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3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开始经状态到达状态其图像如图所示,三个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用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平均次数;则()

A.B.C.D.2、下列关于液体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B.液体表面张力使其体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C.毛细现象表现为: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3、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图中A、K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b、c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K间的电压U,得到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弱些,b光频率最大B.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弱些,b光频率最小C.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强些,b光频率最大D.单色光a和c的频率不同,且a光更强些,b光频率最小4、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a点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合外力表现为引力,且为数值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在a势能最小B.乙分子在b点动能最大C.乙分子在c点动能最大D.乙分子在d点势能最小5、下列核反应属于衰变的是()A.B.C.D.6、关于核反应的知识,下列说正确的是()A.是聚变方程B.核反应方程是U核裂变的许多核反应中的其中一个C.一个静止的硒核发生衰变,反应生成粒子的总质量等于硒核的质量D.X是中子7、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等于时,分子势能最小C.在r由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D.在r由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的一种裂变可能为C.核反应属于原子核聚变D.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遏止电压就越大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锌的逸出功是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B.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C.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的激发态D.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能间接地反映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一种物质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要增加C.液体能够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11、夏季,长春市的天气温差比较大,充足气的车胎经过正午阳光的暴晒容易爆胎。若车胎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爆胎前车胎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爆胎过程时间极短。关于车胎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胎前随着气温的升高,车胎内气体压强增大B.爆胎前随着气温的升高,车胎内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爆胎过程中,车胎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D.爆胎过程中,车胎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12、下列过程,可能发生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对外做功,同时内能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对外做功,同时内能减少C.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吸热,内能减少D.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放热,内能增加13、用r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表示两分子间的势能,当时两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时,随r的增大而增大B.当时,随r的增大而增大C.当时,随r的减小而增大D.当时,随r的增大而减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一个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大B.空气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1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截止电压分别为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和.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一定有B.若则一定有C.若则一定有D.若则一定有16、如图所示,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静止在P点,该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放出一个氦核()和一个新核,它们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其轨迹均为圆弧,半径之比为重力、阻力和氦核与新核间的库仑力均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0B.可能的核反应方程为C.氦核和新核动量大小之比是D.衰变前核的质量等于衰变后氦核和新核的总质量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在黄绿光附近辐射最强,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B.氘核分离成质子与中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就是氘核的结合能C.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闭在气缸内。通过外界因素改变缸内气体的状态,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再从状态C回到状态A,其体积的倒数与压强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与横轴平行,BC与纵轴平行。AC的连线过坐标原点。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____(填“吸热”“放热”或“绝热”);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个数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_______地从低温物体传到_______温物体,阐述的是传热的_______性。20、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___________方式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靠___________方式改变手的内能。22、在天宫课堂第二课“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为分子热运动是___________(选填“自发”或“不自发”)的。2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由分子力做功情况决定,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现有两分子相距为r,已知为两分子引力和斥力相等时的距离,当时,分子力表现为______,当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______,当时,分子力表现为______,当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______。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20分)24、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5、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6、(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反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

(2)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近似处理。以下这些处理属于科学近似的有:___________。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将油酸溶于酒精,配置成油酸溶液D.在水面上撒痱子粉。

(3)实验中,用的纯油酸配制成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滴管取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n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则:

①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是___________cm。

②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滴的___________。

A.摩尔质量B.摩尔体积C.体积27、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为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2mL,用量简测得1mL上述溶液为10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油酸薄膜的轮廊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5cm,油膜所占方格数约为130个,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_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m(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及DIS实验系统来探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气体的体积可由注射器刻度直接读出,气体的压强由图中压强传感器等计算机辅助系统得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同学在做本实验时,按实验要求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缓慢推动活塞,使注射器内空气柱从初始体积减为实验共测出五组数据,每次体积值直接从注射器的刻度读出并输入计算机,同时由压强传感器测得对应体积的压强值。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序号(组)1234520.018.016.014.012.01.021.131.381.451.68

以上测量数据可能错误的是第___________组;

(2)乙同学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图线不过坐标原点,则图中C代表_________。

(3)丙同学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出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的上端出现了一小段弯曲,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压缩气体,记录4组注射器上的刻度数值V,以及相应的压强传感器示数p。在采集第5组数据时,压强传感器的软管脱落,重新接上后继续实验,又采集了4组数据,其余操作无误。绘出的关系图像应是___________。

A.B.

