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2/04/wKhkGWecHTKAJhU9AAJcn7gkfNE026.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2/04/wKhkGWecHTKAJhU9AAJcn7gkfNE0262.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2/04/wKhkGWecHTKAJhU9AAJcn7gkfNE0263.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2/04/wKhkGWecHTKAJhU9AAJcn7gkfNE0264.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2/04/wKhkGWecHTKAJhU9AAJcn7gkfNE02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8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2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2、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戊二醛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种B.1mol的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2mol单质银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戊二醛经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烃会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发生汽化B.高锰酸钾溶液、“84”消毒液、酒精能用于杀菌消毒,均利用了强氧化性C.硝酸可用于制造TNT、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D.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导致失效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B.含有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均对人体健康有害C.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聚氯乙烯是无毒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作食品包装5、咖啡酸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聚反应B.能与溴水发生反应C.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D.1mol咖啡酸最多消耗1molNaOH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Ca2++2HCO3-+2OH-=CaCO3↓+2H2O+CO32-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O32-+CO2+H2O=2HCO3-D.Fe2+、NaI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2I-+Cl2=2Cl-+I27、PT(KHC2O4·H2C2O4·2H2O,名称:四草酸钾)是一种分析试剂。室温时,H2C2O4的pKa1、pKa2分别为1.23、4.19(pKa=-lgK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mol·L-1PT溶液中:c(HC2O)>c(K+)>c(H2C2O4)B.0.1mol·L-1PT中滴加NaOH至溶液pH=4.19:c(C2O)=c(HC2O)C.0.1mol·L-1PT中滴加NaOH至溶液呈中性:c(K+)>c(Na+)>c(HC2O)>c(C2O)D.0.1mol·L-1PT与0.1mol·L-1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大8、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7个的有A.己烷B.己烯C.1,2-二溴丙烷D.乙酸乙酯9、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制一种常用药物Y。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Y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反应B.化合物X、Y均易被氧化C.由X转化为Y发生取代反应D.X与足量H2发生反应后,生成的分子中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检验海带中是否含碘。
将海带灰研碎溶于水;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色。
B
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乙烯。
将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洗气瓶;观察颜色变化。
C
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
D
除去NO中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A.AB.BC.CD.D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1、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由乙炔制氯乙烯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⑤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⑥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⑦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_12、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已知:
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下列实验: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消耗Na2S2O3溶液V2mL。
(1)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到达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3)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14、计算以下数值(以下均为25℃时)。
(1)某浓度的NH3·H2O溶液中,由水电离的该溶液的pH=______。
(2)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则H2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
(3)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pH=6,则溶液中______(填精确值)。
(4)将pH=a的NaOH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______(用含代数a、b等表示)。
(5)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中______。
(6)盐碱地因含较多的Na2CO3,使得土壤呈碱性,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施加适量石膏粉末(主要含有CaSO4,微溶于水)来降低土壤的碱性。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5、共轭二烯烃和某些具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反应,例:补充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
(2)______+______16、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利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1)二战期间日本在战场上大量使用毒气弹里的毒气是芥子气,芥子气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2-S-CH2CH2Cl。
①芥子气中四个碳原子是否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_(填“是”或“否”)。
②芥子气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________个吸收峰,其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
(2)苏合香醇可以用作食用香精;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①苏合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②下列物质不能与苏合香醇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钠b.HBrc.Na2CO3溶液d.乙酸。
③苏合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苏合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1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是某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分子式是:___。
