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自贡市、遂宁市、广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第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生物-四川省自贡市、遂宁市、广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第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生物-四川省自贡市、遂宁市、广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第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生物-四川省自贡市、遂宁市、广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第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生物-四川省自贡市、遂宁市、广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学年高中二年级第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遂宁市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100分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A.10%葡萄糖溶液B.0.9%NacI溶液关于航天服的说法错误的是高二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6页)4.右图表示某健康成年人从25℃环境到10℃环境后,散热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机体的耗氧量大于c—d段B.c—d段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减少C.a—b时间段的产热速率小于d-e段的产热速率D.相较于a一b段,b-e段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减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可以摄取和处理新冠病毒,并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D.根据蛋白的结构制备疫苗,可有效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在探究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课题组测定了某马铃薯块茎发育不同时期叶片中三红祷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珍贵用材树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某课题组对总面积约为1800m2某林地中的红祷种群龄级结构数大,株/m2高二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6页)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鱼海虾"可构成一条食物链、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代表其中图2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C.图2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也可能是丙→乙→甲D.图1中D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与图2中乙所处的营养级相同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3排放目标。"碳达峰指年度下列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高二生物学试题第3页(共6页)加)。在实验过程中调节LiL2之间的距离,出现了图2所示的两类波形图(A、B),图中①②LLz之间的距离/cm点幅度差/mv3.28.25.28.24.83.48.24.57.28.24.3A.①波段主要由Na+内流引起,②波段主要由K+外流引起B.cd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L与Lz之间的距离过长所导致的C.a点幅度大于b点,可能由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导致D.继续缩短L与L的距离,ab点的幅度差一定会继续减小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17.(9分)在寒冷的冬季,感冒时有发生。感冒时常常会伴随着鼻塞流涕 (填"单向"或"双向")的。中含有的能与病原体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清除。同理推测:感冒后期分泌 (答出2点即可)。高二生物学试题第4页(共6页)生物的相较于化肥的优点有(答出1点即可)。NAA、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分析其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注:CK组加入蒸馏水)。请回答:有作用。科学家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往往需要做预实验(2)图(3)据图2和图3,推测生长素影响番茄植株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肾高二生物学试题第5页(共6页)纤维膜外电位变化为,针灸时兴奋在患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填"单向"或"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2)针刺足三里促进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的抗炎物质的过程属于(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a、b表原因是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a增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与激素a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写出2种)。(3)当激素a作用于肝脏时,②过程代表的含义是。得正常小鼠得正常小鼠高二生物学试题第6页(共6页)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C【考向】本题以液体疗法治疗酸中毒,来考察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解析】血浆的PH可以维持在7.35—7.45之间,依赖于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其中NaHCO3可以中和酸,使血浆PH趋于稳定。而葡萄糖是能源物质,0.9%NaCl溶液维持渗透压平衡,H3PO4本身不会中和酸,因此C正确。2.B【考向】本题以航天服为情境,考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析】航天服内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降低温度骤变对人体的伤害,A正确;内环境中的成分是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航天服可以防止太空射线引起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C正确;太空缺乏氧气,需配备生命保障系统为宇航员提供氧气及净化二氧化碳,D正确。3.B【考向】本题通过探究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实验,考查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阻断剂的种类,A正确;受体阻断剂A处理后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跳减慢,所以阻断的应是副交感神经,B错误;安静状态下,受试者的心率为65,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上升到115,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到50,可见在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大于交感神经的作用,C正确;脑干受伤可能会影响心肌细胞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D正确。4.C【考向】本题以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散热率的变化曲线为情境载体,考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散热产热机制的理解,重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解析】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人体散热率增加,人体感到寒冷,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加快细胞代谢,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增加产热,a—b段机体的耗氧量小于c—d段,A错误。相较于a—b段,b—e段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应增加,D错误。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B错误。10℃相较于25℃环境下,机体的散热和产热都增多,故C正确。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页(共8页)5.A【考向】本题以婴儿活动为情境分析婴儿尿床和走路摇晃背后的生理基础,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以致用,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人类日常活动现象的能力。【解析】在婴幼儿的排尿反射调节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A错误;大脑皮层和小脑脑干可以通过脊髓对躯体运动进行分级调节,大脑躯体运动中枢发育不完善,导致大脑皮层无法对婴儿的运动进行精确调控,B、C正确;大脑皮层可以通过脊髓对内脏活动进行分级调节,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无法对脊髓进行调控而出现尿床,D正确。