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C/24/wKhkGWefHzKAD6tcAAGVpqdWZKc876.jpg)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C/24/wKhkGWefHzKAD6tcAAGVpqdWZKc8762.jpg)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C/24/wKhkGWefHzKAD6tcAAGVpqdWZKc8763.jpg)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C/24/wKhkGWefHzKAD6tcAAGVpqdWZKc8764.jpg)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C/24/wKhkGWefHzKAD6tcAAGVpqdWZKc87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7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表示将蚕豆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点生长素浓度相同B.图中a,b点的作用效果不同C.图中d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D.图中a,b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以下对器官移植的表述不合理的是()A.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都面临着供体严重短缺问题B.身体受之父母,我们要珍惜,所以不建议捐献器官C.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D.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器官移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3、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的结构是()A.大脑B.小脑C.下丘脑D.脊髓4、下列对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D.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5、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C.该实验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药液处理的时间植物的种类、温度等D.浸泡法处理就是将扦插枝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6、机体发热是生物体受到病原体感染,产生损伤或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在发热过程中,体温上升与生物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热过程中,机体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等一系列调节,使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B.若患者出现脱水现象,脑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发热可提高浆细胞识别病原体并产生抗体的能力D.发热可能使血管舒张,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7、miRNA是一种由20~24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主要通过与信使RNA结合形成互补序列,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参与调控细胞焦亡(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焦亡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破裂和溶解,诱发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mi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不能翻译成蛋白质B.miRNA通过抑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细胞焦亡C.细胞焦亡实质上就是细胞坏死,对机体不利D.细胞焦亡通常会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D.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0、下图所示为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体液,A和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①和②等构成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甘油或肝糖原C.②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D.若图中组织细胞是物质A的靶细胞,则物质A可以定向运输至该细胞11、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12、顶芽优先生长因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侧芽部位施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已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其降低生长素的含量C.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摘除顶芽D.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13、下图为人体内性激素调节的模式图,其中a、b、c为分泌腺,①②③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性腺B.青春发育时期,人体内的激素①②③分泌相对增多C.图示调节模式也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D.图示分级调节模式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14、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科研人员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研究坐骨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装置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值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B.单根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C.调节电刺激强度,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现象D.不同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率的差异可导致a、b处的动作电位幅值差异15、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是①②⑤B.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及含量上是有差异的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16、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4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有关C.HIV侵染胎儿的T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D.向AIDS患者输入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17、研究人员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胚芽鞘不用玻璃片隔开)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经图1处理后,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生长素B.图2所示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图1中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D.若用玻璃片将图1的胚芽鞘尖端完全隔开,则甲乙的弯曲角度差会变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免疫异常。
(1)自身免疫病: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发的疾病,如:_______。
(2)过敏反应:指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接受_______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是:发作_______、反应______、消退_______;一般不会破坏______,也不会引起_______;有明显的________和_______。
(3)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_______(AIDS),由_______(HIV)引起,HIV遗传物质为_______,通过攻击_______,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而被传染其它疾病。其传播途径有________。19、概念: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20、激素的发现:发现激素调节生理活动是对神经系统调节的挑战,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19世纪的学术界胃酸刺激小肠的_________,通过_______调节使胰腺分泌腺液。沃泰默实验一:稀盐酸注入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________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斯他林和贝利斯稀盐酸加入___________,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在盐酸作用下,__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巴甫洛夫重复实验结论与斯他林和贝利斯相同21、大脑的结构: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_____构成的薄层结构,这一结构被称为_______。大脑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用来增加表面积。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_______传到脊髓。2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______细胞,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3、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_____________反应速度____________作用范围______________作用时间______________2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________和______。