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超声治疗技术_第1页
肿瘤超声治疗技术_第2页
肿瘤超声治疗技术_第3页
肿瘤超声治疗技术_第4页
肿瘤超声治疗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超声治疗技术泰州市肿瘤超声技术研究所2012.6第一部分目录

基于“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论,泰州市肿瘤超声技术研究团队于2000年起联合哈佛医学院、休斯顿医疗中心、东南大学医学应用技术研究所等进行了该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历时八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发明了全新的肿瘤无创治疗方法—肿瘤超声治疗技术,给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超声治疗技术第一部分目录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获得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获得江苏省经贸委援助项目资助项目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项目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项目产品已申请美国专利1项项目产品已申请参加国际PCT组织产品研究取得的成果第一部分目录

企业及产品资质第一部分目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疗器械领域权威专家俞梦孙院士(右二)在江苏汉美视察俞梦孙院士的题词第一部分目录冯若教授的题词超声医学界泰斗、南京大学教授冯若教授在汉美视察、指导工作第一部分目录一、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肿瘤超声治疗技术第一部分目录二、动物试验三、临床研究目录治疗机理技术原理产品介绍1.FolkmanJD.教授的著名论点2.肿瘤血管的生长3.肿瘤新生血管作用及特点4.肿瘤治疗的新模式5.阻断肿瘤血管的三大优点1.超声的物理机制2.1空化效应图解2.2空化效应演示录像3.肿瘤超声治疗术技术路线4.1低频超声空化效应4.2超声空化效应对肿瘤微血管的作用4.3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剂致肿瘤血管栓塞的有效性5.1CO2微泡剂5.2.1CO2微泡剂的安全性应用原理5.2.2CO2微泡剂的安全性应用佐证5.3CO2微泡剂的优点1.肿瘤超声治疗仪2.超声治疗头与超声治疗垫三一二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1.FolkmanJD.教授的著名论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其新生血管。”---1970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的FolkmanJD.提出了著名论点一、治疗机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细胞癌变小肿瘤1-2mm肿瘤生长分泌生长因子诱发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向肿瘤供养癌细胞通过血管扩散肿瘤休眠血管血管血管2.肿瘤血管的生长

一、治疗机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3.肿瘤新生血管作用及特点加速肿瘤生长破坏组织加剧疼痛血管泄露形成胸腹水生长无序结构不完整肿瘤转移的元凶

抑制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对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治疗肿瘤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肿瘤治疗方法研究的新方向。一、治疗机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4.肿瘤治疗的新模式

未来抗肿瘤治疗基本模式将不仅仅包括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及化疗治疗,还包括血管靶向治疗。亦即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将会成为又一种新的基本治疗方法。—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Shands癌症中心的Dietmar

W.Siemann博士提出一、治疗机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5.阻断肿瘤血管的三大优点一、治疗机理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肿瘤,都会因缺乏营养、逐渐萎缩、坏死。

肿瘤细胞失去了转移通道,新的转移不再出现。从源头上杜绝胸腹水产生的可能,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一机械(力学)效应二

热效应三

空化效应1.超声的物理机制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

2.1空化效应图解

超声波空化作用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的动力学过程。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影像资料由中科院吴先梅研究员提供:2.2空化效应演示录像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破坏肿瘤血供栓塞肿瘤新生血管启动内外凝血机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热效应空化效应

超声辐射微泡抑制肿瘤增长3.肿瘤超声治疗术技术路线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Phase1Phase2Phase3使用低功率超声就能产生空化效应增加体内的空化核数量低频超声降低空化阈值4.1低频超声空化效应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空化泡在血管内开始膨胀空化泡膨胀致血管破裂空化作用后见血管损伤*图像资料由上海同济大学钱梦騄教授提供4.2超声空化效应对肿瘤微血管的作用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栓塞前DSA显像

栓塞后DSA显像栓塞前DSA显像

栓塞后DSA显像4.3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剂致肿瘤血管栓塞的有效性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

从静脉注射微泡剂至超声辐射结束控制在30-60min内完成!混匀+

VitC

NaHCO3

5.1CO2微泡剂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维生素C和碳酸氢钠在体内混合后,产生维生素C酸钠、二氧化碳、水,均为正常人体代谢中的代谢物,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二氧化碳经周围静脉进入右心室.大部分在肺毛细血管肺泡被滤过吸收.呼出体外,因此可以安全地连续反复使用。5.2.1CO2微泡剂的安全性应用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1234最初应用于心脏和肝脏的造影。

