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A.B.C.D.2、(2014·宁波)“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A.h1>h2h2>h3B.h1>h2h2<h3C.h1<h2h2=h3D.h1<h2h2<h33、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B.预防传染病,不回收塑料制品C.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4、对比试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课本中所设计的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对比试验的是()

​A.铁钉锈蚀试验B.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D.小花用紫色的石蕊探究CO2和水反应的实验5、引起传染病的是()A.病原体B.组织损伤C.细胞病变D.遗传6、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凝固D.先汽化,后液化7、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操作方法AN2(O2)燃烧硫粉BCaO粉末(CaCO3)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CNaOH溶液(Ca(OH)2)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D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A.AB.BC.CD.D8、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A.B.C.D.9、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环保1.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2.生活污水净化处理B.

安全1.化学药品妥善处理。

2.发生火灾及时逃生C.

化工1.工业用盐代替食盐。

2.工业酒精勾兑假酒D.

生活1.人走关灯节约用电。

2.一水多用节约用水A.AB.BC.CD.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__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1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大____运输____白细胞____细胞核,比红细胞大____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很小较多____12、如图所示的杠杆是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图中O为支点,F1的力臂为l1,F2的力臂为l2,当杠杆平衡时,F1与F2定量的关系式为____。

13、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14、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使手发热,是通过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捧暖水袋,使手变暖是通过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炎热的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____的原因(选填“吸热”或“放热”)15、建立微观和宏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也让我们感受到化学微观世界的浪漫与奇妙.

(1)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请按示例补充完成图中B、C图对应横线上的内容,并画出D中的微观示意图____.

(2)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则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是____(按“反应物→生成物”的顺序,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3)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反应中钠原子或氯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是____.

(4)由上总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16、如图是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____能,且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之一,能量的单位是____

17、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____。1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两个斜面的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则F1____F2,W1____W2,η1____η2.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9、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4题,共36分)20、(1)如图甲是一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画出吊灯所受力的示意图;

(2)请按照图乙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1、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直木棒一端支在地面上,O为支点.

请画出木棒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请画出使木棒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端点P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22、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23、将各种血细胞名称与其形态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①红细胞____A.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a.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②白细胞____B.有细胞核,体积较大b.止血;凝血。

③血小板____C.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细胞无细胞核c.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富含血红蛋白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3题,共9分)24、(2015•温州)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根据图甲中信息,写出肺胞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所经历的生理活动:________;

(3)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25、“GPS”表示什么?有什么作用?26、已知带动小风扇的玩具电动机两端所加的电压为3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6A.如果所消耗的电能的70%转变为小风扇转动的机械能,则通电3min内可获得多少机械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解答】A的血液是由从分支流向主干;因此A是静脉;

B的血液被送回心脏;因此B是静脉;

C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C是动脉;

D的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

所以能确定为动脉的是C。

故答案为:C2、B【分析】【分析】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甲乙丙之间力的作用大小判断距离间的关系。

【解答】设每个磁环的重力为G,则当甲乙两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甲乙之间的力大小为G,此时所对应的距离为h1;当丙磁环套在乙上方,甲、乙、丙都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丙之间力的大小为G,对应的距离为h3,甲乙之间力的大小为2G,对应的距离为h2,根据磁环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原理可知,h1>h2,h2<h3。故选项B符合题意。3、B【分析】【解答】A;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能防止环境污染,符合环保理念;

B;不回收塑料制品;会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

C;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B.

【分析】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4、B【分析】【解答】A;铁钉锈蚀实验是通过三个装置;同时探究氧气和水两种因素对铁生锈的影响,所以是对比实验;

B、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是一个单纯的实验,无对比实验,故不属于对比实验;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可通过温度、溶质溶剂的种类和量、是否搅拌等对照项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是对比实验,所以是对比实验;

D、用紫色的石蕊探究CO2和水反应实验;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的水使石蕊试液的变化和普通水使石蕊试液的对比分析,是对比实验.

故选B.

【分析】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5、A【分析】【解答】: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故选: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6、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解答】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D。7、D【分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燃烧硫粉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硫,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H)2和NaOH溶液均能过量CO2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CuO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8、D【分析】【分析】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动力作用的位置叫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的位置叫阻力作用点.

【解答】解:由图可知:

ABC三种剪子的支点位于中间轴上;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的两侧,故均不符合题意;

D中的剪子支点位于相连的尾端;动力作用点位于中间位置,阻力作用点位于剪子头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9、C【分析】【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处理方法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药品、火灾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工业酒精含有的甲醇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可防止电池中汞、铜等金属污染环境;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可防止水体污染;故做法均正确.

