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39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在下列4个图中;一定由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于()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3、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病因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组织中大量沉积,造成多种器官受损。此病在铁质蓄积达到10~35g时才出现相应症状,大多在中年以后才发病,男性患者的数量比女性患者多10~20倍。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关于该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以及用凝胶电泳法测得的家系中部分个体关于该遗传病的基因带谱(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患者的数量比女性患者多10~20倍,由此可判断该病为伴性遗传B.由该家系中成员的患病情况及基因带谱可判断,4号只含有条带b对应的基因C.该病症状发生较迟的原因可能是血红蛋白在组织中沉积需要一定的时间D.男性患者多的原因可能是女性月经失血丢失铁质减轻了铁质的沉积5、某植物的花色与株高分别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双隐性个体杂交,不考虑致死情况,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可能是()A.9:3:3:1B.42:8:42:8C.6:3:2:1D.7:3:1:16、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等特点C.DNA通过复制,保持了亲代和子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7、自2020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款新冠疫苗上市以来,至2022年1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9.6亿剂次,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所用的Vero细胞是在1962年从非洲绿猴肾脏分离得到的,Vero细胞生长速度快,可连续增殖,并能保持遗传稳定性。以大量增殖Vero细胞为基础而大量繁殖新冠病毒,再经灭活、提纯新冠病毒后制成疫苗,实现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Vero细胞进行连续有丝分裂,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B.Vero细胞在分裂中,发生染色体联会和出现四分体C.Vero细胞和新冠病毒的增殖相同,都进行分裂增殖D.Vero细胞为新冠病毒的增殖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8、下列关于细胞内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B.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在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不一定要伴随染色体的复制D.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碱基有U、C和G9、抗生素X是治疗中重度感染的一种药物;2005—2010年期间抗生素X在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M种群中所有的抗生素X耐性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增大抗生素X的使用量能增强细菌M分解抗生素X的酶活性C.增大使用量使抗生素X对病菌抗药性的定向选择作用增强,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D.细菌M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其对抗生素X耐药率的提高提供原材料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____________,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11、达尔文的学说是_____,中心内容为_______。12、实验材料:______。

。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_____有多糖荚膜_____R型细菌表面粗糙_____无毒13、在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之间往往能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的结构,完成下表:。结构主要组成成分特点描述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②______消失四分体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多个核糖体与⑤______结合形成的复合物RNA、蛋白质能同时合成⑥______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DNA、蛋白质其所含RNA聚合酶可催化⑦______14、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____,叫做_____。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和____。15、____叫做地理隔离。隔离是指_____,它是______的必要条件。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1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1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19、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20、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21、孟德尔在实验选材时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确B.错误22、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3分)23、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该种动物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该种动物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名称是____,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

(2)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____,发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

(3)图2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3的____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3的____段.

(4)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的____(填字母).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4、摩尔根在饲养的一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一代无论雌雄全为红眼,但子二代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1/2红眼;1/2白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摩尔根做出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为验证假设,摩尔根让白眼雄蝇和子一代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产生1/4红眼雄蝇、1/4红眼雌蝇、1/4白眼雄蝇、1/4白眼雌蝇。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验证他的假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他的假设;摩尔根又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让全部子二代雌蝇与白眼雄蝇做单对交配,分别观察并统计每只雌蝇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子代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实验三:让白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

预期结果:子代雌雄果蝇全为白眼。

上述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__的预期结果能支持摩尔根的假设。25、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让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l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将F2中的高茎豌豆自然种植,F3中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F1中出现了一株矮茎豌豆,原因经过初步探究,还需进一步判断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可采取的具体判定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26、日节律是动物普遍存在的节律性活动;通常以24h为周期。研究者从果蝇的羽化节律开始,逐渐揭示出日节律的分子机制。

(1)羽化节律是果蝇的一种日节律行为,由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

(2)研究者通过诱变得到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推测雄蝇的羽化节律紊乱与野生型基因per的突变有关。将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与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杂交,由于雌蝇经减数分裂产生______X染色体的卵细胞,导致杂交子代中出现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个体(表现型为雄性),这些子代雄性个体羽化节律_________,判断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per的突变基因PerS、PerL、PerO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变为短节律(羽化周期缩短)、长节律(羽化周期变长)和无节律。研究者利用棒眼(伴X显性遗传)正常节律雌蝇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对per基因及突变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行研究。

