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3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B.图乙中生长素含量D>C,B>AC.图丙中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圆心相反的方向生长D.雪松保持塔形树姿的原理与图乙AB处相似2、将某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的下胚轴分成多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乙烯和IBA混合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下胚轴的生根条数,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数据不能说明()A.高浓度乙烯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10-4mol/L的IBA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C.IBA对该植物的生根作用表现为二重性D.10-8mol/L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的生根效果好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4、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该激素具有酶的催化作用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紧张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该激素是高能化合物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5、研究发现新冠病毒(2019nCoV)属于具膜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但也包含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刺突糖蛋白S易与人体肺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入侵机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蛋白S与NCE2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子代病毒通过出芽释放到细胞外依赖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C.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建议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来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是因为其血清内含特异性抗体6、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提高B.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C.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提高7、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1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①②可能组成一个特有群落B.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C.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D.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8、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虫、小线虫、蛆绷、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质、土层、食物、季节、耕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D.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此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可能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雄性动物的性腺萎缩B.环境激素可能会使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C.环境激素只能被运至生殖器官并作用于生殖器官D.环境激素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0、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同时伴有尿血、尿蛋白和少尿等症状,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被确诊为肾炎性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可缓解患者病情11、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A.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C.婴儿尿床和成人大脑受伤后尿床的原因类似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12、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A.合成并分泌抗体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1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结构”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都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4种不同形状卡片C.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做底物是因为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加快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具两层膜结构的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1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15、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7、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8、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9、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0、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1、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2、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10分)23、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4、请回答高等动物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应激刺激可以引起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进垂体释放激素b,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b的名称是________。
(2)某同学将生长状况一致的小蝌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置于适合其生长的池塘水中饲养,每天定时给4组小蝌蚪饲喂等量的不同饲料(如下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饲料。
普通饲料。
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含激素a的饲料。
含激素b的饲料。
若甲组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的时间为t;请预测其他3组小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时间(填大于;小于、等于):乙_____t,丙______t,丁________t。
(3)实验发现;垂体切除导致免疫细胞增殖受抑制,并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和几乎所有免疫功能的退化;而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则逆转这些效应。从下图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_________,增强免疫效应。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使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细胞因子反过来又控制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的调节,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调节。
(4)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到脾脏内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间有突触结构,说明神经系统也可调控机体的免疫。而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在调节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的稳态是依赖_________网络调节机制来实现的。25、下图表示某同学在某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予图中④一定剌激,则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__引起的。
(2)刺激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跫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③处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用局部放大图中的数字表示)。
(3)若在距离⑤5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剌激,⑤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距离⑤50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⑤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_______毫米/毫秒。
(4)如果利用图中所示的相关仪器;验证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
实验思路:刺激图中的____________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剌激____________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目前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1)若要用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这一功能,常用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
(2)下丘脑和垂体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甲状腺的分泌量,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分泌量,说明它们还存在_________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机制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生后能被自身产生的抗体A结合,属于_________病。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27、红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蛋白质能与相应抗体结合;从而发生凝集现象。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提取健康家兔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红细胞不发生凝集现象。
实验二:用恒河猴的红细胞重复多次注射到实验一的家兔体内;再次提取家兔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红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二中恒河猴红细胞作为________刺激家兔产生免疫反应。受到红细胞刺激和___________的作用,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实验一起到了对照作用,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免疫学角度看,实验二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红细胞与恒河猴红细胞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8、近年来;蝗虫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数千万亩的天然草牧场遭受了蝗虫的蚕食,严重威胁当地的牧业生产。为此,当地科学工作者进行相关实验来研究内蒙古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建立_________模型。
(2)通常采用_____法调查狭翅雏蝗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的关键在于_________。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3)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鄂尔多斯草原群落的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29、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_。注射胰岛素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治疗所有糖尿病人的有效手段。
