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9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32年美国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要人纷纷表示拥护共产主义,《纽约客》评论主笔埃德蒙·威尔逊极力主张“从共产党人那儿把共产主义拿过来”,明尼苏达州州长奥尔森则宣称招募该州国民警卫队新兵“不接纳任何非共产主义人士”。这表明美国A.社会各界反对罗斯福新政B.精英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怀疑C.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D.在美苏对峙中处于弱势地位2、1956年国庆阅兵,当我国新生产的第一批歼一5型歼击机从天安门广场呼啸飞过时,毛泽东指着飞机对外国朋友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与此成就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工商业公私合营的成果C.“大跃进”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3、下表为1873-193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变动趋势表。它反映出()。年份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农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比重(%)187328662.618932842315.619038949626.8191023195739.1192030704736.4193062828545.1
A.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B.农业生产力渐趋提高C.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中国农民的处境悲惨4、清代关于棉花种植的石刻文献中记载:“清明后,淘取坚实者沃以沸汤,俟其冷,和以柴灰种之。宜夹沙之土,秋后春中,频犁取细,列作沟塍。种欲深,覆土欲实:虚浅则苗出易萎。据此可知A.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B.曲辕犁适应了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C.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某些落后地区仍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5、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6、重农抑商政策为中国古代政府的一项传统政策,这一政策发端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7、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量有可能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8、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0、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1、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纱、洋布大量倾销。A.正确B.错误1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A.正确B.错误15、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中国民族企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而得到了较快发展。_____A.正确B.错误16、第一组;请将上边的国际组织标志与其相对应的组织名称进行连线。
A.国际货币基金组。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第二组;请将左边的经济政策与下边其相对应的领导人名字进行连线。
(1)余粮征集制A.戈尔巴乔夫。
(2)农业集体化B.赫鲁晓夫。
(3)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C.斯大林。
(4)“加速发展战略”D.列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7、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战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美国的“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19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协定”在美国国务院内举行签字仪式。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卷材料二:美国50~70年代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曹宏苓《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急需金融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但要从IMF和WB获得紧急贷款或其他信贷就必须进行特别的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贷款”。所谓改革,即实施“结构性调整计划”——放开市场;消除投资管制、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利息和利率、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取消补贴等。
——尼尔弗格森《货币堀起:世界金融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人怀特建议的真实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别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小论文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80字左右)18、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楼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楼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摘编自《清实录》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牛为耕稼之本”,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唐·张廷珪言:“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资在耕,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耕废则食去,食去则民亡,民亡则何恃为君?”因此,自西周“诸侯无故不杀牛”起,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畜力,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汉律》云:“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不按照法定宰杀标准、不经官方机构的审批,无论是牛主(牛的所有者)还是他人,私屠乱宰牛都是犯罪,要受法律的制裁。《淮南子·说山》高诱注云:“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唐代之后,历代法律规定的具体刑罚有轻有重,因时而不同,唐律规定“徒-年”,宋初《刑统》则是“决脊杖十七放”,南宋《庆元条法事类》“徒一年半”,元代“杖一百”。明清律规定:私宰牛马者,杖一百。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法律禁止任意宰杀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而保证政府财政有充足的税源,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摘编自魏殿金《中国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耕牛保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严格保护耕牛制度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15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粮票是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它从1955年开始正式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粮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新中国粮票这一历史事物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解释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荣氏家族发展历程简叙。荣氏家族发展历程简叙。
从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
2019年国庆阅兵;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军事和国防实力,因此,很多国家又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対西方构成威胁。(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360网请你评析材料中“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932年美国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要人纷纷表示拥护共产主义”“不接纳任何非共产主义人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时期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由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生产过剩,引起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而苏联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完成一五计划,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因此这时期美国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要人纷纷表示拥护共产主义,说明这时期美国精英对自由资本主义产生怀疑,B项正确;材料所述这时期美国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要人拥护共产主义,说明这时期美国精英认识到国家对经济干预的重要性,是肯定罗斯福新政的表现,并而不是反对,排除A项;美国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是通过罗斯福新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正处于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这时期美苏没有对峙,排除D项。故选B项。2、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结合材料“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建立沈阳飞机厂,具备了生产飞机能力,选项A正确;公私合营是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国产飞机无关,选项B排除;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D。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信息“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并结合材料时间判断此为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农产品出口总值逐渐上升,和出口总额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再结合1873—1930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知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C项正确;资本主义的体现雇有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农业生产力的水平,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农产品出口总值逐渐上升,和出口总额比重也在逐渐上升,不涉及中国农民的处境,排除D项。故选C项。4、A【分析】【详解】
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农耕利用节气进行耕作,并注重农业耕种技术的使用,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特指曲辕犁,排除B;CD项都没有体现,排除。5、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过去永州的见俗,婚宴持续时间长,宴请宾客多,花费大量钱财,甚至出现无财力者私奔的现象。韦宙进行约束的目的是制止浪费,反对婚礼大肆操办,B项正确。韦宙只是反对大操大办,并不反对举办婚宴,A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完全汉化”表述不准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政策6、A【分析】【详解】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的历史时期也实行这一政策,但不符合题干中“发端于”的要求,排除B;C、D项。
