飘逸,符合李白诗歌特质。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意思是:风吹得云朵散

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这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初月弯

而尖,像云生脚爪、水浸眉弯,想象新颖奇特,比喻不落窠臼,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

泼。笑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离“湿”生“浸”等用语信手

试卷第6页,共23页

拈来,语言清新,意境清幽,将初月跳脱灵动之美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乙诗作者是杜甫。

乙诗风格沉郁顿挫,符合杜甫诗歌特质。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关山空

自寒”,选用古塞“暮云“河汉“关山”等独特的边塞景象,描绘了微弱的月光下荒凉清冷的

边塞景象。颈联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河汉虽然还是原来的颜色,但是关山凄寒,寒”

极写关山清冷、心中凄清;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暗"团月色昏暗,菊花朦胧难

辨,以人情写物情,体物入微。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沉郁顿挫、内容深远的,不仅只写月亮,

还有表达出对江山社稷的关心,这是杜诗的风格。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藤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插田歌(节选)》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答案】6.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典雅平整;

②《插田歌》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

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

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试卷第7页,共23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

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

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这两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

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颔联的后一句用王质烂柯

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

心情,涵义十分丰富。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

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

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

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看来,这首诗歌的语言典雅工整,中间

两联使用对仗,颔联使用典故。

再看《插田歌》,这首诗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

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

方水乡气息。接着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

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

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9.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

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答案】(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狮”字,

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试卷第8页,共23页

(2)思想感情:在戏谑幽默的语言背后实则表达诗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

烈愿望与做官准则;在自嘲自戏的文字中也表达了诗人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的忧虑和

惭愧,并以此自励自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物

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

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

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

的语气。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

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

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树这一典故,

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通过

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的施惠于当地百姓。表

达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本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经历了靖康之变的陈与义历经漂泊逃难,登上岳阳

楼而作。

11.前人评论此诗有待圣遗风”,联系所学过的诗歌知识,从写作背景、语言风格、情感等

方面分析本诗与杜甫诗歌的相同点。

【答案】①写作背景上,诗人此时经历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与经历安史之

乱”的杜甫类似。②语言风格上,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相仿。③情感上,作者

试卷第9页,共23页

对国家破灭的悲痛,对江山沦陷的愁苦,表现出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相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流离失所,历经漂泊逃难,登上岳阳楼,悲伤国事,借

酒浇愁,写下该诗。杜甫经历安史之乱”,诗歌内容大多也是感伤国事。

语言风格:本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首联第L句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

出,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举目所见

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半冷绿一半

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颔联由上

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颈联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尾联吊

古伤今,感怀伤时。整首诗语言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相仿。

情感上,力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

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万里”、〜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

包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

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灭的悲痛,

对江山沦陷的愁苦,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相仿。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兀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

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2.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本诗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

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2)思想感

情:表达自己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诗人想象柳树长大后

试卷第10页,共23页

的样子,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用思人树”的典故,表达后人

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狮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狮”字,既照应

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

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

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

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的语气。

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塞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

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

及后人;

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

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通过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的施惠于当地百姓。

表达了作者为官[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旃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13.后人评价此诗风格遒健”,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意境阔大:诗中描写千军万马迅如闪电,漫山遍野,旌旗蔽空,军威雄壮。②

情感激昂:诗人浴血奋战,抒发济世救民、,统天下的政治抱负。③用语豪壮:万骑”神

兵"麾”级,,等词语,勇武有力,音节铿锵。

试卷第n页,共23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的能力。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关东胜利回师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分三层。

首联]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

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

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星旃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

写行军场面,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

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级神兵”谓指挥灵活。中间短短三

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描写战争

场面,充满浩然正气,意境阔大。

其中万骑'写人马众多,神兵“麾“级”等词语,形容战斗指挥灵活,用语豪壮,勇武有力,

音节铿锵。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

刚毅果绝,有斩钉截铁、淋漓尽致之妙。

全诗气魄宏伟,格调慷慨,充满着一股积极进取、自信豪迈的壮大气势。这样风格遒健的诗

篇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14.阅读下面黄庭坚的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题竹石牧牛①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噪,幽篁相倚绿。阿童二尺植,御此老毂棘。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李亮功③戴嵩牛图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

毂解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李

公寅,字亮功,藏有戴嵩牛图。

14.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与《题李亮功戴嵩牛图》均为题画诗,它们在语言风格上有哪

试卷第12页,共23页

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①通俗明快:第一首诗中的阿童三尺植”石吾甚爱之”,第二首诗中的戴老作瘦

