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1.D(3分)2.A(3分)3.B(3分)4.①鲁迅的观点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一味送去”和“只知送来”这两种错误的文化政策,提出对外来文化要以主动的态度选择并吸收,侧重于要批判地借鉴外来文化。②费孝通的观点为“文化自觉”。费孝通指出懂得各自欣赏自己的文化,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侧重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每点2分,共4分)5.①田野精神是重视实地行访调查,行行重行行,反复调查跟踪的实践精神。②田野精神是以志在富民为目标,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的奉献精神。③田野精神是在实地研究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直面挑战的科研精神。(每点2分,共6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社会调查是他“富民之路的根本实践途径”原文无此意。由原文“费孝通一生追求实践,志在富民”可知,原文没有说明富民之路的途径是什么。B.“只有走得多看得多,知识积累才会自然增多”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指出“只要走得多看得多,知识积累也自然会增多”,原文是充分条件,选项是必要条件,错置了两者的关系。C.“作者认为”错误。材料一第六段指出:“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因此,不是作者认为,是费孝通认为。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比纯理论研究重要”无中生有。材料一第四段:“费孝通做的不是纯理论研究,他一直做的是应用性研究,所以他前往美国丹佛领受应用人类学协会颁发的马林诺夫斯基奖的时候,演讲的题目就是‘迈向人民的人类学’”可知,费孝通丝毫不隐瞒他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的研究目的,但并没有说应用型研究“比纯理论研究重要”。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一中提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A.句意: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是强调不断革新、不断进步的重要性。与“文化自觉”无关。B.选项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符合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的概念。C.选项强调坚持革新和复古,与“文化自觉”无关。D.选项强调向先贤学习,与“文化自觉”无关。故选B。6.A(3分)7.B(3分)8.①承接上文。从“周末夏夜傍晚”到“月亮升起来”,展开对大院里邻居们谈笑玩乐场景的描写。②营造氛围,增强文化底蕴。《山楂树》和《红莓花儿开》的乐曲,邻里间亲切、真诚、和睦的生活,展现了建国初期四合院民居建筑独有的文化底蕴。③表现手法多样。视听嗅觉相结合,留声机里的乐曲、舞伴们的旋转、晚风送来的茉莉花香,渲染了优美高雅的气氛;运用比喻手法,把“布拉吉”舞裙比作盛开的牵牛花,形象生动。(对1点给2分,对2点给4分,对3点给5分。第2点答出营造氛围或增强文化底蕴中任意一点即可,第3点写一种手法即可。)9.作为科学家:

①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为《梁陈方案》付出青春岁月。②潜心研究,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有工作,登上自行车呼啸而去。③热爱祖国文化,学成归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国之初纷纷回国报效祖国。作为传统知识分子:①重义轻利,君子之交讲求诚信。梁思成拒收三面佛。②待人接物谦恭有礼,邻里之间真诚温和,亲如一家。四合院里各家都热情好客,不用锁门,相互照应。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人格,以天下为己任。虽然命途多舛,但依然不改信仰,不是为了私交,而是心存大义。(每个大角度3分,共6分。每个大角度下答出2点即可给3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以及对父亲不如梁先生那么有文物鉴别力的一丝遗憾”错误,无中生有。作者回忆挑选家具这段往事,包含对父亲和梁先生的缅怀思念之情,感情深沉隽永。C.“父亲学历最高”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因为父亲在南京中央大学做过教授”,因此被年轻一些的同事尊为长辈,体现了年轻后辈的谦虚知礼。D.“有的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些器物都是梁先生选购的”错误。给孩子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是父亲改造后的有木雕门楣的烟榻,这不一定是梁先生帮忙选购的。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花开花落既照应了标题,又构成全文线索”错误,“花开花落”不是全文线索。C.“且语言典雅华丽,字字珠玑”错误,语言平实隽永,优雅动人。D.“文章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感伤的氛围”错误。文章立足于人事变迁,并非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感伤的氛围,而是有欢乐,有伤感,有怀念,有崇敬,感情丰富而深沉。故选B。10.ADG(3分)11.D(3分)12.D(3分)13.(1)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俄”,“夷”,“遽”,每字1分,句意1分,共4分)(2)回过头来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耀着,有的还没照到,红的白的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的样子。(“或”,“绛皓驳色”“偻”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二翁: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会成功;②薛福成:做事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半途而废,坚持下来定会看到绝美的风光;③姚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迎接“希望”拥抱“美好”;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每点1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过六十岁,哪里老呢!“曩者愚公”句首主语,后可以停顿,表强调,A处断开;“而”连接“年且九十”“移山”,表转折,联系紧密,其后D处断开;“今吾辈方逾六旬”主谓宾齐全,“何老之有”是完整的宾语前置句,中间G处断开。故选A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但没有登过泰山。B.正确。句意:同治四年(1865年)。C.正确。句意:渡过长江。/可以横渡长江黄河。D.