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4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2、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罗斯福新政期间“照顾老者和病人”和“为壮者提供工作”起到的作用有。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少了政府开支。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刺激了社会消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与苏俄断绝外交关系,苏维埃政府虽多次要求与美国建交,但均遭拒绝;1933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和罗斯福总统交换了有关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大使的信件,美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苏建交主要反映了A.罗斯福总统的非凡胆识和远见B.国内外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C.经济危机弱化了意识形态矛盾D.两国关系从此进人和平友好时期4、辛亥革命以前,虽有中国人在国外接受了西方的装扮,但回国以后还得戴假发,穿大褂长袍。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一变化表明A.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C.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博5、下图表为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华文时辰钟”的出现说明。
A.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深蒂固B.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D.“中体西用”的观念深入人心6、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上述举措主要是基于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运河沿岸商业繁荣C.南方经济实力增强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7、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这样描述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漆器:“一杯棬(漆器做的杯子)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表明官营手工业A.生产不计成本B.产品不人市场C.官府垄断生产D.质量管理严格8、20世纪50年代某地群众在一首歌中唱道:“低产田地大翻身,坏田也产万斤粮;荒田翻身出高产,齐声歌颂公社强!”歌词内容反映了A.农业合作化的成就突出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D.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0、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1、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中国古代的自耕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A.正确B.错误13、到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中心。A.正确B.错误14、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A.正确B.错误15、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A.正确B.错误16、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于是市民阶层开始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材料二近代中国;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得有功名的士绅阶层。但到1905年以后,由于科举废除,旧士绅的地位渐为士绅取代。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极少,但其地位不断上升,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领导阶层除士绅;新知识分子外。还有富商。当时中国有四种商人,一种是普通商人,一种是盐商,一种是行商,一种是买办商人。近代以来受西方工商文化的影响,提倡商战,鼓励商人与外商从事竞争。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提高了。
——摘编自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民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嘉庆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夷夏之辨”的世界认知框架逐渐走向崩溃,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趋新崇洋成为社会思潮,这就使得时人对西洋历法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趋新之士,已经能较为准确地看待中西历法的差异,对西洋历的优点亦能肯定。在这一转变中,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西洋历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摘编自橙子爱知识《近代中国历法》材料二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陇蜀时区、回藏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作为社会公共时间的实践主体的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进而在日常生活世界促成对时间应用的精细化、标准化与社会化。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外资企业的大幅增加。由于担心外国人会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铁路,以及现代工业经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商部和交通部,组织地方商会,并着手修订法典,保护和鼓励各项资本运作。中国的官员,有识之士以及商人急切地在这些领域成立自己的公司,从1895年到1913年间,成立的新兴企业多达549家,主要集中在缫丝、棉纺织品、食品加工、公用事业以及采矿等行业虽然现代工商业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这一时期仍可以看作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篇。
——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材料二1895年的甲午战败震动了整个士林当新兴的维新在京;沪受阻时;湖南成了维新的中心。例如,熊希龄出身于湘军将领之家,此前完全是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下成长,还沉迷在湘军的辉煌功绩中。但他在甲午战败后慷慨上书朝廷,“与其坐而待亡,孰若革新庶政,与列强比埒,乃为上策吾愿为爱国同仁,鞠躬尽瘁,临危就义,以拯吾国”。不料被慈禧痛批并发落回湘。从1896年到1898年,他几乎介入了湖南维新的所有活动,在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实际站在了梁启超一边。1898年到1902年被革职。1902年至1905年,他重获起用于1904年兴办了醴陵瓷业及学堂。
——整理自应星《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13年间“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并指出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2、统计数据的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1、图2为《人民日报》“三八节”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统计。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史观在历史研究中高度重视环境因素如何发生作用。
环境不仅能改变人种的类别和迁徙习惯;而且可以打破空间隔绝,使得文明相互流通欧亚大草原形状象个哑铃,由东向西延伸,动植物跨越不会遇到不可逾越的环境阻隔,哑铃的两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通过幅员宽广的草原进行对流互动。可见环境隔绝与流通对文明发展的巨大支配力。
在生态史的框架内;美洲的发现早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殖民侵略行动或孤立的政治事件,发生于500年前的环球航行以及对动植物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移植,以一种全新的会聚性模式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人们开始交换不同大陆的生命形式。疾病的播迁可能直接影响到了人口的增减。人类的迁移改变了自然的范围和本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害了生态边界,也改变了殖民地本身原有的历史格局。
——杨念群《从“世界史”到“全球史”一—“生态史观”的贡献与局限》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围绕“环境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6分)24、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说明该计划有利于改进当时农村经济粗放型特点,故B正确;A不符合现代化战略思想特点;C属于1992年以后;D是1995年以后。2、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照顾老者和病人”是指社会救济,材料“为壮者提供工作”是指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这些政策的实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既刺激了社会消费,又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故①③④正确;这些政策却扩大到了政府的开支,故②错误;所以答案选C。
点睛:首先明确材料“照顾老者和病人”“为壮者提供工作”所反映的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这些政策的实施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等因素决定的,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的形势,与美苏都面临法西斯主义的威胁,推动了美苏关系的正常化,B选项正确;A选项过分夸大了个人作用,C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4、B【分析】【详解】
辛亥革命前在国外接受西方装扮的中国人回国后大多还要遵循传统,穿大褂长袍;辛亥革命后西式装扮开始普遍,明显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政局的变革推动了生活习俗的变化,故选B;社会服饰的变化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社会服饰的变化也不代表社会的觉醒程度,排除AC;仅根据装扮变化并能代表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排除D。故选B。5、B【分析】【详解】
据材料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据此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与中国人民的时间观念相符的“华文时辰钟”,故B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C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无关,D错误。
【点睛】
“中体西用”主要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与西方的洋枪利炮和生产技术一类的文化结合在一个体系之中,来改变清王朝的现状。6、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开通运河,缩短南北航道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出于转运南方物资的需要,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7、A【分析】【详解】
汉代官营手工业做一个杯子要用上百人的劳动力,做一个屏风要耗费上万人的劳动力,说明在生产中不计成本,耗费巨大,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的现象,没有涉及产品是否投入市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府垄断生产和质量管理严格的情况,排除CD。故选A。8、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歌词“坏田也产万斤粮”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材料中的诗句正是浮夸风的表现,D正确;材料中“公社”说明是人民公社时期,不是合作社,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属于浮夸风,经济建设是持续下滑,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是浮夸风,并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导致的成果,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以诗句形式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解读诗歌的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理解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点掌握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标志、影响等史实。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A【分析】【分析】
