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7/25/wKhkGWeeqSyASKE1AAHYLU61OPg027.jpg)
![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7/25/wKhkGWeeqSyASKE1AAHYLU61OPg0272.jpg)
![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7/25/wKhkGWeeqSyASKE1AAHYLU61OPg0273.jpg)
![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7/25/wKhkGWeeqSyASKE1AAHYLU61OPg0274.jpg)
![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7/25/wKhkGWeeqSyASKE1AAHYLU61OPg0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云浮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后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的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立志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想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也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晚年到了挨饿的程度,却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他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而“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哲学。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助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材料二: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工业时代,“木笼”变成了“铁笼”。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编自鲁枢元《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高度评价并学习颜回等安贫乐道之士,即使挨饿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B.天性受不了绳墨束缚,陶渊明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C.陶渊明用“形”“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用“神”之自然之义化解苦恼,以此劝导别人化解矛盾冲突。D.看到社会的腐朽和危机却没有力量去改变,陶渊明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助于人性的复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达到那“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B.陶渊明的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无效,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C.《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D.魏晋时代看陶渊明,其一生是“枯槁”的,跳出那个时代看,他的一生是艺术的。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与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自然”,其内涵是一致的。B.陶渊明经历过人生冲突与调和后,形成了顺化、养真的思想,值得人们思索。C.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D.面临现代的生存困境,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的生活方式。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5.材料一中“樊笼”与材料二中“牢笼”内涵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许是不至于罢(节选)
王鲁彦风在四处巡游,低声打着呼哨。屋子惧怯地屏了息,敛了光伏着。岸上的树战栗着,不时发出低微的凄凉的叹息;河中的水慌张地拥挤着,带着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呜咽。一切,地球上的一切仿佛往下地,往下地沉了下去。突然一种慌乱的锣声被风吹遍了村上的各处,惊醒了人们的欢乐的梦,忧郁的梦,悲哀的梦,骇怖的梦,以及一切的梦。王家桥的人都在朦胧中惊愕地翻起身来。“乱锣!火!火!……“是什么铜锣?大的,小的?”“大的!是住家铜锣!火在屋前屋后!水龙铜锣还没有敲!——快!”王家桥的人慌张地起了床,都怕火在自己的屋前屋后。他们开了门出去四面地望屋前屋后的红光。——但是没有,没有红光!屋上的天墨一般黑。细听声音,他们知道是在财主王阿虞屋的那一带。但是那边也没有红光。自然,这不是更锣,不是喜锣,也不是丧锣,一听了接连而慌张的锣声,王家桥的三岁小孩也知道。他们连忙倒退转来,关上了门。在房内,他们屏息地听着。“这锣不是报火!”他们都晓得。“这一定是哪一家被抢劫!”并非报火报抢的锣有大小的分别,或敲法的不同,这是经验和揣想告诉他们的。他们看不见火光,听不见大路上的脚步声,也听不见街上的水龙铜锣来接。那么,到底是哪一家被抢了呢?不消说他们立刻知道是财主王阿虞的家了。试想:有什么愚蠢的强盗会不抢财主去抢穷主吗?
他们恨强盗,他们怕强盗,一百个里面九十九个半想要做财主。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驱逐强盗呢?甚至大家不集合起来大声地恐吓强盗呢?他们和财主有什么冤恨吗?没有!他们尊敬财主,他们中有不必向财主借钱的人,也都和财主要好!他们只是保守着一个原则:“管自己!”第二天,财主失窃后的第一天,曙光才从东边射出来的时候,有许多人向财主的屋内先后地走了进去。他们,都是财主的本村人,和财主很要好。他们痛恨盗贼,他们都代财主可惜,他们没有吃过早饭仅仅洗了脸便从财主的屋前屋后走了出来。他们这次去并不是想去吃财主的早饭,他们没有这希望,他们是去“慰问”财主——仅仅是慰问一下。“昨晚受惊了,阿哥。”“没有什么。”财主泰然地回答说。“这真真想不到!——我们昨夜以为是哪里起了火,起来一看,四面没有火光,过一会锣也不敲了,我们猜想火没有穿屋,当时救灭了,我们就睡了……”“哦,哦!……”财主笑着说。“我们也是这样想!”别一个人插入说。“我们倒疑是抢劫,只是想不到是你的家里……”又一个人说。“是哪,铜锣多敲几下,我们也许听清楚了……”又一个人说。“真是,——只敲一会儿。我们又都是朦朦胧胧的。”又一个人说。“如果听出是你家里敲乱锣,我们早就拿着扁担、门闩来了。”又一个人说。“哦,哦!哈哈!”财主笑着说,表示感谢的样子。“这还会不来!王家桥的男子又多!”又一个人说。“昨夜到底有几个强盗?”一个人问。“一个。不是强盗,是贼!”“呀,还是贼吗?偷去什么?”“偷去八只皮箱。”“贵重不贵重?”“还好,只值一二百元。”“是怎样走进来的,请你详细讲给我们听听。”“好的。”于是财主便开始叙述昨夜的事情了。下午,在人客繁杂间,来了一个新闻记者。这个新闻记者是宁波S报的特约通讯员,他在小碶头的一个小学校当教员。财主照前详细讲给他听。“那么,先生对于本村人,就是说对于王家桥人,满意不满意,他们昨夜听见锣声不来援助你?”新闻记者听了财主的详细的叙述以后,问。“没有什么不满意。他们虽然没有来援助我,但是他们现在并不来破坏我。失窃是小事。”财主回答说。“有些人又以为本村人对于有钱可借有势可靠的财主尚不肯帮助,对于无钱无势的人家一定要更进一步而至于欺侮了。——但不知他们对于一般无钱无势的人怎么样?先生系本地人,必所深识,请勿厌啰唆,给我一个最后的回答。”“唔,唔,本村人许是不至于罢!”财主想了一会,微笑着回答说。于是新闻记者便告辞退了出来。慰问的客踏穿了财主的门槛,直至三日五日后,尚有不少的人在财主的屋中进出。听说一礼拜后,财主吃了一斤十全大补丸。(有删改)
