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是:()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C.卵、幼虫、蛹、成虫D.卵、蛹、幼虫、成虫2、某海域被DDT污染,在“浮游植物→水生动物→大鱼”这条食物链上,生物数量最多和DDT含量最高的分别是()A.大鱼、浮游植物B.水生动物、大鱼C.大鱼、大鱼D.浮游植物、大鱼3、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在萌发时所具备的内在条件主要是()

①种子本身发育完全。

②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

③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④种子完好无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A.30对、30对B.30对、30条C.30条、30条D.30条、30对5、雌蕊是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的?()。A.柱头、花柱和子房B.花药和花丝C.花药、花丝、花柱D.花柱和子房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B.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D.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总共有4对染色体,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XY染色体,其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可表示为8,XY,那么它所产生的精子(从含性染色体的角度回答)有________种类型,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其卵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可表示为________。在受精作用时,由于不同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________,所以在果蝇的群体中,雌雄性别比是________。8、为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在广西崇左建立了弄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______最为有效的措施。9、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只需水分和无机盐.____.11、糖尿病人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制剂来治疗疾病.____.1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如____、适宜的温度、____。13、【题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单一体产生新个体。()14、【题文】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但没有____这个阶段,此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判断题: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16、(2016•玉林)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判断对错)17、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18、青蛙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皮肤裸露可以辅助呼吸。______(判断对错)19、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能适应寒冷的环境。()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2分)20、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下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

(1)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2)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下图),请在图中补充绘制小白鼠B实验数据的曲线。

(3)根据(2)图绘制全的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_______(选填“强化”或“弱化”)。(4)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实验,如下图所示:(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就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2)肉汁不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是_____________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预防食物腐败的根本原理是_______细菌和真菌或_______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_______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4)这名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图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_,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____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___________。(2)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3)此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24分)24、【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5、【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6、【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7、下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当用手掌内侧边缘敲击E处,膝跳反射的兴奋就沿着的结构顺序(用字母和箭头排列)传导,这一结构称为。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内。28、下图为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1)植物类群3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4高等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2)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____。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是。(3)在进化上,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29、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____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2)图中的心脏此时的工作状态是____其中[③]____中的血液进入心脏的____。30、【题文】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试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你认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

(2)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____;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____。

(3)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假设:____;变量:____。

(4)根据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C2、D【分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浮游植物→水生动物→大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中,大鱼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DDT含量最多,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生物数量最多的是浮游植物。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3、D【分析】解:种子在萌发时所具备的内在条件主要是①种子本身发育完全;②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③在种子的寿限之内、④种子完好无损.

故选:D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答案】D4、D【分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

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30条;30对.

故选:D.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解析】D5、A【分析】试题分析: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A6、D【分析】【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所以此题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两一4X相等1:1【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别决定,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别决定。【解答】果蝇的染色体有4对8条,雌性的8条染色体中有6条是常染色体,两条是X染色体(性染色体),雄性除6条常染色体外,还有一条X染色体与一条Y染色体,X与Y染色体是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因此,雄性果蝇的精子有两种,即一种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另一种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受精的结果是,如果卵与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将来就发育成雌性,如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将来就发育成雄性,由于不同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雌性的比例为1:1。

【解析】两一4X相等1:18、生物多样性【分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所以为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在广西崇左建立了弄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析】生物多样性9、略

【分析】试题分析: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来培育生物新品种,如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既是人工选育,又属杂交育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钴照射小麦的种子,属于用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诱变育种。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变异原理,以及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解析】【答案】人工选育基因重组基因染色体突变10、略

【分析】

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的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植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一是用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以及细胞核内的DNA都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二是有机物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被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由上可知;植物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思考解答.

11、略

【分析】

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因此只能注射.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析】【答案】水分有机物13、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能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故答案为:×【解析】【答案】×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解析】【答案】卵、若虫、成虫、蛹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A【分析】【解答】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分析】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6、A【分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7、A【分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据此解答。18、√【分析】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在繁殖季节,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

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由于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利用潮湿皮肤来进行辅助呼吸,因此成体的两栖动物需要呆在潮湿的地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青蛙的生殖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解析】√19、√【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题干叙述正确。​故选T。【解析】T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2分)20、。

(1)后天学习

(2)如图

(3)强化

(4)不同老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速度不同,但随着试验次数越多,老鼠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熟习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现象的分析。【解答】(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B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是4分27秒、3分13秒、1分40秒,小白鼠B实验数据的曲线如图:(3)根据下图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后天学习行为。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不同小白鼠经过训练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一样吗?根据所提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老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速度不同,但随着试验次数越多,老鼠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解析】。

(1)后天学习(2)如图(3)强化(4)不同老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速度不同,但随着试验次数越多,老鼠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21、(1)巴斯德

(2)A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并大量繁殖

(3)消灭抑制高温加热

(4)巴氏消毒法【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巴斯德实验及食物的保存,明确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及食物的保存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解答】(1)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2)肉汁不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是A瓶。因为A瓶空气中的细菌可以直接进入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腐败;B瓶空气中的细菌会落在鹅颈处,因而保存时间较长。

(3)预防食物腐败的根本原理是消灭细菌和真菌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高温加热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解析】(1)巴斯德(2)A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并大量繁殖(3)消灭抑制高温加热(4)巴氏消毒法22、(1)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2)原始海洋氨基酸

(3)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阶段【分析】【分析】

此题通过探究考查了生命起源过程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米勒实验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1)据实验设计可知,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合成有机物提供了条件。

(2)装置B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3)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此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阶段​。

【解析】(1)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2)原始海洋氨基酸(3)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阶段23、略

【分析】试题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对照,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灭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加入乳酸菌并搅拌均匀,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中的接种;(4)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你推测甲、乙两组试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甲;(5)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乳酸菌的作用,理解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对照实验的设计。【解析】【答案】(1)作对照;(2)除去杂菌;(3)使乳酸菌和牛奶充分混合;不能;(4)有无氧气;甲;(5)无氧。五、其他(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析】【答案】(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3)①③

(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和发酵原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结合图中的现象从酵母菌发酵现象;发酵原理和发酵原理的应用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观察到瓶中液体出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这是酵母菌分解蔗糖产生的气体.

(2)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小气球会膨胀起来.

(3)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和蔗糖充分地接触.

(4)酵母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是因为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5)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酵母菌在有氧气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用于制作蒸馒头、面包.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能量,用于酿酒.

故答案为:(1)产生气泡;(2)小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酵母菌发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3)使酵母菌和蔗糖充分地接触;(4)酵母菌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5)制作面包;制作馒头等.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发酵原理和发酵原理的应用.【解析】【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产生气泡(2)小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酵母菌发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3)使酵母菌和蔗糖充分地接触(4)酵母菌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

(5)制作面包、制作馒头等26、略

【分析】【解析】

考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鳍的作用是游动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解答:解: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背鳍;所以我们将观察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尾鳍;所以我们将观察到不能控制前进的方向.

(3)丙图中的鱼未作任何处理;应是对照组,其对照作用.

(4)要注意在捆绑鱼鳍时动作要轻缓;不能对鱼造成伤害,以免使结果不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