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的归类是正确的()

A.螃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2、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A.生长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3、【题文】一台显微镜有两种目镜(10X,20X),有两种物镜(4X,10X)。当我们在使用10X的目镜和10X的物镜观察时,可以观察到视野中有6个细胞;此时如果调换成20X的目镜和4X的物镜来进行观察,在视野中可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A.3个细胞B.4个细胞C.5个细胞D.7个细胞4、明明的爷爷患糖尿病,给爷爷买食品的时候,他应该特别注意()A.食品的名称B.食品的生产日期C.食品的成分D.食品的生产厂家5、肺的功能单位是()。A.呼吸性细支气管B.支气管C.肺泡D.肺泡壁6、【题文】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一个基本特征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在种植蔬菜过程中,施肥过多会导致“烧苗”现象发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B.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D.蔬菜细胞失水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8、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的细胞是(),该种细胞富含(),使它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9、【题文】下图中①→③为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下列结论与该实验相符合的是()

A.光合作用需要水B.光合作用需要光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D.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0、关于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到达44℃左右时,身体抵抗力增强B.人体产生的能量全部用于保持体温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D.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12、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相对应,你认为下列连线中正确的是()A.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B.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C.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D.红细胞——吞噬病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包括____和____,通过这种功能人体才能保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并适应环境的变化.14、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______,用血压计在上臂______处测得.15、整个身体是由____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16、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脂肪最终被分解为。17、植物体的组成层次是:____→组织→____→个体。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18、肺是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19、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______的(填“多”或“少”),以利于观察。(2)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______(填“低”或“高”)倍镜进行观察。(4)图乙中的血管①是______。(5)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作用进入血液。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花盆菜豆放置环境温度水1号100粒光照20℃适量2号100粒暗室20℃不适量(1)此实验能否证明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__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设计应修改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4)菜豆种子的胚是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胚中的胚芽能发育成幼苗的__________。(5)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__________提供营养。21、【题文】(6分)某同学用盆栽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做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把叶片放入盛有X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

(2)步骤④中的X是____。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

(4)A、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22、【题文】(5分)实验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2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加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该选用___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恰当,请指出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3、王奶奶每天天不亮就到小树林里打太极拳,而刘爷爷每天坚持七点钟左右沿公路跑步,请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两位老人分析他们的锻炼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1)天不亮,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不高,含量少;(2七点公路上有汽车行驶,严重。(3)总之,王奶奶和刘爷爷两位老人的两种做法都不利于的卫生与健康。(4)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你认为,应从、等方面来防治大气污染,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4、【题文】肺泡与进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有:肺泡数量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____,是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25、【题文】下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②③组成了____①④⑤组成了____

(2)图中,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⑥的名称是____,将来能发育成____。

(3)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

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A;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螃蟹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蟋蟀、西瓜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用途分;鸡鸭为家禽类,猪是家畜类.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用途分;小麦、玉米、水稻都为作物,符合题意.

D;根据生活环境分;海带、鲫鱼为水生生物,鸵鸟为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分析解答.

2、C【分析】这句民俗说明了生物的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即生物具有遗传现象。【解析】【答案】C3、D【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这是利用显微镜过程的关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20×4=80。故选D。【解析】【答案】D4、C【分析】解: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糖尿病人的饮食应以低糖为主.因此为糖尿病患者购买食品应更加关注包装上的主要成分.

故选:C

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植物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的问题即可解答.【解析】【答案】C5、C【分析】试题分析: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同时,从肺的结构来看,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如图所示: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肺的结构。【解析】【答案】C6、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含羞草受到时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叫做应激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以此考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运用生物基本特征分析实例的能力。【解析】【答案】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D【分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故选A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解析】【答案】AD8、AD【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会看到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其中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故选:A;D

【解析】【答案】通过血液分层实验可知: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9、BD【分析】【解析】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故选:BD【解析】【答案】BD10、CD【分析】解:A;C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抗生素;但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因此发热不是对人体没有好处的.A错误,C正确.

B;人体产生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需要.B错误.

D;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体表的温度是身体表面的温度;又称表层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D正确.

故选:CD

发热是指病原体或其它致热原进入人体后;导致人体体温升高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能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

应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解析】【答案】CD11、AD【分析】解: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错误;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蝉→螳螂→黄雀三者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还缺少生产者,错误;

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正确.

故选:A;D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解析】AD12、AB【分析】略【解析】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分析】【解答】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神经调节和激素体节,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

故答案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也影响到神经调节.14、侧压力;肱动脉【分析】解: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一般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故答案为:侧压力肱动脉。

本题考查血压的概念.

本题考查血压的概念,血压的测量方法和测量部位.是基础题.【解析】侧压力;肱动脉15、略

【分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一个.

【解析】【答案】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析】【答案】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17、细胞器官【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层次。

【分析】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18、×【分析】解: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后,在肺泡处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排出体外;如图所示:因此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组织细胞处.

故答案为:×

肺的结构是:左;右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直到分支成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由平滑肌构成,它的收缩和舒张影响着细支气管口径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出肺内的气体量.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肺通过呼吸道排出,但二氧化碳并不产生于肺,而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解析】×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19、(1)少

(2)保证鱼正常呼吸

(3)低

(4)动脉

(5)气体的扩散【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故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少的,以利于观察。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故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保证鱼正常呼吸。(3)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故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图乙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血管①是动脉,图乙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③是静脉;②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因为血管中血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故图乙中的血管①是动脉。(5)气体具有扩散作用。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解析】(1)少(2)保证鱼正常呼吸(3)低(4)动脉(5)气体的扩散20、略

【分析】试题分析:(1)1号和2号不能构成对照试验,因为它的变量不惟一,此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变量只能是光,1号和2号变量有两个(光照和水),因此不能构成对照试验;(2)如果要构成对照试验应把2号的水设置为和1号相同,保证变量只是光;(3)菜豆种子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养料主要储存在两片子叶里;(4)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有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其中胚芽将来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5)玉米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解题需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等,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解析】【答案】(1)不能,因有两个变量(光和水)(2)将水量改为适量且等量(3)子叶(4)受精卵茎和叶(5)胚乳2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1)暗处理;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

(2)脱色;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排除颜色的干扰;

(3)(4)由图可知:A;B两处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否有叶绿体,滴加碘液后,B处含有叶绿体变成蓝色,A处非绿色部分不含有叶绿体未变蓝色,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