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 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 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 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 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 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5页,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河南浚县出土的卫国铜器、山东曲阜出土的鲁国铜器、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燕国铜器和山西天马出土的晋国铜器等,在形制、纹饰特别是器形上,皆与西周王畿地区出土的背铜器基本相同。这反映了西周()A.王畿范围持续扩大 B.政体的基本特征C.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D.文化的多元一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各诸侯国的铜器与西周王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特别是器形上基本相同,映了西周的政体有其基本特征,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王畿影响下的铜器,不能证明西周王畿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虽然各地的铜器相似也显示了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高超,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意思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下诏:“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繫者,颂繫(指有罪入狱而宽容不加桎梏)之。”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儒家思想对法律的渗透 B.社会保障的体系化建设C.治国理念发生重大变化 D.孝廉成为选官重要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繫者,颂繫(指有罪入狱而宽容不加桎梏)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朝初期,政府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帮扶,其范围涉及面较广,既有八岁以下的幼儿,又有八十以上的老者,还有其他弱势群体,这是说明汉朝社会保障的体系化建设,B项正确;“儒家思想对法律的渗透”是在汉武帝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之后,排除A项;汉朝的治国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孝廉成为选官重要依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为唐天宝八年(749)和建中元年(780)岁入总数和岁入钱数统计表。造成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年代岁入总数种类岁入钱数天宝八年52,300,000+钱、粟、绢、棉、布2,000,000+建中元年27,065,000(包括盐利)钱、谷10,898,000+A.赋税制度的调整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土地买卖盛行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从表格中可得,唐天宝八年(749)到建中元年(780)岁入总额中钱币所占百分比的比重由明显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A项正确;安史之乱(755年至763年)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完成,但经济重心空间移动与货币税收无关系,排除B项;土地买卖的盛行一直存在,排除C项;钱币与商品经济有关,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此时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先秦神话寓言、六朝志怪,唐朝传奇主要供较高知识水平人欣赏;宋代兴起的话本小说,语言通俗活泼,深受下层民众喜爱。这反映了宋代()A.市民地位的提高 B.儒学的平民化C.思想控制的放松 D.文学的通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传奇主要供有较高水平的人欣赏,宋代话本小说语言通俗活泼受下层民众喜爱,说明宋代文学越来越通俗化,D项正确;宋代市民喜爱话本,无法说明市民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宋代下层民众喜爱话本小说,不体现优学,排除B项;材料强调宋代话本小说语言通俗活泼受下层民众喜爱,说明宋代文学越来越通俗化,未涉及思想控制的放松,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康熙和雍正时期清政府配置的台湾府文武官员人数。由此可推测清朝逐步()时期文职官员(人)水师武职(人)陆路武职(人)总计(人)康熙时期199845162雍正时期344072146A.削减政府财政支出 B.提高台湾自治能力C.贯彻崇文抑武方针 D.加强台湾内陆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雍正时期相比于康熙时期,清政府在台湾府配置的文职官员、陆路武职人数增加,这些新增官员主要用于台湾内陆的民政管理和军事防卫,体现清朝逐步加强台湾内陆治理,D项正确;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台湾府文武官员人数减少的不多,对国家整体的财政支出影响不大,不能反映国家财政政策,排除A项;清朝时期采取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管理,而非“提高台湾自治能力”,排除B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6.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医院以济疾苦,系富贵好善”“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兴波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这表明他主张()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社会捐利事业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发挥儒学教化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兴医院以济疾苦,系富贵好善”“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兴波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体现的是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而救济弱势群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排除A项;材料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学的教化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7.1895年,严复说:“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不求格致,将无所往而不说虚,所谓‘燕砂干载。成饭无期’者矣。”这表明严复()A.倡导政治制度变革 B.主张中体西用C.呼吁废除科举制度 D.提倡实学救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中国)。根据材料“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可知,严复强调实学的重要性,主张实学救国,D项正确;材料表明严复提倡实学救国,未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排除A项;严复强调实学的重要性,未体现中体西用,排除B项;材料表明严复提倡实学救国,未涉及废除科举制度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8.1938年3月起,画家黄尧在《华西漫画》上发表长篇连载漫画《孤岛追悼记》,有的描绘上海普通百姓饱受列强欺辱的惨状;有的描绘腐朽阶级无视侵略行为,依旧沉迷享乐;有的描绘汉奸商人为侵略者服务还趁机发国难财等。作者旨在()A.发掘艺术的政治功能 B.批判国民党的腐朽C.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 D.揭露侵略者的暴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关键信息“1938年3月”和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这一时期《孤岛追悼记》的描述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主要是为了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材料与艺术的政治功能无关,排除A项;批判国民党的腐朽和揭露侵略者的暴行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D项。故选C项。9.1950年代,山东农村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适应祖国生产建设的需要,解决母亲参加生产孩子在家无人管的困难”,1960年代则变为“德、智、体、卫诸方面均得到开展,注重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一训整适应了()A.德育教育的加强 B.扫盲教育的需要C.学前教育的普及 D.