(2)写出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3)丙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水解反应④消去反应。
(4)由乙制备丙的反应条件是:___。
(5)鉴别甲和乙用到的试剂是(填化学式)___。
(6)写出丁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方程式是:___。18、下图中A;B、C分别是三种烃的模型:
回答下列问题:
(1)A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符合通式_______(碳原子数用n表示)。当n=_______时;该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2)比B多1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分子间反应可生成一种聚合物丙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丙纶属于_______(填标号)。
a.合成纤维b.再生纤维c.天然纤维d.纤维素。
(3)等质量的上述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最大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19、按要求填空。
(1)羟基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模型,该有机物中含C、H、O、N四种元素。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
(3)有机物的键线式为________________;将其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完全氢化,所得烷烃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
(4)苯和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苯酚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已知某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取5.8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回答: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_____。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也能与钠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存在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
(6)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______种。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0、一氯代烃的密度一般随着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8分)21、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M=248g·mol-1)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并测定其产品的纯度。查阅资料知:
①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
②向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I.制备硫代硫酸钠。
(1)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装置E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装置C中混合物,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洗涤时为尽可能避免产品损失,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B.乙醇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
II.测定硫代硫酸钠产品的纯度。
(5)该小组称取5.0g产品配成25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向锥形瓶中加入25.00mL0.01mol·L-1KI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的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2I-+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该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22、TMB是一种新型指纹检测的色原试剂,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M=240g/mo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测定TMB的分子式。主要过程为在足量氧气流中将4.80gTMB样品氧化(氮元素转化为N2),再利用吸收剂分别吸收水蒸气和CO2。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装置符合气密性要求;加热装置等已略去,其他用品可自选)。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B中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CuO粉末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4)理想状态下,将4.80gTMB样品完全氧化,点燃C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测得D增加3.60g,E增加14.08g,则TM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用该实验装置测得的TMB分子式不准确,应在干燥管E后再添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F。你认为是否需要添加F装置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23、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
b.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向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与足量作用生成用的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②
③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____。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
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
c.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24、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棉织物漂白后的脱氯剂,定量分析中的还原剂。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和硫磺制备Na2S2O3•5H2O。制备原理为:Na2SO3+S+5H2O═Na2S2O3•5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Ⅰ.实验室制取Na2S2O3•5H2O晶体的步骤如下:
①称取12.6gNa2SO3于烧杯中;溶于80.0mL水。
②另取4.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加到上述溶液中。
③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部分装置略去),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④滤液在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⑤进行减压过滤(如图2所示);乙醇洗涤并干燥。请回答: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2)步骤④在浓缩过程中不能蒸发过度,其原因是_____。步骤⑤如欲停止抽滤,应先将吸滤瓶支管上的橡皮管拔下,再关抽气泵,其原因是_____。
(3)洗涤时为尽可能避免产品损失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
A.水B.乙醇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
Ⅱ.设计以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某些化学性质。
(4)实验①Na2S2O3溶液pH=8的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Ⅲ.用Na2S2O3的溶液测定溶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mL试样。
步骤2: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分钟(已知:ClO2+I﹣+H+—I2+Cl﹣+H2O未配平)。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I2+2S2O32﹣=2I﹣+S4O62﹣)。