“用法相同”错误。“东”,名词做状语,自东边/“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句意:汶水自东边流过来。/顺着水流向东进发。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薛福成在文末自语”错误。薛文最后“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故选D。参考译文:(甲)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过六十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到达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乙)同治四年(1865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前往济宁,去巡视黄河防务,绕道泰安,去观察地形,于是登了泰山。我与李榕申甫等人都随从一道。四月十六日,乘着上山的轿子,出郡北门三里便进入山中。盘旋向上登山,将近四十里,经过的名胜古迹中特别有名的都有十多处,都游览徘徊不舍离去。越过南天门,折向东行进。又向北上去就是岱顶,也就是天柱峰。山的大致形势,桐城姚姬传(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我们此次登山,皆按姚先生记的路线。偏僻不在主要道路的景点,都没有前往。当我还没到南天门时,石阶山道就突然陡峭起来,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则看见险峻的石阶象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让人头晕目眩心生恐惧,感觉进退两难。屏住呼吸放下顾虑,鼓起勇气再向前走。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于是上到岱顶,极目四望。众多山峰起伏环绕,相互倚靠,有的象拱有的象蹲。汶水自东边流过来,蜿蜒似衣带;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其他山峦许多,它的山巅好象可达到泰山的半腰;而指泰安府居于原野,象棋盘一样。远远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高渺仿佛没有边际。俯视山下的云烟,瞬息万变。这一晚住宿碧霞宫。四更过后,到岱顶东边的日观峰,等候日出。这时风雨突然到来,十分寒冷,很长时间雨才停止。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形状不是很圆,颜色很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上面有明丽的五色霞光,如数百匹锦缎。回头看女墙,日光微弱,忽然间又不见了。曾公因为阴雨下了一晚,没有来看日出,他笑着说:“你们记住,天下的事情没有经历的,不可以臆测;稍微艰难的,不可以中途停止。”(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积雪扑打着脸。日观亭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15.B(3分)16.不一样。①《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慕,进而收束全诗。②《圣贤》中,诗人将周公作为例证的一部分,证明上联圣贤好恶、情怀不同,引出下两联的进一步议论。(“不一样”给1分;《短歌行》中,答出“曹操以周公自比”或“周公吐哺”的典故,给1分,表达情感给1分;《圣贤》中,答出“将周公作为例证的一部分”给1分,证明上联观点给1分,引发下联议论给1分。共6分)【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假令不树立拥有高德的圣贤为榜样,会使裁量标准不明”理解有误。结合上两联,诗人的意思是在圣贤多有异趣的情况下,轻率树立他们为榜样来追念高远之德,可能反而引起人们的迷蒙。故选B。17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渌水荡漾清猿啼③.间关莺语花底滑④.幽咽泉流冰下难⑤.佛狸祠下⑥.一片神鸦社鼓(每空1分,共6分)18.D(3分)19.B(3分)20.同里打造了休闲街区。休闲街区蜿蜒于僻静小巷,集品酒、听歌、说书等于一体。这让夜经济的烟火气更足。(每句1分,共4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流光溢彩”,形容形象美好,光彩照人。形容“各个厅堂和廊道的宫灯点亮”的花园很合适。B.“丝竹管弦”,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语境指花园内音乐齐鸣,用法正确。C.“吴侬软语”,形容江苏苏州一带的吴方言,说话比较软糯婉转,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结合语境“花园的昆曲”可知使用正确。D.“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是贬义词。用来形容不少游客纷至沓来不合适,使用错误。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同里夜精彩”引号表特定称谓。A.表特殊含义;B.表特定称谓;C.表直接引用;D.表讽刺、反语。故选B21.B22.①也破坏了环境②长期来看却更快地耗尽了有机质③土壤往往更容易被暴雨冲走(或“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哪里”和B项加点的都是“承指”的用法。A.为虚指。C.“哪里”放在“不管、无论”等后面,具有确定范围的意义,并且后面通常会跟“都、也”来表示周遍性,这也体现了在任指用法中,表现出具有周遍性的特征。D.表示谦虚的态度。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从后文内容看,整个文段主要讲犁地带来的环境破坏。第一句是总起句,“犁适应着环境”,后面应该是转折,引出犁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填“也破坏了环境”。②前面说“短期内能供应营养”,后面又说“复杂的生态系统凋零了”,说明这里是转折关系。短期有好处,长期则是坏处,结合土壤生态知识,可知是“长期来看却更快地耗尽了有机质”,这样就和后文的生态系统凋零相呼应。③后面举了希腊和美国中西部的例子,如“雨水把泥土带进了大海,最后只剩下了石头”,所以这里应该是说犁地使土壤容易被暴雨冲走,填“土壤往往更容易被暴雨冲走”或“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23.作文(60分)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给出了一段富含哲理的材料,通过对比玫瑰和野草,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态度和人生追求的理解。所以,审题时,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玫瑰”与“野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玫瑰常被看作是优雅、美丽和爱情的象征,但也可能暗指那些追求外在光鲜、短暂荣耀的人或事物。而在人们眼中,野草往往是平凡的代名词。但正是这平凡的野草,岁岁枯荣、生生不息,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具有风吹遍野的顽强生命力。所以,野草象征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它们虽然平凡,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