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6课两次鸦片斗争1.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主见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2.鸦片斗争时期,魏源指责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见,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见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清朝起先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见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减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应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4.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全部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允酌办。”由此可知()A.《望厦条约》是中美双方同等协商的结果 B.清政府有权拒绝“修约”的要求C.《望厦条约》一经签订,清政府必需遵守 D.如确因状况变更,须经双方协商而定5.鸦片斗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软弱 D.吏治败坏6.近代某不同等条约中规定:“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吵事务,均归法兰西官员办理。遇有法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吵情事,中国官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7.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推断,该不同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美国只是“赐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许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其次次鸦片斗争爆发缘由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10.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加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更 D.坚决桿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11.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行。”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起先于甲午中日斗争后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2.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斗争时指出:“假如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斗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斗争是指()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 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更。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头言论顾炎武1613—1682年文之不行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年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愿受益也。——《海国图志》(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顾炎武和魏源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见。(2)依据材料,指出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缘由。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斗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状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国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选编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1)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徐继畲和林则徐、魏源等思想家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宏大先驱,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主动主见反抗(属于地主阶级反抗派),A项徐继畲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开眼看世界”,不存在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的说法。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C说法错误。徐继畲并没有主见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君主制有肯定的反思,故B项正确。2.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指责当时御诸外洋的主见,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主见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气较弱,故D项正确。3.答案:D解析: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晰表明,中国的财宝,宁可“损上益下”,也不行“漏向外洋”,为侵略者供应资金。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解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反,解除。故选D项。4.答案:D解析:《望厦条约》是不同等条约,由此解除A项。依据“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允酌办”可知清政府不能拒绝修约,由此解除B项。依据“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可知C项表述不精确。依据“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允酌办”可知D项正确。5.答案:D解析: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而不是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说明官员腐败,把斗争失败归咎为民性软弱,是对斗争失败责任的推卸,并不是鸦片斗争战败的主要缘由,故C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缘由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也就是吏治败坏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D项正确。6.答案:A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吵事务,均归法兰西官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无关,故C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外国人在中国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8.答案:D解析:留意题干关键信息“其次次鸦片斗争”和“美国”,采纳解除法。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解除A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才有的权益,解除B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解除C项。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均解除。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靠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故D正确。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学问的理解和材料的解读实力。鸦片斗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两项错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故D项错误。“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获得更多的在华利益,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第一次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可判定该谕旨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斗争期间,故A项错误;将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白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同等条约,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根本变更并不是该谕旨导致的,故C项错误;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几处通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并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五口通商”应当出现在中英鸦片斗争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故B项错误。选B。12.答案:B解析:英法联合侵华而俄国获利的斗争是其次次鸦片斗争,俄国通过不同等条约,占据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3.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相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缘由: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擅长吸纳其他文明。解析:(1)第一小问社会问题,依据材料“文之不行绝于天地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须要的弊端;依据材料“邪教毒烟受之”,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魏源是指责鸦片斗争前后,面对以宗教、鸦片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清政府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现状。其次小问主见,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角度分别归纳。(2)第一小问趋势,紧扣设问,首先要“依据材料(供应的内容和范围)”,事实上学生要擅长利用第(1)问,因为第(1)问的题目本身就已经说明白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其次小问缘由,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学问综合思索,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擅长反思现实的详细做法、兼容并蓄的探讨方法等方面归纳。14.答案:(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限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斗争如何发生均有肯定的误会。解析:(1)依据材料“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弃,即为今之国王”,可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依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业协同合同(半紧密型):机遇与挑战
- 产品质量防伪标识供应合同
- 云计算机房租赁合同
- 二手房购买合同(适用于二手房交易)
- 专利技术普通许可合同范本
- 中铁物资商城战略合作合同新范本
- 京石高速改扩建临时用地合作合同
- 三旧改造项目委托代理合同
- 上海市仓储租赁合同标准
- 个人贷款合同模板
- 2025版茅台酒出口业务代理及销售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参考
- GB/T 14343-2008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 制冷操作证培训教材-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