(6)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评卷人得分六、结构与性质(共2题,共6分)25、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实验室可以用氧化铜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取。
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步骤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过量的氨水;观察到先有蓝色沉淀,后又完全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
步骤3:再向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振荡静置,有深蓝色晶体析出。
(1)写出步骤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步骤2中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是请结合方程式,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蓝色沉淀完全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3)中存在配位键,其中提供空轨道的是____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是___________。
(4)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的原因:___________。26、晶体是质点(分子;离子、或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的;具有整齐外形,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在空间里无限地周期性的重复能成为晶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称为晶胞。一种Al-Fe合金的立体晶胞如图所示。
⑴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⑵若晶胞的边长为an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此合金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g/cm3。(化为最简)
⑶取一定质量的该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的稀NaOH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停止后得到气体6.72L。过滤,将残渣用蒸馏水洗净后,取其质量的十分之一,投入10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气体0.672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①计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仍为100mL)。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A.醋酸为弱酸,稀释时会促进电离,H+浓度的减小的程度会小于稀释的倍数;即稀释后溶液的pH小于4而大于3,A错误;
B.NaHA的水溶液呈碱性,能说明HA-在水解,能说明H2A是弱酸,但若NaHA的水溶液呈酸性,只是说明HA-的电离程度比HA-的水解程度大,而不能说明H2A能完全电离,也就不能说明H2A为强酸;B错误;
C.强酸溶液正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的pH=7,而强碱与弱酸正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7,若所得溶液的pH=7说明碱不足,C正确;
D.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a2SO4固体,增大了硫酸根离子浓度,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c(Ba2+)减小;D错误;
故答案选C。2、D【分析】【详解】
A.戊二醛分子式为C5H8O2;戊二醛可以看作2个-CHO取代丙烷中的2个H原子,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有2种结构,取代不同C原子上H原子有2种结构,符合此分子式的戊二醛有4种,故A错误;
B.1mol醛基被银氨溶液氧化得到2molAg;故1mol的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4mol单质银,故B错误;
C.戊二醛含有醛基;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戊二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戊二醛可以看作2个-CHO取代丙烷中的2个H原子;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有2种结构,取代不同C原子上H原子有2种结构,符合此分子式的戊二醛有4种,故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3、B【分析】【分析】
【详解】
A.沸点与压强有关;在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烃会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发生汽化,A正确;
B.高锰酸钾溶液;“84”消毒液利用了强氧化性;酒精杀菌是因为破坏了病毒蛋白质结构,使其变性,B错误;
C.硝酸可以提供硝基;可用于制造TNT;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C正确;
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导致失效,D正确。
答案为B。4、A【分析】【详解】
A.淀粉为多糖;在催化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和促进人体健康有好处,B错误;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两种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
D.聚氯乙烯中的增塑剂有毒;不能包装食品,D错误;
故选A。5、D【分析】试题分析:由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有2个酚羟基、1个碳碳双键和1个羧基,故其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1mol咖啡酸最多消耗3molNaOH。综上所述,D不正确。本题选D。
点睛:酚羟基与羧基均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BC【分析】【详解】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离子反应为Ca2++HCO3—+OH—=CaCO3↓+H2O;故A错误;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一水合氨,离子反应为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故C正确;
D.Fe2+、NaI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亚铁离子、碘离子均被氧化,离方程式为:2Fe2++2I-+2Cl2=2Fe3++4Cl-+I2;故D错误;
答案选BC。7、CD【分析】【分析】
【详解】
A.H2C2O4的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钾离子不电离也不水解,且则水解平衡常数Kh=<Ka1,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c(K+)>c(H2C2O4);故A正确;
B.Ka2==10−4.19,0.1mol•L−1PT中滴加NaOH至溶液pH=4.19,则c()=故B正确;
C.水解平衡常数Kh=<Ka2,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加入的n(NaOH)大于n(KHC2O4•H2C2O4•2H2O),则c(K+)<c(Na+);故C错误;
D.0.1mol•L−1PT与0.1mol•L−1KOH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HC2O4,因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酸性;其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所以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纯水,故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灵活运用。8、BD【分析】【详解】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A错;1,2-二溴丙烷同分异构体有4种,C错;已烯的同分异构体还包括环己烷,数目远远大于7个,B对;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还包括羧酸,数目远远大于7个,D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9、BD【分析】【分析】
【详解】
A.Y中只有酚羟基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Y中含有1个酚-OH,则1molY最多可与1molNaOH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酚容易被氧化;X;Y均含酚-OH,则X、Y均易被氧化,故B正确;
C.X中-CHO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Y;属于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X与足量H2发生反应后;苯环上除连接2个H的其它6个C都转化为手性碳,即生成的分子中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BD。10、AC【分析】【分析】
