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下面图示标题的是()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产生2.(1分)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3.(1分)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材料强调秦统一中国()A.结束了分裂局面 B.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D.使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4.(1分)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5.(1分)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人物都城定都的主要原因商王盘庚殷土地肥沃汉高祖刘邦长安易守难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洛阳▲明成祖朱棣北京威慑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A.发迹之地 B.军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6.(1分)大运河开通后,文人雅士以大运河为题材的诗歌不少。肯定大运河作用的古诗句是()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C.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7.(1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8.(1分)图1到图2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9.(1分)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说明,元朝行省制度()A.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D.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10.(1分)有学者统计,公元160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材料中的“高产作物”可能是()A.玉米和甘薯 B.水稻和小麦 C.番茄和马铃薯 D.南瓜与粟11.(1分)下面是某校学生小组探究活动记录卡,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小组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史料: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组织雅克萨反击战;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等。A.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分裂 B.清朝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2.(1分)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C.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D.清代开荒执照13.(1分)古埃及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尼罗河的灌溉,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其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A.古埃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已懂得用草来造纸 D.埃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14.(1分)《十二铜表法》第九章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说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平民的合法利益 B.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规定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15.(1分)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材料中“社区”指的是()A.希腊城邦 B.西欧庄园 C.西欧城市 D.雅典卫城16.(1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A.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影响 B.有免赋税特权 C.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D.享有司法特权17.(1分)下面是西欧经济发展一课中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指的是()A.封建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18.(1分)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1分)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A.共和国变成了专制帝国 B.三权分立原则形成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与议会轮流执政20.(1分)下列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走向近代21.(1分)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A.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光荣革命”的发生 D.工业革命的推进22.(1分)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23.(1分)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24.(1分)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美英两国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支持日本接手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变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美英两国的转变反映了()A.美英尊重中国领土完整 B.日本国力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希望削弱日本在华势力25.(1分)甘地领导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有人说他的精神感召力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甘地领导的斗争指的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宪章运动 D.南北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2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朝各族以轻便的上衣下裤为主,这与汉族上衣下裳不同。受北朝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开始朝上衣下裤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汉族对这种服装样式进行了改造,将细窄的衣袖改成下部宽大的长袖,如河南邓州出土的南朝画像砖上的人物。同时,北朝各族服饰也吸收了汉服的形制,从而形成了礼服遵循古制的服制系统。——摘编自赵超《北朝服饰——云想衣裳系列》材料二1856年后,化学家们陆续合成了苯胺紫等多种颜色,制成了黏胶人造丝,服装制作的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衣物更结实挺括。随着19世纪后半期英国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就业,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传统服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摘编自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裙撑是英国传统服装的标志之一,是由骨头甚至钢丝等材质制成的支撑支架19世纪末英国兴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在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中,注重贴合人体自然流畅的曲线(1)(4分)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反映的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该特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2)(5分)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性服装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产生原因。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实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摘编自李治亭《清史》(1)(4分)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发生的变化,说出宋代一个代表性城市(2)(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2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序号时间事件1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219世纪50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41861年4月①爆发5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6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71917年11月②(1)(4分)说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具体事件。指出3、5两件事件的共同性质。(2)(4分)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主题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ADADCBA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BBBCCBCADC题号232425答案ADB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下面图示标题的是()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产生【分析】本题结合图考查禅让制的知识。培养识图分析能力。【解答】由图知道,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原始部落后来走向联盟,既华夏族形成以后,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选择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所以说图表显示了禅让制的形成。故选:B。2.(1分)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应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时期”“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选:A。3.(1分)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材料强调秦统一中国()A.结束了分裂局面 B.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D.使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但题目未涉及,排除A项;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题目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秦统一中国使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未提及促进各地联系,排除C项;根据题干“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可知,秦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对后世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D项正确。故选:D。4.(1分)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纸的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故选:A。5.