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重点工程核心技术分章练习及答案
道路工程技术试题库
第1章
单项选取题;
1.最能反映一种都市道路交通设施发达限度指标是(A)
A.道路面积密度B.汽车数量
C.干道网密度D.道路占有率
2.最能反映一种都市交通拥挤限度指标是(D)
A.道路面积密度B.汽车数量
C.干道网密度D.道路占有率
3.棋盘式道路网指是(A)
A,方格网式道路网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自由式道路网D.混合式道路网
3.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道路网构造指是(B)
A.方格网式道路网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自由式道路网D.混合式道路网
3.道路起讫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称为(A)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3.干道总长度与都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B)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3・都市道路用地面积与都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D)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3.道路占有率指是(C)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D.道路面积密度
3.作为街坊线与次干路连接线都市道路是(D)
A.迅速路B.主干路
C.次干路D.支路
3.依照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合用交通量划分,公路级别分为(B)
A.四个B.五个
C.六个D.七个
3.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坡大车辆
数称为道路(B)
A.交通量B.通行能力
C.设计速度D.设计车辆
4.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横断面处来回车辆总数指是道路(A)
A.交通量B.通行能力
C.设计速度D.设计车辆
多项选取题
1.既有道路网构造形式重要涉及(ABCD)
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
C.自由式D.混合式
E.三角式
3.国内都市道路依照在道路网中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及车辆和行人进出
频率分为几大类,分别是(ABCD)
A.迅速路B.主干路
C.次干路D.支路
E.高速路
判断题
1.都市道路网普通是指各种道路在都市总平面图上布局。(V)
2.设计速度是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根据车速。(V)
2.都市迅速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时,必要采用平面交叉。(x)
2.都市迅速路可以与次干路、支路直接相交。(x)
简答题
1与公路相比较,都市道路特点体当前哪些方面?
答:与公路相比较,都市道路具备功能多样、构成复杂,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
别大,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艺术规定高,都市道路
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等特点。
第2章
单项选取题:
3.在平面线形中,使用最多基本线形是(B)
A.直线B.圆曲线
C.竖曲线D.折线
3,在都市某一地区中把一条道路平面位置拟定下来,这项工作称为(A)
A.定线B.选线
C.勘察D.放线
3.由于离心力作用,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使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危险分别是
(A)
A.向外滑移和向外倾覆B.向内滑移和向内倾覆
C.向内滑移和向外倾覆D.向外滑移和向内倾覆
3.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重要不稳定因素是(A)
A.离心力B.横向摩阻力
C.向心力D.汽车牵引力
3.下列关于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说法有误一项是(D)
A.离心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
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
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
28.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关系是(A)
A,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上比关系B.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反比关系
C.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平方成正比关系
D.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平方成反比关系
3.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横向力(D)
A.离心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
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
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
3.缓和曲线形式重要有回旋线、双曲线、三次抛物线等,当前国内普遍采用是
(A)
A.回旋线
B.双曲线
C.三次抛物线
D.以上都不对的
3.都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立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沿旋转
C.绕外边沿旋转
D.绕分隔带边沿旋转
3.都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立超高时宜绕(A)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沿旋转
C.绕外边沿旋转
D.绕分隔带边沿旋转
3.都市道路双幅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立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沿旋转
C.绕外边沿旋转
D.绕中央分隔带边沿旋转
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最短距离称为
(A)
A.停车视距
B.错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超车视距
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开始制动汽车所行使距离称为(A)
A.反映距离
B.错车视距
C.制动距离
D.超车视距
38.S1为反映距离,S2为制动距离,S3为安全距离,则停车视距S大小为(B)
A.S=S1-S2—S3B.S=SI+S2+S3
C.S=SI+S2—S3D.S=SI—S2+S3
3.驾驶员从采用办法开始制动至汽车完全停住所需要距离称为(C)
A.反映距离
B.错车视距
C.制动距离
D.超车视距
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相似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A)
A.同向曲线
B.反向曲线
C.断背曲线
D.复曲线
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不同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B)
A.同向曲线
B.反向曲线
C.断背曲线
D.复曲线
3.下列关于汽车横向力系数与汽车行驶平稳性关系说法对的一项是(B)
A.横向力系数越小,汽车行驶稳定性越差
B,横向力系数越大,汽车行驶稳定性越差
C.横向力系数大小与汽车行驶稳定性无关
D.横向力系数是影响汽车行驶稳定唯一因素
多项选取题
1.道路平面线形重要涉及(BD)
A.竖曲线B.直线
C.折线D.圆曲线
D.波浪线
1.实地放线操作办法重要有(ABC)
A.图解法B.解析法
C.综合法D.逻辑推理法
D,归纳法
1.横向力系数U重要取决于(BCD)
A.汽车牵引力大小B,汽车行驶稳定
C.乘客舒服限度D.汽车运营经济
E,设计车速
1.普通来讲,选取平曲线半径重要考虑因素有(BC)
A.汽车牵引力大小
B.道路级别和它所规定设计车速
C.地形、地物条件
D.汽车运营经济
E.道路交通量
1.平曲线长度涉及(AB)
A.圆曲线长度
B.缓和曲线长度
C.折线长度
D.直线长度
E.竖曲线长度
1.行车视距普通可分为(ABCD)
A.停车视距
B.错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超车视距
E.刹车视距
判断题
1,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具备能以最短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
定特点°(J)
2.普通来讲,定线应尽量注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J)
2.纸上定线就是将图上定好道路中心线精确地移到实地上去。(x)
2.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汽车前轮轨迹半径和后轮轨迹半径相似。(x)
简答题;
1道路平面设计基本规定有哪些?