【详解】
A.海带中不含碘单质;无法使淀粉变蓝,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符合题意;
B.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不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
C.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可能存在HCl气体;氯化氢气体也能置换出硅酸,不能证明酸性:碳酸>硅酸,C项符合题意;
D.CO2能与NaOH反应,而NO不会,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NO中少量CO2;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①由乙炔制氯乙烯,发生乙炔与HCl的加成反应;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是乙烷被氧气氧化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⑤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发生取代反应;⑥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属于消去反应;⑦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是溴乙烷中的氯原子被羟基所代替生成乙醇,属于取代反应;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⑤⑦;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②④;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③;属消去反应的是⑥;故答案为:⑤⑦;②④;①③;⑥。【解析】⑦⑤②④①③⑥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①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②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ΔH1-ΔH2=(+1344.1kJ·mol-1)-(+1169.2kJ·mol-1)=+174.9kJ•mol-1,故答案为: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174.9kJ•mol-1。【解析】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174.9kJ•mol-113、略
【分析】【详解】
(1)为减少实验误差;应采用多次实验的方法,取平均值,故答案为:减少偶然误差;
(2)滴定终点时,I2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蓝色变为无色;
(3)设V1mL溶液中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为x;反应过程中,存在关系式:
则x=则原溶液中ClO2的浓度为【解析】①.减少偶然误差②.蓝色变为无色③.14、略
【分析】【详解】
(1)某浓度的NH3·H2O溶液中,只有水电离出氢离子,则由水电离的可知溶液中的pH=-lg=-lg=12;故答案为:12;
(2)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显碱性,说明碱过量,混合后的氢氧根离子浓度=10-4=解得故答案为:9:1;
(3)由电荷守恒可得:则=10-6-10-8=9.9×10-7,故答案为:9.9×10-7;
(4)pH=a的NaOH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可知c(CH3COOH)=c(NaOH)=10a-14,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或故答案为:或
(5)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1000倍,20:1;故答案为:20:1;
(6)CaSO4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降低碳酸钠的浓度,其水解的碱性同时降低,发生的反应为:故答案为:【解析】129:19.9×10-7或20:1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双烯合成原理,加成时1,3-丁二烯中断裂两个碳碳双键,丙烯断裂碳碳双键,1,3-丁二烯在2、3号碳之间形成新的碳碳双键,1,3-丁二烯的1、4号碳与丙烯的双键碳相连形成六元环,即产物为:
(2)根据双烯合成原理,由产物推导相应反应物时断裂如图所示的化学键,相邻碳原子形成碳碳双键,故对应反应物为:【解析】16、略
【分析】(1)
①ClCH2CH2-S-CH2CH2Cl中S和C均为sp3杂化;呈锯齿形,芥子气中四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②分子中含有-S-;与硫原子相连的两个原子团完全相同,芥子气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2个吸收峰,其峰面积之比为4:4=1:1;
(2)
①由结构简式可知,苏合香醇的分子式为C8H10O;
②由羟基-OH和苯环的性质可知;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反应,而不能发生水解、加聚反应;
a.-OH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
b.-OH能与HBr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OH与Na2CO3溶液不反应;c错误;
d.-OH与乙酸中羧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d正确;
故选c;
③苏合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发生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O22+2H2O;
④苏合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化学方程式为+H2O。【解析】(1)否21:1
(2)C8H10Oc2+O22+2H2O+H2O17、略
【分析】【分析】
(1)根据甲的结构确定分子式;
(2)乙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醛基;
(3)丙中存在苯环;醚键、醛基、-Cl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与水解反应;
(4)有机物乙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丙;
(5)可以利用银氨溶液区分醇和醛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醇和醛;还可用金属钠区分醇和醛;
(6)丁结构中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详解】
(1)由甲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4O3;
(2)乙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醛基;
(3)丙中存在苯环;醚键、醛基、-Cl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与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有机物乙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丙;反应条件为氯气光照;
(5)醛与银氨溶液可发生银镜反应,可用于区分醇和醛;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可用于区分醇和醛;钠与醇反应生成H2,可用于区分醇和醛;因此鉴别甲和乙用到的试剂是银氨溶液[Ag(NH3)2OH]、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u(OH)2和NaOH]或金属钠;
(6)丁结构中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NaOH+NaCl+2H2O。【解析】C10H14O3醛基、醚键④光照Na或Ag(NH3)2OH或Cu(OH)2和NaOH+3NaOH+NaCl+2H2O18、略
【分析】【分析】
由三种烃的模型知;A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A为甲烷,B中每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氢原子;则按碳原子能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可知,B中含碳碳双键,则B为乙烯,C中含平面正六边形的碳环、每个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则C为苯,据此回答。
【详解】
1)A及其同系物为烷烃,分子式符合通式甲烷;乙烷和丙烷均只有1种;丁烷有2种,则当n=4时,即从丁烷开始,该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2)比B多1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即丙烯分子间反应可生成一种聚合物丙纶。则该反应为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nCH3CH=CH2→
a.合成纤维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丙纶;腈纶、尼龙、锦纶等等,例如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聚丙烯、对苯二甲酸和1,6-己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聚酯等均属于合成纤维,则a选;
