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玉米在开花时;若遇到连绵阴雨,产量将降低,其原因是()

A.阴雨天气影响子房的正常发育。

B.气温低;影响花粉成熟。

C.气温低;影响昆虫前来传粉。

D.花粉被雨水打落;影响风力对花粉的传播。

2、【题文】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B.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3、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A.地层B.化石C.火山D.喷发岩浆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C.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5、【题文】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A.足癣真菌B.蚊子C.结核杆菌D.血吸虫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____型、____型、____型和____型4种。我国提倡____献血,输血时应以输____血为原则。7、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大约______天,然后从母体内分娩而出。8、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是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cm)A组47260.75B组59371.3(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B组的作用是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______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______切除,其余条件应与______组相同(填“A”或“B”).9、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10、果实包括____和____,前者是由花的____发育而成,后者是由花的____发育而成.11、观察下面所给的三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A中含____较多,B中含____较多,C中含____较多.

(2)这三类物质都是组成____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12、实验证明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由两条相互盘绕的链构成______结构。13、【题文】有些____可以产生杀死某些治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14、足癣是由____引起的.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举重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16、蝴蝶、蜈蚣、蚂蚁和蜜蜂都是自然界中见的昆虫。。A.正确B.错误A.正确B.错误17、有机蔬菜等农作物在种植期间不施化肥而施用农家肥,因为农家肥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多有机物.______(判断对错).18、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9、判断题: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游泳。()20、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不同的形态。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2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一)查阅资料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请回答:(1)表中设计有______组对照实验,方案中A池和B池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A池与C池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增设C池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2)每个水池放入的小鱼是1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__________。为什么每个水池放入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小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本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逐年增多。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可在局部地区富集并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雨水降落下来,这就是“酸雨”。酸雨的酸性程度可用PH来表示,一般说来,酸雨的PH小于5.6,PH越小,其酸度就越大。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以小麦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参与进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5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小麦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PH=5、PH=4、PH=3、PH=2的“酸雨”各20ml等。(4)方法步骤:①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②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都均匀地撒20粒小麦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③向A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5ml,使之刚好淹没种子。④向B、C、D、E4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各____ml。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放在相同的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5)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到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预测1: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______作用。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叶绿素。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全班同学在讨论后认为: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_____个,其余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假设重新修订这个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4)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写出图乙表示的食物链______(用A;B、C、D四个字母表示)。

(5)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6、【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7、【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

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玉米花是风媒花,玉米开花如果遇到连绵阴雨,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风力传粉,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故选:D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传粉受精的有关知识.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大量增加柱头上的花粉粒;使花粉粒所含的激素相对总量有所增加,酶的反应也相应有了加强,起到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作用,受精率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如玉米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由于雄蕊先熟,到雌蕊成熟时已得不到及时的传粉,因而果穗顶部往往形成缺粒,降低了产量.人工辅助授粉就能克服这一缺点,使产量提高8-10%左右.

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中细菌真菌数量大量增加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的腐败原因。【解析】【答案】C3、B【分析】【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4、C【分析】解: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符合题意.

D;有由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其中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等内容;分析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解析】C5、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蚊子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微生物,所以不是病原体,蚊子应该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环节。

考点:病原体。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识别非病原体,较易,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据此解答。【解析】【答案】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ABABO义务同型【分析】【解答】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我国提倡义务献血,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

【分析】题考查了血液的类型和输血的原则以及献血的知识,考查较为全面,注重基础。7、280【分析】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故答案为:280

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来源,据此答题。

此部分知识在近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应注意复习掌握。【解析】2808、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控制单一变量作对照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发育10甲状腺B【分析】解:(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A缸和B缸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B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

(3)根据实验现象观察结果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叫变态发育.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实验方案设计:将选择10只同一批的小蝌蚪,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做实验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其余条件应与B组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2)控制单一变量;作对照;

(3)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变态发育;(5)10;甲状腺;B.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时从确定实验变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解答.

理解掌握科学探究过程是解此题的关键.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习、考试的重点.【解析】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控制单一变量作对照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发育10甲状腺B9、略

【分析】试题分析: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始祖鸟化石的特点。【解析】【答案】爬行类10、略

【分析】

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不断地分裂;分化和生长,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答案为:果皮;种子;子房壁;胚珠。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首先明确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11、略

【分析】

(1)A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B、谷类食物中含丰富的糖类,主要提供能量.C油脂类含脂肪较多,主要作为备用能源.

