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各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鞋底刻上花纹→增大摩擦B.

鞋底做上鞋钉→增大压力C.

自行车装上坐垫→减小压强D.

自行车装上轴承→减小摩擦2、我校八年级小莫同学在学了小孔成像后,很有兴趣的拿了一个大纸板并在中间剪出一三角形的小孔当他正对太阳时,地上的光斑是(

)

A.三角形B.虚像C.圆形D.月牙形3、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15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

水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

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

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5、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

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三种都可以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响度大,“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B.音乐简谱:1=C|____3|____6|这里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音调高低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7、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的(

)

A.比热容B.热量C.内能D.温度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3位航天员相继进入天宫一号,若宇航员将3千克的冰带上天宫一号,则冰的质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造成的.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由于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及时停下而发生交通事故;汽车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选填“大”或“小”)出事故时破坏越严重.11、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爽,这是利用____来降低温度.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也变干,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2、小双实验小组四位同学想探究课本与课桌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将一个同学的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课本,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课本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

(2)在课本上又放了另一个同学同样的课本,改变课本与桌面间的压力,这种方法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通过多次实验,她们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课本册数1234弹簧测力计示数/N2468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他们又把另一本封面光滑一些的数学课本单独放在同样的水平课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测出示数要小一些,于是他得出结论:课本与课桌间的粗糙程度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小明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可行,理由是____.13、重2N的苹果放在手掌中,(空气阻力不计),被竖直上抛,苹果在空中飞行时,此时苹果受到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14、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____镜.让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冰镜的____,聚集的太阳光使干草的温度升高,在这个过程中,冰镜主要将太阳光的____能转换成____能.15、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

度,则反射角为____度。如果长时间就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镜片是____透镜的眼镜。16、现有:垄脵

花生油垄脷

铅笔芯垄脹

水银垄脺

塑料盒垄脻

钢钥匙5

种物品,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

填序号)

17、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____杯,乙杯中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一般情况下,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______(判断对错)19、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2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判断对错)22、“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

判断对错)

24、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25、“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3题,共12分)26、如图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匀速移动,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7、根据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的实物连接成电路.(

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28、依据电路图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减小,且电表的量程适当。

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2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1)

当蜡烛放在图示位置时;光凭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选填“放大镜”或“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2)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2题,共12分)30、现有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和若干绳子,若每段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60N

每个滑轮重24N

现有240N

的物体,则应如何设计装配图才能提起重物.(

不计绳重和摩擦)

要求:先写出计算过程后画图.31、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隆忙.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析】【解答】解:A;鞋底刻上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

B;鞋底做上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B错误;

C;自行车装上坐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正确;

D;自行车装上轴承;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D正确.

故选B.2、C【分析】试题分析:光沿直线传播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是圆形的,太阳的像.

故选C.【解析】C

3、A【分析】解:A

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冰熔化吸热;所以内能增加,熔化成水,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所以比热容变化了,故B错误;

C;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比热容变化了,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冰熔化成水;比热容变大,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比热容要变化.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相同物质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解析】A

4、C【分析】【分析】根据v=st

求出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解答】猎豹的速度:v1=40m/s

旗鱼的速度:v2=108km/h=108隆脕13.6m/s=30m/s

褐海燕的速度:v3=s3t3=5000m1隆脕60s=83.3m/s

v3>v1>v2

所以褐海燕速度最大。故选C。【解析】C

5、C【分析】解:能出现在光屏上必须是实像;而且是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而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的也是虚像。

所以只能是凸透镜。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一定是实像;然后再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凹透镜成的是虚像。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区别,对它们的成像特点及原理一定要熟练掌握,做到举一反三。【解析】C

6、C【分析】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其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A正确;

B、1、2、3、4、5、6、7,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乐简谱中,C|____3|____6|;有许多不同的数字,因此这些数字代表不同的音调。故B正确;

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指的是声音大小还是声音高低,有时说声音高低是指大小的意思;不同的人说话其音色不同;

(2)首先明确,1、2、3、4、5、6、7、,对应的do、re;mi、fa、sol、la、si这个音阶;然后根据音调的定义解答;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4)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依据事实区分判断。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音调响度的区分、声音传递能量和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声学中的综合题目,是中考的热点难点。【解析】C7、D【分析】解:因为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如果两物体没发生热传递,肯定是具有相同的温度.