研究者观察F2中___________个体的羽化节律,可以判断PerS、PerL间的显隐性关系,这是由于该个体的X染色体__________。利用上述杂交方法,可判断per基因及突变基因间显隐性关系。

(4)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动物中以24h为周期的日节律形成机理有了基本了解,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P蛋白和T蛋白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在细胞质内结合形成P-T蛋白二聚体,二聚体通过_____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白天时,某光敏蛋白可以与T蛋白相互作用,导致T蛋白降解,_________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

(5)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有日节律现象,但参与调控的基因和分子机制高度相似且在进化上比较保守,这是由于基因一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和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8、(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56.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_。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

种群AZXXK]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00

5

1

550

11

1

59.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D.受气候影响更大。

60.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29、柿子椒又名“彩椒”;是辣椒的一个变种,具有色彩鲜艳,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餐桌上常见的配菜。柿子椒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受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辣味和甜味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现有两个纯合品种;红色甜味和黄色辣味。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利用上述柿子椒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市场上畅销的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甜味新品种。为了判断上述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可采用实验进行检验,具体实验过程是_________。

(2)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紫色甜味柿子椒具有较大需求,但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紫色甜味柿子椒,可通过_________育种的方式获得该柿子椒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_________。

(3)用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柿子椒的方法可获得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若用秋水仙素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型为YySs的红色辣味二倍体柿子椒幼苗进行处理,则获得的植株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若让加倍成功的柿子椒新品种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4)研究发现个体5号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不影响其减数分裂过程,但会引起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若现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个体可供选择,为了确定如图所示个体染色体缺失致死的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的位置的判断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先判断显隐性;双亲患病后代有不患病的孩子,是显性遗传病,如果双亲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则为隐性遗传病;再判断基因的位置,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

【详解】

①双亲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孩子,说明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①正确;

②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②错误;

③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孩子,该病是隐性遗传病,③正确;

④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2、B【分析】【分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详解】

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知,男孩的色盲(Xb)基因应该来自其母亲,由于母亲表现正常,因此其母亲是携带者,相关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Xb;又知其外祖父正常,因此该色盲男孩母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母。B正确。

故选B。3、C【分析】【分析】

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子代全是红眼可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在雌雄性中的性状情况可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详解】

A;由题干已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杂交,子代全是红眼,子二代出现了红眼和白眼,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C错误;

D;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即红眼有雄果蝇也有雌果蝇,白眼全部是雄果蝇,故可判断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4、A【分析】【分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1;2号正常,4号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分析基因带谱可知,2号和5号是杂合子,3号是纯合子。

【详解】

A;根据基因带谱;2号正常男性含有两条条带为杂合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根据基因带谱图可知,3号为正常个体且为纯合子,其基因带谱中条带a对应的基因为正常基因,因此条带b对应的基因为致病基因;B正确;

C;该病在铁质蓄积达到10~35g时才出现相应症状;症状发生较迟的原因可能是血红蛋白在组织中沉积需要一定的时,C正确;

D;结合男、女生理特征的差异分析;女性可能会因为月经等生理性失血,导致铁质丢失,减轻铁质的沉积,因此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D正确。

故选A。5、B【分析】【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可反应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若基因存在连锁现象,由于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产生的配子中会出现两多两少的现象。

【详解】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与双隐性个体杂交,不考虑致死情况,不出现基因连锁,正常情况下,比例是1:1:1:1,但根据题意分析,可能出现基因连锁,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可反应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若基因存在连锁现象,由于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产生的配子中会出现两多两少的现象,推测可能A和b连锁,后代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42:8:42:8,说明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b:AB:aB:ab=42:8:42:8,可推A和b连锁;所以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可能是42:8:42:8,B正确。

故选B。6、D【分析】【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

A;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

B;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等特点;B正确;

C;DNA分子通过自我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C正确;

D;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4条DNA;8条脱氧核苷酸链,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场所、特点、方式及准确复制的原因,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Vero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属于体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可以在Vero细胞中增殖。

【详解】

A、Vero细胞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A错误;

B、Vero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的形成,B错误;

C、Vero细胞有细胞结构;进行有丝分裂,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

D、新冠病毒可以在Vero细胞中增殖,故Vero细胞可以为新冠病毒提供增殖所需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苷酸(合成RNA);D正确。