(2)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___________彻底氧化分解后,其终产物中的气体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
(3)若某人尿中有葡萄糖;此人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4)除胰岛素外,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也参与血糖的调节,它与胰岛素的作用相互___________。正常人可通过反馈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30、癌症治疗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手术+化疗+放疗,第二次是靶向治疗,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爱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用以奖励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第三次革命)上的重大贡献,请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发现,人体内与癌症相关的基因高达100多个,但必须是多个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的全部特征,据统计,人可能每天有50—100个细胞发生癌变,而正常免疫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在体内的数量。
(2)免疫治疗常用到全称为自然杀伤力细胞的NK细胞,这是一种淋巴细胞,与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PD—1就是这些蛋白质中的一种,它能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但是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机理是癌细胞表面具有PD—L1,能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1所示,从而逃过NK细胞的追杀。根据这理论,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PD—1的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原理如图2所示)。NK细胞的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PD—1免疫治疗给许多癌症病人带来生的希望,但是在治疗中发现,PD—1免疫治疗对有些种类的癌症却基本没有疗效,请分析药物无效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同时也发现,免疫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自身免疫性肠炎、肺炎、狼疮皮肤病等副作用,请运用相关免疫知识解释副作用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如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a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
(1)图b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可缺少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
(2)图a中家禽;家畜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否流向农作物?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图乙中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D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C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C侧长得快,D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B侧长得快、A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详解】
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生长素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则向光的一侧(右边)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左边)分布得多,A正确;由于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图乙中生长素含量D>C,B>A;B正确;由于受离心力的影响,外侧生长素浓度高,图丙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C正确;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茎的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重力作用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分析】
由图分析,乙烯浓度在0—10-5mol/L,生根数逐渐增多;乙烯浓度在10-5—10-3mol/L,生根数逐渐减少;乙烯浓度为0mol/L时,生根数约为12条,高于12条的乙烯浓度对生根表现为促进,低于12条的乙烯浓度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不同浓度的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生根条数均高于各浓乙烯单独处理的生根条数。
【详解】
A;从图中看出;乙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该植物生根,A正确;
B、在乙烯浓度为0,IBA的浓度为10-4mol/L时,该植物的生根约为45,大于对照组的12(约),因此,10-4mol/L的IBA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B正确;
C、试验中IBA的浓度始终为10-4mol/L;无法体现IBA的二重性,C错误;
D、从图中看出,10-8mol/L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的生根效果好;D正确。
故选C。3、A【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发生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
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A正确;
B;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特化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B错误;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错误;
D;低级的反射中枢有的位于脊髓中;有的位于脑干中,而高级反射的活动都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4、D【分析】【分析】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
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B错误;
C.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C错误;
D.性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5、A【分析】【分析】
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一般不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具有包膜,但该病毒依然不具有细胞结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具有特异性,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可能含有对肺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详解】
A;糖蛋白S是位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有包膜病毒的子代病毒通过出芽方式释放至细胞外;宿主细胞不破裂,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过程为提取冠状病毒的RNA;经反转录生成DNA后再对DNA进行PCR,再用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正确;
D;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可用来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D正确;
故选A。6、C【分析】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
2、超过a点对应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b点酶失活,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不会变。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
A;若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不改变,A错误;
B、若X轴为温度,b点时生成物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在此点变性失活,所以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不变,B错误;
C、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增强,K值将提高,C正确;
D、该曲线可用于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中b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等因素改变时,K值将发生变化,故在b点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详解】
A;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不仅仅包括①和②,至少还含有细菌等分解者,A错误;
B;图示可得;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增加而增加,随种群①的减少而减少,因此种群①为被捕食者,种群②为捕食者,B错误;
C;种群①是种群②唯一的食物来源;且种群②个体数比种群①多,所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应该比种群①的小,C正确;
D;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存在信息的传递;进而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C。8、B【分析】【分析】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轮虫;小线虫、蛆绷、鼠妇等。许多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
A;土壤中的生物复杂多样;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有害病虫的防治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C:D【分析】【分析】
1;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分泌是激素;动物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分级调节影响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2;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环境激素危害野生生物主要是造成生育力下降。
【详解】
A;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这样环境激素进入动物体内,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受到抑制,促性腺激素减少,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A正确;
B;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B正确;
C;环境激素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器官;C错误;
D;由于环境激素和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所以环境激素分子的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掌握性激素的本质及调节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0、C【分析】【分析】
全身水肿说明组织液增加;尿血说明血细胞通过肾小球过滤到了肾小囊中;尿蛋白说明肾小球的滤过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会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详解】
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产生少尿症状,排出的水盐减少,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不断地获取水盐,因此会导致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A正确;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直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加重患者局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
D;若使用利尿剂;患者尿量增加,可增加水盐随尿液的排出量同时改善肾小球通透性,直至恢复正常滤过功能,水盐、蛋白等物质滤过恢复正常,有利于水盐平衡和血浆渗透压平衡,可缓解患者水肿病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肾炎性水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浆蛋白含量改变为情境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和细胞内外液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11、B: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而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控制,因此;婴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不能控制排尿,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完善,能够控制排尿。