牛”乞我一牧童”等语句都不加装饰,直白如话。

②极富谐趣:第一首中的勿遣牛砺角"、牛斗残我竹”,以轻松玩笑的语气抒情达意;第二

首中的乞我一牧童”等内容则以牛的口吻来索要,极富谐趣。

③含蓄隽永。第一首诗以牛的争斗为戒,实则表达的是对党争的批判;而第二首诗则是借牛

之口表达自己仕途奔波,身心疲惫,想要退居林下的愿望。两首诗都构思曲折,寄意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两诗语言都直白通俗,浅显易懂。《题竹石牧牛》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

体句式,如石吾甚爱之”半砺角犹可”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诗歌语言不加藻

饰,简洁明快。而《题李亮功戴嵩牛图》也有同样的风格,如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

描写老牛瘦弱,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荒漠的田野里耕作,语句平实浅白。

两诗都语言都有谐趣。《题竹石牧牛》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四句是说,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

要残损我的竹子。以轻松玩笑的语气抒情达意。而《题李亮功戴嵩牛图》最后写老牛乞我

[牧童,林间听横笛”,请求主人给我1个牧童让我在林间听听悠扬的牧笛声,好好地休息

休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借着牛的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出一番话来,表述自己的心愿。

两诗都是深寄,因而语言含蓄隽永。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

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

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

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

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而第二首诗写作时黄庭坚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他

历经政治风浪,仕途坎坷,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不愿继续为官,不愿再卷入政治旋涡中,很

想退居林下,过过清闲生活,颐养天年。当他看到戴嵩的瘦牛图时,形与神会,画像与自己

的心意恰相契合,因而挥毫写下这首题画诗。两首诗都构思曲折,寄意深远。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田歌①(节选)

试卷第13页,共23页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藤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笠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滕(ch6ng)田境。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15.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田野风光,语言通俗浅显,质朴无华,清新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

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

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

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

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

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

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

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6.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

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试卷第14页,共23页

【答案】《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

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

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

晚秋光景,景象清幽;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索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

从情感的表达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

请客的浓浓情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

《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

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

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致、表里如[等等,表现了词人

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等句,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中生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

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驻]①管领:主管之意

17.古人说,真字是词骨”,请分析本词的语言风格。

试卷第15页,共23页

【答案】①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如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

笑人”等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个性化的语言倾吐,使本词具有一种真实美、自然美。②词人

自抒情怀,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真实事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不服老的自在洒脱胸襟

情怀的真实流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类型,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清新明快、文

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

富而多样。其次需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本词语言朴质自然,明白晓畅。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语意显露,造句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又不落前人窠臼。这种个性化语言的倾吐,既是

时光与生命相撞击产生的火花,又凝聚着词人坐中间的真实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风韵。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张元干晚年遭逢厄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于山水之

间,但是壮志依存。诗人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

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胸襟情怀的真

实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婚夫聊发少年狂”的意

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

意。此处与插花还起舞”相连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这首词中

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重九遇雨®

康与之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②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④寻觞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

【注】①据说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康与之重九遇雨,奉敕口占飞J成。②戏马台:项羽曾经的

掠马台,宋武帝刘裕曾于重阳到此,置酒赋诗,后遂成为重九登高的胜地,见于《水经注泗

水》。③龙山会:桓温于重九日游龙山,宾客云集,互相调弄,以为韵事,见于《世说新语识

鉴》。④孟嘉:陪同桓温登龙山,帽子被风吹落,孙盛作诗嘲笑他,孟嘉提笔作文回敬,文

试卷第16页,共23页

采甚美,四座叹服。

18.这首词语言风格有怎样的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雅俗融于一体。戏马台“龙山会'两个富有韵致的典故,配之以泥拍肚”水平

脐”俗语,将雅俗融于一体,极尽夸张调侃。

②诙谐幽默。词人借用落帽孟嘉"休官陶令”的典故,涂抹出重阳遇雨时的狼狈相,进行调

侃和嘲弄,诙谐幽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在本首词中,作者在描写雨势之大时,写到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直浸到东

