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8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首先占领秦朝都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2、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分封制。下列朝代也实行过分封的有()

①西汉②东汉③西晋④东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是()A.北伐战争B.挺进大别山C.红军长征D.转战陕北4、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宝带桥B.赵州桥C.玉带桥D.黑龙潭桥5、右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A.马陵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6、“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你知道这种制度开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时期D.秦朝7、元朝的建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武则天C.

忽必烈D.

松赞干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相关链接(每题1分,共8分)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2.相传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是——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4.西周初年,周天子为巩固统治采用的“授民授疆土”的政治制度是——5.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6.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水利工程是——8.齐桓公为称霸诸侯,提出的对外活动口号是——9、观察战国七雄的示意图。

填出A;B、C、D对应的国名。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10、观察右图;将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右图的方框内。

A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B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C城濮之战中被打败的国家11、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____。1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的历史时期推广的历史时期推广使用的影响________本格不必填写本格不必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的是______,______的诗反应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具有“诗史”之称,______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有着“画圣”之称。14、A.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1)坚持抗元,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3)他主持编写“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他是_________________。B.西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1)唐朝时称西藏为_________________。(2)元朝时的设置标志着西藏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_______________。(3)清政府设置的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的官职是_____________。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1)唐朝农民创制的新型农业灌溉工具是_____________。(2)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优良品种_____________,提高了粮食产量。(3)成书于明朝,其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的大型农书_____________。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2)___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3)北京的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5、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______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______(判断对错)17、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监督西藏地方事务。______(判断对错)18、公元前1046年周军和商军在涿鹿大战,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19、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20、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要了解他可以通过《道德经》。()2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传播至世界各地,影响深远。

。A.正确B.错误22、都江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4题,共8分)23、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灵渠这一水利工程。上述说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24、如图是泉州风景胜地老君岩;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25、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6、东周时期,一些重要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晋国、楚国等仍然存在,说明西周时期传承下来的宗法制分封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3题,共12分)27、为人民做贡献的;人民就会记住他。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他们相对应的名言;功绩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

28、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29、连线题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10分)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晋文公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纸上谈兵项羽破釜沉舟赵括评卷人得分六、改错题(共4题,共8分)30、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叫它“铭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它“甲骨文”。______。(判断对错)31、“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说明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______(判断对错)3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改正:【】(2)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改正:【】(3)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改正:【】(4)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黄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改正:33、明代吴承恩《大唐西域记》是一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______(判断对错)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占领秦朝都城,秦朝灭亡.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刘邦的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解析】【答案】D2、C【分析】历史上西汉和西晋也曾大封同姓为诸侯王;但也都引发国诸侯王国的混乱.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和西晋曾大封同姓为诸侯王.【解析】C3、C【分析】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到的事件为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到的事件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这些都是红军长征路上所遇到的艰险,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一一克服。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史实。

本题考查长征的知识点。【解析】C4、B【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唐建筑艺术的认识;隋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尤其是桥梁工程成就突出,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隋朝时期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七百多年后,欧洲才建立类似的桥梁,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唐都长安也是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些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5、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试图能力,应加强训练。6、C【分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开始于战国时期.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解析】【答案】C7、C【分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故选:C。

本题以元朝的建立者为切入点;考查元朝的建立。

本题以元朝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解析】1.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解析】【答案】1.炎帝和黄帝2.嫘祖3.禹4.分封制5.禅让制6.司母戊鼎7.都江堰8.尊王攘夷9、略

【分析】战国位置按口诀记: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对应图示可知,A:秦;B:魏、C:齐、D:楚。

故答案为:

A:秦;B:魏、C:齐、D:楚。

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示意图的识记。

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示意图。【解析】秦;魏;齐;楚10、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是齐国;地处今天的山东省地区。故最右边的方框填A.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地处今天陕西省等地区。故最左边的方框填B.城濮之战中被打败的国家是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故最下边的方框填C。

