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检测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检测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检测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检测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I.(本题2分)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论证”等几个环节,

细心的小明观察到家里的照明电灯有时明有时暗,他想知道灯泡的明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答案】A

【详解】小明想知道灯泡的明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属于提出问题,还未作出猜想和假设,所以属于

“提出问题”的环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本题2分)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

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

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A.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B.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

C.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

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

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故ABC不符合

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本题2分)如图为小明在厨房劳动的场景,灶台离地高约为()

A.0.85dmB.8.50mC.850mmD.850cm

【答案】C

【详解】小明的身高约为160cm,灶台离地高约为他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800mm=8dm=0.8m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本题2分)四位同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得到四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A.58cm=58xlO-2=O.58mB.58cm=58cmxl0-2=0.58m

C.58cm=58cmxlO-2m=O.58mD.58cm=58x10-2m=0.58m

【答案】D

【详解】A.“58x10-2,,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

B."58cmxl0-2,,得到的单位是“cm”,不是“m",故B错误;

C."58cmxl0-2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错误;

D.过程及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5.(本题2分)在学校的跳远测验中,用卷尺测量成绩,若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值和真实值一样大D.无法判定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大小

【答案】A

【详解】使用卷尺测量成绩时,需要确保卷尺处于拉紧状态,以便准确测量距离。然而,如果在测量时

没有将卷尺拉紧,那么卷尺的长度就会因为松弛而变长,但我们在读数时仍然会按照卷尺上的刻度来读

取,这就会导致读取的数值偏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本题2分)经过一些特殊的测量长度方法的学习,激发了小阳的兴趣,为了测量物理课本内一页张纸

的厚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可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B.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就不会有误差

C.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D.测出5本书的总厚度3再除总页数〃,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答案】C

【详解】A.一张纸的厚度小于1mm,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故A错

误;

B.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仍然可以使用,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整刻度线处测起即可,故C正确;

L

D.测出5本书的总厚度乙纸张的张数为总页数〃的一半,故一张纸的厚度为电,故D错误。

故选C。

7.(本题2分)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答案】B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尺的刻面紧贴被测对象,故B符合题意;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8.(本题2分)有一把在0。(2准确的钢直尺,用它在20。(2环境中测量甲铜棒的长度得乙=1米,在-2(TC环

境中测量乙铜棒长度得/2=1米,设0°c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4,则正确的判断是()

A./[<1米,米B./;>1米,米c.i[<\米,4>1米D./;>1米,4>1米

【答案】C

【详解】钢尺与铜棒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铜棒的热膨胀系数大,即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同长度的

铜棒比钢尺的伸长量大,降低相同的温度,相同长度的铜棒比钢尺缩小的长度大。

在20。(3时用钢尺测的甲铜棒的长度Z;=lm

在CC时,由于温度降低,钢尺与甲铜棒都变短,但甲铜棒长度的减小量大于钢尺的长度的减小量,则

用钢尺测得的甲铜棒的长度ri<lm

在-2(TC时用钢尺测的乙铜棒的长度Z2=lm

在HC时,由于温度升高,乙铜棒与钢尺的长度都增加,但乙铜棒长度的增加量大于钢尺长度的增加量,

所以在HC时用钢尺测得的乙铜棒的长度厅>l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本题2分)正确写字姿势的“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如图所

示。关于“眼离书本一尺远”的估算最合理的是()

A.约10cmB.约30cmC.约60cmD.约100cm

【答案】B

【详解】1米等于3尺,则1尺约等于0.33m,所以0.33m=33cm

眼离书本一尺远,即眼离到书本约30cm,综上分析知,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本题2分)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3.54cm、13.53cm、

13.25cm、13.55cm、13.53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

C.本次测量的结果是13.48cm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C

【详解】A.由题干数据可知,记录结果倒数第二位数字的单位是mm,所以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1m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数据可知,第三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差距较大,是错误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舍去13.25cm

13.54cm+13.53cm+13.55cm+13.53cm

的错误数据后,物体的长度为/=13.54cm,故C错误,符合题意,

4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本题2分)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