(1分)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人物都城定都的主要原因商王盘庚殷土地肥沃汉高祖刘邦长安易守难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洛阳▲明成祖朱棣北京威慑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A.发迹之地 B.军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需要考生掌握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推行汉化改革,他迁都洛阳,这样,解除了旧都平城的守旧势力的阻挠,来到中原地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和进一步学习汉文化,D项正确;北魏发迹于北方草原,排除A项;洛阳易攻难守,因此,迁都洛阳并不是出于军事需要,排除B项;北魏信奉北方草原的萨满教,洛阳盛行佛教,排除C项。故选:D。6.(1分)大运河开通后,文人雅士以大运河为题材的诗歌不少。肯定大运河作用的古诗句是()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C.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材料强调虽然人们都说是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今天大运河还在发挥了其航运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可知,材料说明隋朝的灭亡是由于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材料反映的是汴河依然每日水流,而隋朝已经灭亡,表达物是人非之感,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强调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对江南的掠夺,排除D项。故选:A。7.(1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解答】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D选项正确;A.B.C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8.(1分)图1到图2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图片看出,北方人口比南方人口多,北宋初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图片反映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选:C。9.(1分)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说明,元朝行省制度()A.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D.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分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和“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得出元朝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治,B项正确;“彻底消除”表述绝对,排除A项;“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说法错误,行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元朝创立的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与题干强调的行省制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B。10.(1分)有学者统计,公元160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材料中的“高产作物”可能是()A.玉米和甘薯 B.水稻和小麦 C.番茄和马铃薯 D.南瓜与粟【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题干“公元160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A项正确;水稻和粟由我国古代先民培育,不是引入“高产作物”,排除BD两项;番茄在中国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蔬菜和调味品,而不是作为主食来增加粮食产量,排除C项。故选:A。11.(1分)下面是某校学生小组探究活动记录卡,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小组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史料: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组织雅克萨反击战;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等。A.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分裂 B.清朝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道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解答】据题干“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组织雅克萨反击战;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等。”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加强边疆管辖,维护边疆安全的措施,这些措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史实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A项;清朝的边疆措施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说法片面,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只有雅克萨反击战属于抗击外来侵略,排除C项。故选:D。12.(1分)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C.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D.清代开荒执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的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是手工产品,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排除A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清代的开荒执照体现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排除D项。故选:B。13.(1分)古埃及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尼罗河的灌溉,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其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A.古埃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已懂得用草来造纸 D.埃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古埃及文明源于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角,不能说明古埃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排除。B.根据材料“古埃及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尼罗河的灌溉,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其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可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政治制度、书写载体,反映出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灿烂的埃及文明,符合题意。C.古代埃及人已懂得用草来造纸,反映古埃及在科技方面取得成就与题干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政治制度、书写载体不符,排除。D.题干反映是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政治制度、书写载体,无法说明埃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排除。故选:B。14.(1分)《十二铜表法》第九章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说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平民的合法利益 B.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规定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据《十二铜表法》第九章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故选:B。15.(1分)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材料中“社区”指的是()A.希腊城邦 B.西欧庄园 C.西欧城市 D.雅典卫城【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庄园的概况,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题干“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社区”指的是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项正确;希腊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实行民主政治、西欧城市与“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不符,排除AC项;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重要建筑,它主要是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单位,也不符合题目中描述的封建制和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排除D。故选:B。16.(1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A.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影响 B.有免赋税特权 C.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D.享有司法特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大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材料“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表明学校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7.(1分)下面是西欧经济发展一课中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指的是()A.封建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分析】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彻底的雇佣关系”和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晚期,在西欧社会,商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为彻底的雇佣关系,并且商人为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提供劳动场所,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C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佃户依附于领主而存在,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租地农场是农业方面新的生产经营关系,材料反映的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工厂是通过工业革命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18.(1分)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分析】本题以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为依托,考查三角贸易。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三角贸易有直接关系。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这是出程;把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这是中程;最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烟草等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是归程。