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推理,是指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作前提;由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结论。论证,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一个简单的论证就是一个推理,其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其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从论据推导出论点的过程即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一个复杂的论证则是由一连串不同的推理构成的,表现为一个推理系列。不过,论证和推理有一个实质性的区别,即推理并不要求前提必须为真,假命题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例如:“如果所有的金子都不是闪光的,那么所有闪光的东西都不是金子。”而论证的目的在于说服对方接受或拒绝某个主张,因此论证过程不仅要合乎逻辑,论据也必须真实。根据论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论证可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是依据有效的推理形式,从已经接受为真的一般性命题(作为前提)出发,推出某个或某些个别性真命题(作为结论)的过程或形式,其论据与结论之间有必然关系。如数学中常用公理、定理进行的“证明”。归纳论证则是援引一些事实性例证,推出某个一般性命题,或推出某个新的个别性命题的过程或形式,其论据与结论之间有或然关系。归纳方法包括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类比法等。例如:“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铜、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就会增大。”该论证运用了简单枚举法,其论据都为真,但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为进一步证实该结论,还需要样本量更大的精细观察和实验,而且还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演绎分析。一个复杂的论证往往有省略现象,如同几何证明中的跳步现象。论证中所省略的关键的隐含内容,具有如下特点:未被明确陈述出来;被论证者认为是显而易见、理所应当的;是推出最终结论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论证的关键;其本身不一定为真。正因为论证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任何论证都可以被质疑,并且应当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检验。(摘编自网络)材料二:世所公认的逻辑学说三大源头——中国先秦名辩学说、古印度因明学说和古希腊逻辑学说,都是在百家争鸣的“论辩时代”产生与发展的。古希腊论辩术之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的《论辩篇》(包括《辩谬篇》,逻辑学家公认《辩谬篇》实为《论辩篇》的最后一章),它与我国先秦后期墨家的《墨经》(又称《墨辩》)、古印度《正理经》一样,涉及论辨术的方方面面。尽管论辩的目的在于“争胜”,但是三部古代经典都不约而同地阐明,要展开“良性”论辩,就要求在论辩中“尊重(合理的)论证”,即要求论辩者不仅要就论证中的论据(前提)达成共识,而且要就论据是否能够推出论题(结论)达成共识;论辩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但是合理的“良性”论辨必须将“情”与“理”区别开来,要将“修辞术”与“论证术”区别开来;“良性”论辩应能识别并反驳论证中各种“推不出”的谬误,并拒斥自觉地利用这些谬误的“诡辨术”。这样,就把区分合理论证与不合理论证的研究从论辨术中突出出来,从而把从论据是否能够推出论题的研究突出出来,这就形成了系统反思人类“推理理论”的逻辑学说的三大源头。(摘编自王习胜、张建军《走近“逻先生”--逻辑、社会与人生》)材料三:中国的逻辑学家缺乏如古希腊学者那样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闲暇时间。墨翟虽自称因“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所以要多读书,但他也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墨子·鲁问》),终日“自苦而为义”(《墨子·贵义》)的大忙人,并且生活十分清苦。《墨子·鲁问》中有墨翟弟子自述在墨翟门下的生活情况的句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庄子·天下》描写了墨者的生活情景:“生不歌,死无服”,“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跷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墨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着集体的力量,竟然创造出《墨经》这样的杰作,这怎能不令人叹服!但是,墨者缺少如古希腊学者那样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闲暇时间,这也多少限制了墨者逻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墨家逻辑学在理论的深度上比亚里士多德逻辑学逊色,在思维形式结构的研究上也不如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墨家逻辑学与现实政治的治乱和利害联系较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逻辑学的缺点。