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其中甲图中bc=cd,乙图中ab=bc,甲图中bd的距离同乙图中ac的距离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图中的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乙图中的b点,a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甲图中的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同时刺激甲图中的b点和乙图中的a点,灵敏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2、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m2·a)],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表示生产者,乙、丙均表示消费者B.图中由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6.3%C.图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2488kJ/(m2·a)D.图中由遗体残骸到分解者的能量是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4、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C.aD.a5、一块农田中种植有甜玉米和糯玉米,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玉米秸秆还田可以促进农田中物质循环再生B.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C.玉米螟种群密度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的基础D.农田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6、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和同化的能量都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呈金字塔形B.某一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蓝藻暴发的湖中鱼类死亡,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污染进一步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下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重要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是为了说明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结果表明顶端是感受部位B.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C.实验三必须在黑暗中进行,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和分布D.实验四中的对照实验是将放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8、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A.后天经过学习形成B.会发生消退C.固定不变化D.脊髓参与调节9、如果下图中方框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B.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①为胰岛素,则其会抑制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10、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该市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以下关于“稻蟹共生”的分析,正确的是()A.蟹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物质和能量B.“稻蟹共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蟹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D.蟹的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和物质循环11、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105kJ/(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图中生物及其形成的营养结构组成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105kJ/(m2·a)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2.7%D.图中A表示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D.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13、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螺狮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14、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一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相同B.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蓄洪防旱,还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效率D.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间存在共同进化现象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6、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7、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8、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0、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4分)21、图1表示某天然水库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的示意图(a、b;c表示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2中能量b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被F摄入的能量为m千焦,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千焦,c1中的能量为e千焦,b的能量为f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水库被人开发用于人工养殖鱼后;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必须不断投放饵料,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5)由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如图3所示),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②光合放氧③厌氧④兼性厌氧。

(6)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其功能的恢复过程。请回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鹰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某种原因导致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则环境容纳鹰的数目会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调查该生态系统某区域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取样器取样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到的所有小动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土壤中的一个群落。

(4)图2中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2题,共8分)23、10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初为我国南方双季稻的种植区冬闲期。为提高双季稻产量及稻田的经济产出;科研人员在冬闲期稻田中分别种植紫云英和油菜,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系中有大量固氮菌存在。紫云英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油菜籽粒收获后秸秆切碎还田。下图1是在早、晚稻成熟期对土壤取样,并在实验室测得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碳能力的相对值,图2是晚稻收获后测得的土壤有机碳总量,下右表是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水稻产量。请回答:

不同处理模式下水稻产量(单位:kg·hm-2)。稻季早稻晚稻紫云英82308160油菜80357680对照78757745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属于______,土壤微生物还可能属于____。

(2)本研究的“对照”应是______________。

(3)图1结果表明,冬闲期种植两种植物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这是因为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_______。微生物分解作用为水稻生长提供_______。

(4)图2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的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比较高,结合图1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2和表格可知,种植油菜的土壤中有较多的有机碳积累,但该模式下晚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种植油菜的土壤中____。有同学提出“种植紫云英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不一定比种植油菜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试提出一种设想以提高“紫云英双季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____________。2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____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_________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

刺激甲图a点,产生兴奋,并向右传导,因此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刺激乙图b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在突触间传递慢,所以a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电流计也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刺激甲图c点,c点能兴奋,但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又甲图bc=cd,兴奋同时传到b和d两点,所以电流计不发生偏转,C错误;同时刺激甲图中的b点和乙图中的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在突触间传递慢,所以,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C【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涉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组织水肿的成因以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生的相应变化等知识点。

【详解】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蛋白质与双缩脲显紫色,A正确;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链球菌是细菌,不存在高尔基体,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C。3、D【分析】【分析】

甲能吸收太阳能;为生产者,则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乙的能量来自甲和人工输入。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表示生产者,乙、丙均表示消费者,A正确;

B、乙的同化量为3281+2826=6107kJ/(m2·a),丙的同化量为386kJ/(m2·a);因此由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386÷6107×100%≈6.3%,B正确;

C、乙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6107-3619=2488kJ/(m2·a);C正确;

D;图中由遗体残骸到分解者的能量表示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错误。

故选D。4、B【分析】【分析】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还有部分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

