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关于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很小的核内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2、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放射源发出α射线打到金箔上;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转到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图中①②③为其中的三个位置,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或依据实验结果做出的推理正确的是()

A.在位置②接收到的α粒子最多B.在位置①接收到α粒子说明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在原子内C.位置②接收到的α粒子一定比位置①接收到的α粒子所受金原子核斥力的冲量更大D.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则①②③三个位置接收到α粒子的比例应相差不多3、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A.J.J汤姆孙用实验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B.爱因斯坦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查德威克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活塞式抽气机气缸容积为V,用它给容积为2V的容器抽气,抽气机抽动两次(抽气过程可视为等温变化),容器内剩余气体压强是原来的()A.B.C.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B.气体的扩散过程具有方向性C.一切形式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具有方向性D.一切形式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不具有方向性6、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并且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分子间存在与其相对距离有关的分子势能。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E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取r趋近于无穷大时Ep为零。通过功能关系可以从此图像中得到有关分子力的信息;若仅考虑这两个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r1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的位置B.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2处释放,它们将相互靠近C.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1处释放,当r=r2时它们的速度最大D.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1处释放,当r=r2时它们的加速度最大7、下列有关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光的粒子性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实物粒子不具有波粒二象性8、已知某种核电池的电能由Pu衰变释放的能量提供,该衰变方程形式上可表示为Pu→某次由静止Pu衰变释放的能量为E,射出的α粒子动能是Eα,假定Pu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A.A=234,Z=92,B.A=234,Z=92,C.A=236,Z=94,D.A=236,Z=94,9、在一个反应堆中用石墨做慢化剂使快中子减速。碳原子核的质量是中子的12倍,假设中子与碳原子核的每次碰撞都是弹性正碰,而且认为碰撞前碳核都是静止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均遵循碰撞的一般规律。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以下知识可供参考:①一个原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极小极小;②原子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这两种粒子的的质量几乎相同,约为电子质量的2000倍;③原子核只占据的原子内部极小的空间(大约为原子整个体积的10-15),却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④小小的电子们(直径大约为10-15m)在原子内部、原子核之外的“广袤”的空间中“游荡”着。中子的动能小于E0×10-6时,才能被引入反应堆。为了计算中子需要碰撞的次数,下面做一番简单的推导。假设碰前中子的动能是E0,经过一次碰撞,中子的动能失去了ηE0(η<1),那么再碰撞一次,中子的动能将变为原先的()A.(1-η)2B.η2C.1-2ηD.η(1-η)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每个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为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B.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若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增大,分子势能也可能逐渐增大E.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大致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E.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大致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11、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一定向外放出能量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处于n=5能级的一群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12、下列有关热现象和热规律说法正确的是()A.“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扑鼻”与分子热运动有关B.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空隙的缘故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D.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E.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E.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14、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每台机组每年发电量约为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16万吨,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机组利用的是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B.该机组每年发电使原子核亏损的质量约为0.3kgC.“华龙一号”反应堆中可能存在的核反应D.“华龙一号”反应堆需要用镉棒吸收中子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___.已知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___天,16g的衰变后还剩1g.16、(1)1千克10℃的水比10千克2℃的铁的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

(2)质量和体积一定的同种气体,温度高时气体的内能________。1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涉及许多实验的探究及众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想。

(1)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图甲),断定阴极射线是______(填“电磁波”或“电子”),进而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提出原子“西瓜模型”或“______模型”;

(2)1909年,卢瑟福与他的学生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图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对此实验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主要是因为电子的质量太小。

C.极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其受到金原子核的强库仑斥力。

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3)1913年,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设,即______量子化、定态和跃迁等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图丙中______(填“氢原子”、“氦原子”或“汞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的实验规律。18、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激光器,能发出频率为ν、功率为P的高纯度和高亮度激光,当该激光垂直照射到某纯黑物体表面时能被完全吸收。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恒量为h,则该激光发出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___,纯黑物体受到该激光的压力为___________。19、(1)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__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__,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B.

C.D.

E.F.

(2)不同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比结合能__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的原子核越稳定,氘核和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比结合能是2.78MeV,的比结合能是1.09MeV,的比结合能是7.03MeV,则该核反应所__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MeV。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4分)20、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1、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用1mL油酸配成500mL的油酸酒精溶液,又用滴管测得每100滴这种溶液的总体积为1mL.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图所示.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2)数出油膜所占的面积,则可估算出每个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m.(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23、(1)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且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4.8×10-3mL。油酸未完全散开时就开始测量油酸膜的面积,会导致计算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S=40cm2,则可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24、做“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多次测量得到如图所示的p-V图线(其中实线是实验所得图线;虚线为一条双曲线,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1)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注射器内的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理由).

(2)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该图线与玻意耳定律不够吻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把图像改为p-1/V图像,则p-1/V图像应是(___________)

25、有同学在做“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使注射器内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多次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值并输入计算机,同时由压强传感器将对应体积的压强值通过数据采集器传送给计算机。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p—V图线。

(1)考虑到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软管有一定的体积,则下列p—V图中符合实验实际情况的是(虚线是一根理论上的双曲线)()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对应的微观解释是:______

(3)若另一组同学在实验时,气体体积在20ml时把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相连,并记录对应的压强和体积,然后每减小1ml记录一次数据。在气体体积减小到16ml尚未记录数据时软管不慎脱落,他们马上把注射器与软管连接起来,继续完成余下的实验操作,直到气体体积减小到12ml。设大气压强为且忽略软管内气体的体积。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组同学实验的理论图线______。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2题,共12分)26、图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种永动机的设计方案示意图:图(a)是想利用短杆上的重球产生的作用,使轮子不停地转动;图(b)是想利用像灯芯那样的棉线把水吸到高处;再流下冲击轮子的叶片,使轮子不停地转动;图(c)是想利用重物在水中受浮力作用而上升,带动轮子不停地转动。