有的外国学者在评价世界各支逻辑学说各自的特点时说:“西方的逻辑学,是由古代希腊人以纯粹求知的兴趣开始研究并连绵至今的一个成长过程。它既不像中国那样,为实践的目标所限制;也不像印度那样,被宗教束缚。”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摘编自孙中原《中国逻辑学趣谈》)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由前提推出的判断叫结论。B.一个推理如果前提为假,其推理过程必然不合乎逻辑。C.数学中运用公理进行的“证明”属于演绎论证。D.归纳论证的论据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论证是由一连串不同的推理构成的;论证既要求论证过程合乎逻辑,也要求论据必须真实。B.在相同的时期,中国古代、古印度和古希腊分别产生了名辩学说、因明学说和逻辑学说,它们构成了逻辑学说三大源头。C.合理的“良性”论辩要将“修辞术”与“论证术”区别开来,论辩时既要“以理服人”,也讲究“以情动人”。D.墨家逻辑学在理论的深度上比亚里士多德逻辑学逊色,在思维形式结构的研究上也有缺憾,这与墨者缺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闲暇时间有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应礼部试时,为论证施行刑赏应以忠厚为本,臆造出尧与皋陶关于刑法的争论作为例证,可见论据不真实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结论。B.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C.后世的墨家学者,把自觉吃苦作为最高原则,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吃苦才能创造出杰作。D.中国和印度的逻辑学不像西方那样从古希腊开始就以纯粹求知的兴趣贯串整个研究过程直至今日,它们有的被实践的目标限制,有的被宗教束缚。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阐释“‘良性’论辩”的内涵。5.有人说:“盘点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名人,发现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正规的国民教育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否真的必要。”请根据材料,指出这段话使用的论证方式,并简要分析其论证错误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军树程多宝也不知怎么了,一家老老小小虽然一睁眼就没完没了地苦做,却照样穷得揭不开锅。喜忠想不通的时候,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对着大山放开嗓子,一顿狂吼。在给东家放牛的路上,靠着那棵树吼上几声,哪怕曲不成曲歌不成歌,喜忠心里也畅快。有一天,山下突然过大兵,长长的队伍扛着枪,拉着几门小山炮,更多的人扛着大刀、长矛啥的。大兵穿着清一色的蓝不蓝灰不灰的粗布火褂,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让人看着心生暖意。喜忠眼瞅着这支队伍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没过些日子,又看到有些兵下山挑粮。有个中年人模样的带头,挑的担子比后面的兵们挑的还要沉,嘴里喝出的歌子欢快着呢。喜忠听人家喊那人“军长”,更不明白了:军长,那得多大的官!怎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喜忠的眼神和牛群的目光,开始追随这支挑粮的队伍。喜忠跟在队伍后面学唱他们的歌子。一来二往,喜忠居然学会了几首。①他一亮嗓子,那位军长夸奖他时的表情,像极了父亲高兴时的模样。秋天一过,喜忠放牧的那些耕牛都被东家拉到田里抢种抢收。白天的喜忠,有了好些时间自己打发。可是,喜忠的心跟着歌声飞了,时不时地,总想倚靠着那棵树唱上一段。歌声一起,说不定他又能遇见军长他们呢。那天,山下过的大兵里好多人成了伤兵,有几个躺在路旁呻吟,嘴里还唱着歌,仿佛歌声能止痛似的。有个医生模样的人看见喜忠,便截住了他:“你不是那个喜伢子吗?朱军长可喜欢你了!能不能帮我们借扇门板?坡地不平坦,做手术不稳当,伤员要截肢,没门板不行啊!”截肢,那就是锯手锯腿啊!喜忠还没缓过神来呢,他接过医生递来的几块铜板,转身跑进山里,借来了一扇门板。等到那扇门板上的血迹快要干掉的时候,怀揣的那几块铜板正热乎着……后来,那支队伍悄然钻进了山里,喜忠一个放牛娃哪知道呢,大山深处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从这以后,仗越打越远,越打越惨烈。有消息灵通的人从城里得到消息,说那位姓朱的军长带着队伍一路往西南撤退了。后来,井冈山的人才知道,朱军长和队伍的那次撤退,其实是战略转移,史书上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喜忠自然是不知道的。②当时的他,只记着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一脸慈祥地叮嘱:“我们为穷苦人打天下,流血牺牲算什么?很重要的一条是守纪律,守纪律的军队,得民心得天下。”对,咱都会唱军长教的歌了,当然得守纪律。当时喜忠只想快点赶回去,给老乡上门板:虽然军长没有答应让咱当红军,咱守一回纪律,将来也算是当过红军的人啦。没想到的是,那扇门板一时上不回去。喜忠背回来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门轴那端折了一截。“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两项,喜忠想起来了。他连忙递上医生给的那几块铜板,但那个老乡根本不敢接:“喜伢子,你可把天捅了个窟窿。东家以后不会让你放牛了。”东家真的不雇喜忠放牛了,喜忠只得进山打柴。