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尽管他提出的有些观点被时代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下列项中,属于该学术成就的是A.确定了哲学研究对象,提出了十三个问题B.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C.对大量动物进行解剖研究,并指出鲸为胎生D.提出由大、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3、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如图为其中之一。李四光入选的理由在于。
①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②他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③他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④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在欧美历史上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序幕的是A.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B.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革命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7、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9、“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孔颜人格传统的看法中;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他的笃学并不是对政事冷漠的回避,他的论述和行动都在努力实践孔子的人格原则和风范。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用他的话说就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其政治愿望体现在行动上就是颜回追随孔子十四年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弘道,如果不是坚定的精神支撑,或许颜回早已悄然逃离孔子而去。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这种出生入死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他追求天下有道;弘道行仁的理想社会的政治抱负。
——摘编自林克庆卫东海《论颜回“外王”实践的人格壮美》(1)根据材料;概括颜回的人格魅力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1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成公主是唐宗室之女,自幼就受过良好教育,熟读经史诗文和佛教经典,通达礼仪。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求婚被拒绝后率军向青海、四川进攻,希望武力逼迫唐朝皇帝同意求婚之事,但被唐军打败。弃宗弄赞派大臣入唐谢罪,再次表示求婚的诚意。唐太宗综合考虑后决定以文成公主下嫁弃宗弄赞。订婚以后,文成公主并没有沉湎在远离家园和父母的哀伤之中,而是悉心筹划到吐蓄后如何迎接新生活、如何从事高原的建设。641年,入藏队伍开始启程。因为道路险阻,公主带来的汉族工匠先行出发,和吐蓄人民一起平整道路,设立驿馆,开辟一条联系唐蕃的驿道。文成公主在路过的农业区,留下芜菁种子和各种谷物种子,教导吐蕃人民各种种植方法。到达首都逻些以后,吐蕃人民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按照当地习俗,人们都以赭色涂面,公主看了很不习惯。弃宗弄赞立即下令停止这种习俗。同时根据公主的心愿先后修建了小昭寺、大昭寺和十二座神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成公主具有的优秀品质。13、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设计师;他的爱国精神和工匠精神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詹天佑筹建京张铁路时;坚持“所有工程全部概用华员,绝不借材他国”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地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在京张铁路建设中他多次拒绝英;日等资本财团的染指。因此路是中国筹款自办,“固不敢铺张从事,亦不敢苟且速成”,于是他反复勘察选线,确定施工方案。对于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隧道的开凿,詹天佑采用了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方法。在设计八达岭隧道时用“之”形线路,把八达岭隧道长度缩短至1091米,节省工程费10万两。针对隧道洞深仍然过长的问题,詹天佑采用了直井法施工,即在隧道两端施工凿进的同时,另在隧道上方山岭上开挖两座直井,分向两端开凿,这样就有了六个工作面在施工,大大加快了隧道工程进度。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提前两年通车,1911年盈利达506794元。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材料二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时曾说: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之于工程人员之口。
——钟少华《詹天佑先生的科技方法》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詹天佑筹建京张铁路的指导思想,并简析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分析詹天佑爱国精神的内涵。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1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材料二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中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16、历史人物的面相。
某历史教师为高中学生做有关“法国近代历史人物拿破仑”的专题讲座。该教师首先出示了史料--:
(1)教师提问:根据史料一概括“拿破仑”的面相。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接着,教师出示了史料二: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史料;还可以看到“拿破仑”的哪一面相?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史料三:
(3)教师提问:这则史料可与上述哪则史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4)教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拿破仑”的面相,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4年11月28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一;亚洲已经进入摆脱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新阶段;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经打败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五、关于日本,孙中山说:“日本民族既得了欧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希望日本国民在此两者之间作出详审慎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11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中苏联盟破裂。为了反对美苏争霸,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中国权益,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把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在反对帝国主义问题上,我们集中力量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返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并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思想变化的历史启示。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8、(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19、“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0、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2、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孙中山意在通过交通建设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此举有助于加强民族意识,故选D项;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属于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实质,排除AC;实现民生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故选D。2、D【分析】【详解】