故选D.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解析】D

8、D【分析】解:A

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琴弦来回振动较快,看上去好像变粗,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D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解析】D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解析】【解答】解:物理学中;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质量为3千克的冰被到了天宫一号上,冰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10、略

【分析】【分析】①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且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造成汽车无法立即停下的原因,就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②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速度有关.【解析】【解答】解:①刹车前;汽车是在高速行驶;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它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无法立即停下;从而造成恶性交通事故.

②对于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惯性,大.11、略

【分析】

壶内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

由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

洒在地上的水蒸发;蒸发吸热,从而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

冰冻的衣服;说明水原来是固态,变干,说明水变成了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为升华.

故答案为:液化;不变;蒸发吸热;升华.

【解析】【答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根据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可以确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向地上洒水;来降温是利用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吸放热现象.

水由固态变成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12、2可行压力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分析】【解答】(1)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水平方向上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课本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课本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水平方向的一对平衡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摩擦力就是2N.

(2)在原来的课本上又放了另一个同学同样的课本;压力变大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是可行的;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书越多即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即摩擦力越大.

(3)把另一本封面光滑一些的数学课本单独放在同样的水平课桌上时;虽然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测出示数要小一些,但不能说明课本与课桌间的粗糙程度越小,摩擦力越小;因两次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不同,即没有控制变量压力相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同时考查了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是一道难度适中的题目.13、略

【分析】【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解析】【解答】解:

不计空气阻力;飞行在空中的苹果只受到一个力,即重力的作用;而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一;地球.14、略

【分析】【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会将太阳光线会聚于一点,即焦点,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

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了内能,使易燃物质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解析】【解答】解:古人“削冰取火”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让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使焦点处的干草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而被点燃,这个过程中,冰镜主要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成柴草的内能.

故答案为:凸透镜;焦点;光;内.15、55;凹透镜。【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以及长时间近距离观察,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等知识。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鈭�35^{circ}则入射角为90鈭�鈭�35鈭�=55鈭�90^{circ}-35^{circ}=55^{circ}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反射角也是55鈭�55^{circ}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答案为:5555凹透镜。光的反射定律、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的掌握和应用;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

【解析】5555凹透镜。16、②③⑤【分析】解:

铅笔芯;水银、钢钥匙容易导电是导体;花生油、塑料盒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故答案为:垄脷垄脹垄脻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陶瓷、塑料、玻璃等.

本题易错点为花生油,解题的关键熟悉常见的导体.【解析】垄脷垄脹垄脻

17、甲;变小【分析】解:甲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壁上.

乙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壁上;

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在水中是漂浮的,冰在融化过程中,浮冰的重力减小,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F赂隆=G卤霉

可知,冰所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故答案为:甲;变小.

(1)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2)

冰在融化过程中;冰的重力减小,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解析】甲;变小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分析】解:男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响度较大;女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快,音调高.故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析】×19、√【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20、√【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

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

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隆脤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隆脤

21、√【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22、√【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23、√【分析】解:(1)

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

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

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隆脤

(1)

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隆脤

24、√【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25、√【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

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

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隆脤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隆脤

四、作图题(共3题,共12分)26、略

【分析】【分析】物体做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解析】【解答】解:由于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相对静止,所以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27、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1

控制干路,开端S2

与灯L2

串联,控制灯L2

从电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1

电流表、灯L2

开关S2

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1

并联在灯L2

与开关S2

的串联电路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分析】

分析电路图;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

本题考查了实物电路图的连接,连接电路图时,要先连接干路,再连接支路,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1

控制干路,开端S2

与灯L2

串联,控制灯L2

从电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1

电流表、灯L2

开关S2

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1

并联在灯L2

与开关S2

的串联电路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28、【分析】根据电源选择电压表的量程,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选择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连接时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应接滑动变阻器的一个上边的接线柱和下边的左端的接线柱;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根据电源电压(3V)

和定值电阻的阻值(5娄赂)

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0.6A

据此确定电压表的量程3V

电流表的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的连接;

实物连接如下图所示:【解析】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29、略

【分析】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若向右移动蜡烛,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可以向右移动光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