Oppenheimers等以7.5ml/kgCO2微泡剂注入犬颈动脉,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Morton等用CO2微泡剂注入犬冠状动脉,亦未见发生副作用。

徐智章教授通过众多实验证明,成人使用CO2微泡剂的一次用量为15ml,每次造影可重复注射3~6次微泡剂。5.2.1CO2微泡剂的安全性应用佐证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价格低廉配制简单药源充沛使用安全5.3CO2微泡剂的优点二、技术原理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

肿瘤超声治疗术---物理靶向治疗肿瘤新生血管的新技术。利用低频低功率超声(频率为20kHz、功率≤2W、声强约0.63W/cm2)辐射通过静脉注入血管内的CO2微泡剂,产生空化效应及超声热效应,致肿瘤新生血管管壁破损,诱发实体肿瘤新生血管的血栓形成,阻断肿瘤血供,从而达到遏制肿瘤的增生、侵袭及转移的治疗目的。1.超声治疗仪三、产品介绍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2.超声治疗头与超声治疗垫

超声治疗垫与耦合剂可消除超声刺激、防止患者皮肤表面损伤,且体积小,定位灵活、准确三、产品介绍超声治疗头超声治疗垫第二部分治疗机理及技术原理目录现场实录安全性实验有效性实验三1.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指标2.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3.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1)4.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2)5.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结论1.荷瘤裸鼠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2.荷瘤裸鼠实验-有效性实验结果3.荷瘤裸鼠实验-有效性实验研究结论一二第三部分动物实验

一、现场实录第三部分动物实验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观察指标一般情况、体重组织病理学

脏器系数

脏器重量

血液生化学

血液学二、安全性实验

1.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指标第三部分动物实验一般情况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经该疗法四个周期后,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正常,无一动物死亡。每组动物各周体重及体重增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或睾丸的脏器重量及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的血液学,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的血液生化学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安全性实验

2.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第三部分动物实验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

二、安全性实验

3.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1)第三部分动物实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

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

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

卵巢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E.×100)二、安全性实验

4.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2)第三部分动物实验

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声辐射CO2微泡剂疗法四个周期的处理,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二、安全性实验

5.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结论第三部分动物实验空白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肿瘤细胞弥漫增生,未见明显肿瘤坏死区,肿瘤增殖旺盛,几乎未见血管破裂情况。(×200)(×200)(×200)(×200)超声辐射微泡剂组可见明显的血管栓塞,瘤体中可见大片红染区,为肿瘤血管破裂后,红细胞溢出血管流入组织间形成。三、有效性实验

1.荷瘤裸鼠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第三部分动物实验三、有效性实验

2.荷瘤裸鼠实验-有效性实验结果第三部分动物实验有一层厚的基底膜,各血管有序排列。微血管管壁尚有平滑肌支持,有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末梢,受神经体液调节,对血管活性物质有良好的反应。

正常毛细血管多为一层幼稚、分化差的管壁,内皮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不规则,基底膜发育不良,其管壁缺乏平滑肌及神经结构,故不具有收缩功能,不受神经体液调节。因此肿瘤新生血管在超声空化的作用下,易于产生破损和栓塞。

肿瘤新生血管选择性栓塞作用

三、有效性实验

3.荷瘤裸鼠实验-有效性实验研究结论第三部分动物实验目录临床治疗方法示范肿瘤超声治疗术—物理靶向治疗肿瘤血管的新技术经本技术治疗病案例选一三四二五肿瘤超声治疗术应用步骤主要合作医院六肿瘤超声治疗术优点第四部分临床应用该技术可选择性阻断肿瘤组织血流供应,诱发肿瘤血管栓塞、血流供应阻断、导致肿瘤细胞广泛的变性坏死。选择性肿瘤血栓栓塞是一种精确打击,治疗作用是主动靶向。基于超声热效应和超声空化效应的选择性诱发肿瘤组织血管栓塞是一种新颖的肿瘤血管靶向策略。超声生物学效应本身无毒,所激发的凝血反应和血管血栓是人体的一种自然机制,因此,选择性诱发肿瘤血管血栓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血管靶向治疗手段。

