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02/wKhkGWecG2OASnLDAAIA5qa0WXo962.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02/wKhkGWecG2OASnLDAAIA5qa0WXo9622.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02/wKhkGWecG2OASnLDAAIA5qa0WXo9623.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02/wKhkGWecG2OASnLDAAIA5qa0WXo9624.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02/wKhkGWecG2OASnLDAAIA5qa0WXo9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持续增长2、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通过样方法调查天坛公园某片草地上二月兰的数量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D.调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频率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B.“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建立,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C.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D.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4、在青蒿生态系统中;科学家对青蒿做了调查研究。下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DE段。
②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③该生态系统中青蒿与其捕食者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④图3中b的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所谓频度,就是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为A级,21%~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80%者为D级,81%~100%者为E级。研究发现,在植物种类分部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级越高,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越均衡B.若属于C频度的植物有15种,则该植物类群的丰富度约为167种C.调查发现,在E级中的植物甲不是优势种,则甲的分布特点是密度小,范围比较广D.若乙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则它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6、某林场在果树林里栽培草菇,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果树、草菇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果树和草菇作为生产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果树和草菇也有竞争,但竞争不明显C.果树和草菇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也可能存在能量流动D.果树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如图为我国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结构简图。此生态农业模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与单作物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在光能基础上增加了饵料中的化学能C.与单作物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有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稻田昆虫,降低稻田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8、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若海带养殖太多,可能导致牡蛎减产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D.该生态养殖工程体现了再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10、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要音义,但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物种数量锐减,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有()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C.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11、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添加人工饲料进行有机物输入,以满足鱼的食物需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碳循环的途径还需补充箭头“大气CO2库→生产者”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人工鱼塘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12、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垂直高度上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13、下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100%C.“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生态平衡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5、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6、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7、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8、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9、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0、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21、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20分)22、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图一表示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简图,图二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的作用可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2)根据图二信息,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____
(3)若持续干旱使甲大量死亡,则丙和丁种群密度将_____。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依然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变化的形式是_________,补充完成下列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丙种群摄入ABC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呼吸散失A_____,B_____,C_____。23、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群落的空间特征: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
【详解】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从图中可知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而非共生,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四大家鱼混养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鱼类栖息空间和食性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2、B【分析】【分析】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详解】
A;通过样方法调查天坛公园某片草地上二月兰的数量;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不符合题意;
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是种间关系问题,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B符合题意;
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不符合题意;
D;调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3、B【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A正确;
B;“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建立;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B错误;
C;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可以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C正确;
D;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
图1表示青蒿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其中A、B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K/2、K,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D、E点,因此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DE段,①正确;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青蒿素具有的药用价值,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的范畴,②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青蒿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中,青蒿的能量和物质能够流向捕食者,但捕食者的能量和物质并不能直接流向青蒿,③错误;图3中的b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b的增加可导致土壤中有机物减少;④错误。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
疑难辨析:
①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②能量流动的“范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5、A【分析】【分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详解】
A;群落的均衡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群落的均衡性不但取决于A级,还有E级有关系,A错误;
B;若属于C频度的植物有15种;设物种丰富度为x,按照柱状图分析,9÷15=100÷x,则该植物类群的丰富度约为167种,B正确;
C;在E级中的植物分布范围广;出现频度高,但甲不是优势种,说明甲的分布特点是密度小,范围比较广,C正确;
D;优势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乙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则它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D正确。
故选A。6、A【分析】【分析】
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详解】
A;草菇为异养生物;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
B、果树和草菇会竞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B正确;
C;果树和草菇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果树枯枝落叶中有机物的能量可能被草菇利用,也可能存在能量流动,C正确;
D;果树可以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7、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河蟹能捕食田中的杂草;而杂草与水稻存在竞争光照等环境资源的竞争关系,所以河蟹对稻田中的杂草的捕食减少了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又由于蟹能捕食稻田昆虫,而稻田昆虫捕食水稻会导致水稻减产,所以河蟹对稻田昆虫的捕食减少了稻田昆虫对水稻的捕食,从而能让水稻产量提高。
【详解】
A;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A正确;
B;与单作物稻田相比;流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饵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正确;
C、与单作稻田相比,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因而增加了水稻产量,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稻田昆虫;降低稻田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该方法可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错误。
故选D。8、C【分析】【分析】
图中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6553kJ/(m2•a)的能量,传递给M3281kJ/(m2•a),遗体残骸6561kJ/(m2•a),M同化的能量3281+2826=6008kJ/(m2•a),其中有3619kJ/(m2•a)用于呼吸作用,传递至下一营养级386kJ/(m2•a),遗体残骸2102kJ/(m2•a)。
【详解】
A;海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B正确;
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100%=6.3%;C错误;
D;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A:B【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由于直线p表示Nt=Nt+1;表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的相等,即种群数量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此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在P曲线以上的点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以下的点表示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位于P曲线的上方,说明此时Nt<Nt+1;故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A错误;
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同时位于P曲线上,说明Nt=Nt+1;说明当年种群没有表现增长,就乙种群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最快时间为D点时,B错误;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C正确;
D;家鼠等繁殖力强;乙曲线AB段显示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符合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D正确。
故选AB。10、A:B:C: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A正确;
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B正确;
C;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防止生物灭绝,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C正确;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防止人为过度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加强保护意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11、A:B【分析】【分析】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详解】
A、生产者能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故若图示为碳循环的途径,需补充箭头“大气CO2库→生产者”;A正确;
B;由于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应选择食物链短的鱼类作为养殖对象,C错误;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AB。12、A:C: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是由于阳光决定的,动物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因此,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详解】
A;同垂直高度种群分布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正确;
C;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同一垂直高度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会有竞争,D错误。
故选ACD。13、A:B【分析】【分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总能量是净光合量;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总光合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A错误;
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2.8/464.6)×100%,B错误;
C;未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此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15、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6、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21、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四、综合题(共2题,共20分)22、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通过光能转变成有机物引入到生物群落,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生产者利用。
2.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3.分析图二。
可知: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和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生产者是甲,而丁;乙的能量相差不多,应该位于第二营养级上,那么丙位于第三营养级。
【详解】
(1)蚕粪;蔗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需经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2)根据图二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能量的相对值大小为甲>乙≈丁>丙;由此判定甲为生产者,乙;丁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且乙、丁间存在竞争关系。
(3)由于甲大量死亡;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金蝉脱壳教案设计苏教版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精神科工作计划范本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幼儿园春季工作总结
- 库房租赁安全合同范本
- 股权增资扩股协议书范本
- 长安园林EC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
- 单位向个人租房协议书范本
- 202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通讯、访谈(含答案)
- 人工智能在商场应用
- (完整word版)大格子作文纸模板(带字数统计)
-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主观题题型探究-解读《理水》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一章 物流营销概述
- 蓝印花布鉴赏课件
- 血液灌流流程及注意事项详细图解
- 5A+Chapter+2+Turning+over+a+new+leaf 英语精讲课件
- 相交线教学课件
- 注水井洗井操作规程
-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