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政治全复习(统考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3A/wKhkGWedDeKAa6iHAACAKivzhiI579.jpg)
![2023年高中政治全复习(统考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3A/wKhkGWedDeKAa6iHAACAKivzhiI5792.jpg)
![2023年高中政治全复习(统考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3A/wKhkGWedDeKAa6iHAACAKivzhiI5793.jpg)
![2023年高中政治全复习(统考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3A/wKhkGWedDeKAa6iHAACAKivzhiI5794.jpg)
![2023年高中政治全复习(统考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3A/wKhkGWedDeKAa6iHAACAKivzhiI5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价值引领勇于实践,坚持真理,捍卫真理。课标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知识梳理自主练习1.判一判:(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3)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6)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连一连:3.下图表明认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核心考点一实践及其与认识的关系考点精析·突出综合性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1)从主体、对象、性质、结果四个方面把握实践的概念(2)侧重点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提醒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理解区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生活中的哲学】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按照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未解决的问题会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分析]①计划是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②对实施情况的结果进行检查,体现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体现实践是认识________。③修订目标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命题探究·突出创新性考点分布命题风向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019·Ⅱ卷T23、2018·Ⅲ卷T22考情分析:属于高频考点,常结合漫画、名人名言、科研成果、新的政策、计划、战略的出台及实施的结果等,设置体现类、原因类等题目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关注焦点问题:“四个全面”新表述、神舟十三号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21·甲卷T40、2020·Ⅰ卷T40、2020·Ⅲ卷T22、2019·Ⅱ卷T23、2018·Ⅱ卷T40、2017·Ⅰ卷T21、2017·Ⅱ卷T21考向一实践的概念、特点典例1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训练1][2021·河北卷,12]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考向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典例2[2020·全国卷Ⅲ,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训练2][2020·浙江卷,26]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大豆会缺少光照,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此可见()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③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④认识受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清零·突出应用性易错点1混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训练1“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澄清思维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是多个。易错点2误以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训练2[2020·天津卷,1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澄清思维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核心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考点精析·突出综合性1.真理的特征特征理解要求客观性(绝对性)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②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②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相对性)强调横向的变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相对性)强调纵向的变化: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正确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图示: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图示: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图示:提醒对认识的发展过程存在以下误区(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4)认识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5)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命题探究·突出创新性考点分布命题风向真理2020·Ⅱ卷T23、2018·Ⅲ卷T23考情分析:围绕真理的特征和认识过程进行综合测试,近几年在高考中有较强的测试要求,尤其是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关注焦点问题: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认识过程2021·乙卷T21、2020·Ⅰ卷T40、2018·Ⅲ卷T22、2017·Ⅲ卷T23考向一真理及其特征典例1[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训练1]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向二认识过程典例2[2021·全国乙卷,21]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训练2][2021·浙江1月,2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数次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量身高”。2020年12月,我国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测得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这一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表明()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追求真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③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④实践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训练3][2020·江苏卷,2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清零·突出应用性易错点1误认为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训练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澄清思维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易错点2误认为真理会被推翻训练2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澄清思维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它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修订版)发布情境材料为加强对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提高救治能力,国家卫健委迅速组织专家开展研究,于2020年1月16日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科研的深入,诊疗方案不断更新。2021年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该版诊疗方案一是明确提出新冠肺炎的诊断原则;二是在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中更加强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重要性;三是对抗体诊断适用对象进行了限定;四是进一步强调了预防接种对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都尚在进行发展中。获取信息信息①请你在情境材料中标划出来信息②: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科研的深入,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信息③:……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信息④请你在情境材料中标划出来解读信息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创新训练]能力素养1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科学精神素养1.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都尚在进行中。这说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经历反复曲折之后就能获取真理④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能力素养2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精神素养2.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疫苗是“最大的希望”之一。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令人鼓舞,进展之快令人惊叹。但是,有关专家也指出,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安全性是新冠疫苗研发的“最大挑战”,疫苗研发仍然任重道远。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疫苗研发是一个基于实践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②疫苗研发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③医疗实践的发展是推进人们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唯一动力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溯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备知识·梳理排查知识梳理①客观世界②客观物质性③目的④客观⑤最基本⑥条件和范围⑦认识自主练习1.(1)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2)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3)分析:×。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4)分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5)分析:×。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6)分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2.答案:3.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精析精练·能力提升核心考点一【生活中的哲学】①来源②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发展的动力③目的2命题探究典例1解析:本题以一百多年前的想象转化成现实为话题,说明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将观念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东西,D符合题意。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实践,A错误。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但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不可能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C错误。故选D。答案:D训练1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认识水平,实践决定认识。故C错误。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而非思维活动,故D错误。故本题选B。答案:B典例2解析: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律作出推断和预言,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真理的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他的这些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体现了他的这些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后,被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①观点错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原理不是认识的起点,④错误。答案:C训练2解析:针对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反复探索和试验,提出了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具有上升性,而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和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强调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③④不选。答案:A3易错清零训练1解析:题中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不做怎么会知道”,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B错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D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C。答案:C训练2解析:从最初的“小康之家”,到“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体现了人们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D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错误;认识是主观的,B说法错误;题干中对“小康”建设几个阶段的认识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不是战胜谬误,C不选。答案:D核心考点二2命题探究典例1解析:毛泽东指出,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表明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是脱离实践的,①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观点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③符合题意;不以正确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④观点错误。答案:A训练1解析: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可以表现为正确的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对在不成功的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认识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推动认识的发展,材料中“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就属于后者,②入选。“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表明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入选。材料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的认识,①强调实践水平制约了认识,④强调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因此两者都不符合题意,不选。答案:C典例2解析: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不符合题意。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地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②正确。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绿”字将江南春景表露无遗,引人入胜,这说明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的前进上升过程,③正确。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④错误。答案:C训练2解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在材料中未体现,①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错误。故本题选D。答案:D训练3解析:该观点认为自然科学已经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人们已经发现了所有的真理,但是人类发现真理的任务不会终结,材料中的观点明显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④正确。材料不涉及追求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业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
- 硬质材料加工机床及其零件项目融资渠道探索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机构聘用护工服务合同标准范本4篇
- 2025至2030年小儿七珍丹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刹车灯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光面浸塑哑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五味宝饮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多功能侧挂式收割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棕刚玉砂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太阳帽圈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公共政策工具-课件
- 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优劣势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