一、肿瘤超声治疗术

—物理靶向治疗肿瘤血管的新技术第四部分临床应用无痛、无创无毒副作用治疗时间短临床应用范围广临床反应好技术优势操作简便、安全双重疗效国际领先、国内首创二、肿瘤超声治疗术优点第四部分临床应用1、适应症:①诊断B超可诊查的区域有足够超声通道的实体瘤;②患者凝血机制基本正常。2、治疗步骤:①经静脉建立输液通道,快速推入微泡试剂,以提高体内空化核的数量;②在治疗区域施加低频低功率超声辐照30s《治疗时间<60s。二、肿瘤超声治疗术应用步骤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三、临床治疗方法示范经静脉建立输液通道,快速推入微泡试剂,以提高体内空化核的数量;在治疗区域施加低频低功率超声辐照30-60s。第四部分临床应用4.1.1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报告4.1.2治疗前后肿瘤面积大小比较4.2舌肿瘤临床研究报告4.3乳腺癌临床研究报告4.4晚期恶性淋巴瘤巨脾症临床研究报告4.5.1癌性腹腔粘连和肠梗阻症状临床研究报告4.5.2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生活照4.6.1晚期软骨肉瘤临床研究报告4.6.2晚期软骨肉瘤术临床研究报告4.7晚期甲状腺癌临床研究报告4.8.1胰腺癌临床研究报告4.8.2肿瘤超声治疗术治疗胰腺癌B超报告

四、病案例选4.8.3肿瘤超声治疗术治疗胰腺癌B超图像治疗前后对比4.8.4肿瘤超声治疗术治疗胰腺癌B超图像治疗前后对比4.9.1GP方案化疗结合本技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报告临床4.9.2肿瘤超声治疗术配合化疗前后CT影像资料对比——肺癌(病灶位于肺壁处)4.9.3患者治愈后照片及专访视频4.10.1术前低频超声联合介入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研究报告4.10.2.治疗前后B超对比报告4.10.3术后病理检查(一)4.10.4后病理检查(二)4.10.5术后免疫组化检查第四部分临床应用患者史××,女,87岁,临床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入组前内科保守治疗,中医中药对症支持治疗。2005.2.22CT显示:肝右前叶病灶:9.7cm×4.9cm;2005.2.25--3.24经门诊予肝右前叶病灶行低功率超声联合微泡剂治疗。治疗方法:针对单个瘤块,采用多点多次超声辐射,治疗头作用位置如图中箭头所示;2005.5.12患者复查CT显示:治疗部位肿瘤大小为:5.1cm×3.2cm。

肿瘤面积缩小65.7%,疗效评价为PR;2005.8--9加做低功率超声一个疗程;2005.9.21CT显示:病灶大小为:3.1cm×2.0cm;相比较2.22CT继续缩小了87.0%。四、病案例选

4.1.1

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治疗前:2.22治疗后:5.12治疗后:9.2169.0cm2病灶面积16.3cm2

65.7%6.2cm2

87.0%治疗时间

4.1.2

治疗前后肿瘤面积大小比较四.病案例选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治疗前:3.2X3.86治疗(一个月)后:2.3X2.8治疗(五个月)后:1.8X1.9纵向:2.8cm纵向:1.9cm横向:2.3cm横向:1.8cm四、病案例选

4.2

舌肿瘤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病案例选:乳腺癌经本法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双侧乳腺癌经本法治疗二月后,可见癌体缩小,肿瘤血供减少。四、病案例选

4.3

乳腺癌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本治疗前脾脏长径为27~28cm治疗疗后二月后脾脏长径为21cm左右

四、病案例选

4.4

晚期恶性淋巴瘤巨脾症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病案例选:患者:刘××,女,35岁。三年前患宫颈癌行手术、放化疗,2005年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于南通肿瘤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中腹巨大肿瘤9X6CM,左下腹肿瘤3X3CM,腹痛难忍,靠吗啡止痛7天,频繁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肠梗阻4天。行低功率超声诱导微泡试剂致肿瘤血管栓塞技术治疗一次见效,腹痛停止,不用吗啡止痛,第三次大便通了,能正常饮食。B超检查肿瘤缩小至6.1cmx5.3cm。7天后B超检查肿瘤为4.8X4.6CM。14天复查B超见肿瘤液化、坏死。