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AB.根据

以及3点的P、V关系可知

故AB错误;

CD.A、C两点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则碰撞的频率减小,则从A到B温度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则碰撞的频率减小,则从B到C依据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

【详解】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故B错误;

C.毛细现象表现为: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故C正确;

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故D错误。

故选C。3、C【分析】【分析】

【详解】

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可知,ac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b光的截止频率,根据

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a光、c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b光频率最大;当a、c光照射该光电管,因频率相同,则a光对应的光电流大,因此a光子数多,那么a光的强度较强。

故选C。4、C【分析】【详解】

由题意可知,从a到c,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说明乙分子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加速,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大;从c到d,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说明乙分子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减速,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动能减小,所以分子在c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5、A【分析】【详解】

A.核反应方程是天然放射现象,属于衰变;A正确;

B.核反应方程是天然放射现象,属于α衰变,B错误;

C.核反应方程是人工核反应,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C错误;

D.核反应方程是属于重核的裂变反应,D错误。

故选A。6、B【分析】【详解】

A.是元素人工转变方程;不是聚变方程。A错误;

B.核反应方程是U核裂变的许多核反应中的其中一个;B正确;

C.衰变放出能量;质量发生亏损,C错误;

D.根据核反应过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则X是粒子;D错误。

故选B。7、B【分析】【分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分子间距离为r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r2为平衡距离;

A.r2是分子的平衡距离,当r1<r<r2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r2时分子力为引力;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r=r2时,分子间势能Ep最小;故B正确;

CD.在r由r1增大到r2的过程中,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由r2继续增大的过程中;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8、C【分析】【详解】

.根据公式知,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的一种裂变可能为

B错误;

C.核反应

属于原子核聚变;C正确;

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光强无关,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D【分析】【详解】

A.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种不同频率的光;A错误;

B.从能级向基态跃迁时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大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B正确;

C.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的激发态需要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即氢原子需要吸收恰好的光子能量才能完成跃迁;C错误;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的能量,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可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D正确。

故选BD。10、A:E【分析】【分析】

【详解】

A.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能间接地反映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A正确;

B.一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这是一种统计规律,可能有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要增加,有的反而要减少,B错误;

C.液体能够流动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无必然联系;固体有固定形状也与固体间分子作用力无必然联系,C错误;

D.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D错误;

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E正确。

故选AE。11、A:B:C【分析】【分析】

【详解】

AB.爆胎前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车胎内气体吸收热量,压强增大,内能增大,故AB正确;

CD.爆胎过程时间极短;气体来不及与外界热交换,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则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12、A:B:D【分析】【详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做功和传热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ABD。13、A:D【分析】【详解】

AC.当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项正确,C项错误;

BD.当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B项错误,D项正确。14、B:C:E【分析】【详解】

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对单个的分子没有意义,所以温度越高,平均动能越大,平均速率越大,不是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

B.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

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故分子势能增大,故C正确;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气压较低的缘故.故D错误;

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故E正确。

故选BCE。15、B:C【分析】【详解】

AB.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又由动能定理有当时,A错误,B正确;

C.若则有C正确;

D.同种金属的逸出功不变,则不变;D错误。

故选BC。16、A:C:D【分析】【详解】

C.由于放出氦核()和新核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

所以氦核和新核动量大小之比是故C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AB.由于放出的氦核()和新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解得

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与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成反比,所以有

则新核所带的电荷数为90,由于核反应过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2,所以可能的核反应方程为

故A错误;满足题意要求;B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D.因为衰变过程有能量释放;所以衰变前核的质量大于衰变后氦核和新核的总质量,故D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故选ACD。17、A:B:D【分析】【分析】

【详解】

A.太阳辐射在黄绿光附近辐射最强;而人眼也对黄绿光最敏感,A正确;

B.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会放出的能量或者氘核分离成质子与中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就是氘核的结合能;B正确;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那么热核反应时要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它们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库仑斥力而聚变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核,即高温能使轻核克服库仑斥力而聚变,而不是克服核力而聚变,C错误;

D.轻核的聚变过程中亏损的质量比较大;根据质能方程可知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详解】

[1]由可得

斜率的倒数和温度成正比,根据图像可知,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不对外做功,气体温度减小,内能减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向外界放热;

[2]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小,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个数减小;

[3]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斜率不变,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解析】放热;减小;不变;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发高方向20、略

【分析】【详解】

[1][2]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增大,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但在实验的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所以实验气体的内能不变。【解析】①.增大②.不变21、略

【分析】【详解】

[1]双手不停地搓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靠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2]向手上呵气,热量会从口中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解析】做功热传递22、略

【分析】【详解】

[1][2]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为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解析】不能自发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当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4]当减小分子间距时,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解析】①.引力②.增加③.斥力④.增加四、作图题(共2题,共20分)24、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5、略

【解析】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