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是正确的,才能得出其逻辑判断是完全正确的,D正确;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他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故与材料“但有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形式是古希腊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与质料相对应,描述了事物的本质,指的是“第一实体”。形式与质料作为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一部分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材料“有一门工具科学”不符,B错误;对大量动物进行解剖研究,并指出鲸为胎生与材料“有一门工具科学”不符,C错误。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它矿产的开采,因此①②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袁隆平,③错误;钱学森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④错误,BCD选项排除。4、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序幕的是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揭开”这一主旨,排除。5、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普罗塔哥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东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
点评:这是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12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门工具科学;伦理学中的“中庸”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6、C【分析】【详解】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的原因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而“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属于民生问题,为防患于未然,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正确;“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A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粹主义”即平民主义,拥护平民掌控政治,反对精英或贵族掌控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7、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8、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9、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可知体现颜回勤奋好学的精神;根据材料“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可知,颜回有强烈的为邦济世愿望;根据材料“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可知体现颜回出生入死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根据材料可知,颜回这种人格魅力形成需要从孔子和其自身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可知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原因与其英年早逝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可知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原因是儒家追求的礼制社会过于理想化,不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解析】(1)人格魅力:勤奋好学精神;强烈的为邦济世愿望;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等。原因:孔子的言传身教;颜回对个人修养和政治抱负的追求等。
(2)原因: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儒家德治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儒家追求的礼制社会过于理想化等11、略
【分析】【详解】
(1)一问;根据材料一“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可知孙中山一战前后由种族转变为公理与强权。二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及西方“霸道”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结合所学从其思想的理论来源、思想特征、对民主革命及民族解放的影响及世界意义进行评述即可。【解析】(1)变化:由种族(或地域)转变为阶级(公理与强权)。
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
(2)简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和吐蓄人民一起平整道路;设立驿馆,开辟一条联系唐蕃的驿道”可得出建立了沟通唐蕃的交通;根据材料“在路过的农业区,留下芜菁种子和各种谷物种子,教导吐蕃人民各种种植方法”可得出推动了吐蕃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下令停止这种习俗”可得出提升了吐蕃地区的文明水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唐蕃之间长期的和平。
(2)根据材料“悉心筹划到吐蓄后如何迎接新生活、如何从事高原的建设”“吐蓄人民一起平整道路,设立驿馆”“教导吐蕃人民各种种植方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才华横溢、富有智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吐蕃落后的面貌;没有沉湎在远离家园和父母的哀伤之中,积极迎接新生活,体现了其身逢时势,勇于担当的精神;文成公主面对吐蕃以武力逼迫唐朝皇帝同意求婚之事时顾全大局,下嫁松赞干布,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团结。【解析】(1)建立了沟通唐蕃的交通;推动了吐蕃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吐蕃的文明水平;加强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唐蕃之间长期的和平。
(2)才华横溢,富有智慧;身逢时势,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维护团结。13、略
【分析】【详解】
(1)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所有工程全部概用华员;绝不借材他国”可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根据材料一“固不敢铺张从事,亦不敢苟且速成”可知注重节约,保证质量;根据材料一“在设计八达岭隧道时用“之”形线路,把八达岭隧道长度缩短至1091米”“这样就有了六个工作面在施工,大大加快了隧道工程进度”可知科学创新,巧妙设计;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它的修建对于推动中国交通近代化,大大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一“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提前两年通车,1911年盈利达506794元”可知京张铁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一“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地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可知京张铁路的修建大量的使用中国工程人员,这就为近代化培养了一批近代铁路建设人才。
(2)作风方法:根据材料二“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可知踏实细致的作风;根据材料一“他反复勘察选线,确定施工方案”可知实地考察的工作作风;根据材料一“在设计八达岭隧道时用“之”形线路,把八达岭隧道长度缩短至1091米”“这样就有了六个工作面在施工,大大加快了隧道工程进度”可知善于创新的作风;内涵:根据材料二“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爱国精神的内涵是通过自强自立以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解析】(1)指导思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注重节约,保证质量;科学创新,巧妙设计。
影响: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了一批近代铁路建设人才。
(2)作风方法:踏实细致;实地考察,善于创新。
内涵:维护国家利益;自强自立。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得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业的发展;推动和筹建地质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根据“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得出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根据“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得出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和他的爱国精神、献身于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治学理念、科学实践以及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等因素有关。【解析】(1)推动中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业的发展;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推动和筹建地质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爱国精神;献身于科学的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15、略