b.再生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但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仅仅改变其物理结构所得到的纤维,则b不选;
c.天然纤维指自然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有棉;麻等纤维素、蚕丝等蛋白质,则c不选;
d.纤维素属于多糖类;自然界中存在的棉;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则d不选;
丙纶属于合成纤维;则选a。
(3)烃中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时的耗氧量越大,三者中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烷,则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最大的是CH4。【解析】CnH2n+24nCH3CH=CH2→aCH419、略
【分析】【分析】
(1)羟基为-OH;O原子周围有7个电子;
(2)由有机物的球棍模型,该物质只含C、H、O、N四种元素,可知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3)键线式中用短线表示碳碳键,端点、交点是C原子,C原子、H原子不需要标出,据此书写的键线式;其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完全氢化;所得烷烃,结合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命名;
(4)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酚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
(5)浓硫酸吸收的是水;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计算出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碳、氢原子数,结合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是否含有氧原子,最后书写化学式;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说明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钠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羟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存在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据此书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6)根据“等效氢”的数目分析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几种等效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
【详解】
(1)羟基为-OH,O原子周围有7个电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3H7NO2,故答案为C3H7NO2;
(3)键线式中用短线表示碳碳键,端点、交点是C原子,C原子、H原子不需要标出,有机物的键线式为将其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完全氢化,所得烷烃为名称为2,4-二甲基己烷,故答案为2;4-二甲基己烷;
(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或苯酚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2O,故答案为或+NaOH→+H2O;
(5)①浓硫酸吸收的是水,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5.8g的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0.1mol,水的物质的量==0.3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0.3mol,所以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0.1mol∶0.3mol∶0.3mol=1∶3∶3,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所以该分子中还含有1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C3H6O,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说明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钠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羟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存在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2=CHCH2OH,故答案为C3H6O;CH2=CHCH2OH;
(6)共有18个位置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根据轴对称可知,1、9、10、18等效,2,8,11,17等效,3,7,12,16等效,4,6,13,15等效,5、14等效,因此四联苯的等效氢原子有5种,因此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故答案为5。【解析】C3H7NO22,4-二甲基己烷C3H6OCH2=CHCH2OH5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0、B【分析】【分析】
【详解】
一氯代烃是一个氯原子取代了烃中的一个氢原子,相对而言,烃基的密度小,而氯原子的密度大。随着碳原子数增多,烃基部分越大,密度就会变小。所以一氯代烃的密度一般随着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错误。五、实验题(共4题,共8分)21、略
【分析】【分析】
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C中,与硫化钠;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因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E中装有碱液用来吸收尾气,实验过程中为防倒吸,B、D为安全瓶,据此分析及题中信息解答。
【详解】
(1)因二氧化硫易溶于碱性溶液;所以要防止产生倒吸,装置D的作用是作安全瓶,防倒吸;E中试剂是NaOH溶液,目的是吸收尾气中剩余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空气,答案:安全瓶,防倒吸;NaOH溶液;
(2)装置A为气体发生装置,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答案: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由信息可知向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洗涤时为尽可能避免产品损失,应先用乙醇进行洗涤,答案:B;
(5)向锥形瓶中加入25.00mL0.01mol·L-1KI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由信息可知反应后生成I2,所以锥形瓶中发生的是不同价态的碘元素的归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I-++6H+=3I2+3H2O,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立即用所配的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2I-+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时到达滴定终点,由上述反应可得如下关系式:
则n()=0.015mol,则原溶液中n(Na2S2O3·5H2O)=0.0015mol×=0.01875mol,m(Na2S2O3·5H2O)=0.01875mol×248g·mol-1=4.65g,因此该产品的纯度=×100%=93%;答案: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93%。
【点睛】
最后计算产品的纯度时要注意配制溶液与滴定时所用溶液之间量的关系。【解析】安全瓶,防倒吸NaOH溶液Na2SO3+H2SO4=Na2SO4+SO2+H2O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B5I-++6H+=3I2+3H2O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93%22、略
【分析】【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B中浓硫酸干燥氧气,C中氧气将TMB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D中浓硫酸增重为水的质量,E中增重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质量及物质的量计算TMB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原子个数比计算出分子式,有必要在干燥管E后再添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F,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E,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制备氧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B中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O2,防止带入D或E中引起增重,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O2;防止将水蒸气带入D或E中引起增重;