(2)这三类物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糖类;脂肪。

(2)细胞;能量。

【解析】【答案】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它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答案】DNA双螺旋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真菌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抗生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内容。【解析】【答案】真菌14、真菌【分析】【解答】真菌多数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真菌等微生物生活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我们把这种生活方式叫寄生.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故答案为:真菌。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灰指甲等皮肤病.据此答题.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试题分析:变异是指生物的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举重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考点:此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解析】【答案】×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昆虫。掌握昆虫纲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复眼等;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蝴蝶、蚂蚁、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复眼等,具有三对足、有两对翅为昆虫;而蜈蚣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全身有很多足,为多足纲,所以蜈蚣不是昆虫。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7、×【分析】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种庄稼需要施肥,农家肥中含有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供植物生长利用,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施用化肥和农家肥的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另外施用农家肥绿色环保无污染,但农家肥所含的无机盐不比化肥多.

故答案为:×

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解析】×18、√【分析】【解析】【答案】√19、×【分析】【解答】生生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水中的动物除了鱼类还有腔肠动物(如珊瑚虫、水母);节肢动物(如虾、蟹);软体动物(如河蚌);两栖动物(如青蛙)及哺乳动物,例如水母的运动方式是漂浮。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A【分析】【解答】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如图;据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1毫米长,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21、(1)27号废电池有两个变量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

(2)减小偶然性控制单一变量

(3)废旧电池会造成水质污染,满江红能净化水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特点和原则。理解科学探究中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和实验对象数量的选择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方案中A池和B池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不同的条件是7号废电池的数量,即变量为废电池的数量,目的是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方案中B池和C池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不同的条件是满江红的数量,即变量为满江红的数量,目的是探究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方案中A池和C池不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有两个变量:7号废电池的数量和满江红的数量。C池加入满江红的数量,即变量为满江红,目的是探究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或满江红对电池污染的作用)。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故表中设计有组2对照实验,方案中A池和B池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7号废电池,A池与C池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增设C池是为了探究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2)在探究实验中,若所取样本数量太少,就会因偶然性影响实验结论,使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如果所采用小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小鱼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每个水池放入的小鱼是1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同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或排出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每个水池中都放入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小鱼。(3)由小鱼存活的时间可知,B池与A池相比,B池有废旧电,小鱼存活时间缩短,说明池废旧电池会污染水质;C池和B池相比,加入满江红的C池小鱼存活时间较长,说明满江红能净化水质。【解析】(1)27号废电池有两个变量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2)减小偶然性控制单一变量(3)废旧电池会造成水质污染,满江红能净化水质22、(1)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3)5

(4)促进

(5)预测2: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预测3: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变化,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探究实验应遵循的原则。【解答】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1)由题目的题干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以小麦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提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然而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或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4)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故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各5mL。

(5)对于实验假设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三种结论: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预测2: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预测3: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变化,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解析】(1)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3)5(4)促进(5)预测2: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预测3: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变化,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23、(1)3一致/相同

(2)都用韭菜/蒜苗,不去叶都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置于黑暗适宜环境中,一组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不去叶一组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用不透明薄膜纸套住,都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变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3个,即实验材料不同,(韭菜和蒜苗);有光和无光;有无水分。不符合对照实验条件。(2)根据假设重新修订这个实验方案:用统一的实验材料(韭菜或蒜苗);不去叶都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置于黑暗适宜环境中,一组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不去叶一组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用不透明薄膜纸套住,都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解析】(1)3一致/相同(2)都用韭菜/蒜苗,不去叶都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置于黑暗适宜环境中,一组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不去叶一组用透明薄膜纸套住,一组用不透明薄膜纸套住,都置于光照适宜环境中)24、5太阳能(或光能)非生物成分自我调节D→B→A→C蛇【分析】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5)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D→B→A→C,对应甲图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所以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

故答案为:

(1)5;太阳能(或光能)

(2)非生物成分。

(3)自我调节。

(4)D→B→A→C

(5)蛇。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解析】5太阳能(或光能)非生物成分自我调节D→B→A→C蛇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