幼儿教育的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德、智、体、卫诸方面均得到开展,注重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建国初期为了恢复经济,将妇女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故此时山东农村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母亲参加生产孩子在家无人管的困难”,但是在1960年代,中国的国内外局势不稳定,此时国家加强德育教育,故此时农村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注重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A项正确;材料主旨为“幼儿园教育”,不是“扫盲教育”,排除B项;中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训整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发展要求来进行的,不是根据“幼儿教育的规律”来进行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8年3月至5月,中共中央先后派遣考察团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了解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制度。赴香港、澳门地区学习如何快速发展经济,赴西欧五国考察交通运输业、电力机械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考察活动旨在()A.推进经济休制的改革进程 B.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C.改善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 D.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3月至5月,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前夕,这一时期对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B项正确;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与改善外交环境无关,且此时中国的外交环境已经明显改善,排除C项;此时尚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也并未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记载,亚历山大在苏华娶大流士的女儿史塔蒂拉为王后。把波斯高贵的女士许配给最优秀的部将和幕僚。并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已经在波斯成家的马其顿人有美满的婚姻。这是为了()A.稳固帝国统治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C.消除民族矛盾 D.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上层统治者和被征服地区上层进行通婚,主要是稳定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与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无关,排除B项;民族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是影响,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下表可以推测出()时间事件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1441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位于西非的布朗角,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I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1516-1517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A.奥斯曼帝国阻止新航路开辟 B.奥斯曼帝国抢夺葡萄牙的殖民地C.葡萄牙向非洲殖民蓄谋已久 D.葡萄牙人开始了人类最早的殖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表格中“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1441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位于西非的布朗角,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和“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等信息可推测,葡萄牙向非洲殖民蓄谋已久,C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但奥斯曼帝国并没有阻止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及“1516-1517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并非是与葡萄牙争夺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葡萄牙的殖民是“人类最早”,排除D项。故选C项。13.1566年,英国议会下院在没有告知伊丽莎白一世的情况下,通过了确定新教教义的《三十九条信纲》。伊丽莎白一世否决了该法案。并要求上院不再审议。这是因为下院的做法()A.支持了宗教改革 B.否定了贵族特权C.挑战了国王权威 D.动摇了教会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566年(英国)。据材料可知,156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否决了议会下院通过的法案,因为议会下院没有告知女王。结合所学可知,1534年议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削弱了教会的权力,加强了王权。因此,伊丽莎白一世的行为反映了议会下院挑战了国王的权威,C项正确;伊丽莎白一世和议会都支持对宗教改革,排除A项;材料涉及国王与议会下院的关系,与贵族特权无关,排除B项;伊丽莎白一世和议会都支持宗教改革,动摇了教会地位,因此D项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是绘制于1877年的漫画《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图中俄国被描绘成硕大章鱼形象,章鱼触手遍布地图各处,德国首相俾斯麦反手挡开触手,奥匈帝国一男性拔出匕首准备反击,土耳其用枪对准章鱼。漫画揭示了()A.资本主义扩展激化新旧帝国的矛盾 B.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 D.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7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俄国的扩展导致俄国与新崛起的德国、老殖民帝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的矛盾激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俄国的扩张引起的矛盾,未涉及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排除B项;1892年,法俄同盟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局面形成,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俄国的扩张性,不能说明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0年,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特别指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但是不要同他们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正处在萌芽状态时,也要绝对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列宁强调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A.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B.民族革命动力问题C.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D.社会改造道路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中“但是不要同他们(资产阶级民主派)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正处在萌芽状态时,也要绝对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可知,在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时,共产国际应当保持自己在组织上的独立性,不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合并,确保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未涉及到民族革命动力问题和社会改造道路问题,排除BD项;材料涉及到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即与资产阶级的联盟,但这不是列宁所强调,其所强调的是关于领导权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A项。16.下表为2010年前后世界银行决策机构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表。这反映了()时期发达国家(单位:%)发展中国家(单位:%)2010年竹55.9444.062010年后52.8147.19A.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亟待建立 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任重道远C.发达国家逐步垄断金融市场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0年前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世界银行决策机构中全部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从44.06%提高到47.19%,但仍小于发达国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但仍弱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任重道远,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不是政治,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世界银行决策机构发达国家投票权重有所下降,不能得出发达国家逐步垄断金融市场,排除C项;世界银行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初有个贵人,官拜尚书,家财万贯,生得有五个儿子,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子农工(行)苟(坐)货,各执一艺。