B;很多化学药品有毒、有害、具有腐蚀性等;需妥善处理;发生火灾及时逃生;故做法均正确.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工业酒精含有有毒的甲醇,不能勾兑白酒饮用;故做法均错误.

D;人走关灯节约用电;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做法均正确.

故选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pH值pH试纸酸碱指示剂小于无加水稀释【分析】【分析】利用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与联系;对此基础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鉴别;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酸碱度则需要使用pH试纸进行测量,根据酸碱度值可判断溶液酸碱性,pH<7时,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要使酸性溶液的pH增大,可通过加水稀释或加碱进行中和的方法。

故答案为:pH值;pH试纸;酸碱指示剂;小于;无;加水稀释11、最多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有少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最少,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看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故答案为:最多;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有;少;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12、省力F1L1=F2L2【分析】【解答】图中所示杠杆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是省力杠杆;F1与F2定量的关系式为:F1L1=F2L2。

【分析】关键是: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13、Cl2+15化学变化Ca(ClO)2+H2O+CO2=CaCO3↓+2HClOC【分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答案为:Cl2;+1;

(2)设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2%x=120kg×0.5%;解得x=5kg.

故答案为:5.

(3)①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故答案为:①化学变化;②Ca(ClO)2+H2O+CO2=CaCO3↓+2HClO.

(4)净化水时;要先通过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在加热煮沸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再次杀菌消毒,又可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故选C.

【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②根据题意,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自然沉降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消毒剂、加热煮沸等措施可以杀菌消毒.14、做功热传递液化吸热【分析】【解答】解:(1)双手摩擦时;双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捧暖水袋,热量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到手上,从而改变了手的内能,使手变暖.

(2)“白气”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冰棍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液化;吸热.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15、A+C→B化合反应2Na+Cl22NaCl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分析】【解答】(1)B中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C中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D中的物质是混合物,应有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见下图:

(2)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则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是:A+C→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NaCl;反应中钠原子或氯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4)由上总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故答为:(1)见上图;(2)A+C→B;化合反应;

(3)2Na+Cl22NaCl;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4)分子;原子、离子.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钠与氯气反应;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分析回答;

(4)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种类分析回答.16、电J【分析】【解答】解: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故答案为:电;J.

【分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具有机械能,风力发电消耗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各种能量的单位都是J.17、无机物【分析】【解答】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不可燃烧,统称为无机物;另一类分子较大,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一般含有碳,可以燃烧,统称为有机物。因此被烧掉的物质是秸秆中储存的有机物,而留下的灰分中主要是不能被燃烧的无机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理解。18、<|=|=【分析】【分析】斜面光滑说明没有摩擦,所以不做额外功.沿斜面AB还是AC匀速拉同一物体,由于其高度相同,由功的原理可知沿斜面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从而可以判断出两次做的功W1和W2的大小关系;继而得到机械效率的关系;

知道斜面长的大小关系;利用W=FL比较拉力关系.

【解答】解:斜面光滑说明没有摩擦;所以不做额外功.

所以把同一物体沿斜面AB和AC分别拉到顶端A,h相同,由W=Gh可知两次做的功相同,即W1=W2;

根据η=×100%,有用功与总功相等,机械效率均为100%,所以η1=η2;

由图可知,LAB>LAC;

而W1=W2;由W=Fs;

所以F1<F2.

故答案为:<;=;=.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9、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四、其他(共4题,共36分)20、【分析】【分析】(1)首先分析吊灯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根据吊灯的状态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从电路图可知,两只灯泡串联,受一个开关控制.21、解:(1)

(2)

【分析】【解答】解:(1)物体的重心在其中心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要使力臂最长;应将力作用在P点,且与杆垂直向上,如图所示:

【分析】(1)物体的重力竖直向下;重心在物体的中心;

(2)要使杠杆使用最省力,应使其力臂最长.22、过力臂L2的左端,作垂直于L2的直线,与杠杆的交点为力F2的作用点,方向斜向左下方,过支点O做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L1,则线段L1为力F1的力臂.如图所示:

【分析】【解答】解:过力臂L2的左端,作垂直于L2的直线,与杠杆的交点为力F2的作用点,方向斜向左下方,过支点O做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L1,则线段L1为力F1的力臂.如图所示:

【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图时要把握住力和力臂的垂直关系.23、C-cB-aA-b【分析】【解答】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淡红色的血红蛋白,肯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功能。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有细胞核。3、血小板:在血液涂片标本中,血小板多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其外形不规则,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答案为:(1)-C-c;(2)-B-a;(3)-A-b。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血细胞的名称、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五、解答题(共3题,共9分)24、(1)神经。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