累了的时候,他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唱上几嗓子。哪知道这边刚一唱,就引来了几个黑洞洞的枪口。那几个陌生人,喜忠不认识。一声“犬吠”炸雷一般响起:“别唱了,再唱一句,崩了你!”“就唱!就唱!”倚靠在那棵树上的喜忠,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他怒吼出的歌声如奔涌的潮头,冲得对方腿肚子一抖一抖的,差点站不稳了:太阳出来一地红穷人光景满眼红铁心跟着朱毛红星火燎原万山红…………“砰——”嘶哑的声音从其中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逃窜出来,淡淡的青烟飘曳着,有了些蓝,还有了些红。喜忠细细的身子滑向大地的时候,③脑海又闪过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鲜血沿着树干流淌,染出了一地鲜红,历经多年,永不褪色。【后记】1956年的秋天,一位肩挂陆军少将军衔的将军奉命到井冈山一带调研卫生防疫工作时,突然间若有所思。将军有个请求:能不能带他到喜忠牺牲的地方走一走?这位从红军医生一路成长起来的将军,时任某大军区后勤部部长。陪同人员里,有该县的地方志编写人员小陈。小陈向将军汇报了喜忠牺牲时的经过。将军的眼睛蒙眬了,语气低沉了许多:“我记得有这么个喜伢子,需要的话,我可以作证。1928年秋天那会儿,一场遭遇战过后,就是这个喜伢子,给我们拉来了一扇门扳,多亏了这扇门板啊!实不相瞒,部队实在付不起租门板的钱,当年给他的那几块铜板,还是朱老总攒下的伙食尾子,交给我们医院以备急用的。那时候的井冈山四面环敌,几天吃不到一点儿盐味,苦啊!朱老总经常亲自下山挑粮。”一行人来到喜忠当年倚靠的那棵树旁,如今的它,几人伸开臂膀都抱不过来,树下的那圈土,几十年下来,依然红彤彤的。“为了保护好这棵树,县里想征集树名。”小陈说。“我们当地人早就叫惯了,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随行的一位村民脱口而出。“可是,喜忠……他并没有参加过红军啊!”小陈的嗓音细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没承想,将军转过身来,朝这棵沉默无语的大树敬了一个军礼:“对,就叫红军树,我们的,红——军——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喜忠倚靠在“那棵树”旁唱歌,遇到红军,最后又在“那棵树”下牺牲,他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人与物关系密切。B.文中“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等语句,都暗示了“大兵”的具体身份。C.喜忠在牺牲前唱的“太阳出来一地红”的歌子,既突出了他爱唱歌的特点,也说明了他在红军影响下思想有所觉悟。D.小说记叙了一个普通少年与红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军民鱼水般的浓厚感情,富有教育意义。7.关于文中后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补充叙述喜忠牺牲后发生的事情,与前文中喜忠的事迹相照应,强化其牺牲的意义。B.让将军以当事人的身份回访,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同时增加故事的真实性。C.后记这部分内容,与当下“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的革命教育主题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D.后记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前文情节的继续,也紧扣了本文标题。8.文中三处画横线部分写“像父亲一样的军长”,分别表现了喜忠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小说以“红军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①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②之中,投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节选自《墨子·尚贤》)材料二: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敢,以无味和五味。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矫抗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谐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则虚。公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节选自《人物志·材能》)【注】①服泽:古地名。②阴方:古地名。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又国有俗A化B民C有剧D易E而人F材G不同H故政有得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材料一中指去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欲辟土地”的“辟”意思不同。B.阳,材料一中指服泽之北,与《登泰山记》中“阳谷皆入汶”的“阳”意思相同。C.劳,材料二中指“使……劳累”,与“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的“劳”意思不同。D.或,材料二中指有的人,与兰亭集序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的“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任用人才应该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就应该给予爵位、俸禄和权力,这样人才就能获得民众的敬重、信任和畏惧。