故选D。8、B【分析】A;DNA分子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故其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A正确;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有少数是RNA,故B错误;

C;在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不一定要伴随染色体的复制;如线粒体中的DNA的复制,C正确;

D;基因的转录中模板链为DNA;合成RNA,而转录过程中模板链mRNA中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故两个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都是RNA,其含有的碱基有A、U、C和G,D正确。

考点: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9、C【分析】【分析】

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

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

BC;随住院患者抗生素X的人均使用量的增大;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提高,不是因为增大抗生素X的使用量能增强细菌M分解抗生素X的酶活性,而是因为增大使用量后使抗生素X对病菌M抗药性的定向选择作用增强,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B错误、C正确;

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且细菌在自然状态下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形成发育胚胎发育过程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S型细菌、R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没有多糖荚膜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姐妹染色单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由于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2)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同源染色体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称为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

(3)多个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能够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4)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开始进行转录过程;R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点睛】【解析】①.DNA、蛋白质②.后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或四分体时)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⑤.mRNA⑥.多条肽链⑦.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或mRNA的形成,只答到“DNA双链的解开”不得分)14、略

【解析】①.相对性状②.矮茎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物种形成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17、A【分析】略18、A【分析】略19、B【分析】略20、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21、A【分析】略22、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3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经一次分裂后期;

图2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经二次分裂后期;

图3表示该种动物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

图4表示该种动物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a中DNA与染色体比为1:1,且都与体细胞中相等,所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中DNA与染色体比为2:1;且染色体为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c中DNA与染色体比为1:1,且都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1)图1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体.图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产生的子细胞应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CD段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应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时期应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图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应是DE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在BC段.

(4)由于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所以有丝分裂时不可能减半,因而不会出现图4中的b;c.

故答案为:(1)初级精母细胞8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DEBC

(4)bc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解析】(1)初级精母细胞8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DEBC

(4)bc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4、略

【分析】【分析】

摩尔根利用在种群中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红眼:白眼=3:1,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子二代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该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提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利用测交实验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由此在实验基础上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

(1)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

(2)为验证假设,摩尔根让白眼雄蝇和子一代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产生1/4红眼雄蝇、1/4红眼雌蝇、1/4白眼雄绳、1/4白眼雌蝇,根据此实验不能判定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设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为B、b,如果Y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则XbYb×XBXb→1/4XBXb、1/4XbXb、1/4XBYb、1/4XbYb;即当Y染色体上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时,会出现上述结果,同理可知,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同样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因此根据此实验不能判定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还需要继续进行实验才能确定。

(3)实验一:让全部子二代雌蝇(1/2XBXB、1/2XBXb)与白眼雄蝇(XbY)做单对交配;分别观察并统计每只雌绳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半数雌蝇所产的后代全为红眼,半数雌蝇所产的后代为1/4红眼雄蝇;1/4红眼雌蝇、1/4白眼雄蝇、1/4白眼雌蝇。

实验二:白眼雌蝇(XbXb)与野生型(或纯合)红眼雄蝇(XBY)交配,预期结果:子代中雌蝇全为红眼(XBXb),雄蝇全为白眼(XbY)。

上述三个实验中;实验二的预期结果能支持摩尔根的假设,因为如果Y上有对应的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应该全部为红眼。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相关的实验设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红眼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在Y染色体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也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或: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也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或:如果在Y染色体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也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半数雌蝇所产的后代全为红眼,半数雌蝇所产的后代为1/4红眼雄蝇、1/4红眼雌蝇、1/4白眼雄蝇、1/4白眼雌蝇白眼雌蝇与野生型(或纯合)红眼雄蝇交配二25、略

【分析】【分析】

试题中涉及到三对基因;三对相对性状,且提供的材料均为纯合子。

【详解】

(1)甲×乙,即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自交后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说明A、a和B、b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同理可说明B、b和D、d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b和D;d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综上可知,A、a和D、d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染色体并不可知。

(2)杂种后代中既出现显性性状又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F2中的高茎豌豆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花传粉,即自交,故F3中矮茎为2/3×1/4=1/6,则高茎为1-1/6=5/6。

