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5届高中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A.骨制凿刀B.燧石石器C.炭化稻粒D.彩陶残片2.下表为春秋时期晋、齐、鲁国君主异常退位情况。这反映出当时()诸侯国君主总数异常退位次数异常退位中反对者身份普通臣子权臣争位者敌国晋30142561齐21114520鲁2471402A.君主权力的脆弱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C.分封制、宗法制瓦解D.官僚政治初步形成3.历史上高层政区都是由非行政区,即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政区长官也由中央官员转变而来。下列史实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汉又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B.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C.唐朝的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D.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等分割4.元人汪大渊曾随船出海,归来写成《岛夷志略》,记载在交趾(越南北部)、罗斛(泰国南部)、乌荼(位于印度地区)等地,用交钞交易。《元史·世祖本纪》载:“丙辰,遣马速忽、阿里赍钞千锭(即中统钞)往马八图(印度地区)求奇宝。”这主要说明元朝()A.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增强B.纸币成为周边国家法定的货币C.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开辟D.货币的国际化促进贸易的发展5.有笔记载:“端、刚纵匪,西太后听其所为,致酿成此辱国赔款之举,则割台澎以后又一国耻也。”其所评论的是()A.鸦片战争的战败B.《北京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二十一条”的提出6.下图是1903-1937年天津人口增长概况。从城市化角度分析正确的有0)①乡村人口大量涌入②近代城市工业发展③初等教育实现普及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下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阿仡红军亲又亲,红军阿仡鱼水情......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仡盼望早回程。-贵州仡佬族民歌老鹰急急地飞翔。红军队伍......经过我的帐幕。他们亲热地对藏族群众说: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四川藏族民歌天兵飞渡金沙江。纳西穷人见太阳,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云南纳西族民歌A.中央苏区军民鱼水深情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8.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向隶属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中央设计局提出建议:战后“新(铁)路线应修成网状,纵横距不宜过远;与海岸线或贴近平行之路线似以暂缓为宜;两线或两线以上之接轨地点似应以在内地为原则”。据此可知,有识之士提出此建议的原因有()①对工业化建设的追求②促使铁路管理现代化③沿海工业内迁的需要④国家安全的现实考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要开动脑筋,敢于思考怎么样使生产增加,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少,产品价格不断降低。要搞好民主管理,建立企业的考核制度”。邓小平的讲话()A.成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B.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C.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旨在说明()A.促进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趋势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C.有利于不同交通有序竞争D.中国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11.古希腊神话把人的形象、性格特征赋予神的观念,认为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肯定公民的创造力,提出了“神人同形同性说”,促使古希腊文明带有人本主义思想,有助于哲学科学发展。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公民是雅典城邦制度的基础②古希腊都实行谷物蔬菜轮作③哲学家用理性思维解释世界④借鉴埃及历法以创制儒略历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12世纪后半叶,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国王将英格兰划分为若干巡回区,分别派遣一组法官组成巡回团,召集郡守、地方贵族、王廷案件督察官、各百户区陪审团、各村庄代表,以及相关案件当事人、证人等参加。这体现出()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统一的法律体系确立C.天主教会权威动摇D.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13.对下列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竞争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B.殖民者对美洲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C.疫病传播改变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D.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14.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4月,列宁主张采用小资产阶级政党即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赞同签订《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强调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并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可用以说明()①列宁政策思想的务实性和温和性②建设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迫切任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GDP增长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强化国家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B.20世纪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C.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时代潮流D.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增加福利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下图为江苏出土的三国时期随葬品堆塑罐,该罐模拟了九层楼阁,罐腹壁堆贴着鱼、龟、羊、虎等动物,罐口塑有楼阙馆阁,卫楼阁上有持乐器的伎乐人,仓口有狗守卫,有着长衫、高冠的人,另有着短衫、高冠的胡人杂耍表演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佛教文化渗入了世俗社会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融C.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豪强地主庄园生活状态17.钱荒是指流通货币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货币危机现象。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第一次钱荒形成于公元785-840年间,持续50余年,钱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货紧缺,钱重物轻,货币购买力直线上升,物价急剧下跌。对这一时期的钱荒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B.唐政府治国理政效能失衡C.根源在于推行两税法D.导致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18.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中的中枢是农民革命”,并认为无产阶级应以土地革命为中线,理清与各阶级之间的复杂敌友关系,以团结所有支持农民工作开展的力量,从而才能夺取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该文0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转型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C.