渗透压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_________的含量有关,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_____和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_____等物质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25、细胞代谢完成各种反应需要各种_______和_______,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___________和血液中的__________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______,______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6、课本原文知识填空: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细胞)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6分)27、HIV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引起体液免疫。______A.正确B.错误28、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______A.正确B.错误29、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4分)30、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31、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32、毛主席曾有词:“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道出了岳簏山秋季枫树叶片转红的现象,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格为该小组对某地的枫树林一年的光合作用监测数据记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季节冬春冬秋冬月分123456789101112白天O2向外排放量相对值0345499710089837889180夜间CO2向外释放量相对值1262517682871009684352810光合色素总量相对值0258879810095937866270
注:相对值是指该月份数据与最高月份数据的百分比。
(1)枫树叶表现不同颜色与其内部的激素调节有关,进入秋季枫树叶开始转红脱落,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_。
(2)夏季枫树光合作用最强,影响该季节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10月份“白天O2向外排放量相对值”明显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该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枫叶转红的原因;先查找了相关的资料,确认枫树叶的叶绿素在进入冬季后会逐渐分解而不断减少导致绿色消退。并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1:叶绿素逐渐分解;类胡萝卜素比例显著上升导致颜色变化;
假说2:叶绿素逐渐分解;花青素含量增加进而导致颜色变化。
资料表明: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细胞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已知花青素不溶于层析液。
为验证假说1;该小组进行了枫树叶片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选用未转红枫树叶和已转红的枫树叶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实验中溶解色素的试剂和分离色素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如上图,则该结果表明假说1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为验证假设2;有同学设计甲;乙两组实验,甲组选用未转红枫树叶小枝条为材料,乙组选用已转红的枫树叶小枝条为材料,配置合适的酸性、碱性培养液各一份,进行了相关实验。并依据实验现象表明假说2成立。
③请完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现象描述: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最适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超过c,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
【详解】
AB、图中a、b点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作用效果相同,AB错误;
C;蚕豆幼苗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作用,因此d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C正确;
D、a,b点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效果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
器官移植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机体对外来的移植器官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研究抗免疫排斥的药物也是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方面;另外供体器官短缺也是世界面临的难题,器官移植除医学技术问题外还涉及到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
【详解】
A;供体严重短缺是全世界器官移植面临的重要问题;A正确;
B;捐献器官可以帮助他人;有益于社会,应该提倡,B错误;
C;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不可能;供者和受者的HLA只需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时行器官移植,同时辅以免疫抑制剂,C正确;
D;器官移植中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的重要途径,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ABCD;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ABC错误,D正确。
故选D。4、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理解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判断出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进而判断各选项。
【详解】
由于兴奋在突触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A错误;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B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正确;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正确。5、D【分析】【分析】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详解】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在正式实验中,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为相互对照,故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A正确;
B;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幼芽可产生生长素,以利于更好的生根,B正确;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有枝条类型、枝条长度、药液处理时间、植物种类、温度等,C正确;
D;浸泡法处理插条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枝条进行扦插,让其生根,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1;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增加。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但是释放由脑垂体释放。
3;浆细胞没有识别病原体的能力。
【详解】
A;发热过程中;机体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等一系列调节,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错误;
B;若患者出现脱水现象;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
C;浆细胞没有识别病原体的能力;C错误;
D;根据体温调节可知;发热会使得血管舒张,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有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D正确。
故选D。7、C【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细胞焦亡是由miRNA参与调控的,其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破裂和溶解,并可诱发炎症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故mi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不能翻译成蛋白质,A正确;
B;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iRNA主要通过与信使RNA结合形成互补序列,使mRNA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抑制基因表达,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该过程受基因调控,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分析题意;细胞焦亡可诱发炎症反应,故通常会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C。8、D【分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
D;脑神经和脊神经均属于周围神经系统;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C:D【分析】【分析】
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
【详解】
A;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A正确;
B;①是血浆不是血液;B错误;
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是组织液;而不是血浆,C错误;
D;激素、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胰蛋白酶是消化液的组成成分,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BCD。10、B:C:D【分析】【分析】
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物质A可以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中,而B物质为组织细胞的分泌物或者代谢产物,B物质进入组织液后再进入血浆。
【详解】
A.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与淋巴液等构成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甘油;但不能是肝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内,B错误;
C.组织液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比较多,如淋巴管堵塞;营养不良、过敏等,C错误;