(3)要判断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镜检,观察染色体形态;若该矮茎植株的染色体与高茎的染色体无明显区别,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反之,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不合理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性状分离5/6分别制作F1中高茎和矮茎的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显微观察判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26、略

【分析】试题分析:由于控制羽化节律的基因与棒眼基因(设为A)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结合图1中亲本表现型,则亲本基因型为XaPerLY和XAPerXAPer;F1中棒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PerXaPerL,它与非棒眼短节律雄果蝇(XaPerSY)杂交,则F2中会出现基因型为XaPerLXaPerS、XAPerXaPerS的雌果蝇以及基因型为XAPerY、XaPerLY的雄果蝇。若F2非棒眼雌果蝇(即XaPerLXaPerS)表现型为长节律,则PerL对PerS为显性;若表现型为短节律,则PerS对PerL为显性。若F2棒眼雌果蝇(即XAPerXaPerS)表现型为正常节律,则Per对PerS为显性;若表现型为短节律,则PerS对Per为显性。利用该杂交方法,还判断per基因与突变基因PerL、PerO间显隐性。分析图2中T蛋白基因、Per基因;X蛋白基因分别控制T蛋白、P蛋白和X蛋白的合成;并从细胞核内经核孔到细胞质中。其中,T蛋白在白天会降解;P蛋白只有在T蛋白缺乏时会降解;若T蛋白和P蛋白均在晚上合成时则在细胞质中形成二聚体P-T蛋白,并经核孔到细胞核中控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而其中的X蛋白能正常控制羽化日节律。

(1)羽化节律是果蝇的一种生命活动;而动物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完成的。

(2)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在减数分裂中会产生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或含1条融合X染色体的卵细胞。当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正常含1条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则发育产生只含1条X染色体的雄果蝇。若只含1条X染色体的羽化紊乱,子代雄果蝇也只含这一条X染色体,且全部表现为羽化紊乱,则说明控制羽化紊乱的突变基因位于该X染色体。

(3)根据(2)小题,由于控制羽化节律的基因与棒眼基因(设为A)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结合图1中亲本表现型,则亲本基因型为XaPerLY和XAPerXAPer;F1中棒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PerXaPerL,它与非棒眼短节律雄果蝇(XaPerSY)杂交,则F2中会出现基因型为XaPerLXaPerS、XAPerXaPerS的雌果蝇以及基因型为XAPerY、XaPerLY的雄果蝇。所以可以通过观察F2非棒眼雌果蝇(即XaPerLXaPerS)的表现型和棒眼雌果蝇(即XAPerXaPerS)的表现型来判断PerL、PerS的显隐性以及PerS、Per的显隐性,因为根据遗传规律可知,F2雌雄个体的X染色体上正好含有PerL和PerS、PerS和Per基因。

(4)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P蛋白和T蛋白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在细胞质内结合形成P-T蛋白二聚体,二聚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减少二聚体的形成,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白天时,T蛋白降解,X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

(5)在不同生物体上日节律现象都呈现参与调控的基因和分子机制高度相似且在进化上比较保守;这是因为基因一旦发生改变,会打破长期进化形成的相对平衡状态,导致生物的适应性降低,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点睛】关键:通过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与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杂交,子代含1条X染色体的雄蝇全为羽化紊乱,则得到控制羽化节律的基因(Per)位于X染色体上;其次通过图2中遗传图解分析各代的基因型,分析得出只有观察F2中雌果蝇的表现型才可以判断突变基因之间以及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的显隐性。【解析】神经不含全部紊乱非棒眼雌蝇来自于不同的突变体雄蝇,分别携带perS和perL基因核孔转录负反馈X会打破长期进化形成的平衡状态(或“相对稳定状态”),导致适应性降低,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27、略

【分析】【详解】

(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3对常染色体+XY(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4对即8条染色体,含有16个核DNA分子,含两个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8条。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rXrY个体会产生Xr、XrY、XrXr和Y四种卵子。XrXrY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共有XRXr、XRXrY、XRXrXr、XRY、XrY、XrYY、XrXr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Y。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AaXRXr)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表现为灰身白眼。AaXRXr×AaXrY,其子代F2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1︰1,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为Xr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1/2,故F3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

(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点睛】

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了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解析】①.2②.8③.XrY④.Y⑤.XRXrXRXrY⑥.3︰1⑦.1/18⑧.M果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