【分析】【分析】
(1)
“原因”;据材料一信息“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得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革命派的软弱性、帝国主义的压力、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等。
(2)
“活动”,依据材料一信息“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得出: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由材料二信息“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得出: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铁路。“评价”,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民生设想基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等角度分析。【解析】(1)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或答“革命派的软弱性”;或答出“帝国主义的压力”、或答出“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均可)
(2)活动: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或社会革命);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铁路。评价: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民生设想基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史料一;从拿破仑代表的阶级利益和其所起的作用概括“拿破仑”的面相,如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从国家制度层面;国家机器角度维护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据史料二;从拿破仑帝国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分析“拿破仑”的另一面相,即拿破仑建立的帝国,在对外战争中,既有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性,也有对外发动奴役欧洲国家的侵略性质。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三可以与史料一相佐证。理由是拿破仑通过战争的方式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和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平等思想扩展到欧洲,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根据史料一、二、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综合评价拿破仑。三则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评价了历史人物拿破仑,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史料一从拿破仑代表的阶级利益和其所起的作用角度,分析了拿破仑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二从拿破仑帝国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的角度,辩证分析了战争的正义性和侵略性;史料三从拿破仑法典的角度分析了拿破仑代表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通过法律制度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解析】(1)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从国家制度层面;国家机器角度维护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2)拿破仑建立的帝国;在对外战争中,既有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性,也有对外发动奴役欧洲国家的侵略性质。
(3)史料一;理由:拿破仑通过战争的方式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和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平等思想扩展到欧洲;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三则材料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角度分析评价了历史人物拿破仑,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其顺应了历史潮流,客观上推动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代表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通过法律制度和对外战争维护和扩大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但其对外战争奴役了欧洲国家,受到了欧洲的普遍反抗,战争具有侵略性。17、略
【分析】【详解】
(1)不同:根据材料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演讲内容“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经打败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可知,孙中山倡导亚洲各国联合,学习俄国,将矛头指向西方列强;根据材料“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可知,毛泽东主张联合苏联,将矛头指向美国。成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毛泽东所处时代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阶级属性及外交思想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60年代初“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可知,毛泽东外交思想由联苏反美的“一边倒”政策转向联合亚非拉国家,建立国际反帝、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启示:结合所学可知,从中共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坚决维护者、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之一、外交思想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等方面进行回答。【解析】(1)不同:孙中山倡导亚洲各国联合;学习俄国,将矛头指向西方列强;毛泽东主张联合苏联,将矛头指向美国。成因:20世纪初,亚洲各国除日本外,均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处在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接受联俄联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中苏建交,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为称霸全球,推行反华政策。
(2)变化:由联苏反美的“一边倒”政策转向联合亚非拉国家,建立国际反帝、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启示:在对外交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新中国外交思想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之一。四、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8、略
【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据材料二“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从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沿海诸省安全等方面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砌筑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
- 马工学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试题及答案
- 二零二四年份10月份装修合同石膏板接缝开裂预防措施条款
- 员工试用期个人总结
- 2025大连市住宅商品房购买合同(标准版本)
- 2025合同约束下的店面转让(注意事项、风险、程序、合同)
- 2025混凝土单项工程承包施工合同
- 2025年北海货运考试
- 公积金合同标准文本有些
- 社会工作伦理教案
- 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课件
- 三体系管理手册ISO
- 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实训作业》参考答案
- 机械式停车设备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虎门销烟》【获奖作品】课件
- 高层外墙GRC拆除方案
-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
- 公司项目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年产1000吨PVC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