D.物质A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故选BCD。11、A: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器官甲能产生a、b两种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岛素,b激素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器官甲代表胰岛,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为: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糖类。
【详解】
A;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错误;
B;激素a是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B错误;
C;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D;胰岛素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故选ABC。12、B:C【分析】【分析】
极性运输(又称纵向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
A;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侧芽由于浓度高而被抑制,A正确;
B;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结合本题的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更有可能是二者协同作用促进了侧芽的细胞分裂而表现出同步生长现象;B错误;
C;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保留顶芽;此时若顶端优势解除,说明细胞分裂素有作用,C错误;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D正确。
故选BC。13、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图中a是垂体,b是性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③是性激素。
【详解】
A、根据箭头进出的多少和方向可知,图中a是垂体,b是性腺;c是下丘脑,A错误;
B;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故青春发育时期,人体内的激素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③性激素分泌相对增多,B正确;
C;下丘脑、腺垂体及性腺三者共同构成相互协调的分级调节系统;即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图示调节模式也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C正确;
D;分级调节模式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D正确。
故选BCD。14、B:C:D【分析】【分析】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
【详解】
A;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若没有达到阈值,则不会产生动作电位,超过阈值,则会出现动作电位,故动作电位幅值不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A错误;
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钠离子通道大量打开,但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B正确;
C;调节电刺激强度;如果该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但未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则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而部分神经纤维未兴奋的现象,C正确;
D、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不同,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将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故a、b处的动作电位会有明显差异;D正确。
故选BCD。15、B:C【分析】【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错误。
故选BC。16、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详解】
A、结合题干“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推测CD4位于T细胞表面;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A正确;
B;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见,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B正确;
C;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侵染胎儿的T细胞会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错误;
D、结合题干“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可知,CD4位于T细胞表面,是一种受体分子,向AIDS患者输入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ABD。17、B:D【分析】【分析】
向光性产生原因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使生长素浓度背光侧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
【详解】
A;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经图1处理后,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调节细胞代谢的生长素,A错误;
B、图2所示甲的弯曲度小于乙,是因为图1中单侧光下生长素从向光一面运输到背光一面,使生长素含量:A琼脂块<B琼脂块;B正确;
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胚芽鞘甲生长的程度较弱,而非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C错误;
D;若用玻璃片沿图1虚线将胚芽鞘尖端隔开;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甲的弯曲角度将等于乙,即甲乙的弯曲角度差会变小,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已免疫再次相同迅速强烈较快组织细胞组织严重损伤遗传倾向个体差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T细胞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工合成调节20、略
【分析】【详解】
19世纪的人们普遍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如胰腺分泌胰液,是由于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使胰腺分泌胰液。
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过程为:实验一: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因为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了新的假设: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他们通过实验过程:稀盐酸加入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验证了假设,并把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解析】①.神经②.神经③.小肠肠腔④.血液⑤.小肠黏膜⑥.小肠黏膜21、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这一结构是大脑皮层。大脑具有丰富的沟回,用来增加表面积。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脑干传到脊髓。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解析】①.树突②.大脑皮层③.沟回④.脑干22、略
【分析】【详解】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①.神经胶质②.神经元23、略
【解析】①.反射弧②.体液运输③.迅速④.较缓慢⑤.准确、比较局限⑥.较广泛⑦.短暂⑧.比较长24、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3-、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解析】酸碱度温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蛋白质Na+Cl—7.35~7.45HCO3—、H2CO337℃25、略
【分析】【详解】
细胞代谢完成各种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这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过程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物质条件血糖浓度含氧酶酶26、略
【分析】【详解】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神经细胞静止时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的意义是系统通过正反馈调节,可以使系统趋于稳定,更好发展。负反馈调节的意义是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造成系统崩溃。因此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溶质微粒相对静止显著活跃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信息稳态四、判断题(共3题,共6分)27、A【分析】【详解】
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主要引起细胞免疫,也会引起体液免疫。
故正确。28、B【分析】【详解】
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故错误。29、B【分析】【详解】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故错误。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4分)30、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综合监测服务合同
- 个人聘用合同范本模板
- 农村建房建设合同范例
- 丧葬用品转让合同范例
- 企划合同范本
- 食堂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燃气施工风险以及管控措施
- 2025年度婚庆婚礼现场娱乐活动策划合同
- 工厂内部承包合同范本
- 装配式住宅产品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黑龙江申论真题2021年(乡镇)
- 山体排险合同模板
- 医保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2篇)
- 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与术后处理课件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 《ESPEN重症病人营养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2021112401384
- 即时通讯系统建设方案
-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小升初英语试卷
-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随笔
-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