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东北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有利于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3、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日本人多地少,农业注重农业生物技术C.两国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4、下列区域间的边界相对明确的是()A.行政区B.干湿地区C.气候区D.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5、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这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可变性6、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哈尔滨市②季风气候区③北温带④三江平原A.①B.②C.③D.④7、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共和盆地⑥青海省共和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⑥D.①⑤⑥8、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9、产业梯度主要是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梯级状差距;中介是指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关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B.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技术导向型C.中介不包括家乡投资、人际关系、基础设施、政府合作等D.产业梯度只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区域内部不存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对世界的影响。

纽约是全球的________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11、流域特点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__________强、关联度高12、区域的发展要求。

。区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____

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____

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____

13、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___。14、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15、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a.按____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b.按____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完成下列填空。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____。

(2)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____对应。

(3)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____的区域。17、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

农业_________;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a.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_________中出现利益冲突。

b.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8、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流域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_____)A.正确B.错误19、湿地属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在干旱地区没有分布。(_____)A.正确B.错误20、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1、黄土高原东临太行山,西接日月山,南俯长江,北靠秦岭____A.正确B.错误22、长江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发电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_____)A.正确B.错误23、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____A.正确B.错误24、珠三角地区由于在发展之初缺乏城市规划,因此导致重复建设现象突出。(_____)A.正确B.错误25、日韩及欧美汽车制造企业到中国兴办汽车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8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布库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是嫩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多布库尔河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山势平缓,流经区域森林、灌丛、湿地面积广大。2020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文专家李教授的指导下,对多布库尔河开展了流域水文环境考察活动在该河下游最大的古里水文站了解到多布库尔河水草丰富,多滨河湿地,对径流影响显著。下为水文站提供的多布库尔河流域(左图示意)和2013年多布库尔河6~9月径流变化(图13示意)资料。李教授告诉研学小组,右图反映了有无湿地情境下多布库尔河的径流量变化,Dwet指数表示湿地对径流影响程度的大小。

(1)研学小组考察时发现多布库尔河水体透明度高。说明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2)研学小组运用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研究湿地对多布库尔河的影响。分析滨河湿地对多布库尔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3)研学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9月份D值为正且特别大。从水源补给的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绿洲大多是在荒漠或自然绿洲的基础上,通过人类干预、改造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位于天山北坡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亚洲中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工绿洲。1950年前,流域內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经济水平较低;1950年后,通过流域规划和整治,在扇缘及平原区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以农业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不断扩张;1978年后,玛纳斯河流域的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工业迅速发展。下图示意1949年-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范围的变化情况。

(1)据图描述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范围的变化特点。

(2)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范围发生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请为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5.1: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材料三:“四大经济圈中某中心城市区域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图)。(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

(2)指出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分析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简要分析T5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地的空间变化趋向及其形成原因。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河北省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左图中椭圆圈定区域)是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化湿地等组成的复合型内陆湿地,素有“京津水塔”之称。它是我国三条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也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九曲十八弯的闪电河像温柔的母亲滋养着坝上这片美丽的大草原(右图)。近年来,当地政府先后实施了禁牧、节水、水源补给等保护性措施,加快湿地生态修复。

(1)依据图文信息推测闪电河湿地公园气候类型。

(2)部分候鸟每年会从蒙古东方省飞到鄱阳湖越冬;秋季途经闪电河湿地,在这里停歇。春季,北方气温逐渐回暖后,它们在此养足精神,便返回到蒙古繁殖地。为什么闪电河湿地公园会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和“天堂”。

(3)如果图中河流多为嵌入式曲流(高原曲流),说出影响其形成的可能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资源消耗量大,经过多年开采,石油资源开采量下降,故①正确。大面积的开垦荒地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故②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故③错误。老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悠久,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④,故选B。2、A【分析】【分析】

【详解】

因传统工业需改造;所以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A正确;而因煤;石油资源丰富,禁止开采煤炭、石油,会导致能源短缺,发展核能造价高,核废料处理困难,B错误;应以重工业为主,合理发展轻型工业,C错误;本区资源丰富,因立足本地资源,D错误。故选A。