6.A【考向】本题以新冠病毒为情境载体,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疫苗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解析】抗原进入人体,被树突状细胞等APC摄取和处理,并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的分裂分化,B错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既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C错误;根据病毒表面S蛋白的结构制备疫苗,只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D错误。7.C【考向】本题以植物激素在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情境,考查植物激素的各项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析】随着块茎的膨大成熟,ABA含量在块茎的形成中增加,推测ABA可能对块茎的形成有促进作用,A正确;随着块茎的膨大成熟,GA3含量降低,推测GA3可能对茎块的形成具有抑制或延迟作用,B正确;随着块茎的发育GA3、IAA和ABA的比值整体渐趋降低,GA3、IAA与ABA之间可能存在相抗衡的关系,C错误;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植物激素动态调控平衡的过程,D正确。【考向】本题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情境,考查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析】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可接收光信号,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表达,A正确;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所以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B正确;植物经冬季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作用为春化作用,说明温度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C正确;根据“淀粉—平衡石”假说,根的向地性是因为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信号分子的改变,造成生长素沿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D错误。【考向】本题以在生态学研究中调查种群密度为情境,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应用能力。【解析】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使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使用标记重捕法时,若动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2页(共8页)物被捕捉工具伤害后,可能会导致再次被捕捉的概率减小,使调查所得种群密度偏大,B错误;调查蚊虫的种群密度时,可利用蚊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进行估算,C错误;蚜虫主要生活在植株上,个体小且活动能力弱,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10.B【考向】本题以红椿种群中龄级结构为情景,考查各种影响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情景理解与分析能力。【解析】该林地种群密度=(89十33十14十8十12十14十10十5十4十6)÷1.8km2≈0.108(株/,A正确;据图可推测该林地红椿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内竞争逐年增强,B错误;红椿树为喜阳光的高大乔木,幼苗可能因为植株矮小无法获得足够阳光导致数量稀少,C正确;Ⅱ龄级的植株相对I龄级的植株数量明显减少,所以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考向】本题以火灾后修复的人工林及天然林为情境,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解析】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方面,A正确;该林区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外貌和结构,体现了群落具有季节性的特点,B正确;天然林的物种种类比人工林多,所以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较小,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强,C错误;此林区遭受火灾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为次生演替。D正确。【考向】本题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相关内容为情境,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乙可从大气中吸收CO2,说明乙是生产者,乙和丙的碳都可以流向甲,说明甲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因此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丙消费者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A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此,当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生物种类贫乏时,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B正确;食物链起点应为生产者,水蚤为消费者,C错误;污水处理系统含多种微生物,其中需氧型生物作为分解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D正确。【考向】本题结合某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示以及其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作为学科情境,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思维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析】根据图1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3页(共8页)分解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A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调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分析图2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甲数量增加,可见甲、乙、丙三者的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丙,能量流动方向为单向传递,C错误;由图2可知乙捕食甲,若甲是第一营养级时,乙可以作为第二营养级,即图1中D所代表的的营养级,D正确。【考向】本题结合“碳中和”及“碳达峰”双碳内容作为情境,考查教材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当下热点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减少,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受排放和吸收双重影响,其浓度仍可能增加,A正确;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循环的过程,禾本科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C正确;碳循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往复循环过程,D错误。15.B【考向】本题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为情境,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如光照、湿度、养分含量等)差异较大,这些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的生存和分布,因此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A错误;在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为了全面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和丰富度情况,应对不同土层分别取样并统计结果。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土壤中小动物的垂直分布和丰富度变化,B正确。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常用的统计土壤小动物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其中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类数量有限的物种,D错误。【考向】本题以蟾蜍坐骨神经干为材料测定神经电位为情景,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机制及传导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与应用能力。【解析】给予刺激时,兴奋会传导至L1处,Na十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形成①波段,当兴奋经L2向后传导时,L2处K十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形成②波段,A正确;若L1L2距离过远,则可能会出现cd段的情况,B正确;神经干含有多根神经纤维,若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则会使L2处兴奋神经纤维数量少于L1处,导致a点幅度大于b点,C正确;缩短L1与L2的距离,可能会出现L1处还未恢复静息电位L2就开始兴奋的情况,b点幅度减小,ab点的幅度差可能会增大,D错误。