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45cm

D.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答案】A

【详解】AC.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五组数据中18.20cm

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取另外4组数据求得平均值即为物体的长度,故物理课本的宽度

18.52cm+18,52cm+18,50cm+18.51cm

为L=®18.51cm,故A正确,C错误;

4

B.数据中小数的位数相同,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故B错误;

D.误差是不可避免也不可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Ao

12.(本题2分)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身体尺”进行估测。已知小红的身高是

1.6m,她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了以下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把手张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称“一挂(zh「测量书桌的长度是5挂,约90dm

B.展开手臂,左手到右手的长度称“一度(tuo)测量黑板的长度为3度,约4.5m

C.步行时,前后两个脚尖的距离称“一步”。测量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为500步,约1000m

D.穿上鞋子,脚尖到脚后根的距离称“一脚”。测量一条跑道的宽度为5脚,约250cm

【答案】B

【详解】A.把手张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称“一挂(zha)一挥约18cm,测量书桌的长度是

5柞,约5xl8cm=90cm=9dm,故A不符合题意;

B.展开手臂,左手到右手的长度称“一度(tuo)一度约等于人的身高,测量黑板的长度为3度,

约3x1.6m=4.8m,与4.5m接近,故B符合题意;

C.步行时,前后两个脚尖的距离称“一步”。一步约0.5m,测量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为500步,约

500x0.5m=250m,故C不符合题意;

D.穿上鞋子,脚尖到脚后根的距离称“一脚”。一脚约23cm,测量一条跑道的宽度为5脚,约

5x23cm=1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3.(本题3分)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些不是产生误差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B.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答案】ABD

【详解】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读数时会产生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符

合题意;

B.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B符合题意;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属于产生的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4.(本题3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湎^珊跚I跚I跚I麻丽川测铜丝直径

A.测乒乓球直径

cm151617181920'一

测硬币直径D.测木块长度

【答案】AC

【详解】A.铜丝的直径太细,无法直接测量,采用累积法来测铜丝直径,故A正确;

B.如图,测乒乓球直径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B错误;

C.如图,用辅助仪器法来测硬币直径,由三角板两边所对读数可求出硬币直径,故C正确;

D.如图,测木块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故D错误。

故选ACo

15.(本题3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是正确的是()

L.

甲乙丙丁

A.图甲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上

B.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消除误差

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测量

D.图丁中把金属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线圈长度乙则金属丝直径为当

N

【答案】AD

【详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乙故A正确;

B.纪念币的直径不易直接测量,图乙中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

为了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错误;

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长度并非直线,可以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来测量,故

c错误;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

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工和圈数N,则细金属丝的直径为。=与,故D正确。

N

故选ADo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16.(本题6分)木尺又称鲁班尺,相传为春秋鲁国公鲁班所作,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自身形变不计),测量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这

是一种(选填“误差”或“错误”),(选填“能”或“不能”)避免.

【答案】偏小误差不能

【详解】口][2]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这是受测量仪器限制而产生的误差。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木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

17.(本题6分)图1中秒表显示的时间为s„图2中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cm。若刻度尺

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则其测量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详解】[1]由图1可知,分针位于3min〜4min之间,靠近4min处,秒针位于48.5s处,因此秒表显示

的时间为4min+48.5s=4x60s+48.5s=288.5s

[2]由图2可知,图中一共5枚硬币,第一枚硬币重心竖直经过0刻度,第五枚硬币重心竖直方向上在

亥I]度7.40cm处,相当于测量了4枚硬币的直径,则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为=1.85cm

4

[3]刻度尺受热膨胀后,会使分度值的实际长度变长,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

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小。

18.(本题6分)给下列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你的物理书的宽度约为0.2;八年级学生步行五米的

时间约为0.1;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为200o

【答案】米分钟升

【详解】[1]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0.2米。

[2]八年级学生行走5米的时间大约是6秒,即0.1分钟。

[3]普通家庭用的冰箱的体积为200升左右。

19.(本题14分)

(1)如图1所示,甲刻度尺的量程为cm,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所测物块的

长度为cm;