【点睛】

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3、B【分析】【分析】

【详解】

考查日本和英国农业;熟悉日本和英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A错误;日本人多地少,地形以山地为主,可耕地面积比重较小,因此在农业发展中,注重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B正确;日本矿产资源缺乏,C错误;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D错误。故选B。

【点睛】4、A【分析】【分析】

【详解】

行政区域之间的界线明确;A正确;自然区域之间的界线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气候区;干湿地区属于自然区域,BC错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是自然分界线,D错误。故选A。

【点睛】

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有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即边界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5、C【分析】【分析】

【详解】

从地形上来看东北有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又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表现了区域由高到低的层次性,高一级的区域和低一级的区域间呈镶嵌关系,故C正确。排除ABD

【点睛】

区域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地表任何区域都可与同等级若干区域共同组成更高一级的区域(最高级区域为整个地球表层区域);同时区域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低一级的区域。各级区域间呈镶嵌关系。区域分等级是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等级的区域,其结构;内外部联系及相应的研究手段均有不同。如自然区域的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小区→景观→地方→限区→相,工业地理区域(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工业基地→工业枢纽→工业城镇→工业区→工业点等。

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性其实是与区域内部的同一性并列提出来的。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就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地球表层作为最大的区域,其内部各组分间是相互联系的。如由于气候的转暖,第四纪冰川退却,从而引起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洋海的变化;在陆地上引起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的变化,以及植物和动物向极地移动等。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区域组分的相互联系还形成了区域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不是组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高于其上的一种新功能。表现在区域间的联系上(物质、能量流动)。如一流域内的水土平衡,不只决定于流域气候或植被、岩性,而是决定于它们的共同作用。

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通常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在其中心区域典型地段表现得最清楚、最完善,但到分区的边缘,其特征就慢慢地与相邻区域的特征融合起来。因此,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具有模糊性。即使最显著的界线——海岸线,也因潮水的涨落而变动。严格划定的国界,从漫长的历史进程来看,也是变动的。可变性的另一面,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另外,任何自然区划的指标数值总是根据一定的时间长度统计而来的,若时间长度发生变化,统计所得数值就会随之不同,地理界线即会产生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6、A【分析】【分析】

【详解】

哈尔滨市属于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季风气候区属于气候区,北温带属于热量带,三江平原属于地形区,这三类区域都没有明确的边界。故选A。

【点睛】7、C【分析】【详解】

区域有一定的界线;自然要素的变化具有过渡性,因此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共和盆地是自然区域,一般没有明确界线,②、③、④、⑤不符合题意;行政区、青海省共和县是人为划分的行政区,有明确界线,①、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限,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它区域有所区别.其中除行政区划有明显的分界线以外,其它区域划分的分界线都是模糊的。8、A【分析】【分析】

【详解】

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产值的增长相对缓慢;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利用当地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9、A【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应该是技术;②东部集中,中部地区较少,西部缺乏,西部地区资金缺乏,东部地区相对资金充足,说明是资本;③东中部集中,西部少,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④东部少,中西部多,东部能源相对较少,代表的产业要素是能源,A正确;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B错;中介是指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所以家乡投资、人际关系、基础设施、政府合作等均可能属于中介,C错;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产业梯度在区域内部依然存在,D错。故选A。

【点睛】

该题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需要注意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优势产业要素也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占有优势,就我国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但资源禀赋较好,资源要素占有优势。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物流枢纽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整体性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类活动活动方式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相互促进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范围。

(2)相对一致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然特征人文特征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高低。

(2)较大尺度。

(3)较小尺度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灌溉。

(2)水质保护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8、√【分析】【分析】

【详解】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比如;流域的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地资源,地形地势,河流流向等决定了利用程度的高低和利用方式的差异。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干旱地区的河流、湖泊也属于湿地资源。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本题叙述错误。

【点睛】21、×【分析】【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所以该说法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恰位于长江峡谷区的末端,使其能有效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能直接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67%。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点睛】23、√【分析】【分析】

【详解】

珠三角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使得珠三角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故该说法正确。