答:(1)道路平面设计必要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服线形设计总
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原则等关于文献各项关于规定规定。
(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级别设计行车速度。(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
个断面互有关系。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她两个断面在线形上也许浮现问题。
(4)道路平面线形拟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
及绿化、照明等设施布置,因比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关于因素影响,做出恰当解
决。
第3章
单项选取题
46.道路纵断面图上最重要反映两条线是指(A)
A.地面线和设计线B,地面线和水平线
C.设计线和水平线D.地面线和等高线
1.通过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称为道路(A)
A.纵断面B.横断面
C・水平面D.铅锤面
2.纵断面图上表达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标高线称为(B)
A.水平线B.地面线
C.道路中线D.铅垂线
2.工程设计中对中心线各点规定达到高程称为(A)
A.设计高程B.填挖高度
C.原地面标高D.原始高程
2.纵断面上每两个转破点之间连线坡度称为(B)
A.横坡度B.纵坡度
C.最大纵坡D.最小纵坡
2.在有超高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构成矢量和,称为(C)
A.横坡度B.纵坡度
C.合成坡度D.最小坡度
54,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一项是(D)
A.坡长限制重要涉及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导致变坡点过多
C.若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
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
55.在道路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坡段转折处设立缓和曲线称为(A)
A.竖曲线B.圆曲线
C.平曲线D.纵曲线
56.设竖曲线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两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3与R、
E关系为(B
E8E
B.R=/
A.R=
C.R=4E32D.R=8E(i)2
57.己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A)。
rp2R2
A,E=2RB.E=27
C.E=2RT2D.E=2TR2
56.设竖曲线半径为R,竖曲线长度为L,坡度角为3,则三者关系为
(A)。
A.L=RsB.R=Lto
C.3=LRD.R=L+3
57.已知竖曲线长度为L,切线长为T,则两者关系是(A)。
A.T=L/2B,L=T/2
C.T=LD.L=3T
58.坡度差s=i2Tl(‘I,'分别为变坡点先后直坡段坡度值,上坡取“+
下坡取“・”)当3Vo时,设立曲线为(B)。
A.凹曲线B.凸曲线
C.圆曲线D.过渡曲线
58.坡度差3T2Tl(分别为变坡点先后直坡段坡度值,上坡取“+
下坡取当时,设立曲线为(A)e
A.凹曲线B.凸曲线
C.圆曲线D.过渡曲线
68.纵断面设计环节对的一项是(A)
A.准备工作一一标注控制点一一试坡一一调节一一核对一一定坡一一设立竖曲
线
B.准备工作一一标注控制点一一定坡一一调节一一核对一一武坡一一设立竖曲
线
C*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核对定坡调节设立竖曲
线
D.准备工作一一标注控制点一一定坡一一调节一一试坡一一核对一一设立竖曲线
多项选取题
1.道路纵断面可以反映出路线(ABC)
A.走向B.高程
C.纵坡大小D.横坡大小
E,路幅宽度
判断题
1.普通来说,为使道路上汽车行驶迅速和安全,纵坡值应取个某些。(V)
2.纵断面上如变坡点过多,则车辆行驶时司机变换排挡会过于频繁而影响行车安
全。(J)
2.道路纵断面上变坡点可以缓和驾驶疲劳,因而越多越好。(x)
2.凸形竖曲线设立重要目是为缓和行车时汽车颠簸与震动。(x)
简答题:
1.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为什么要控制最大纵坡坡度并进行坡长限制?