【点睛】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故又称“重本抑末”政策。这项政策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这种政策。7、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大都市人口比前朝相对少的主要原因是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C正确;ABD不是当时大都市人口规模缩小的原因,排除。故选C。8、C【分析】消费品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个信息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和轻工业也是正增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达到协调均衡发展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故题干表述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题干表述正确。14、B【分析】【详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答案为:错误。15、B【分析】【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沦陷区还是国统区,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民族企业都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较快打击。题干说法错误。16、B【分析】第一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3是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故对应C选项;图34是欧盟标志,故对应D选项;图35是世界银行,故对应B选项;图36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对应A选项。
第二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粮征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实施,故对应D选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故对应C选项;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对应B选项;“加速发展战略”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故对应A选项。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7、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结合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可知,美国人怀特建议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结合所学从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传统金融体系的混乱等角度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证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别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的观点。依据材料“美国50~70年代的进出口贸易情况”的数据结合所学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美元贬值黄金外流、在与日本和西欧的贸易中受到打击、促进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西欧和日本长时间受制于美国、促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等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解析】(1)意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或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背景: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或成为最大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难以维系(或原有世界金融体系混乱)
(2)
。论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别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
没有或不准确不得分。
论据。
对美国;因为掌握金融霸权,美国在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固定汇率制使美元不断贬值,黄金大量外流;对日本和西欧的贸易逆差也使美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对日本和西欧,由于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因为用美元结算的方式使它们在经济上长期受制于美国(或在外交上也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得到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但由于受到诸多贷款限制,使它们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慢(或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来越大)。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
没有史实或没有结论的最多;只有一个方面影响(积极或消极)最多。
论证。
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
没有按照美国;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三个类别来答题的不给分。
18、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据材料“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倭患。时人认识到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可知,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影响:据材料“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可知,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
(2)分歧:据材料“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可知,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据材料“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可知,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据所学可知,这是清政府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特征:据材料“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知,要适度开放;结合所学可知后来逐步实行闭关自守。【解析】(1)原因: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影响: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
(2)分歧: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1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牛为耕稼之本”;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汉律》云:“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得出制定法律保障;根据“明清律规定:私宰牛马者,杖一百。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法律禁止任意宰杀的目的”可得出严惩私自宰杀;从材料可得出政府重视。
(2)原因:根据“法律禁止任意宰杀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而保证政府财政有充足的税源,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可从耕牛是重要的农用动力、保证农业生产的进行和政府财政的来源、生产工具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理解概括。【解析】(1)特点:历史悠久;制定法律保障;严惩私自宰杀;政府重视。
(2)原因:耕牛是重要的农用动力;保证农业生产的进行和政府财政的来源;生产工具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五、论述题(共3题,共15分)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首先根据“新中国粮票是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围绕粮票与时代的关系概括出观点。然后从出现原因、特点、评价、退出历史舞台原因等角度进行解读。出现原因主要围绕生产力水平低下及计划经济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特点主要从材料中粮票的使用时间、范围、种类等角度进行概括,历史评价则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论述,退出历史舞台则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市场经济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如:新中国粮票是我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其兴衰历程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粮食生产和供应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平抑市场价格,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党和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了计划经营。在此背景下,粮票登上历史舞台。我国的粮票使用时间长、范围广、种类多、单位多元、印制精美,部分粮票的使用有具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粮票的存在,有利于遏制商业投机活动,稳定物价及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计划.经济的顺利进行;但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资慢慢丰富起来,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粮票也逐渐失去当年的魅力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粮票这一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发展到物产丰富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解析】新中国粮票是我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其兴衰历程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粮食生产和供应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平抑市场价格,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党和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了计划经营。在此背景下,粮票登上历史舞台。我国的粮票使用时间长、范围广、种类多、单位多元、印制精美,部分粮票的使用有具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粮票的存在,有利于遏制商业投机活动,稳定物价及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计划.经济的顺利进行;但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资慢慢丰富起来,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粮票也逐渐失去当年的魅力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粮票这一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发展到物产丰富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模具维修与翻新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建设年薪制合同4篇
- 2025年度养老康复派遣员工康复治疗合同4篇
- 2025年度面包烘焙原料绿色认证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设施农业专用化肥农药定制配送合同4篇
- 2024版离婚债务解决方案合同范例一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期货交易居间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合同范例4篇
- 拆分标段承揽工程合同(2篇)
- 撂荒地整改协议书范本
- 国际贸易地理 全套课件
- GB/T 20878-2024不锈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 诊所负责人免责合同范本
- 2024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 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实验报告·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
- 电气设备建筑安装施工图集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