【详解】
A;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排尿,但能完成排尿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有关,A错误;
B;控制人类憋尿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B正确;
C;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成人大脑受伤后尿床是由于控制排尿的高级神经中枢受损,两者的原因类似,C正确;
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D正确。
故选BCD。12、B:C:D【分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参与组成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抗原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进行体液免疫,A错误,B正确。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进行细胞免疫,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A:B:D【分析】【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详解】
A;“DNA双螺旋结构”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利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A错误;
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2种不同的卡片,分别代表等位基因,从两个信封中取出的卡片组合起来代表的是配子的种类,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进行实验,C正确;
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ABD。14、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0、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1、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10分)23、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4、略
【分析】【分析】
考查高等动物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的综合作用。
【详解】
(1)由最终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可知上级调节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2)甲、乙、丙、丁分别喂食普通饲料、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含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饲料和含b促甲状腺激素的饲料;甲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为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为大分子物质,直接食用,会被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不能发挥正常作用,而甲状腺激素为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无论注射还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都可以正常发挥作用,故乙所用时间小于t,而丙和丁所用时间和对照组相同,等于t。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可使抗体的生成增加;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使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细胞因子反过来又控制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的调节,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反馈调节。
(4)免疫细胞与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均发挥作用;即机体的稳态是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共同实现的。
【点睛】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的激素饲喂时,会被消化酶分解,达不到相关效果。【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小于等于等于增殖和分化反馈神经—体液—免疫25、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⑦是神经递质,⑧是突触后膜,⑨突触间隙,⑩是突触前膜。
(1)图中④受到一定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即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2)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因此局部放大图中信息分子运动的方向为⑩→⑨→⑥。
(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是50-5=45毫米,兴奋在两者传导的时间=5.0-3.5=1.5毫秒,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45÷1.5=30毫米/毫秒。
(4)利用图中所示的相关仪器;验证兴奋传递的特点:刺激图中的①或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剌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结果预测:刺激①或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组成以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明确突触处兴奋的单向传递导致反射弧中兴奋也是单向传递的。【解析】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⑩→⑨→⑥30①或②④刺激①或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26、略
【分析】【分析】
1;分析图示;细胞Z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细胞Y为B细胞,细胞X为T细胞。
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1)氧化分解加快;生物的耗氧量会增加,因此若要用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这一功能,常用的检测指标是耗氧量。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使激素维持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机制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其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
(3)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生后能被自身产生的抗体A结合;属于自身免疫病。
(4))细胞Z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抑制细胞X(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及细胞Y(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耗氧量分级反馈(负反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自身免疫抑制细胞X分泌淋巴因子(或抑制淋巴因子和细胞Y上的受体结合)细胞Y的增殖、分化27、略
【分析】分析:本题以实验为素材;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抗原是指所有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即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活化T/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能与相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经吞噬细胞的处理后,被传递给T细胞,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详解:(1)对于家兔来说;恒河猴红细胞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家兔产生免疫反应。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被传递给T细胞,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受到红细胞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人的红细胞相当于抗原;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现象,而实验一中提取健康家兔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红细胞不发生凝集现象,说明家兔血清中没有与人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的抗体。
(3)恒河猴的红细胞相当于抗原;用恒河猴的红细胞重复多次注射到实验一的家兔体内,家兔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再次提取家兔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红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表明人的红细胞与恒河猴红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蛋白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及关系。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抗体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抗原与抗体的关系:①抗体和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将抗原消除,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②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解析】抗原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家兔血清中没有与人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的抗体具有相同的抗原(蛋白质)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8、略
【分析】【试题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群落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等,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生要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1)分析题图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产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产量;该图是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
(2)狭翅雏蝗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狭翅雏蝗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在该密度条件下,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
(3)由题图曲线可知,牧草随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增大而减小的幅度最大,因此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亚洲小车蝗;由于亚洲小车蝗与其他蝗虫都以牧草为食物来源,因此属于竞争关系;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数学样方随机取样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亚洲小车蝗竞争物种组成29、略
【分析】【分析】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胰岛素失去作用。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过滤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手商业楼房买卖合同范本
- 工程工地看门合同范本
- 代销食品免责合同范本
- 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治理商业贿赂自纠自查实施方案
- 2025年中国基础设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企业蒸汽合同范本
- 临时围挡施合同范本
- 农村房子建筑合同范本
- 神武天宫无神功孩子计划书
-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一 疏通厨房下水管道 课件
- 202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银行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方向)赛项实操样题
- 中国银行中银数字服务(南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教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