【点睛】24、√【分析】【分析】

【详解】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定位重叠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其内部重复建设较多;产业结构同构问题严重、经济合作深入不足等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城市彼此之间的整合不足,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地位虽然凸显,但广州也仅仅局限于点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拓展和辐射作用,从而限制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延伸,降低了中心功能,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缩小。判断正确。

【点睛】25、×【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日;韩、欧美汽车制造企业来中国兴办汽车厂;最主要是看中了中国潜在的汽车市场,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

(1)多布库尔河水体透明度高;说明该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湿地面积大,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由图可以看出,该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小,河流流速较慢,以上因素使得河流含沙量小,再加上该区域人口稀少,排放的废弃物少,对河流的影响小。因此该河水体透明度较高。

(2)有湿地的情况下;径流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丰水期(如8月),湿地能削减洪峰,调节径流;在枯水期(如9月),湿地为河流提供水源补给,从而稳定径流。注意材料信息在水文站了解到这条河水草丰富,多滨河湿地,对径流影响显著,水体透明度高。所以湿地不但对河流径流量产生影响,其丰富的水草还可以拦截泥沙,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东北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此时多布库尔河流域降水多,河流处于汛期,此时湿地的蓄洪功能较强,湿地蓄积了大量水体;进入9月,降雨减少,河流逐渐退水,水位下降,低于湿地水位,此时湿地对河流的补给强,汛期湿地蓄积的水在9月大量补给河流,所以湿地对径流的增强作用显著,9月份D值为正且特别大。

【点睛】【解析】(1)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流速缓慢,流水侵蚀弱;流域内森林;湿地面积广大,含沙量小;流域内人口稀少,排放的废弃物少。

(2)湿地在丰水期;削减洪峰,调节径流;湿地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稳定径流;湿地水草丰富,拦截泥沙,净化水质。

(3)7、8月,多布库尔河河流进入汛期,湿地储水量大;9月为夏汛退水期,河流水位快速下降,低于湿地水位;湿地储水大量流向河道,补给河流;因而湿地对径流的增强作用显著。2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1949年-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范围的变化情况示意图为情境;并结合相关资料,考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范围的变化特点;原因及今后发展的合理建议。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1)

依据图文信息:“1950年前;流域內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到1949年,玛河流域屯垦的规模小,人工绿洲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扇水源条件;土壤条件较好的小块地域,面积小,较分散;“1950年后,通过流域规划和整治,在扇缘及平原区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利用丰富的宜农荒地,开荒造田,建立新绿洲。在发展方向上沿山前冲洪扇与旧绿洲(1950年以前的绿洲)并行向河流下游扩大,2006年,人工绿洲大多连成一片。所以,自1949年至2006年,近60年,人工绿洲面积成倍扩大人,分布范围向北扩张。

(2)

建国初期的移民屯垦在绿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制定的“屯垦戍边”的政策,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并吸纳来自内地支边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流域内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以农业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不断扩张;1978年后,玛纳斯河流域的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工业和交通发展迅速,人工绿洲的二、三产业快速崛起,城镇面积越来越大,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读图分析可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发展过程与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是紧密结合的。在以后的发展中人工绿洲规模仍受到流域水资源的限制,所以应合理控制人工绿洲规模;同时,水资源要实现高效利用,流域内应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全流域的统筹规划,完善水利基本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了新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为了实现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应该依靠繁荣人工绿洲的物质、经济和技术促进山区和荒漠生态经济系统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山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防控沙漠化对绿洲的威胁,建立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解析】(1)1949年;人工绿洲面积小,较分散(或碎片化严重);2006年,人工绿洲面积大,大多连成一片;1949年-2006年,人工绿洲面积增大,分布范围向北扩张。

(2)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农业发展快;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和交通发展迅速,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3)控制人工绿洲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28、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为背景;考查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重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发展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读析图文及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

(1)从材料二中的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共同特点是第一;三产业比重都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高效益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多是三、二、一模式,所以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由材料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可知,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保技术水平低,产生的环境污染较严重等。

(3)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三大产业中一般是工业能耗较高,工业中重工业能耗比轻工业要高,珠三角以轻工业为主,长三角重工业比重较大。

(4)依据材料三;随时间由T1-T5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