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4页(共8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17.(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反射弧单向(2)抗体包含抗体与病毒、细菌等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细胞、脱落和坏死的组织细胞、渗出物等o(答出1种给1分,答出2种给全分)(3)升高(4)有害(1分),体温过高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或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幻觉、抽搐等o(答出1点给2分)有利: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o(有害有利只答一点或者同时回答都可以,答案合理即可)【考向】本题以常见的感冒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析】(1)联系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含多个神经元,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要借助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它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2)扁桃体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体液免疫中,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3)上呼吸道感染后,免疫细胞与病毒的作战过程中,会引起细胞分泌物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引起鼻塞流涕。(4)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发烧并不是只有害而无利的,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但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如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幻觉、抽搐等。18.(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2)(逆向)演替(3)未利用的能量分解作用(发酵作用或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2分)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5页(共8页)(4)有机质被分解能产生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后者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或有机质丰富,肥效持久;或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防止土壤板结。(答出1点给2分)【考向】本题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情境,考查生态农业中涉及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及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解析】(1)农业废弃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当它们被转化为能源时,其物质成分(如碳、氮、磷等)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2)由于农业废弃物未得到妥善处理,其随意丢弃和排放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生存条件,使得原有群落结构受损,加速了群落的逆向演替或退化。(3)农作物秸秆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能量中的未利用的能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主要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或者分解作用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的生物能源。这一途径不能体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因为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4)有机肥富含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能产生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后者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肥营养物质丰富,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逐步分解,肥效持久,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还能防止土壤板结。19.(10分,每空2分)(1)调节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2)施加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K组和铝溶液组(答出1种给1分,答出2种给2分)(3)在铝胁迫下,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受阻,导致生长素大量积累从而抑制番茄根的生长【考向】本题以酸性土壤中铝对番茄植株的胁迫为情景,考查生长素在番茄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实验数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解析】(1)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预实验可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2)据图分析可知,加入铝溶液后植物根长相比CK组变短,加入NAA后根长进一步变短,且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变短现象更加明显。实验中的铝胁迫相当于是实验的前提条件,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合成抑制剂的浓度,因变量是根长的变化,图中铝溶液组与CK组均为对照组。(3)据图2分析可知,加入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后,减少了生长素的累积,促进了根的生长,推测铝胁迫导致根长变短可能的原因是生长素积累,抑制根的生长;据图3分析,加入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6页(共8页)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后,铝胁迫情况加重,推测在铝胁迫下,根尖生长素积累的原因是因为运输受阻;综合图2图3,得到生长素影响番茄植株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在铝胁迫下,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受阻,导致生长素大量积累从而抑制番茄根的生长。20.(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由正电位到负电位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分)(2)神经(3)针刺激活迷走神经刺激诱导肠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巨噬细胞释放TNF—α,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2分)(4)将若干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记录每组大鼠的平均体重。甲组大鼠在迷走神经处植入微电极并进行电刺激,乙组大鼠在迷走神经相同位置植入微电极但不进行电刺激,丙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用等量同种饲料饲喂三组大鼠。一定时间后,测量三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变化量。(共4分:正确进行实验分组1分,实验各组处理描述准确1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相同饲喂1分:指出测量三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变化量”1分:若没有设置丙组且甲乙组实验步骤完全正确扣1分)【考向】本题以针灸为情境,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解析】(1)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兴奋时,神经纤维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因此,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到负电位。针灸时,患者的一系列反应需通过反射弧完成,因此针灸时兴奋在患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针刺足三里促进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抗炎物质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足三里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处理并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至肾上腺髓质(效应器),使其释放儿茶酚胺类的抗炎物质。(3)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