(2)如图2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3.45cm,其中cm

是估读值;

(3)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

该铅笔的长度是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答案】⑴0〜5乙2.80

(2)B0.05

(3)17.571

【详解】(1)[1]⑵甲刻度尺的最大刻度的数字为5,故甲刻度尺的量程是0〜5cm,甲刻度尺1cm之间

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

测量较准确。

[3]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估读为2.80cm,所以物块的长度为

2.80cm。

(2)[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

⑵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即0.1cm;准确值是3.4cm,估读值是0.05cm。

17.58。〃+17.57cm+17.56cm+17.57cm

(3)[1]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工==17.57cm

4

[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正确的测量值17.58cm右面数第二位的

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0.(本题10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qqqssji“T””

910111213141516cm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4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4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改正为除以铜丝圈的圈数

"。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o

(3)细铜丝的直径6(用步骤中符号表示)

【答案】AC用细铜丝线(绕)圈的总长度右DEBC幺

n

【详解】(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

适当的圈数小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乙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

丝的直径故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故A步骤不必要;应该

是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乙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故C步骤错误。

(2)[4]实验测量的顺序为先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测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

再计算铜丝的直径,故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DEBC。

(3)[5]铜丝的直径为铜丝的绕圈总长度心除以铜丝的圈数,所以"=七。

n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1.(本题7分)在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中全红婵再一次上演“水花”消失术,为我国争得两枚金牌。运动员

跳台比赛中入水时的水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经查阅资料知道: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大

小可能与运动员的入水速度、迎水面积(下落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及入水角度等有关。为了检验自己

的猜想,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

组别距离水面高度迎水面积入水角度水花大小

①1m10cm230°大

②1m10cm260°中

③Im10cm290°小

④Im5cm290°很小

(1)“入水时的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入水速度、迎水面积及入水角度有关”,这是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分析与论证

(2)小明将质量相同的小球分别由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

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的关系。若用相同质量而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位置沿同一个路径

释放,是为了探究入水时对水花大小的影响。

(3)为了研究迎水面积对入水时的水花大小的影响,可选择两组进行比较。

(4)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同一运动员入水速度相同时,迎水面积,入水角

度,入水时水花越小。

(5)如果你是运动员的教练,根据实验结果,要想获得更高得分,你对运动员的要求是

【答案】(1)B

(2)入水角度迎水面积

⑶③④

(4)越小越大

(5)尽量垂直入水,适当减小迎水面积

【详解】(1)“入水时的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及入水角度有关”这

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B。

(2)[1]将质量相同的小球分别由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控制了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

改变了入水角度,所以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

[2]用相同质量而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位置沿同一个路径释放,控制了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相同,

改变了迎水面积,所以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迎水面积的关系。

(3)为了研究迎水面积对入水时水花大小的影响可选择3和4两组进行比较,因为要研究迎水面积对

入水时水花大小的影响,需要控制入水角度,距离水面高度相同

(4)通过对表格中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同一运动员入水速度相同时,迎水面积越小,入水

角度越大,水花越小。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要想获得更高得分,应尽量垂直入水,适当减小迎水面积。

22.(本题4分)小媛和妹妹一起荡秋千时,发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她对“哪些因素影

响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长L有关。

猜想二: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人的质量加有关。

猜想三: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摆幅s(摆动时人离开中心点的最大距离)有关。

针对上述猜想,小媛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细绳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个摆,

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摆长L/m小球质量m/g摆幅s/m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0.7200.051.7

21.0200.082.0

31.0300.052.0

41.0300.082.0

51.3200.052.3

(1)实验序号为3、4的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的关系。要探究摆往返

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的数据进行分析‘

(2)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决定;

(3)摆钟是由摆制成的,小媛家的摆钟变慢了,想要调准它,应进行的操作是0

【答案】摆幅2、4摆长将摆长调短

【详解】(1)口]实验序号为3、4的这两次实验控制摆长、小球质量相同,摆幅不同,探究的是摆往

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幅的关系。

⑵要探究摆往返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