治疗前CT治疗1个疗程后CT四、病案例选

4.5.1

癌性腹腔粘连和肠梗阻症状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四、病案例选

4.5.2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生活照第四部分临床应用病案例选:梁**,女,50岁,因“软骨肉瘤术后、放化疗后8年余,咳嗽1月”入院。因瘤体压迫肺,入院时有咳嗽,咳白痰,气短,说话时有中断,有左腋下疼痛。于2008-09-01日开始行低功率超声诱导微泡试剂致肿瘤血管栓塞技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耳鸣、局部皮肤潮红、双侧肩胛骨处轻度疼痛不适,未出现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适。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况良好,呼吸道症状消失,语声清晰连贯,CT显示瘤体内部分液化。

治疗前体表图左肩胛区扪及13.5*7.5cm治疗前体表图右肩胛区8*6.5cm四、病案例选

4.6.1

晚期软骨肉瘤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与治疗前13.5*7.5cm相比,体表检查左肩瘤体减小49%与治疗前8*6.5cm相比,右肩瘤体减小52%1个疗程后体表图右肩胛区5*5cm左肩胛区扪及11.5*4.5cm四、病案例选

4.6.2晚期软骨肉瘤治疗前后体表检查对比第四部分临床应用病案例选:于**,男,50岁,因“甲状腺癌术后32年,胸闷、咳嗽3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右腋皮下触7*6cm大小肿块,质硬,中央硬结突出。针对其腋窝皮下瘤体于2008-09-02开始行肿瘤超声治疗术治疗,并于09-11开始配以DE(DPI40mgd1-2DDP20mgd1-3)全身化疗。超声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潮红、刺痛等不适,治疗结束后消失,未出现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适。治疗后局部瘤体明显软化,原突出的硬结凹陷。

治疗前体表图(2008-09-02)治疗一个疗程后体表图(2008-09-28)治疗前查体:7cm*6cm治疗后查体:5cm*4cm治疗一个疗程后肿瘤减小了52%四、病案例选

4.7

晚期甲状腺癌临床病例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患者:萧××,女,81岁上腹部疼痛,无法睡眠,无食欲,入院就诊。2010.1.16查B超示:胰头体积增大,见一包块大小5.0*3.8cm,伴肝转移。

2010.1.14于上腹部胰腺部位行低频低功率超声微泡辐射治疗。治疗4次后疼

痛消失,无不适,睡眠时间延长,食欲改善。2010.1.29查B超示:胰腺部位包块大小4.5*3.8cm。2月4日查B超示瘤体有液化区域,2月11日查B超显示液化区域增大、增多。四、病案例选

4.8.1

胰腺癌临床临床研究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2010/1/16中国医药城普济医院

中国医药城普济医院

四、病案例选

4.8.2

治疗前后B超对比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四、病案例选

4.8.3

治疗前后B超图像对比第四部分临床应用四、病案例选

4.8.4治疗前后B超图像对比第四部分临床应用患者刘某,女,79岁,临床诊断明确为:肺癌、右腺癌并同侧胸膜、心包、胸、腰椎转移;重度癌性疼痛。针对患者右侧胸膜病变及胸痛,在减量化疗的同时,于2008年10月28日在右背侧胸膜病变处取5点行低功率超声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min,治疗持续至2008年11月22日。治疗中患者无不适。精神状况佳,食欲恢复,胸部疼痛逐步缓解,夜间睡眠好,治疗结束时镇痛药物完全撤除。

诊断前CT(2008-09-26)四、病案例选

4.9.1GP方案化疗结合本技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报告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2008-10-08)病变发展迅速2008年11月29日CT见肺部病灶吸收殆尽,纵隔肿大淋巴结较前明显缩。

治疗前CT

治疗后CT四、病案例选

4.9.2

治疗前后CT影像资料对比肺癌(病灶位于肺壁处)第四部分临床应用2009年9月11日于普济医院拍摄“患者治愈后照片”左为:患者治愈后右为:主治医生2009/09/11四、病案例选

4.9.3

患者治愈后照片及专访视频第四部分临床应用

患者:钱××,女,70岁反复腹泻,便血半年,脸色苍白,入院就诊,肛检查结果显示:距肛缘4-5厘米处有可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有触痛。2009.10.26查B超示:直肠区探及大小约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