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朝鲜半岛印度半岛伊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长安拂菻隋唐中外交往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遣隋使与遣唐使(日本)鉴真东渡(日本)与新罗的交往(新罗)玄奘西行(天竺)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欧亚)一、遣隋使与遣唐使日本1、遣隋使、遣唐使(1)概念:(2)目的: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定备(法律、制度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一、遣隋使与遣唐使

遣唐使葬身大海思考:这些遣唐使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唐朝呢?长安西安海东海南南海(涨海)(涨海)南海洋平太唐唐新罗本日河黄江长(扬州)绍兴九江吉安广州桂林广陵会稽浔阳庐陵南海始安延德流求台湾海峡岛群球琉冲绳岛平城京奈良九州岛海南岛第五次路线第六次路线贞观年间开始,先后19次派遣唐使,成行16次。每次最少两百多人,最多五六百人。遣唐使组织完备,有使节、翻译、留学生、留学僧、医师、画师、乐师、工匠等。遣唐使次数多、规模大、学习内容广请依据材料概括遣唐使来华的特点1、遣隋使、遣唐使(1)概念:(2)目的: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一、遣隋使与遣唐使(3)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三省六部制日本政治制度政治制度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たいかのかいしん)

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日本平城京城市布局建筑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日本唐招提寺唐代服饰日本和服服饰绘画唐《簪花侍女图》日本浮世绘文字田中さんは留学生です。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床前明月光疑われる上で霜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来读一读货币开元通宝和同开珎中国的茶文化唐代斗茶日本茶道日本人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花道剑道1、遣隋使、遣唐使(1)概念:(2)目的: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一、遣隋使与遣唐使(3)对日本的影响:(4)遣唐使团杰出的人物: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朝臣姓,安倍氏,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到访地一说长安,一说洛阳。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

二、鉴真东渡日本

二、鉴真东渡鉴真东渡示意图(2)东渡的原因:(1)目的地:(4)影响:(3)精神: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开拓进取……日本唐招提寺763年鉴真在日本逝世,并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弟子们也将之前塑好的坐像安放在寺内。这尊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

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有哪些?传播佛法建筑书法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

鉴真本人精通医术,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医药鉴真干漆夹纻[zhù]坐像

鉴真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坐像,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内,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雕塑日本各界欢迎鉴真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二:为什么鉴真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崇?鉴真对日本文化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交往: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隋唐与日本的关系民间交往:新罗三、与新罗的交往崔致远是朝鲜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大学者。

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人。

十二岁时(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曾游历洛阳。十八岁时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

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其留唐十六年间,为人谦和恭谨,且与唐末文人诗客、幕府僚佐等交游甚广。阅读教材p33,归纳隋唐与新罗的交流的表现。隋唐新罗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音乐金属药材往来频繁双向交流中朝文化交流天竺四、玄奘西行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玄奘俗姓陈,其高祖和曾祖都曾当过北魏太守,祖父曾任国子博士,父亲曾任县令,对儒家和佛家经典颇有研究。至10岁时,父母双亡。后玄奘跟随已出家的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隋唐更替后,玄奘从长安南下,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生涯,其间深研佛教典籍、遍访高僧大德,此后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玄奘此人阅读P33-34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1、玄奘西游的路线?自主探究……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1)2)3)4)玄奘法师1、简介:2、时间、地点、目的:4、贡献:贞观年间天竺研习佛法,游学天竺唐玄奘,又称唐三藏(阅读教材P33,将玄奘的名片补充完整)主持译经弟子记录《大唐西域记》带回大量佛经(取经)3、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事件内容时期目的地途中遭遇独行/结伴影响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玄宗唐太宗日本天竺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结伴独行讲授佛学经典传播中华文化取经、译经《大唐西域记》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文化的输入文化的输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开放鉴真、玄奘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东罗马帝国)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大食人俑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互通使节多达三十余次,倭马亚王朝被称作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称作黑衣大食。651年,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敕建清真寺,伊斯兰教自此传入中国。阿拉伯的伦理学、语法学、天文学、算学、航海学等也随之传到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通过阿拉伯传入西方。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论从史出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2、隋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3、科技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4、唐朝比较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5、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1、国家的安定统一,政治制度的先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