B.材料一列举尧选用舜、禹选用益、汤选用伊尹等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证了君主任用人才要出于公心,抛开私怨的观点。C.材料二认为,偏材只有一种特长,只能在具体职位上发挥长处,若任用其来治理国家则会能力不足。D.材料二认为,君主的能力要求与臣子不同,臣子要能恪尽职守、能言善辩、建功立业,而君主要善于用人、善于兼听、赏罚分明。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14.同是谈“人才”这一话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思陆游少日猖狂不自谋,即今垂死更何求?简编不隔圣贤面,梦寐时为河岳游。浊酒未倾心已醉,长歌欲发涕先流。石帆射的【注】烟岚晚,过雁声中又一秋。【注】石帆射的:指石帆山和射的山两座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叙述自己年少轻狂不知规划人生,垂垂老矣不敢再有更高追求,道出晚年悲凉的心境。B.颔联说自己百无聊赖,以编辑圣贤著作和梦游山川河岳作为消遣对象,体现了诗人的归隐情怀。C.颈联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自己本想借酒浇愁,长歌当哭,但酒未倾、歌未发就已经情难自抑。D.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描写山峦晚烟和秋雁长鸣,抒发了诗人时光虚度,无所作为的悲怆之情。16.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这首诗是例外吗?谈谈你的理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见高山流水,常会生出无限感慨,多用比喻等手法来渲染。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登山远眺,望金陵城景,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在古代诗词中,有时酒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与酒的情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春痘”是青少年人群最常见的皮肤病,也是许多同学的①,不少同学常为此焦虑不已。(①)。痤疮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多发于面部,其次是胸部、背部、肩部,甚至可能发生在臀部等部位,多为对称性分布。(②),包括遗传、荷尔蒙变化、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繁殖以及炎症反应等。严重的痤疮患者往往有家族病史,也就是换句话说,任何父母一方长过严重的痘痘,孩子就更容易长痘。此外,高糖高脂饮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化妆品使用不当等也会诱发痤疮。很多人认为“青春痘”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大部分人的青春期痤疮症状可在青春期后自然减轻或痊愈,但症状严重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遗留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响皮肤外观。症状严重的患者,若能及早积极配合医生诊疗,无需大费周折,往往就能获得②的疗效。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青春痘只是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不必③。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治疗,保持皮肤健康,以自信从容的状态,迎接美好的未来。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图画,完成下面小题。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图的主题,不超过10个字。22.上图被用于学校图书馆的墙壁装饰,请为它配一段合乎画面主题的文字,鼓励同学们积极阅读。要求使用比拟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将增至五分之二。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相叠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待的未来。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后来人”的你,看了这幅漫画以及这则材料后有怎样的见解与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和漫画寓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3.D4.①在论辩中尊重(合理的)论证。②将“情”与“理”区别开来,将“修辞术”与“论证术”区别开来。③识别并反驳论证中各种“推不出”的谬误,拒斥自觉地利用这些谬误的“诡辩术”。5.论证方式:归纳论证。原因:样本量小,不具有普遍性,以偏概全;论证的前提必须真实,题干忽略了这些人的成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个人天赋、机遇、创新能力、社会环境等条件都不可或缺,并非仅仅因为辍学。6.A7.B8.①第①处写喜忠眼中像父亲一样的军长,军长在喜忠学唱红军歌时像慈父一样夸赞他,让他内心感到温暖、愉悦。②第②处写喜忠聆听那位像父亲一样的军长的叮嘱,受到教海,自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