答:汽车在陡坡上行驶时,由于用来克服上坡阻力牵引力消耗增长,导致车速
减少,耗油量加大。若陡坡过长,水箱中水会沸腾、气阻,致使行车缓慢,严重时
导致发动机熄火,机件过快磨损,驾驶条件恶化;沿陡坡下行时,由于需屡屡使用
制动器减速而导致刹车部件过热后失灵,引起交通事故。综上所述,对各级道路最
大纵坡及坡长应加以限制。
第4章
单项选取题
1.在垂直道路中心线方向上所作竖向剖面称为(C)
A.道路纵断面B.道路水平面
C.道路横断面D.道路立面
1.公路两端路肩边沿之间距离称为(A)
A.路基宽度B.路幅宽度
C.红线宽度D.路面宽度
1.在都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路面某些,统称为(A)
A.车行道B.机动车道
C.非机动车道D.人行道
1.为了控制合成坡度,当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用(B)
A.大值B.小值
C.中值D.不做规定
1.为了控制合成坡度,当道路纵坡较小,则路拱坡度宜用(A)
A.大值B.小值
C.中值D.不做规定
多项选取题
2.机动车道设计前提条件涉及(ABC)
A,道路设计交通量B,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C.一条车道宽度D.一条车道长度
E,汽车最大时速
2.都市道路横断面依照交通组织特点不同,可分为几种形式,它们是(ABCD)
A.单幅路B.双幅路
C.三幅路D.四幅路
E.五幅路
判断题
I.车行道宽度在理论上是需要车道数和一条车道原则宽度乘积。(V)
2.多幅路横断面范畴内,沿道路纵向设立带状非行车某些称为分车带。(V)
2.非机动车道是专供自行车、摩托车、平板车等行使车道。(x)
2.拟定路拱坡度时,只需要考虑横向排水,与其他因素无关。(x)
简答题:
设计小时交通量拟定办法有哪些?
答:设计小时交通量可以依照如下几种办法拟定:
(1)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2)取“交通量频率曲线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参照其她类似都市规模道路交通资料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依照或参照都市规划资料拟定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5章
单项选取题
1.来自不同行使方向车辆以较大角度互相交叉地点称为(D)
A,交错点B.分流点
C.合流点D.冲突点
1.同一行使方向车辆项不同方向分离行使地点称为(B)
A.交错点B.分流点
C,合流点D,冲突点
1.来自不同行使方向车辆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使地点称为(C)
A,交错点B.分流点
C.合流点D.冲突点
1.在无交通管制叉口,交错点随相交道路条数增长而增长,其中增长最快是
(D)
A.立体交叉点B.分流点
C.合流点D.冲突点
1.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管线相交形式称为(D)
A.交叉B.分流
C.合流D.冲突
1.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管线相交形式称为(D)
A.交叉B.分流
C.合流D.冲突
1.进环合出环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互相交织,互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使路程,
称为(D)
A.交织长度B.交织角
C.环道宽度D.交织路程
多项选取题
2.常用交叉口形式有(ABCDE)
A.十字形B.T字形
C.X字形D.Y字形
E,错位交叉
2.立体交叉重要构成某些涉及(ABCDE)
A.正线B,匝道
C.变速车道D.出口
E.入口
判断题
1.交叉口形式选取时既要满足排水、管线规定,又要与周边地形环境相适应。
(V)
2.立体交叉用空间分隔办法消除或减少交叉口车流冲突,从而提高行车速度。
(V)
2.用地道(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交叉方式称为上跨式立体交叉。(x)
2.道路中心岛设计时,只能采用圆形,不可采用不规则几何形状。(x)
简答题:
1.道路交叉口形式选取规定是什么?