【详解】
自耕农耕种的是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所有权,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是佃农。本题说法正确。13、A【分析】18世纪英国殖民贸易强国,大西洋成为世界航运中心,是世界贸易中心。本题正确。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和斗争性,故题干表述正确。15、A【分析】官营手工业是政府集中最优秀工匠进行集中经营,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本题正确。1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故题干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2分)17、略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准确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人数区域分布;社会影响等角度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政府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成因。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恩利,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社会领导层变化的角度说明新变化;第二小问的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经济结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解析】(1)特点:人数多且成份复杂;区域分布广;远超前代;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繁荣;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影响等。
(2)新变化:社会领导阶层由旧的绅士逐渐发展为新旧士绅;新知识分子和富商并重。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冲击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引导了社会潮流等。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德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可见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体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要一分为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解析】例:
信息: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
历史现象:体现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评论: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于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总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19、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世界认知框架逐渐走向崩溃”可归纳出传统的世界认知框架受到冲击;根据材料“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可归纳出西学传播的影响;根据材料“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趋新之士;已经能较为准确地看待中西历法的差异”可归纳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料“在这一转变中,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可归纳出国人认识的深入等。
(2)特点:根据材料“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可归纳出政府主导制定;根据材料“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可归纳出受日本侵华影响;根据材料“进而在日常生活世界促成对时间应用的精细化;标准化与社会化”可归纳出应用的精细化、标准化与社会化等。
(3)影响:根据材料“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使时间规划有明确的标准、影响民众的生活及对社会时间观念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传统的世界认知框架受到冲击;西学传播的影响;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国人认识的深入等。
(2)特点:政府主导制定;受日本侵华影响;应用的精细化;标准化与社会化等。
(3)影响:使时间规划有了明确的标准;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对社会时间观念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等。20、略
【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95—1913年间“经济之所以发展迅猛”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出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即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二是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小。
(2)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主要突出主张变法之类的答案即可,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要从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即可,例如教育方面要突出兴办新式学堂。【解析】(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外资企业大幅增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实业。
③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纷纷“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特点:①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②行业上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2)变化: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
努力:支持梁启超等人士开展维新活动(或全面介入湖南的维新运动),兴办实业和新式学堂五、论述题(共3题,共12分)21、略
【分析】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1:根据材料“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可概括观点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控制他国内政外交;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等方面思考作答。然后可从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等方面总结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例2: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可概括观点为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根据该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加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利用国家主权制定维护其利益的政策;推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观点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
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
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
结论: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两个阶段的女性职业统计图可以看出,图1中工农所占的比重较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树立劳动者形象的需要以及阶级斗争思想的存在有关;图2中工农比重降低,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阶级斗争思想淡化和女性身上革命色彩的褪去有关。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在大幅提高,这与妇女社会地位提升、女性教育的稳步发展、男女平等观念的被普遍接受和社会主义建设客观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有关。根据图示内容选择另外的变化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信息。
说明。
1
工人与农民所占比重大幅度降低。
图1工农所占比重高。工农民主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树立劳动者形象的需要;阶级斗争思想的长期存在。图2工农比重大幅降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阶级斗争思想逐渐淡化,女性身上的革命色彩退去;
2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女性教育的稳步发展;男女平等观念被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建设客观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
3
女性领导比重大幅度提高。
妇女政治地位提高;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4
除工农外;其他职业均有提升,女性的职业更加多样。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为妇女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条件;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妇女更加独立,全面参与社会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要时刻围绕“环境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在阅读材料中结合联系所学知识,如“环境阻隔”可结合所学的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形成条件,“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可结合所学的新航路开辟,“疾病的传播”可想到全球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等,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份三月份装修合同墙漆色差判定标准与赔偿机制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参考试题(附答案)
- 计算机二级考试知识图谱试题及答案
- 口腔诊所后勤人员年度总结
- 幼儿园德育工作年终总结
- 2025深圳的劳动合同模板
- 高中学业规划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民间个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材料采购合同样本
- ppp项目合同标准文本6
- 2025年浙江宁波奉化区农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百强校】【黑吉辽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三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哈三中一模)语文试卷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原卷版)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试题及答案(5套)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外周灌注指数PI
-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NB/T32044-2018)中文版
- 小学生竞选班干部ppt
-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写作练习纸
-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