那四子心下不悦,却不知甚么缘故。老尚书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跑?”“农工商货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一脉书香付长房,诸儿恰好四民良。暖衣饱食非容易,常把勤劳答上苍。”——改编自(明)冯梦龙《醒世恒官》材料二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於义上矣:“但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孙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雍正朱批:“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摘编自鄂尔泰《雍正朱批谕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对探究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的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答案】材料一属于二手史料,可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直接反映出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推断:明清之际传统的四民观念有所转变。从上述两则史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尚书之子的职业规划还是山西重商思想的盛行都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状况下,传统重农抑商下的四民观念的转变。【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史料价值:依据材料出处“改编自(明)冯梦龙《醒世恒官》和 鄂尔泰《雍正朱批谕旨》”,可得出材料一属于二手史料,可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直接反映出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推断:依据材料“当初有个贵人,官拜尚书,家财万贯,生得有五个儿子,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子农工(行)苟(坐)货,各执一艺与 但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孙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可得出明清之际传统的四民观念有所转变。从上述两则史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尚书之子的职业规划还是山西重商思想的盛行都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状况下,传统重农抑商下的四民观念的转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0年,梁漱溟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认为:欧洲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前”的第一种路向,其特征为注重探讨宇宙本体,尚理智主功利而略于人事,人生哲学不发达;中国文化代表着“调和持中”的第二种路向,其待征为顺乎自然,一任自觉不计利害,求平衡、中庸,人生哲学最发达。印度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后”的第三种路向,其特征是超凡脱俗,谋求情志上的安慰,出世的宗教哲学很发达。梁漱溟指出,印度文化不切实际,而欧洲文化开始朝第二种路向转变,“人类的最近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改编自齐卫平《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的再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主要观点:人类文化分为“西洋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三个路向;儒家学说是人类文化理想的归宿。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引起知识分子的反思。【解析】【详解】主要观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欧洲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前’的第一种路向,其特征为注重探讨宇宙本体,尚理智主功利而略于人事,人生哲学不发达;中国文化代表着‘调和持中’的第二种路向,其待征为顺乎自然,一任自觉不计利害,求平衡、中庸,人生哲学最发达。印度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后’的第三种路向,其特征是超凡脱俗,谋求情志上的安慰,出世的宗教哲学很发达”可知,人类文化分为“西洋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三个路向;根据材料“梁漱溟指出,印度文化不切实际,而欧洲文化开始朝第二种路向转变,‘人类的最近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可知,儒家学说是人类文化理想的归宿。时代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1920年”“梁漱溟指出,印度文化不切实际,而欧洲文化开始朝第二种路向转变,‘人类的最近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引起知识分子的反思等方面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材料二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答案】(1)传教士的推动;西学为适应中国进行了本土化改变;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吸引民众;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减少了传播西学的阻力(2)态度:推崇中学。背景:启蒙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专制主义阻碍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为理性主义提供思想来源;有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3)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的中国。原因:依据材料“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可得出传教士的推动;依据材料“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可得出西学为适应中国进行了本土化改变;依据材料“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可得出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吸引民众;依据材料“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可得出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减少了传播西学的阻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态度:依据材料“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可得出推崇中学。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思想、经济领域都发生了变化,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可得出启蒙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专制主义阻碍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依据材料“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足神心基础上估印自然的宗托”,可得出为理性主义提供思想来源;依据材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可得出有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可得出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依据材料“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起来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可得出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6-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双方互相需求的结果,故可得出认识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于1931年被迫放弃金本位,允许货币贬值。此后,英联邦国家多效法英国,或放弃金本位,或相应贬值;法国、意大利等国则以高关税和进口限额予以对抗:美国先实行高关税,后放弃金本位与英国展开贬值竞争。一时间,货币战、贸易战交互影响,困扰着世界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合作。1941年9月,英国公布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战后货币政策”和“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两份备忘录。珍珠港事变后一周,美国财政部长顾问亨利·怀特受命考虑并准备一份有关建立盟国间稳定基金的备忘录和计划。从1942年9月到1944年7月,英美之间围绕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实际上是英美两家妥协的产物。协定一方面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