文本二:王鲁彦描写家乡的风俗民情,一方面对那片土地有深刻的眷恋,“用人道主义的情感去抚摸农民的累累伤痕,去舔干农人伤口的积血,另一方面,用无情的笔尖去挑开农人心灵创口上的纱布,用批判嘲讽的目光来藐视国民的劣根性”,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精神。符合茅盾所言:“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性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的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的要求。(摘编自周春英《论王鲁彦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家桥村中的锣声,不同的节奏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已经成为村民们约定俗成的传统。B.最后的“财主吃了一斤十全大补丸”言简意丰,突出了财主表面镇静实则内心惊恐的状态。C.王家桥村所呈现的社会氛围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镇所呈现的特点有着某些相似性。D.在茅盾看来,乡土文学中那种特殊的风土人情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几乎没有太大用处。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有关风、树、屋子等的描写,渲染出村庄沉闷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情感基调。B.作者通过语言、心理以及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王家桥人从听到锣声的惊慌到各行其是的过程。C.“慰问的客踏穿了财主的门槛”极具讽刺意味,与前面的“听不见大路上的脚步声”形成对比。D.小说基本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中间借助王阿虞之口插叙了被盗的具体过程,使得故事更加完整。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记者”的作用。(4分)9.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阐释你对文本二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公资颖悟,自童孺力学,嶷然如成人。弱冠,有声场屋间,四赴庭试。贞佑兵兴,家业荡尽,以世故试补御史台掾。汴都下,北渡,侨居成安县,故相史公开府真定,闻其名,聘充经历官。乙未,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军士多避役亡去,获必戮以厉余者,公极言其不可,后配之穴城而已。光州下,荜山农民团结为固,开府令攻之,公曰:“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从之,皆相继来降,全活者不可胜计。板荡后,民耗弱不任差役官从胡商货子钱以充贡赋谓之羊羔利。岁久来责所负,有破产不能偿者,公言于开府,请于朝,止一本息付之。升真定府参议,兴滞补弊,多所裨益。由是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矣。岁丁未,王遣使来召,问曰:“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公曰:“典兵者,军无纪律,专事残暴,所得不偿其失,害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蠹亦非细。”王默然良久曰:“然则奈何?”公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勋旧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公在朔庭期年,每进见,延访圣贤道德之奥,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详明切直,多所开悟。故呼字赐坐,赉锡之礼殊渥。至元五年春,起公侍御史,辞不拜。有言沿边将校冒代,军士虚耗廪币者,上怒,敕使按治,仍以其事谕公陈奏,公奏曰:“在昔将校备尝艰阻,与士卒同甘苦。今年少子弟袭爵,或以微劳进用,岂知军旅之事乎!致朝廷遣使覆按,此省院素失约束耳。若悉痛绳以法,则人不自安。今但易其部署,选武毅有才略者任之,则军政自新,时委风宪官体究,庶革其弊。”上曰:“可徐行之。”
(节选自《元朝名臣事略》)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民耗A弱B不C任差役D官E从胡商F贷G子钱H以充I贡J赋K谓之L羊羔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场屋,指封建时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作科场,也引申指科举考试。B.团结,文中指集结,与“团结一致”中“团结”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一致。C.胡商,胡常用作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泛称,来自这些地方的商人通称胡商。D.宰,指主管,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的“宰”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德辉天资聪慧,从幼年时期就奋力学习,曾四次参加皇帝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后因为家世补任御史台官。B.张德辉在前宰相史公开设的府署中担任经历官,受到史公的倚重,他多次向史公进言,获得史公的认可。C.张德辉认为当时统领军队的人军纪不严,行事残暴,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主张任用口温不花来管理军队。D.对于戍边军官冒名顶替和士兵空耗国家财富的情况,张德辉并不主张严惩,建议更换部署,重新选拔人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4分)(2)故呼字赐坐,赉锡之礼殊渥。(4分)14.前人评价张德辉“以实惠及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张德辉是如何“以实惠及民”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陶氏妇兼寄纯甫①