答:(1)既占地面积小又能安全迅速地通过最大交通量;
(2)平面形式、断面构成应符合道路级别、交通量规定;
(3)交叉口立面设计能既满足排水、管线规定,又与周边地形环境相适应:
(4)具备合理交通管理、导流及防护安全等办法。
第7章
单项选取题
1.路基高度取决于(A)
A.纵断面设计及地形B.道路技术级别
C.水文条件D.边坡稳定
1.路基按构造特点可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其中填方路基称
为(A)
A.路堤B・路堑
C.路床D.路面
1.路基按构造特点可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其中挖方路基称
为(B)
A,路堤B,路堑
C.路床D.路面
1.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指标是(A)
A.路基土稠度B.路基士密度
C.路基临界高度D.路基受力状况
1.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最小高度称为(C)
A.边坡高度B.中心高度
C.路基临界高度D.路肩高度[
多项选取题
1.路基重要指标有(ABD)
A.宽度B.高度
C.长度D.边坡坡度
E.纵坡坡度
1.为防止破坏,路基需要满足基本规定涉及(ABC)
A.强度B.整体稳定性
C.水温稳定性D.吸水性
E.防潮性
1.影响路基稳定自然因素普通有(ABCD)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和水文地质
E.道路交通量
1.土质路基干湿类型可分为(ABCD)
A.干燥B.中湿
(:.潮湿D,过湿
E.重湿
判断题
1.路基是路面基本,是道路主体工程。(V)
2.路基在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侵蚀作用下,其强度会发生很大变动。(V)
2,填土高度不大于12m路堤,统称为矮路堤。(x)
2.虽然路基是常年暴露于大自然构筑物,但其稳定性并不受本地自然环境影响。
(X)
简答题:
1.路基强度和路基水温稳定性各分别指什么?
答;(1)路基强度是指在车辆荷载重复作用"对通过路面传布下来压力承受能
力和对变形抵抗能力,规定路基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不产生超过容许限度变形。
(2)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侵蚀作用下,其强度会发生很
大变动。
第8章
单项选取题
1.挡土墙接近回填土一面称为(A)
A.墙背B.墙顶
C.基底D.墙胸
1.挡土墙暴露在外侧一面称为(D)
A.墙背B.墙顶
C.基底D.墙胸
2.仰斜、垂直、俯斜3种不同挡土墙在相似状况下,墙背所受土压力说法对的一
项是(C)
A.仰斜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B.垂直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C.俯
斜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D.垂直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小
1.挡土墙普通采用基本形式是(A)
A,浅基本B.深基本
C.桩基本D.片伐基本
多项选取题
1.依照墙背倾斜方向不同,墙身断面形式分为(ABCDE)
A,仰斜B,俯斜
C.垂直D.凸形折线
E.衡重式
判断题
1.路基高度表达是路堤填筑高度或路堑开挖深度Q(V)
2.路基边坡坡度对的拟定对路基稳定是十分重要。(V)
2.路基地下排水设施重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等。(x)
2.保证路基稳定性,只需做好路基排水,无需对路基进行支挡加固。(x)
简答题:
1.边坡防护目是什么?边坡防护办法有哪些?
答:坡面防护目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影响,
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边坡整体稳定性。
坡面防护办法有植物防护、骨架植物防护、垮工防护和封面捶面防护。
第9章
1.单项选取题
14.石质路基开挖最简朴有效地施工办法是(C)
A.人工施工B.简易机械化施工
C.爆破施工D.水力机械化施工
15.路基施工基本办法中,工效最低是(A)
A.人工施工B.简易机械化施工
C.爆破施工D.水力机械化施工
16.下列关于土质路基施工时,土堤填筑方案说法有误一项是(C)
A.土质路堤填筑方案按填土顺序可分为分层平铺和竖向填筑
B.分层平铺是土质路堤填筑方案基本方案
C.竖向填筑方案相对分层填筑方案,填土更易压实
D.।竖向填筑指沿公路纵向或横向逐渐向前填筑
17.用来推缓陡坡地形,整平场地路基土方施工机械是(A)
A.推土机B.铲运机
C.松土机D.挖掘机
18.对于具备塑性土,影响压实效果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下列各项属于内
因是(D)
A.压实功能B.压实机具
C.压实办法D.土含水量
19.对于具备塑性土,影响压实效果因素起决定性因素是(D)
A.压实功能B.压实机具
C.压实办法D.含水量和土性质
多项选取题
1.土压实过程和成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重要涉及(ABCDE)
A.土含水量B.土物理力学性质
C.压实功能D.压实工具
E.压实办法
1.路基施工办法涉及(ABCDE)
A.人工施工B.简易机械化施工
C.机械化施工D.水力机械化施工
E.爆破施工
判断题
1.路基施工是要把路线和路基设计方案及图纸变为实物。(V)
2.路基边坡坡度对的拟定对路基稳定是十分重要6(V)
2.路基地下排水设施重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等。(x)
2,保证路基稳定性,只需做好路基排水,无需对路基进行支挡加固。(x)
简答题:
1.路基压实原理是什么?