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故选:B。19.(1分)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A.共和国变成了专制帝国 B.三权分立原则形成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与议会轮流执政【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英国在17世纪末以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共和国,排除。B.英国政治架构未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属于三权分立原则,排除。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符合题意。D.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18世纪中期内阁制正式形成,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形成,而不是国王与议会轮流执政,排除。故选:C。20.(1分)下列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走向近代【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因此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1861年俄国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相关,排除B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不符,排除C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标志着世界走向近代,排除D项。故选:A。21.(1分)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A.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光荣革命”的发生 D.工业革命的推进【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进,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突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词汇。故D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王权与议会的对立,排除A;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光荣革命”的发生于1688年,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故选:D。22.(1分)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涉及到蒸汽动力、电的应用,A答案不全面,排除;题干材料没涉及内燃机、互联网,排除BD。故选:C。23.(1分)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分析】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意大利的做法反映了各国均是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利益集团,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利益集团,不能反映本质问题,不能反映意大利政府毫无信义,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盟国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是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不存在谁的吸引力更大,意大利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对德作战是为了自身利益,排除D项。故选:A。24.(1分)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美英两国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支持日本接手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变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美英两国的转变反映了()A.美英尊重中国领土完整 B.日本国力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希望削弱日本在华势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九国公约》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故美英两国的转变反映了希望削弱日本在华势力。故选:D。25.(1分)甘地领导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有人说他的精神感召力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甘地领导的斗争指的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宪章运动 D.南北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题干关键信息“甘地领导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有人说他的精神感召力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甘地领导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有人说他的精神感召力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并结合所学,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2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朝各族以轻便的上衣下裤为主,这与汉族上衣下裳不同。受北朝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开始朝上衣下裤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汉族对这种服装样式进行了改造,将细窄的衣袖改成下部宽大的长袖,如河南邓州出土的南朝画像砖上的人物。同时,北朝各族服饰也吸收了汉服的形制,从而形成了礼服遵循古制的服制系统。——摘编自赵超《北朝服饰——云想衣裳系列》材料二1856年后,化学家们陆续合成了苯胺紫等多种颜色,制成了黏胶人造丝,服装制作的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衣物更结实挺括。随着19世纪后半期英国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就业,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传统服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摘编自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裙撑是英国传统服装的标志之一,是由骨头甚至钢丝等材质制成的支撑支架19世纪末英国兴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在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中,注重贴合人体自然流畅的曲线(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反映的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该特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性服装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产生原因。【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该特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性服装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产生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时代特征:据材料一“受北朝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开始朝上衣下裤的方向发展。……同时,北朝各族服饰也吸收了汉服的形制”可知,在服饰上出现了相互学习的民族交融。影响:据所学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影响可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变化:据材料二“化学家们陆续合成了苯胺紫等多种颜色,制成了黏胶人造丝,服装制作的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衣物更结实挺括”“裙撑是英国传统服装的标志之一,是由骨头甚至钢丝等材质制成的支撑支架”可知,服装材料使用化工合成的产品;据材料二“在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中,注重贴合人体自然流畅的曲线”可知,服装样式关注人体自然曲线。原因:据材料二“19世纪末英国兴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可知,工艺美术运动的作用;据材料二“1856年后,化学家们陆续合成了苯胺紫等多种颜色”可知,工业革命下化工业发展的推动;据材料二“随着19世纪后半期英国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就业,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传统服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可知,英国教育改革的实施;女性就业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1)时代特征: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变化:服装样式关注人体自然曲线;服装材料使用化工合成的产品。原因:工艺美术运动的作用;工业革命下化工业发展的推动;英国教育改革的实施;女性就业观念的变化。(任意3点即可)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实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摘编自李治亭《清史》(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发生的变化,说出宋代一个代表性城市(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发生的变化、宋代一个代表性城市、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以及城市发展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一“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可知,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唐朝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而宋代街道及宅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学知识竞赛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煤矿安全检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试题及答案
- 新建医用拭子管、喂食袋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跨境电商农业产品认证与质量追溯系统考核试卷
- 工业矿物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数字化展览趋势考核试卷
- 仪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激励方案在人事培训中的实施保障机制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温泉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员工健康心理知识培训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质的酸碱性》
- 2024年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操作
- IQC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 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样表)
- 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
- QC成果提高多半径铝板安装一次合格率
- GA/T 1194-2014性侵害案件法医临床学检查指南
- 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中级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 GJB3839-1999-蜂窝纸板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