请仔细分析这些永动机的设想;指出它们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27、如图为高楼供水系统示意图,压力罐甲、乙与水泵连接,两罐为容积相同的圆柱体,底面积为0.5m2、高为0.7m,开始两罐内只有压强为1.0×105Pa的气体,阀门K1、K2关闭,现启动水泵向甲罐内注水,当甲罐内气压达到2.8×105Pa时水泵停止工作,当甲罐内气压低于1.2×105Pa时水泵启动;求:

(1)甲罐内气压达到2.8×105Pa时注入水的体积;

(2)打开阀门K1;水流入乙罐,达到平衡前水泵是否启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

A.原子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故A错误;

B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故B正确,C错误;

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有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A.原子的内部是很空阔的,原子核非常小,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发生偏转,则在位置③接收到的α粒子最多;所以A错误;

B.在位置①接收到α粒子说明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在原子内;所以B正确;

C.位置②接收到的α粒子一定比位置①接收到的α粒子所受金原子核斥力的冲量更小,因为在位置①α粒子速度反向运动;则动量的变化量更大,所以冲量更大,则C错误;

D.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则α粒子与原子正面撞击,粒子最后反弹,则①②③三个位置接收到α粒子的比例应相差较多;所以D错误;

故选B。3、A【分析】【分析】

【详解】

A.J.J汤姆孙用实验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选项A正确;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电火花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

C.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选项C错误;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但他并没有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选项D错误。

故选A。4、C【分析】【详解】

设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则气体状态参量为p1=p,V1=2V,V2=3V

第一次抽气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

即p×2V=p2×3V

解得p2=p

第二次抽气过程,气体状态参量p2=p,V2′=2V,V3=3V

由玻意耳定律得p2V2′=p3V3

即p×2V=p3×3V

解得p3=p

故选C。5、B【分析】【详解】

A.热量不能自发的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但在引起其它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故A错误;

B.气体的扩散具有方向性;由自由度小向自由度大扩散,故B正确;

C.并不是一切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都具有方向性。比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并不是一切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都不具有方向性。比如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就具有方向性;故D错误。

故选B。6、C【分析】【详解】

AB.假设将距离无穷远的两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两分子间距离在到达平衡距离前分子力对两分子始终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又因为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所以当到达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达到最低且为负值,因此图中r2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的位置,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2处释放;它们将保持静止,故AB错误;

CD.因为r1小于r2,所以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1处释放,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两分子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r=r2时它们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详解】

A.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或少数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

D.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故D错误。

故选C。8、B【分析】【详解】

根据和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238-4=234Z=94-2=92

生成物X与α粒子动量守恒,则

根据

可知

故选B。9、A【分析】【分析】

【详解】

碰前中子的动能是E0,经过一次碰撞,中子的动能失去了ηE0,则此时中子的动能为E0(1-η),则再碰撞一次,中子的动能将变为E0(1-η)2,即中子的动能将变为原先的(1-η)2。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B:C:E【分析】【分析】

【详解】

A.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每个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为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不可以表示为因为气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大,故A错误;

B.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故B正确;

C.若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增大;分子势能也可能逐渐增大,故C正确;

D.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故D错误;

E.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大致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球形表面积最小,故E正确。

故选BCE。11、A:B【分析】【详解】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能量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小,所以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故A正确;

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氢原子要向外放出能量,故B正确;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以不同的电子云呈现,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同,故C错误;

D.根据

可知一群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放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故选AB。12、A:D【分析】【详解】

A.“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扑鼻”与分子热运动有关;A正确;

B.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是将面包里的部分空气挤压出来了不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B错误;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越打越费劲,是因为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并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C错误;

D.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D正确。

故选AD。13、B:C:D【分析】【分析】

【详解】

A.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A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B正确;

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C正确;

D.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单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即各向异性,D正确;

E.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是晶体,E错误。

故选BCD。14、C:D【分析】【详解】

由题知

A.该机组利用的是重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A错误;

B.根据质能方程

可知每年亏损的质量

B错误;

C.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用中子轰击的核反应可能为

C正确;

D.在“华龙一号”反应堆中;当反应速度过快时,用镉棒吸收过多的中子,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该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粒子的质量数为A=222-218=4,电荷数为Z=86-84=2,所以该粒子为根据半衰期公式有:m=m0,代入数据解得:t=4τ=15.2天【解析】15.2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大大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图甲),断定阴极射线是高速飞行的电子流;

[2]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提出原子“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2)[3]A.粒子散射实验不能证明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也不会证实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误;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主要是因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B错误;

C.极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其受到金原子核的强库仑斥力,故C正确;

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故D正确;

故选CD。

(3)[4][5]1913年,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设,即轨道量子化、定态和跃迁等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图丙中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的实验规律。【解析】电子枣糕CD轨道氢原子18、略

【分析】【详解】

[1]由

联立可得

[2]激光器的功率为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子的个数为

设纯黑物体受到该激光的压力为则时间内由动量定理可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解析】19、略

【分析】【详解】

(1)[1]原子核放出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叫做衰变,衰变的重要特征为反应前只有一个原子核,反应后有一个粒子和新核,故属于衰变的是E。

[2]裂变是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属于裂变的是D。

[3]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故是C。

(2)[4]比结合能表示原子核结合的松紧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5][6]聚变反应前的总结合能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

所以反应释放的核能【解析】EDC越大释放17.6四、作图题(共2题,共14分)20、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