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2007—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包括()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牺牲了农民的部分利益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清朝时“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哪怕是在他们个人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些事情上,出现任何疏忽或过失都可能招来惩罚。”这说明清朝的官员()A.恪尽职守,以民为本B.服从皇权,明哲保身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3、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某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研究性学习时;下列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①古希腊地图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5、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6、中新网2013年4月8日电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据此判断“撒切尔主义”()A.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B.主张福利国家政策C.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支持平等主义,积极促成社会公平7、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8、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此规定来源于()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78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1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题文】现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掌权,君主统而不治。15、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南昌起义则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______(判断对错)。16、【题文】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17、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______(判断正误)18、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驻藏大臣。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19、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0、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业发展,确保了赋税的征收。伴随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消失。()2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27分)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美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两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纪念邮票。

图一:1995年9月3日发行;主题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共8枚,图案为“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台湾光复、伟大胜利(注:芒友会师指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在取得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后在云南芒友会师。)

图二:2005年8月15日发行主题是中国人民拉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共4枚,图案为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4、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解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西方国家对中国有过遏制,但总体而言,大多是友好相处,遏制对中国的影响也较小,故排除。为了开辟国内市场,中国实行剪刀差政策,牺牲了农民的部分利益。【解析】【答案】A2、B【分析】依据材料“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

民本思想不合题干主旨;排除A。

C项“改革”本题材料信息;排除C。

D属于道家思想;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解析】B3、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二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推行国有化政策,比如联邦德国建立的是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解析】【答案】A4、A【分析】【分析】根据题干“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再结合所学,④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陶片放逐法”,这属于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内容之一,而非产生原因;因此排除④,本题选A。

【点评】归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2)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3)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4)政治前提: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5、C【分析】【分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答案选C。

【点评】光荣革命是一种使英国由君主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制度和平过渡的方式,为其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6、C【分析】【分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大规模干预;“撒切尔主义”反凯恩斯主义,也即部分回归到自由主义,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下,国家干预较多,同反凯恩斯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反凯恩斯主义,就是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也即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福利国家倾向平等主义,“撒切尔主义”反对福利国家支持上的共识,因而“撒切尔主义”应不支持平等主义,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撒切尔的经济思想及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7、C【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可以看出梁启超主要是强调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

B项表述不准确;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力;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析】C8、C【分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故②④错误;

①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③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了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解析】C9、B【分析】根据所学;在四个选项中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规定中,只有英国和德意志帝国实现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是共和制,故排除CD;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而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享有绝对的权力,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故A排除,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材料内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对西方不同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的比较,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辨别能力。【解析】B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解析】【答案】D11、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国。所以选A。【解析】【答案】A12、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解析】【答案】D13、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国。所以选A。【解析】【答案】A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议会掌握国家实权,君主统而不治,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光荣革命”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解析】【答案】对15、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以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故“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说法错误。据此可知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较低。

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再现能力。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准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B1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野桥日落策驴归”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时间的限制;“城边小市聚”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空间的限制。

考点:本题考查宋代经济。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一大表现就是城市商业活动突破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解析】【答案】错17、略

【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掌握了灌钢法的炼钢技术,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灌钢法”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知识积累:

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

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③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解析】正确18、A【分析】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所以题干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驻藏大臣”

本题考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解析】A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19、√【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从而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考点:小农经济【解析】【答案】对20、B【分析】【分析】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业发展,确保了赋税的征收。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统治者仍然奉行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近代的落伍。故题目的表述错误。21、√【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五代的节度使制都使地方的权力过大,埋下了地方割据和分裂的种子。到北宋,宋太祖任命文官担任地方官,削实权;费兵权,制钱谷,以及元朝之后的行省制度中央集权达到了极点,故本题是正确。

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趋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解析】√五、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27分)22、(1)第一小问;“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提高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经济的转变。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都面临着经济危机;都面临着政治危机;都是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和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俄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美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故答案为:

(1)变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影响:提高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经济的转变。

(3)相似:都面临着经济危机;都面临着政治危机;都是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和政治。

不同:俄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美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分析】

本题考查苏俄的经济政策及影响;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俄美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需结合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第一小问;“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提高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经济的转变。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都面临着经济危机;都面临着政治危机;都是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和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俄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美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故答案为:

(1)变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影响:提高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经济的转变。

(3)相似:都面临着经济危机;都面临着政治危机;都是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和政治。

不同:俄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美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小题2】【小题3】23、从材料可以看出是中国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在不同时期进行的纪念活动;首先要考虑到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其次要看到不同的时间点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特征和国际环境的特征,纪念抗日战争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灾难的重演,另一方面是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的。本题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从1931年开始,中国坚持抗战达14年之久;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速决战的侵略计划,使日本逐渐陷入持久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减少了盟军伤亡;中华民族14年的抗战消灭了大量日军,牵制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减轻了苏美英等盟军的压力,客规上支援了盟军其他战场上的作战,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打乱了其南下行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来进行分析。

本题为难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搞清楚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以及国际环境的特点。【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是中国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在不同时期进行的纪念活动;首先要考虑到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其次要看到不同的时间点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特征和国际环境的特征,纪念抗日战争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灾难的重演,另一方面是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的。本题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从1931年开始,中国坚持抗战达14年之久;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速决战的侵略计划,使日本逐渐陷入持久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减少了盟军伤亡;中华民族14年的抗战消灭了大量日军,牵制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减轻了苏美英等盟军的压力,客规上支援了盟军其他战场上的作战,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打乱了其南下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