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组织动员能力逐渐提高。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文物中能表明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提高的是()A.石刀、石铲、骨针等 B.房基、灰坑、窖穴等C.祭坛、神庙、城墙等 D.骨哨、耒耜、陶釜等2.西周《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 B.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统治C.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 D.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3.宋代厚嫁之风盛行,聘礼、嫁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礼之多少”。这表明宋代()A.婚姻自主形成社会风尚 B.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增强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4.宋代对债务的清偿,强调官为理索,严禁债权人私自强牵债务人财物和以身代当。《宋刑统》中明确规定:凡“违法积利,契外制夺,及非出息之债者,官为理”。凡“依令合理者,或欠负公私财物,乃违约乖期不偿者”,则以刑罚相加。凡不经官面私自强财物及身代当者,要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表明,在宋朝()A.官府对私人债务纠纷“一切从严追理”B.严禁暴力清偿旨在维护债务人的利益C.民间债务纠纷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D.体现了政府对于民间借贷的干预规范5.19世纪70年代,有人指出,“从前华案概不能延用律师,故华人欲延律师者,往往托为此案与西人有若何关系,使成为会审案(会审案件则可聘请律师)自领事团干预以后,华案亦许律师辩护”。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A.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司法权 D.探索司法独立的艰难历程6.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公开反袁,袁世凯并未立即暴力解散国民党,而是利用了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进步党,提议国会通过了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选出总统再制定宪法的程序,为选举大总统铺平道路。这说明()A.民主共和制度已名存实亡 B.袁世凯利用宪政破坏民主C.宪政政治已失去约束意义 D.中国政制建设的曲折发展7.1923年1月4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赞同越飞的旨在“全力支持国民党”的政策,26日,苏联代表与国民党共同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宣言有四项内容,其中多为有利于苏俄的规定,如:“中东铁路问题只能于适当之中俄会议解决”,“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等。苏俄的上述做法旨在()A.打击侵华列强的势力 B.维系在远东的影响力C.支持国民党改组活动 D.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8.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指出,发展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的前景是广阔的,解决城镇劳动就业的潜力是很大的,要大力发展这些行业。这一决定()A.加速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B.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C.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9.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 B.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C.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D.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10.古代雅典为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一是举行阵亡将士遗骨的棺材游行;二是完成祭祀后,雅典人选举最优秀的演说家发表赞美阵亡将士的演说。这一仪式意在()A.推崇厚葬的传统习俗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固化个人英雄主义观 D.激发公民的城邦意识11.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这说明()A.欧洲中世纪地图仅用于宗教宣传 B.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C.欧洲中心论思想有悠久历史传统 D.天主教会无视美洲新大陆的重要性12.恩格斯认为,“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观点阐述了()A.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阶级斗争的基本学说C.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D.剩余价值的主要理论13.1919年5月,德国经济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提到:“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粮食。如果它突然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和人口数量退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状况,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发生。”这份报告意在()A.警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的潜在风险B.改变德国作为战败国的地位C.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对德国的经济依赖D.劝阻国际联盟对德国的制裁14.1935年夏天,在工党、自由党和“国际联盟协会”会员的赞助下,英国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这一投票结果()观点投赞成票人数占总投票人数赞成全面裁军1050万91.30%赞成用国际协定来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约950多万82.60%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赢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约1048万91.10%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约1096万95.30%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约683万59.30%A.反映了绥靖政策具备社会基础 B.体现了英国的孤立主义政策C.纵容了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D.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15.1975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通过的《关于工业发展与合作的利马宣言和行动计划》提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目标。198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要求各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使之至少达到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些行动折射出()A.世界各国经济间的依存性增强 B.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C.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D.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共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夜间经济材料现今不少学者把中国古代夜市的起源追溯至汉代,有的甚至追溯到殷周之际,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具有现代夜间经济诸特征的夜市大致只存在于两宋时期,这是因为汉唐有严格的市籍制、市制的束缚,坊市隔离和贱民制度。同时,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颁布敕令,宵禁时间延长至三更。宋真宗以后夜间营业,不关坊门,警示坊门的街鼓之声已不再敲响。宋徽宗时期,随着侵街建筑的合法化,夜市的范围更加扩大。从此,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夜市”与“早市”,居民生活更加丰富了。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宋朝州县城、镇市等的夜市规模也很可观。——摘编自李华瑞《宋代的财经政策与社会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夜间经济”现象加以阐释。(1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呼吁“过渡时代之英雄”,认为此种英雄应具备冲破旧势力的“冒险性”、过人的“忍耐性”、为国民择一“最良合宜”政体并倡率国民以此途得幸福的“别择性”。1903年,留日学生极力宣扬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认为他“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材料二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对英雄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崇拜伟人英雄的西方英雄史观予以批判。李大钊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英雄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力量。陈独秀强调,英雄时代、圣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若不建立在广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1)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英雄”一词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对此予以说明。(6分)(2)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正反两个角度为材料二的观点寻找依据。(要求:各举一例)(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深入,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关键领域,其中海洋权益的争夺成为焦点。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的争夺由来已久。材料一

“凯瑟琳号”是葡萄牙的一艘武装商船,1603年2月,在一次葡萄牙和荷兰的对峙过程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支船队在马六甲海峡捕获“凯瑟琳号”并将船上货物拍卖。……因为葡萄牙“凯瑟琳号”的被捕获,而荷兰国内对这一捕获物尚有质疑,受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托,年轻的格劳修斯决定用自己的语言为获得这一捕获物的天然正当性做辩护,于是产生了《论捕获法》也拉开了格劳修斯对战争权利思想的思考序幕。