篱”,此处戏马台“龙山会“东篱”都是典故,这些典故与项羽、刘裕、桓温、陶潜等历史

名人有关,在诗词中运用如此多的典故,本是这首词雅”的表现,但作者将其配之以泥拍

肚“水平脐”等俗语,则是调侃语气的表现,表现了其临”的一面,所以本词将雅俗融于一

体。

其次,作者在词中还尽显诙谐幽默的风格。在词的上阕中,作者借典故写雨势之大,已表现

出其调侃幽默的]面,下阕中在描写人们在雨中的狼狈相时则更进|步,如落帽孟嘉寻觞

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重嘉“陶令”都是古代的名人,但此处作者将雨中的

众人比喻为富:嘉"陶令",再联系落帽“休官”的描述,非常形象的表现了众人在雨中的狼

狈形象,语言中充满调侃和嘲弄,诙谐幽默。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苏轼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稽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救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樵入铜历酬

【注】①李伯时,名公麟,宋朝著名画家、诗人,是苏轼的好友。此诗为苏轼刚结束贬谪黄

州的生活回京担任翰林学士时所写。好头赤是马名。②优孟,战国楚国人,有辩才,长讽谏。

楚庄王要求以大夫之礼安葬爱马,他却讽劝楚庄王将爱马葬在人腹肠之中,以垄灶为椁,

试卷第17页,共23页

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于人之腹肠”(《史记滑稽列传》)。

③厚衣,用大火烧。W(you),烤。历,即鬲,古代食器。

19.请从戏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答案】①幽默风趣。诗歌用调侃的笔调写御马的命运,御马生前待遇优厚、荣耀威武,

死后却难逃被人吃掉的结局,寓庄于谐,语言幽默风趣。

②含蓄隽永。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以马喻人,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结尾用优孟

的典故来写御马的结局,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豪迈奔放。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等诗句用夸张的修辞、玩笑的口吻写出战

马面对艰辛劳苦的乐观与旷达,语言豪迈奔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戏书”的意思是玩笑之作,既然是开玩笑,语言便免不了诙谐幽默,如诗歌中运用优孟的典

故,说御马纵然有着立仗归来卧斜日”的悠闲生活,然而最终却免不了葬身人腹的命运,充

满调侃之意,显得格外风趣幽默。

虽说幽默,但也并非完全的游戏之作,苏轼在诗歌中把战马与御马的命运进行比较,战马以

粗糊果腹而瘦骨嶙峋,生活条件艰苦,却自信昂扬;御马立仗归来卧斜日”,待遇优厚而生

活悠闲自得,可以视作是以马喻人,写出在外征战沙场的将士与朝中碌碌无为的士人的不同

生活状态。在此情形下,再以优孟的典故来点出御马的结局,不由人深思回味,有所惕然。

诗人虽然写的是李伯时画的御马,其实诗人的思想感情显然更倾向于不曾在画中出现的战

马”,描写战马时说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写出战马奔腾如飞、征战沙场而

豪迈自信的昂扬态度,与其面对的艰辛劳苦对比,更体现出乐观旷达态度,显得豪迈奔放。

2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晤袁子才阳喜赠赵翼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胜]袁子才:袁枚,字子才。

试卷第18页,共23页

20.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整首诗通篇没有僻字涩句,明白晓畅,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如苏堤句

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

②语言诙谐幽默,如空犹得见未嫌迟”等句中显然有一种风趣的精神,或表现旷达的胸襟,

或抒写真率的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本诗明白清通,通篇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这一首诗通篇没有僻字涩句,也不用浓艳的

词藻、艰深的典故,冲口而出,却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同时也

带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苏堤”二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

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心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将西湖与袁枚联系

在一起,语言浅切,却别开生面。

语言诙谐幽默,老犹得见未嫌迟”,我有幸晚年见到你也不算晚了,句中自有一种风趣的精

神;J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一赏西湖一见你,不枉费我这里游玩啊将西湖与

袁枚联系在[起,非常浅切,却别开生面,不枉游资”,体现了袁、赵二人之间的友谊是真

诚的,表现了轻快戏谑的笔调和旷达的胸襟。

21.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鹤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

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宋]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

长安对o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椁

试卷第19页,共23页

且恁浮于海。

胜]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怕党”纷纷被

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21.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答案】

1抒情手法,秦词抒情委婉含蓄。上片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

忆;寓情于景,漂泊之苦,离别之愁寄寓在悠悠碧云、沉沉暮色中。下片借春逝抒贬谪之痛、

失意之悲。苏词抒情偏向直白。上片朱老身先退"丹衷碎”和下片罪大天能盖”,直接抒发

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下片借助典故,表达出看清现实后的超脱达观的态度。

2语言风格:秦词清丽俊逸(清丽婉约、婉约含蓄);苏词平易畅达(真率旷达、直

白豪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