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_第1页
青海省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_第2页
青海省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_第3页
青海省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_第4页
青海省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表1所示为《左传》中记录的春秋时期的部分史实。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时期表11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师旷说:“天生民而立君·····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与民上,以纵其淫”2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国内乱时,右尹子革等谏楚灵王说:“请待于郊,以听国人”A.君权神授观念渐趋盛行B.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C.诸子学术思想融会贯通D.列国争霸依赖民意基础2.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制,宗主驱使依附于他的人户为之耕种,依附者不在官府簿籍中。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对受田的对象、种类、数量、还受方法等,都加以详尽规定。由此可知,均田令的颁布A.取消了封建依附关系B.扩大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C.推动了庄园经济发展D.增强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3.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这说明,唐太宗A.书法附庸风雅名不副实B.强调以文治国的重要性C.注重引导艺术发展方向D.重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4.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在其著述中记载:中国苏杭出产的五色缎,最远销售到了东非的基尔瓦;青花瓷由中国帆船运到了东非的摩加迪沙等地。由此可见,元代A.政府重视对外交往B.与非洲有直接往来C.丝绸之路全面兴盛D.对外贸易对象扩大5.明清时期,各地庙会唱戏大抵是按照各种节日来举行的,乡间还要加上春秋社戏的习俗。每次庙会唱戏的时间有长有短,唱戏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多样,有忠臣、孝子、节妇等。这反映出明清庙会的唱戏活动A.传统文化色彩浓厚B.配合基层社会治理C.活跃了地方的商贸D.多数被官方所控制6.表2所示为19世纪40年代年前后部分中西士人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他们都表2论述出处“且火机(蒸汽机)所施不独舟也,又有火轮车。车旁插铁管煮水,压蒸动轮,其后竖缚数十车,皆被火机拉动,每一时走四十余里,无马无驴,如翼自飞”[英]郭士立《贸易通志》“其不通河道者,即用火烟车陆运货物,一点钟可行二三十里”“其车路皆穿凿山岭,砌成坦途”林则徐《四洲志》“(美国)又有火轮车,中可住千人,一时能行八、百十里,故国内多铁轱辘之路”魏源《海国图志》A.阐述了西学东渐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传统中国的社会转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广泛传播D.介绍了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7.晚清选官制度改革中,政府对原有的科举及捐纳出身的人员,实行择优留用。对于官员的升调迁转,清政府在1906年颁布的中央和地方官制中明文规定:“嗣后海陆军、外交、教育、裁判(司法)各官,皆宜各用其长,自为迁转。”这A.说明清廷已成“洋人的朝廷”B.表明清政府主动顺应时代潮流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D.反映出政府改革官制流于形式8.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写道:“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一个好与不好,一个适与不适;不认得什么古今中外的调和。”这说明胡适A.主张兼容并包B.强调文化的时代性C.推崇全盘西化D.鼓吹文化的民族性9.1944年,陕甘宁边区年产皮棉150万公斤,棉籽300万公斤,棉布产量达到了105000匹;边区开发出了一批盐、煤、油气矿产;建立起了各种灌溉设施、牧场,家畜的存栏量明显增加;大量军工、民生、能源企业也得到发展。这反映出边区A.生产自救活动的成效卓著B.近代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C.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D.社会经济实现了繁荣发展10.1950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只有八章27条,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的婚姻家庭制度。《婚姻法》禁止重婚、纳妾,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行为,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这表明,这部《婚姻法》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精神B.旨在保障青年的自由和平等权利C.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清除了不合理的封建性剥削制度11.3-9世纪,玛雅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和建筑,如帕伦克、乌斯马克、特克斯科科等。玛雅人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玛雅文字,用于记录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由此推知,这一时期A.玛雅人与外界联系密切B.玛雅人建立统一的国家C.玛雅农业文明逐渐衰退D.玛雅文明呈现繁荣景象12.11世纪,随着学术界对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关注,一场意想不到的复兴运动悄然兴起,使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重现辉煌。这场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罗马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C.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权力D.西欧民族国家意识普遍增强13.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在该著作出版后的70年间,它并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一般人不能了解它,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则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指导。这反映出当时欧洲A.近代科学并未真正产生B.人们信仰发生改变C.传统观念的影响力巨大D.