答:路基土是由土粒、水分和空气构成三相体系。三者具备各自特性,并互相制
约共存于一种统一体中,构成土各种物理特性,若三者构成状况发生变化,则土物
理性质亦随之不同°压实路基,就是运用人力与机械办法,来变化土构造,以达到
提高土强度和稳定性目。路基土受压时,土中空气大某些被排除土外,土粒则不断
靠拢,重新排列成密实新构造c土粒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地靠拢,使土内摩阻力和粘
结力也不断地增长,从而提高了土强度。同步,由于土粒不断靠拢,使水分进入土
体通道减少,阻力增长,于是减少了土渗入性。
2.路基压实原理是什么?
答:路基土是由土粒、水分和空气构成三相体系。三者具备各自特性,并互相制
约共存于一种统一体中,构成土各种物理特性,若三者构成状况发生变化,则土物
理性质亦随之不同。压实路基,就是运用人力与机械办法,来变化土构造,以达到
提高土强度和稳定性目。路基土受压时,土中空气大某些被排除土外,土粒则不断
靠拢,重新排列成密实新构造C土粒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地靠拢,使土内摩阻力和粘
结力也不断地增长,从而提高了土强度。同步,由于土粒不断靠拢,使水分进入土
体通道减少,阻力增长,于是减少了土渗入性。
第10章
单项选取题
1.路面抵抗变形能力是指路面(C)
A.强度B.挠度
C.刚度D.耐久性
21.路面构造整体及各构造层抵抗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产生应力及破坏能力是指路
面(A)
A,强度B,挠度
C.刚度D.耐久性
3.路面构造层次中直接与行车和大气相接触表面层次是(A)
A.面层B.基层
C.垫层D.构造层
3.路面构造层次中承重层是(B)
A.面层B.基层
C.垫层D.防水层
2.按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质划分,路面可分为(A)
A.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B.柔性路面、半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C.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柔性路面
D.半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2.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路面构造是(B)
A.柔性路面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D.半柔性路面
3.路面最基本功能是(A)
A1为车辆提供迅速、安全、舒服和经济行驶环境
B.给道路使用者留下美好印象
C.防治路基浮现滑坡、崩塌等病害
D.承受车辆荷载垂直力,并下传给地基
多项选取题
1.与其她类型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具备长处涉及(ABCD)
A.强度高B.稳定性好
C.耐久性好D.有助于夜间行车
E.对水泥和水用量小
判断题
1.路面是用各种材料或混合料,分单层或多层铺筑在路基顶面供车辆行驶层状构
造物。(V)
2.路面是道路重要构成某些,它好坏会直接影响行车速度°(V)
2.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影响,随深度增长而逐渐增强。(x)
2.车辆作用在路面上有静态住用和动态作用两种,其中静态作用重要是水平力.
(X)
简答题
1.不平整路面危害重要体当前哪些方面?