故答案为: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由于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是齐国;地处今天的山东省地区。故最右边的方框填A.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地处今天陕西省等地区。故最左边的方框填B.城濮之战中被打败的国家是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故最下边的方框填C。

故答案为:

1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三子目武王伐纣中的内容:“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可知,故填瓦。考点:武王伐纣【解析】【答案】瓦12、耒耜河姆渡时期。

(距今七千年前)铁农具春秋战国牛耕至迟春秋末年战国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分析】【分析】考古;史料等都是获得历史的重要来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物等考古资料的信息提取能力。材料中,学生可以获取的有生产工具的变化,有石制、骨制、木质、铁制等,甚至出现了牛耕,结合所学可知,早在原始农耕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骨制、木制的耒耜;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最迟到春秋末年,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点评】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13、略

【分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的诗反应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具有“诗史”之称。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

故答案为:

李白;杜甫;吴道子。

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和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李白;杜甫和吴道子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诗和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李白;杜甫;吴道子14、略

【分析】A.(1)本题考查文天祥抗元朝。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故填写:文天祥。(2)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元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故填写:忽必烈。(3)本题考查《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填写:司马光。B.(1)本题考查吐蕃民族。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朝时称西藏为吐蕃。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也很高。故填写:吐蕃。(2)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理。元政府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填写:宣政院。(3)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理。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故填写:驻藏大臣C.(1)本题考查唐朝的农具。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填写:筒车。(2)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故填写:占城稻。(3)本题考查《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名著,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故填写:《农政全书》。D.(1)本题考查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故填写:洛阳。(2)本题考查明长城。为了加强军事防御能力,明朝大规模的修建长城,达到完善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故填写:明长城。(3)本题考查故宫。明成祖的时候,修建了北京城,城的中心是紫禁城,今称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填写:故宫(紫禁城)。【解析】A.(1)文天祥。(2)忽必烈。(3)司马光。B.(1)吐蕃。(2)宣政院。(3)驻藏大臣。C.(1)筒车。(2)占城稻。(3)《农政全书》。D.(1)洛阳。(2)明长城。(3)故宫(紫禁城)。1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分析】依据所学;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故答案为: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本题以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解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解析】×17、√【分析】1727年;清朝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驻藏大臣的设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驻藏大臣的设立。【解析】√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王伐纣的史实。公元前1046年周军和商军在牧野大战,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解析】【答案】×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朝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解析】【答案】错20、×【分析】【分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与《道德经》。经》。21、√【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传播至世界各地,影响深远。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22、√【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四、辨析题(共4题,共8分)23、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分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而题干所说的“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不是灵渠。故答案为: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24、错误: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理由(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理由(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分析】【分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故答案为:错误: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理由(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理由(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老子成就的知识点。2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之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的评价。26、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分析】【分析】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反而依附大的诸侯国。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争斗不断。由此可见: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社会特征。五、连线题(共3题,共12分)27、【分析】【分析】岳飞;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他精忠报国,名垂千古。鉴真,唐朝僧人,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传经授道,僧俗共仰。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抗击倭寇,虎炳千秋。郑成功,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他收复台湾,光照史册。

【点评】本题考查了岳飞,鉴真,戚继光,郑成功的相关史实。2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晋文公曾流亡楚国,城濮之战时,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战国时,赵国的赵括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长平之战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纸上谈兵来源于此;吴越争霸时,勾践战败在吴国受到种种屈辱,回国后,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添尝,自问到:“你忘了亡国之耻了吗”,最后终于灭掉吴国;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几万人与秦军30万人在巨鹿大战,项羽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不留退路,最后大败秦军。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答案】2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晋文公为了报答楚王的收纳之恩,许诺如果晋楚交战,“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终于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成语中的历史史实【解析】【答案】退避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纸上谈兵——赵括;破釜沉舟——项羽六、改错题(共4题,共8分)30、略

【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钟鼎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甲骨文;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