宗教权威不可撼动14.1907年,伊朗颁布的《议会选举法》规定了六等选民:王室成员、乌莱玛(伊斯兰教宗教学者)、贵族、商人、资产1000土曼(伊朗官方货币)以上的地主、行会手工业者。此规定A.反映出封建专制势力的强大B.使人民无法分享政治权利C.限制了底层民众的政治权利D.体现出宪政确立极为艰难15.图1所示是一幅于1919年7月13日刊登在法国报纸《小新闻》上的漫LePetitJournal画,下方写着“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该漫画可用于研究A.普法战争加速德国统一步伐B.世界大战振奋法国民族精神C.法国有意重振世界大国威望D.法德矛盾造成德国内部分裂16.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新兴媒体能够精准地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新旧媒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些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在发展上举步维艰。据此可知A.经济全球化助推社会信息化B.社会信息化推动生活方式变革C.全球文化趋同化趋势的加强D.应引导青年网民进行理性消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就已将《大明会典》译成了满文,并且下令:“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极为得策。”建立全国政权以后,清朝即以明文法定:“国朝定制,臣民具疏上闻者为奏本,诸习公事为题本。”或称“大小公事,皆用题本”,“本身私事,俱用奏本”;“地方公事,则用题本;一己之事,则用奏本”。在乾隆帝登极之初,通政使蒋永禄上书说:“伏思题奏本章,既经内阁分晰条例颁行,而各直省督抚、提镇犹不免错误······而事之公私,又介于两可,则应题、应奏,遂不能无疑似也。”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谕:“······(题奏本沿自明代)。盖因其时,纲纪废弛,内阁、通政司借公私之名,以便上下其手。究之同一入告,何必分别名色。著将向用奏本之处概用题本,以示行简之意。将此载入《会典》,该部通行传谕知之。”此后,奏折没有题本那一套繁复的手续,并有简易、便捷的长处,这尤为符合官员向皇帝邀宠、取信的心理。“理当缮本具题”的事情,督抚也“先具折奏闻”。乾隆帝遂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五年间,三次下令裁减题本。-摘编自季士家《清代题奏制度沿革考释》(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皇太极至雍正帝时期)文书制度的内容。(4分)(2)根据材料,指出乾隆时期文书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明确了土地革命所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地主阶级。“除了这一原则性修正及部分条例细节的调整外,贫农在革命以前所欠债务也得到废除,分得土地的农民家庭收入大为增加,贫雇农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为基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以下简称《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及其大私有主的土地和财产,分给贫雇农民和中农。”《土地法》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租、高利贷债务和苛捐杂税,以解放农民。-摘编自郭静《“地权归农”点燃农民革命热情》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从1928年开始酝酿土地法,反复磋商讨论,形成草案,再经立法院多次讨论修改,于1930年正式形成《土地法》并公布。该法规定:“国家整理土地之目的在使地尽其用并使人民有平均享受使用土地之权利,总理(孙中山)之主张平均地权其精意尽在乎此。欲求此主张之实现防止私人垄断土地以谋不当之利;对土地本身非因施以资本和劳力所得的增益,应归公有。为达到此目的之唯一最有效的手段为按照地值征税及征收土地增益税之办法。”此法案直至1936年才实施。《土地法》实施之后,以四川省为例,“新兴地主中,以军阀、官僚之户数最少,而占地最多,常以百分之一点八户数,而占百分之三十点九之田地”。可见土地政策从未真正实行。“《土地法》只是简单的“加以处罚'或“处理之”,并没有具体可行、责任主体明确的罚则之规定。······法律责任的规定太少了,客观上也降低了《土地法》的威信和执行力,导致有法不依、有法不行,终成一纸空文,最终土地改革失败。”-摘编自罗旭南、陈彦旭《民国十九年土地法研究-以民生主义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土地法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土地法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革命根据地土地法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中所得到的启示。(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列强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编自郭素清《浅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严谨,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毅然决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的基本路线长期坚持,其目的就是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强调经济发展中只有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是真真正正地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自然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夯实民生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将共同富裕看作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他说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步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清晰地勾画“温饱”-“小康”-“富裕”逐步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总战略和总要求。-摘编自李牧晨《邓小平民生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民生思想的时代价值。(6分)2025届青海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_选择性必修三册)答案及简析1.答案:B简析:春秋时期楚国内乱时大臣建议听取“国人”意见,师旷强调君主不能肆意凌驾于民众之上,这与以往不重视民众意见的传统政治秩序不同,说明原有的统治观念和秩序受到冲击,新的观念正在出现,B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观念,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诸子学术思想的融会贯通,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争霸战争依赖民意基础,且争霸战争往往破坏百姓生活,D选项错误。2.