答:不平整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作
用会导致行车颠簸,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驾驶平稳和乘客舒服。同步,振动作用
还会对路面施加冲击力,从而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损坏和轮胎磨损,并增大油料消
耗。并且,不平整路面还会积满雨水,加速路面破坏。
第11章
单项选取题
1.高级别道路沥青路面最重:要破坏形式是(D)
A.沉陷B.车橄
C.推移D.裂缝
1.用来表征路面整体刚度大小指标是(A)
A.路面设计弯沉值B.弯拉值
C.剪切值D,弯剪值
1.由于面层材料组合不当或施工质量差,结合料含量太少或粘结力局限性,使面
层混合料集料间失去粘结而成片散开,称为(C)
A.沉陷B.车撤
C.松散D.裂缝
1.沥青路面设计核心是(A)
A.路面构造组合设计B.沥青用量选取
C.路面宽度拟定D.道路交通量分析
1.沥青路面虽使用时间延续,其使用功能和承载力将(A)
A.不断减少B.不断升高
C.保持不变D.时高时低
1.车辆荷载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时,基本中部细粒材料从接缝和裂缝处与水
一同喷出,板边沿底部浮现脱空现象称为(A)
A.唧泥B.断裂
C.错胎D.推移
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两侧浮现竖向相对位移称为(C)
A.唧泥B.断裂
C.错胎D.推移
多项选取题
1.沥青路面常用损坏模式涉及(ABCDE)
A.沉陷B.车辙
C.推移D.开裂
E.松散和坑槽
1.沥青路面浮现裂缝形式涉及(ABCDE)
A.横向裂缝B.纵向裂缝
C.网状裂缝D.开裂
E,松散和坑槽
1.对路面补强或改建时,需对路基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其内容涉及(ABCDE)
A.路基土质B,填挖高度
C.地面排水状况D地下水位
E.路基干湿类型
判断题
I.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涉及各构造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V)
2.沥青路面在计算层底拉应力时,应考虑模量最不利组合。(V)
2.汽车荷载作用于水泥混凝土板边产生弯拉应力不大于板中产生弯拉应力。
(x)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是由一定厚度水泥混凝土板构成,但不属于大体积工程。
(X)
简答题
1.简述新建沥青路面构造设计环节。
答:(1)依照设计规定,按弯沉和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合计原
则轴次,拟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级别,拟定面层、基层类型,井计算设计弯沉值与
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拟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
设计值。
(3)参照本地区经验拟定几种可行路面构造组合与厚度方案,依照工程选用材料
进行配合比实验,测定各构造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拟定各构造层设
计参数。
(4)依照设计指标采用沥青路面设计程序(HPDS)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划分具备何意义。
答:水泥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它是由一定厚度水泥混凝土板构成,属于大体积工
程,当温度变化时,水泥混凝土板难免会发生热胀或冷缩.昼夜温度变化,使混凝
土板面和板底浮现温度坡差,白天板混凝土板顶面中部形成隆起趋势;夜间当混凝
土板顶面温度低于板底面温度时,会使板周边及角隅形成翘曲趋势,板角隅上翘时,
会发生板块同地基相脱空现象,这些变形会受到混凝土面层与垫层之间摩擦力和粘
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作用,这些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伙用,致使板
内产生较大应力,导致混凝土板产生裂缝或拱胀等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划块设
缝,使板内应力控制在容许范畴内,避免板体产生不规则裂缝。
第12章
单项选取题
1.填隙碎石基层强度形成重要是由于(A)
A.嵌挤锁结作用B.摩擦作用
C.粘结作用D.以上都不对的
1.下列关于适合剂量拟定办法表述对的是(A)
A.石灰剂量二石灰质量/干土质量B.石灰剂量二干土质量/石灰质量
C.石灰剂量二石灰质量+干土质量D.石灰剂量二石灰质量x干土质量
1.用石灰稳定细粒土得到混合料所做成基层称为(B)
A.石灰土基层B.水泥土基层
C.矿渣土基层D.混合土基层
1.基层竣工后验收时,普通取路段长为(A)
A.lkmB.Im
C.lcmD.1mm
判断题
1.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有路拌法和中心站集中厂拌法两种。(V)
2.级配碎石施工时,应避免纵向接缝。(J)
2.石灰稳定土成型后期比成型初期更容易发生干缩。(x)
2.当用水泥稳定细粒土石时,水泥用量越大越好。(x)
简答题
1.水泥稳定类基层拟定作业段长度应综合考虑因素有哪些?
答:(1)水泥终凝时间;
(2)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实度和抗压强度影响:
(3)施工机械和运送车辆效率和数量;
(4)操作纯熟限度:
(5)尽量减少接缝;
(6)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第13章
单项选取题
1.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适当超过集料总量(B)
A.10%B.20%
C.50%D.80%
1.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及山区和
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区等行车速度慢路段,特别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层
次,宜采用(C)
A.稠度小、60oC粘度大沥青
B.稠度小、60oC粘度小沥青
C.稠度大、60oC粘度大沥青
D.稠度大、60oC粘度小沥青
1.普通混凝土沥青混合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焰火鞭炮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畜牧智能养殖场运营管理平台研发考核试卷
- 毛料染色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调研考核试卷
- 矿业项目投资与评估考核试卷
- 电子器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行业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考核试卷
- 环保工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政策支持优化考核试卷
- 图书馆员沟通与冲突解决考核试卷
- 财税法律课程介绍
- 公司备用金管理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大全
- 游泳场所、沐浴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 新编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及岗位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版)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推荐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书分享会模板
-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考试及参考答案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课件】高考英语试卷讲评之七选五课件
- 地下室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 全套可编辑地图
- JJF 1485-2014圆度定标块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