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指的是()A.古埃及B.古希腊C.古印度D.古巴比伦2、【题文】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3、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题文】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题文】十九世纪后期,马克思说:“生产走在最全面的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自由竞争过渡到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制度。”材料中“新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A.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B.垄断组织的形成C.世界贸易市场的建立D.世界金融体系建立6、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题文】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灌溉工具——水排,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8、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君主专制下分权与制衡理念的政治实践,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______(判断对错)9、【题文】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着重强调的是。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10、【题文】有学者认为,勇于开拓创新是英国崛起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蒸汽机、汽船和蒸汽机车都是英国人发明的。11、【题文】假如你是一个明崇祯年间的古董商人,一天,你收购了一个珐琅彩瓷器,并以高价卖给了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商人。12、1889年法国巴黎举行一次万国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上展出新发明成果很多,却不包括飞机。______(判断对错)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上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国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5、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6、“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7、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化18、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毛泽东在此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8分)20、“握手”是表现友好的基本礼仪。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握手”的内涵更加丰富。下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握手”对象;据此并结合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体现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执行这一外交方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这次“握手”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图3反映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0分)21、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资治通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历史教材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论语》(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④篇幅在400字左右22、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资治通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历史教材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论语》(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④篇幅在400字左右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4分)23、【题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看图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ADE代表的经济成分及A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D所示的划线段a~b处经济状况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B2、B【分析】【解析】本题以普鲁士政府与议会矛盾切入考查德意志的统一。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世纪60年代,二是材料信息扩军议案是由普鲁士政府提出,且被普鲁士议会否决。这说明普鲁士内部对统一方式存在分歧,所以,根据题干可知德意志国内市场不统一和奥地利因素均与本题无关,排除A、D两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选B项。【解析】【答案】B3、C【分析】【分析】农产品能够“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而这些新产品属佃农所获,联系教材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并且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C项正确。4、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为1979年;“一国两制”方针出现是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是在1984年,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是在1987年。所以排除②④。到1979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中美建交,所以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解析】【答案】A5、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的信息“十九世纪后期过渡到完全社会化”分析可确定说的是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的生产,B项符合题意。A项是18世纪的产物;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是在二战后。

考点:垄断组织。

点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产生。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解析】【答案】B6、B【分析】中国古代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始自隋代的科举制度;故②排除;

察举制是汉代出现的选官制度而不是监察制度;故排除④;

①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③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察举制;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解析】【答案】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而非是灌溉工具。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解析】【答案】错8、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官员中,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体现了君主专制下分权与制衡理念,对后世影响较大。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对三省六部制相关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再现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解析】A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C;项明显错误,A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注意史论结合。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析】【答案】B10、略

【分析】【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其中汽船是美国人发明的,所以该题叙述错误。【解析】【答案】错11、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错误12、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89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很多新发明成果,飞机发明是在1903年,因此这一次万国博览会上不会出现飞机,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飞机发明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飞机发明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A13、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上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故材料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解析】A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即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所以本题说法正确。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答案】对15、√【分析】【解析】【答案】对16、B【分析】【分析】1953-1957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题干中“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表述不准确。17、√【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皆与南京有关系。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析】【答案】对18、×【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所以本题说法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答案】错19、B【分析】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反映出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材料表述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纲领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四、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8分)20、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5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知识的识记;要求回答图1反映的历史信息,并指出它体现的外交方针和执行这一外交方针的主要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回答图2反映了么历史信息以及这次“握手”带来的主要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已学知识回答图3反映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并简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战后初期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在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解析】本题通过图片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结合50年代初期的相关知识可知图片体现的是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

第(2)问根据70年代中国中美关系逐渐改善相关知识即可.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故答案为:

(1)信息:中苏友好.方针:“一边倒”

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信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影响: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3)趋势:呈现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五、材料题(共2题,共10分)2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写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含义是在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导思想,秦皇汉武奠定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统治基础,此一观点说法正确,结合史实找出具体史实论据加以论证即可。考点:儒家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答案】略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写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含义是在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导思想,秦皇汉武奠定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统治基础,此一观点说法正确,结合史实找出具体史实论据加以论证即可。考点:儒家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答案】略六、综合题(共1题,共4分)2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A所占的比重从1840开始一直降低;说明占统治的小农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B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终止于辛亥革命前后,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