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王维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勘正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5、“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对哪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的称赞()A.郑成功B.郑和C.戚继光D.孙中山6、下列人物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蚩尤B.炎帝C.黄帝D.嫘祖7、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A.青花瓷B.冰裂纹瓷器C.唐三彩D.白瓷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A.江南地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B.南方地区是国家的政治中心C.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D.江南地区文化繁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____,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10、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11、炎黄部落合并发展,通过______之战打败蚩尤,逐渐构成了______族的主干。12、《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书叙述了从战国到____的历史。13、唐朝疆域最盛时东至______,西迄______,北达______南抵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15、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______(判断对错)16、食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1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8、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刺史管理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30分)19、很多成语都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你知道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20、对应题:请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0.5×8=4分)()孙武①温故而知新()屈原②无为而治()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孟子⑥兼爱、非攻()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21、(1)(2)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2题,共8分)22、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滋事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分封制”。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3、春秋时期,齐国书生张忠前往鲁国拜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师。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4、【题文】安徽人杰地灵;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3分)

(1)西汉的刘安是刘邦之孙,他主持编写的____;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宋代的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____的编写。

(3)1942年他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犯,身负重伤殉职,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他是____。25、探究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一中的秦王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____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中政权①指的是____,建立者是____;政权②指的是____,辽政权和政权①经过战争后订立盟约,史称“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巩固统一展风采](4)元朝对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元朝对台湾采取了什么措施?

(5)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材料一2014年4月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据了解,《鉴真东渡》雕塑连底座高7.8米,宽13.8米,雕塑再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情景。材料二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西行的目的地天竺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曾在天竺那烂陀寺游学。2014年5月14日,一场主题为“在佛陀脚步之上”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展品就包括出土自那烂陀寺的文物。【问题探究】(1)请完成表格。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是否结伴是否归国玄奘西行僧人①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否④鉴真东渡僧人②六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③否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情感体验】(3)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灭亡历史的把握。2、C【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掌握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解析】【答案】C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解析】C4、D【分析】考证古代历史的最可靠资料是出土的当时的记载资料;如本题中的秦简的记载,ABC都不属于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郡县制.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一手资料.【解析】D5、A【分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了确保台湾回归祖国怀抱,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故选A.

本题以诗句“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认识.

郑成功和戚继光都是中国古代史上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解析】A6、C【分析】黄帝即轩辕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涿鹿战役中,黄帝创造指南车,联合炎帝起来打败了蚩尤,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

故选C.

本题考查黄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解析】【答案】C7、C【分析】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朝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解析】【答案】C8、C【分析】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即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关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了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解析】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曲辕犁筒车【分析】【分析】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故答案为:曲辕犁,筒车。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曲辕犁和筒车。10、略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期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武则天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狄仁杰等贤臣;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和武举。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故填武则天​。【解析】武则天

11、略

【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为:

涿鹿;华夏.

本题考查了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的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解析】涿鹿;华夏12、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故本题填编年体;五代​。【解析】编年体;五代13、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疆域广阔,最盛时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故答案为:

安东;安西,蒙古高原,南海.

本题考查唐朝的疆域.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唐朝的疆域.【解析】安东;安西;蒙古高原;南海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分析】【分析】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点。15、√【分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利益,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解析】√16、×【分析】【分析】礼器的类型和数量体现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不是食器。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食器和礼器。17、√【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8、×【分析】略【解析】F四、连线题(共3题,共30分)19、略

【分析】试题分析:揭竿而起由来于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这是破釜沉舟的由来。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是约法三章的由来。项羽和刘邦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刘邦一方用的一个计策,即项羽在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的情况下,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以为刘邦已到了楚地,之后自刎而亡,是为四面楚歌的来历。东晋时代,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之后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苻坚中箭而逃,这是草木皆兵的来历。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答案】2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思想的认识,该题中分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和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思想家和思想对应起来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解析】【答案】(⑤)孙武①温故而知新(⑦)屈原②无为而治(①)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⑧)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⑥)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孟子⑥兼爱、非攻(④)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②)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21、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史上的著名战役。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故纸上谈兵出自于长平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故临阵倒戈出自于牧野之战;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故围魏救赵出自于桂陵之战;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故减灶诱敌出自于马陵之战。(2)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和孔子的相关内容。问鼎中原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晋国时,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问鼎中原和晋楚争霸有关系;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灭亡吴国。故卧薪尝胆和吴越争霸有关;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尊王攘夷和春秋首霸有关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故因材施教和孔子有关系。【解析】(1)纸上谈兵——长平之战;临阵倒戈——牧野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减灶诱敌——马陵之战(2)问鼎中原——晋楚争霸;卧薪尝胆——吴越指之争;因材施教——孔子;尊王攘夷——春秋首霸五、辨析题(共2题,共8分)22、错误:分封制。

理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王封国势力;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滋事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分封制”。这个也是错误的,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王封国势力;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和孔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而春秋时期,齐国书生张忠前往鲁国拜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师。故答案为:错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理由: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区别掌握老子和孔子。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汉刘安的功绩。西汉的刘安是刘邦之孙;他主持编写的《淮南子》,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本题考查的是《农桑辑要》的相关内容。宋代的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的编写。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远征军戴安澜的相关内容。1942年戴安澜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犯,身负重伤殉职,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昌盛的文化;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忽必烈改制·《农桑辑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解析】【答案】(1)《淮南子》(2)《农桑辑要》(3)戴安澜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秦朝相关知识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建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任免。(2)本题考查北宋和金的建立及澶渊之盟的知识。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经过澶州之战,签订了议和盟约--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辽向宋称臣,北宋给辽岁币。(3)本题主要考查宋政权的建立、金政权和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仔细观察材料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可知,①政权是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②政权是金政权,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分裂到统一的趋势。(4)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政策。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对其进行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5)本题考查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各民族之间的长期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解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