答案:D简析:北魏前期宗主督护制下,宗主荫蔽人户,官府对基层控制有限。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通过授田使官府与受田人户建立直接联系,增强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D选项正确。均田令减少但无法取消封建依附关系,A选项错误;均田令打击了宗主势力,B选项错误;均田令不利于庄园经济发展,C选项错误。3.答案:C简析:唐太宗让五品以上子弟学习书法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一系列行为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发展方向的重视,对文化风气有导向作用,C选项正确。唐太宗书法“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并非附庸风雅,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以文治国,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书法发展的重视,不是文化遗存保护,D选项错误。4.答案:B简析:元代青花瓷由中国帆船运到东非,说明当时中国与非洲存在直接往来,B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态度,A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海上丝绸之路,不能说明丝绸之路全面兴盛,C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外贸易对象扩大,D选项错误。5.答案:A简析:明清庙会唱戏按节日举行,还有春秋社戏习俗,内容涉及忠臣、孝子、节妇等,传统文化色彩浓厚,A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庙会唱戏配合基层社会治理和被官方控制,B、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地方商贸的内容,C选项错误。6.答案:D简析:林则徐、魏源等人都描述了火车及铁路交通的特点,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学东渐的理论依据,A选项错误;他们只是介绍铁路运输特点,未体现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B选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中国尚未开始铁路建设,C选项错误。7.答案:C简析:晚清选官制度改革对科举及捐纳出身人员择优留用,体现对传统选官制度的继承;对新兴领域官员迁转的规定顺应了近代化潮流,这种改革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C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A选项错误;晚清改革是迫于压力,并非主动顺应潮流,B选项错误;改革有实际内容,并非流于形式,D选项错误。8.答案:B简析:胡适反对新旧文化调和,希望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取代旧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价值,B选项正确。他反对调和,与兼容并包相悖,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全盘西化,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鼓吹文化民族性的内容,D选项错误。9.答案:A简析:1944年陕甘宁边区在农业、工业等多领域取得成果,这是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的成效,A选项正确。边区的发展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近代化工业体系,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支援正面战场抗战,C选项错误;边区是在特殊时期通过生产自救实现发展,并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D选项错误。10.答案:A简析: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政策,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A选项正确。该法是针对整个社会婚姻制度的改革,并非仅保障青年权利,B选项错误;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等方面,《婚姻法》不能等同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选项错误;《婚姻法》不能清除封建剥削制度,D选项错误。11.答案:D简析:3-9世纪玛雅地区出现著名城市、建筑和独特文字系统,综合反映出玛雅文明呈现繁荣景象,D选项正确。材料未显示玛雅人与外界联系密切,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证明玛雅人建立统一国家,B选项错误;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不能说明农业文明衰退,C选项错误。12.答案:A简析:11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体系无法满足经济交往需求,罗马法的相关规定适应了商业交易需要,所以商品经济发展是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A选项正确。罗马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不是其复兴的根本原因,B选项错误;11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选项错误;罗马法复兴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与民族国家意识增强无关,D选项错误。13.答案:C简析: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70年间,一般人不了解,说明传统的地心说观念在大众认知中仍占主导,新科学理论传播受阻,C选项正确。哥白尼的著作标志近代科学产生,A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们信仰的改变,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传统观念阻碍新理论传播,不是宗教权威不可撼动,D选项错误。14.答案:C简析:伊朗《议会选举法》对选民分等级且有财产和身份限制,将穷苦民众排除在外,限制了底层民众的政治权利,C选项正确。伊朗已宣布为君主立宪政体,削弱了封建专制势力,A选项错误;“商人、资产1000土曼以上的地主、行会手工业者”属于人民,B选项错误;仅从选民等级划分不能得出宪政确立艰难的结论,D选项错误。15.答案:B简析:漫画中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1919年德国在一战中失败,这表明一战的胜利振奋了法国民族自豪感,B选项正确。材料强调一战对法国的影响,A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无法判断报纸及漫画作者代表法国政府态度,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德矛盾对德国内部的影响,D选项错误。16.答案:B简析:社会信息化促使媒体行业变革,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改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革,B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