——摘自张治《格劳修斯论战争法权——以<捕获法>为解读蓝本》材料二

《论捕获法》分为三篇:第一篇,讨论的是自然法与万民法上战争的意义、交战权及捕获权;第二篇,叙述了荷兰自1596年以来受到的葡萄牙的虐待,以致两国间开启战端的理由等;第三篇,引用了查士丁尼法律汇编中宣布的“海洋是人类共有的自然权利原则”,论证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与印度诸岛通商的权利,葡萄牙禁止这种和平的交通没有正当理由。两个世纪以后,公海自由的原则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1625年,格劳秀斯又撰写了《战争与和平法》。该著作对《论捕获法》中的一些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法律根据,很快赢得当时欧洲各国普遍欢迎。

——摘自章永乐《格劳秀斯、荷兰殖民帝国与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等(1)指出《论捕获法》出台的原因。(8分)(2)简要分析《论捕获法》对近现代文明的影响。(8分)202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及简析一、选择题1.答案:C简析:祭坛、神庙、城墙等建筑工程规模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组织协调,能体现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提高。石刀、石铲、骨针是个人或小团体使用的工具,主要反映生产技术,A选项错误;房基、灰坑、窖穴主要体现生活居住情况,B选项错误;骨哨、耒耜、陶釜多为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不能直接体现社会组织动员能力,D选项错误。2.答案:A简析:西周通过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将同姓和异姓诸侯国与周王联系起来,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中央对地方垂直统治始于秦朝郡县制,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迷信,C选项错误;西周是奴隶制社会,不存在封建化进程,D选项错误。3.答案:D简析:宋代厚嫁之风盛行,重视聘礼和嫁妆,反映出经济发展使人们在婚姻中更注重经济因素,影响了婚姻观念。材料未体现婚姻自主,A选项错误;社会阶层流动在材料中未体现,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男女平等观念未深入人心,C选项错误。4.答案:D简析:宋朝对债务清偿进行规范,强调官为理索,严禁私自强牵财物和以身代当,体现政府对民间借贷的干预规范。官府并非对所有债务纠纷“从严追理”,A选项错误;严禁暴力清偿是为保护债务双方权益,B选项错误;仅从这些规定不能说明形成完善法律体系,C选项错误。5.答案:B简析:领事团干预后华案允许聘请律师,反映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司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的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签订后,A选项错误;“控制了”表述夸大,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国探索司法独立的艰难历程,D选项错误。6.答案:B简析:袁世凯利用进步党,通过先选总统再制宪的程序,破坏民主选举和民主制度,利用宪政达到个人目的。二次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形式上仍存在,A选项错误;宪政政治此时还有一定影响力,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袁世凯破坏民主,未全面反映中国政制建设曲折发展,D选项错误。7.答案:B简析:苏俄与国民党发表的宣言中多为有利于苏俄的规定,目的是维系在远东的影响力,维护自身在华利益。材料未涉及打击侵华列强势力,A选项错误;支持国民党改组是手段,非主要目的,C选项错误;促成国共合作并非主要意图,D选项错误。8.答案:B简析:1981年提出发展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这适应了当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A选项错误;材料针对城镇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乡镇企业发展无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9.答案:D简析: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理念,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着眼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建国初期外交受意识形态影响,A选项错误;外交目的首先是维护本国利益,B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国际赞誉,C选项错误。10.答案:D简析:雅典为阵亡将士举行隆重葬礼,通过仪式增强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公民的城邦意识。葬礼仪式重点不在厚葬习俗,A选项错误;与民主政治发展无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不是为固化个人英雄主义观,而是强调集体荣誉,C选项错误。11.答案:B简析:中世纪欧洲地图由神职人员绘制,耶路撒冷居中心,反映基督教神权思想占据社会统治地位。“仅用于”说法绝对,A选项错误;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不能体现欧洲中心论,C选项错误;当时美洲未被发现,D选项错误。12.答案:C简析:恩格斯认为生活资料生产是基础,国家设施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这符合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思想。未涉及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A、B、D选项错误。13.答案:A简析:1919年德国报告指出自身经济依赖进口,若经济条件倒退后果严重,意在警示一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德国面临的潜在风险。未提及改变战败国地位,B选项错误;报告未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对德国经济依赖,C选项错误;未涉及国际联盟制裁问题,D选项错误。14.答案:A简析:英国民众在和平投票中多数赞成裁军、废除航空部队等主张,反映出回避军事对抗的情绪,为绥靖政策提供社会基础。未体现孤立主义,B选项错误;日本局部侵华在1931年,与此次投票无关,C选项错误;绥靖政策与《非战公约》相悖,D选项错误。15.答案:A简析:联合国要求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反映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依存性增强。材料未体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B选项错误;强调的是国际合作,不是发达国家主导地位,C选项错误;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未成为共识,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阐释:宋代夜间经济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奠定基础,城镇数量增加、市民阶层扩大,对商业活动需求增多。政策方面,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时空限制,宵禁时间延长,侵街建筑合法化,促进了夜间经济发展。宋代夜间经济规模大,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夜市通宵达旦,州县城、镇市夜市也很可观。它丰富了居民生活,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经济职能,也反映出宋代商业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的繁荣。17.(1)20世纪初,“英雄”内涵从呼唤伟人英雄、民族英雄,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