【详解】

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是单向不可逆转的。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且每个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所以,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分解者(d)的能量之和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即a>b+d+c;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5、B【分析】【分析】

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3.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

A;秸秆还田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促进物质循环过程,A正确;

B;该农田中所有玉米(雌雄同株)为一个种群;该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的特征,B错误;

C;玉米螟种群密度是衡量该种群大小的指标;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的基础,C正确;

D;农田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而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6、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详解】

A;数量金字塔是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如昆虫和树,那么数量金字塔就会呈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呈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正立的,A错误;

B;每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故某一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

C;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C正确;

D;蓝藻等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会导致鱼因缺乏氧气而死亡;鱼类的死亡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鱼类死亡,这种调节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B:C【分析】【分析】

实验一;自变量为遮光部位,胚芽鞘尖端被锡箔帽盖住时,胚芽鞘直立生长;胚芽鞘尖端以下被锡箔帽包住时,胚芽鞘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是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实验二;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弯曲生长,而尖端与下部用琼脂片隔断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实验三;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实验四;为了排除琼脂块的作用,将从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左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将放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左侧。

【详解】

A;实验一的自变量为遮光部位;目的是找出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顶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A正确;

B;实验二是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B正确;

C;由于光照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和分布;为了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C正确;

D;实验四中的对照实验是将从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左侧;D错误。

故选ABC。8、A:B【分析】【分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

A;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A正确;

B;条件反射是会发生消退的;B正确;

C;非条件反射是固定不变化的;而条件反射是可以变化的,C错误;

D;非条件反射由脊髓等参与调节;而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参与调节,D错误。

故选AB。9、A:C【分析】【分析】

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就是指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胰岛B细胞也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降低。

【详解】

A、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还受来自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A正确;

B、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③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依赖②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但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AC。10、B:C:D【分析】【分析】

粪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利用;需要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吸收利用。

【详解】

A;蟹的粪便被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为水稻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稻蟹共生”生产模式中;蟹的作用是除草、除害虫,提供肥料,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B正确;

C;蟹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水稻作为生产者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蟹的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能够促进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重新共给生产者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CD。11、C:D【分析】【分析】

1、分析图解:A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05+2.1+5.1+0.25-5)×105=2.5×105kJ/(m2・a),植食性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2.5+0.5+9+4-2)×105=1.4×104kJ/(m2・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3+14+70+23)×105=1.1×105kJ/(m2・a)。

2;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题图中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5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7.5-5)+0.5+4+9=16×105kJ/(m2·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5kJ/(m2·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人的能量,即110+2+5=117×105kJ/(m2·a)=1.17×107kJ/(m2·a);B错误;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同化的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05]÷(110×105)×100%≈12.7%;C正确;

D;题图中A表示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正确。

故选CD。12、B: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A正确;

B;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

C;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C错误;

D;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正确。

故选BC。13、A:B:D【分析】【分析】

分析图解: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青虾和食草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花津蟹属于次级消费者,而螺蛳属于分解者。

【详解】

A;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

B;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植物需要无机营养,B错误;

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捕捞强度过大;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垂直结构属于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的空间分布;不同年龄段的同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种群的分布特征,D错误。

故选ABD。14、A:B:C【分析】【分析】

1;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A错误;

B;引进外来物种也可能会引起物种人侵;对原有的物种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是相互影响的;存在共同进化现象,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8、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9、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0、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图1: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分析图2:a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1和c2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是生产者,C为分解者,生产者会被分解者利用,故图1中缺少的箭头是E→C。

(2)图2中能量b用于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F是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B,F同化的能量是(m-n)或(e+f),故B同化的能量是(m-n)×4%千焦[或(e+f)×4%千焦]。

(4)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P,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所以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5)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分解者分解了大量的有机物,即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而光合放氧的微生物是生产者,不是分解者。

(6)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和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从而导致藻类大量减少。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1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根据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图中缺少的箭头。【解析】E→C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m—n)×4%千焦[或(c+f)×4千焦]蛋白质①③④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22、略

【分析】试题分析:解此题从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营养级;及回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知识切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据此解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鹰位于第三;四营养级。

(2)若某种原因导致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由于鹰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食物链缩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则环境容纳鹰的数目会增多。

(3)若调查该生态系统某区域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用取样器取样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到所有小动物并不包含土壤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土壤中的一个群落。

(4)图2中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偏离正常范围越远,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