王安石云结川原暗,风连草木萎。遥瞻季行役,正对女伤悲。梦事中千变,生涯老百罹。更惭无道力,临路涕交颐。【注】:①纯甫,王安石的弟弟王安上,字纯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巧用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环境的昏暗萧瑟,衬托诗人暗淡沉郁的心情。B.“行役”泛称行旅、出行,“季”可指同辈中年龄最小的,诗中指诗人弟弟王安上。C.颈联中诗人由眼前的离别想到世事如梦,变幻莫测,感慨自己一生遭遇多种不幸。D.尾联中诗人为自己的能力、修养不够而感到十分羞愧,以致离别时不禁泪流满面。16.“临路涕交颐”和“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均写了流泪。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流泪的相同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纳纳在秋游途中听到景区播放的古风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仿佛行云都为之静止,她不禁想起了《李凭箜篌引》中的两句:“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见。(3)古代诗人在表达思念时常使用“悬想”手法,即不直接说自己的心情,而是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如“______,______”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自己好像就不认识它了,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语义饱和”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当你仔细观察一个字,你的视觉系统会将这个字的图像信息传递给你的大脑。大脑随后会解析这个图像,并将其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这个字的具体含义。所以,我们在看到字的那一刹那,
A
。但是如果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大脑在持续接受相同信息的刺激后,神经元会感到疲倦,就会选择偷懒,甚至直接罢工。此时,我们看到的字就只有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然而,
B
,当我们闭上眼睛适当休息下或转头看一下其他事物,这种陌生感就会消失。①研究发现,②一些中性的字词,③最容易出现语义饱和的情况;④最不易发生语义饱和现象的,⑤是那些消极情绪的字词。⑥人对于中性的字词来说没有很深刻的意义,⑦而消极的词语可能会起到警告的作用,⑧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⑨大脑会尽量避免出现语义饱和这种现象。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有人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失败都源于
①
。喜欢的事情,当然容易坚持下去,那么不喜欢却又必须做的事,坚持做下去的感受是什么呢?我联想一下自己,有一件不喜欢却一直在坚持做的事,那就是给家人做饭菜。结婚二十多年,我一日三餐都围着锅台亲手做饭菜。最开始是因为儿子小时候体弱,为了让他吃得好、吃得健康,也为了维持一家人围桌吃饭的温馨氛围,我从一个不会做饭菜的小白,戒掉懒劲,忍着厌烦,学着做家常菜,后来又找菜谱学习,提升厨艺,家人都夸我的饭菜做得香。就这样一路坚持下来,我慢慢成了家中的面点师、烘焙师、营养专家。有人把做饭菜当乐趣,甚至当工作,而我是一个很怕麻烦的人,做饭菜是细致琐碎的活儿,所以我至今都无法爱上它。能让我一日三餐
②
地做饭菜,闲时还会琢磨厨艺,把不喜欢的事坚持做了二十多年,除了对家人的爱,真的别无其他。做饭菜的过程我不喜欢,但看到家人吃得好、和睦温暖,我便成就感爆棚,继续去钻研厨艺了。坚持做不喜欢的事还有个惊喜收获:我的耐心与毅力都得到了锻炼。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21.下列各项中的“爆棚”与文中加点的“爆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餐馆已经爆棚了,你现在去也订不到位置了。B.这件爆棚新闻让人们目瞪口呆。
C.这部电影真爆棚啊,电影院内座无虚席。D.跟外国友人谈起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他优越感爆棚。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我从开始不会做饭菜到后来学会了做饭菜”,从语意上看意思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这则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题号123671011121521答案CDCADDHKBCDD4.首先指出“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是他艺术化人生的表现;然后分别阐述"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最后指出陶渊明的思想是返归"真我"的过程,其人格美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5.材料一中“樊笼”指的是官场的束缚和世俗的羁绊,限制了人的天性和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聘请电影制片人合同范本
-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 金昌开挖顶管施工方案
- 大名抽考数学试卷
-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听课评课记录:第4单元 第8课 探问生命 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 数字化相册:记录珍贵时刻
- 机械设计-分析与思考-简答题专用-参考机械设计第四版和第八版
-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多彩的游记 4 制作电子小报》说课稿
-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帮助行为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手足情深》配套听课评课记录
-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课件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 儿科学川崎病说课
- 2025《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
- 2025年云南农垦集团总部春季社会招聘(9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专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