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孔子》教学设计_第1页
《大器晚成的孔子》教学设计_第2页
《大器晚成的孔子》教学设计_第3页
《大器晚成的孔子》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大器晚成的孔子》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置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的理解与教学目标的设置《

大器晚成的孔子

》这篇课文是《中外优秀传记选读》的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文体上,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中的评传。内容上,主要写了孔子晚年(51岁到73岁)的经历,重点评述了孔子三个方面的经历:一、访问列国到处碰壁的经历。二、编纂文化典籍经历。三、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经历。精选了孔子这三方面的经历,是为了肯定孔子在文化典籍的编纂和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两方面的杰出贡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能正确读写和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沉湎

编纂

束脩2.

了解评传的基础知识。3.

了解孔子一生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4.

了解孔子的人生道路,体会学习他的奋斗不懈与勤奋自励的精神。5.

掌握选择传主一生中重要的事件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第2点、第3点、第5点二、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答疑法和讲授法。答疑法是师生探讨交流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讲授法,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新的知识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主阅读法、讨论法和找疑法。三、教学过程的设置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来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从文化的角度上讲,世界上有四大圣人分别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古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和中国的……是谁呢?——孔子。对,孔子被誉为东方的圣人。那么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学者匡亚明先生写的《大器晚成的孔子》一文来了解一下。板书“大器晚成的孔子”后,有必要对题目的含义进行解释:大的才能知道晚年才施展出来。此导语以一个新鲜的课外知识展开,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课堂的沉闷气氛。环节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约10分钟),并对学生的阅读做出以下要求:1、圈点出自己认为疑难的地方,及陌生的字词。2、能用简短的话概括篇章的主要内容。环节3:师生互动答疑、探讨与交流。让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教师先引导学生互相解答,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再作必要的补充。这个环节过程中,学生会从各个角度提出他们的疑问,如:文中某个字词的读音及含义,或是文中某句话的理解,或是某个典故的含义,又或是课文某个时代背景的情况等等。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时,首先应鼓励其他学生帮忙解答。当学生都无法解答的时候,教师才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当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是要全面考虑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如本课中,有几个问题是要事先注意的。1、文中“对于第三条路,孔子不能干,也不敢干”这句话怎么理解?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2、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他在鲁国到底有什么遭遇?当时,鲁国的大权旁落于季氏家族,代表人物是季桓子。孔子出任鲁国大司寇后,出于“忠君尊王”的思想,对鲁国大权旁落的现象十分不满,提出“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改革主张。但是,以季桓子为代表的季氏家族,不甘大权丧失,奉行的是“弱公室,强私家的”政治路线。随着孔子与季氏家族的矛盾日益突出,当权的季桓子不得不想方设法除掉孔子。所以孔子在鲁国处处受到打击。又因为孔子“不能,也不敢”采取暴力的手段与季氏家族抗争,就只能离开鲁国了。3、文中“这是孔子思想内在的二重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句话中的“二重性”是指什么?二重性,即指矛盾性。孔子思想中,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这是这中矛盾性,才使孔子自始至终走了第二条路,即“有原则地取得某一位贤明封建贵族当权者的信任,出仕,借以实现自己的仁政德治理想。”4、文中“孔子的忧国忧民的强烈心情比之那些对世事漠不关心或消极“避世”的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句话中的“避世”的人是指哪些人?是指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隐者

环节4:重难点的讲授与补充。经过第三环节的答疑与探讨,学生对课文上应有了整体上的感知。那么着接下来的环节,主要是教师以课堂问题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在本课中,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人物传记的写法,大体都要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个概述。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大体上概括了孔子哪些经历?(1)访问列国诸侯的经历。(2)创立私学讲学教育的经历。(3)整理文化典籍的经历.2、我们之前学习的传记文体中,在写作手法上,大多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侧重对传主的言行经历做详细的叙述,进而体现传主的精神风貌,而本文的写法还是这样吗?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手法,进而引出“评传”的概念,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评传:是传记中的一种,是作者借助传主的经历及有关材料来证明自己对传主评价的观点一种文。3、既然评传含有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性观点,那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有哪些,请分条概括出来。①孔子的政治出路只有三个选择(依据:时代背景)②孔子的政治之路注定是以碰壁告终的(依据:时代背景及孔子思想的二重性)③孔子是“访问列国”而不是“周游列国”(依据:周游的含义与孔子的游历不符。)④孔子访问列国的目的是求仕,借以实施仁政德治(依据:直接引用《论语》的记录)⑤孔子访问列国的数目最多不过十国(依据:相关的考古资料)⑥孔子访问列国的经历体现了孔子奋斗不懈的精神(依据:孔子的经历)⑦孔子是一位勤奋自勉的人。(依据:孔子的经历)⑧孔子在编纂文化典籍和教育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据:孔子的成就)针对以上概括出来的观点,教师一一进行解说,目的是让学生清楚了解:“评传是如何借助传主的经历及有关材料来证明自己对传主评价的观点的”。

环节5:回顾总结,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