(3)装置C中CuO粉末的作用为使TMB不充分燃烧生成的CO全部转为CO2,故答案为:使TMB不充分燃烧生成CO全部转化为CO2;
(4)实验后称得D、E装置分别增加3.60g、14.08g,则m(H2O)=3.60g,m(CO2)=14.08g,则n(H)=2n(H2O)=0.4mol;n(C)=n(CO2)=0.32mol;
所以
则:n(C):n(H):n(N)=0.32mol:0.4mol:0.04mol=8:10:1;
T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设分子式为C8nH10nNn,则有12×8n+10n+14n=240,解得n=2,所以分子式为C16H20N2,故答案为:C16H20N2;
(5)本实验是通过TMB完全燃烧,并利用D、E装置分别吸收H2O和CO2来确定其分子组成,若不添加F装置,外界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E中,从而干扰E处吸收二氧化碳的定量检测,给实验造成误差,故答案为:需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E中;避免对E处吸收二氧化碳的定量检测造成干扰。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物质的组成,为高频考点,把握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及质量守恒、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装置的作用。【解析】分液漏斗浓硫酸干燥O2,防止将水蒸气带入D或E中引起增重使TMB不充分燃烧生成CO全部转化为CO2C16H20N2需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E中,避免对E处吸收二氧化碳的定量检测造成干扰23、略
【分析】【分析】
I.(1)检验物质时通常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或利用不同物质间的性质差异。苯酚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醇不能,可依此设计用氯化铁溶液检验苯酚的存在;
(2)书写陌生情境的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将题给的所有信息挖掘出来,比如题给的反应条件,如催化剂;加热的温度、此反应已明确指出的“可逆”;
(3)催化剂选择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理由分析,显然要突出浓硫酸的缺点,突出FeCl3·6H2O的优点;
(4)在发生装置中加装冷凝管;显然是为了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计算此问时尽可能采用关系式法;找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直接关系。
(6)误差分析时;利用相关反应式将量尽可能明确化。
【详解】
I.(1)检验苯酚的首选试剂是FeCl3溶液,原料环己醇中若含有苯酚,加入FeCl3溶液后;溶液将显示紫色;
(2)①从题给的制备流程可以看出,环己醇在FeCl3·6H2O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环己烯,对比环己醇和环己烯的结构,可知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注意生成的小分子水勿漏写,题目已明确提示该反应可逆,要标出可逆符号,FeCl3·6H2O是反应条件(催化剂)别漏标;此处用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分析中:a项合理,因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往往能使有机物脱水至炭化,该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又可以使生成的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SO2↑+2H2O;b项合理,与浓硫酸相比,FeCl3·6H2O对环境相对友好;污染小,绝大部分都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项不合理,催化剂并不能影响平衡转化率;
②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该仪器的作用除了导气外,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尽可能减少加热时反应物环己醇的蒸出,提高原料环己醇的利用率;
(3)操作2实现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应是分液操作,分液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分液漏斗和烧杯;
(4)题目中已明确提示了操作3是蒸馏操作。蒸馏操作在加入药品后;要先通冷凝水,再加热;如先加热再通冷凝水,必有一部分馏分没有及时冷凝,造成浪费和污染;
II.(5)因滴定的是碘单质的溶液,所以选取淀粉溶液比较合适;根据所给的②式和③式,可知剩余的Br2与反应消耗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剩余Br2的物质的量为:n(Br2)余=×cmol·L-1×vmL×10-3L·mL-1=mol,反应消耗的Br2的物质的量为(b-)mol,据反应①式中环己烯与溴单质1:1反应,可知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为(b-)mol,其质量为(b-)×82g,所以ag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
(6)a项错误,样品中含有苯酚,会发生反应:每反应1molBr2,消耗苯酚的质量为31.3g;而每反应1molBr2,消耗环己烯的质量为82g;所以苯酚的混入,将使耗Br2增大,从而使环己烯测得结果偏大;b项正确,测量过程中如果环己烯挥发,必然导致测定环己烯的结果偏低;c项正确,Na2S2O3标准溶液被氧化;必然滴定时消耗其体积增大,即计算出剩余的溴单质偏多,所以计算得出与环己烯反应的溴单质的量就偏低,导致最终环己烯的质量分数偏低。
【点睛】
①向规范;严谨要分数。要注意题设所给的引导限定词语;如“可逆”、“玻璃”等,这些是得分点,也是易扣分点。
②要计算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只需要算出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即可顺利求解。从所给的3个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出:2Na2S2O3~I2~Br2~将相关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③对于a项的分析,要粗略计算出因苯酚的混入,导致单位质量样品消耗溴单质的量增加,最终使测得环己烯的结果偏高。【解析】溶液溶液显紫色a、b减少环己醇蒸出分液漏斗、烧杯通冷凝水,加热淀粉溶液b、c24、略
【分析】【分析】
(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
(2)、根据题干信息‘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解答;停止抽滤时,应先将吸滤瓶支管上的橡皮管拔下,再关抽气泵,是为了避免发生水倒吸;
(3);硫粉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醇湿润可以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硫在酒精中微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4)、常温下,由pH=8,是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5)、加入足量氨水同时加入氯化钡溶液,氯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安全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合同
- 2025年度体育用品批发采购合同体育
- 2025年度生态毛竹绿色采购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专业赛车队雇佣驾驶员及教练团队合同
- 绵阳2025上半年四川绵阳安州区面向区内考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绍兴浙江绍兴市外服派驻越城机关单位景点讲解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用氧气项目融资计划书
- 深圳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系统招聘财务人员(劳务派遣)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柳州广西柳州市第六中学参加广西2025届综合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招聘教师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考作文指导】用思辨来写现象类作文(共39张PPT)
- GB/T 4214.1-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通用要求
- GB/T 11822-2000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 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招标文件
- 压力管道基本知识课件
- 读李玫瑾教授《心理抚养》有感
- 小学英语 国际音标 练习及答案
-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 HP-DL380-Gen10-服务器用户手册
- 2023年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B∕T 105-2014 冶金石灰物理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