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折射出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发生转移19.下图为公元2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雕像。图中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一手握金刚杵,一手持拂尘,身着希腊式服装,以佛教护法的身份出现在释迦牟尼的身旁。该雕像A.代表了希腊化时代的艺术成就B.反映了印欧人迁徙的历史全貌C.凸显了印度文明的世俗化倾向D.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0.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以“斯宾汉姆兰德制”为代表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此后,相继实施了“社区发展工程”、《全国健康服务及社区照顾法案》、《政府与志愿组织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政策,不断提升社区公民参与度。这表明当时英国()A.政府行政能力的逐渐减弱B.基层治理呈现市场化趋势C.首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D.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21.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3分,第23题7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等材料二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绵布,尤为彼国所重。-[明]姚士麟《见只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材料二对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9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天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容闳认为)“以西学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认识。(7分)24.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侵略、占领和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上干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材料二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西蒙·玻利瓦尔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丁美洲一体化》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墨西哥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但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丁美洲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并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7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为捍卫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国际组织。(7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吕思勉先生的《中国简史》成书于抗战时期,他在结论部分,关于“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中叙述:以欧洲近世文明的发展,而弱小民族,遂大受压迫,国破、家亡甚而至于种族夷灭。这种文明,到底是祸是福?至少在弱小民族方面论起来,到底是祸是福?实在是很可疑惑的了。此种病态的文明,岂可以不思矫正?要矫正他,非有特殊的文化,和相当的实力,又谁能负此使命。中国人起来啊!世界上多少弱小的民族,待你而得解放呢。-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材料二“一带一路”宣传画-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根据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吕思勉先生之问-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择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答案及简析本试卷围绕中外历史多方面知识进行考查,涵盖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以及世界古代、近代史等内容。以下是各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D简析: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通过遗址出土彩陶残片可判断与仰韶文化相关。骨制凿刀、燧石石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不是仰韶文化特征;炭化稻粒出现在河姆渡遗址,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答案:A简析:春秋时期晋、齐、鲁君主异常退位现象多,反对者来源多样,说明君主权力易受冲击,反映出君主权力脆弱。材料并非对君主权力的约束,超出原始民主范畴;未涉及分封制、宗法制及官员任免信息,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3.答案:C简析:唐朝的道从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演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符合高层政区由监察区演变,政区长官由中央官员转变的观点。汉朝郡县制沿袭秦朝,隋朝的州东汉已是行政区,明朝布政使司是新设机构,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4.答案:D简析:元朝纸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用于交易,表明货币国际化促进贸易发展。材料未提及白银;看不出纸币成为法定货币;汉朝已有海上丝绸之路,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5.答案:C简析:“割台澎以后又一国耻”指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后,“端、刚纵匪”涉及义和团,由此判断该事件是《辛丑条约》签订。鸦片战争战败于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二十一条”提出于1915年清政府灭亡后,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6.答案:B简析:1903-1937年天津人口增长迅速,从城市化角度看,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工业吸引乡村人口涌入有关。但人口增长不能说明初等教育普及,③错误,①②④正确,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7.答案:B简析:贵州、四川、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省份,民歌体现红军与少数民族良好关系,反映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中央苏区与这些省份不符;此时全民族抗战未开始;解放大西南时军队是人民解放军非红军,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8.答案:B简析:抗战后期工程师建议战后铁路线成网且侧重内地,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工业化建设考虑。材料未涉及铁路管理现代化,沿海工业内迁已完成,②③错误,①④正确,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9.答案:B简析:邓小平讲话强调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加强管理考核,是对计划经济体制问题的改革尝试,体现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新道路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序幕;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0.答案:B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重视交通发展,扭转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说明交通网建设是国家社会发展必需。材料未强调城市交通多样化等,未涉及交通竞争和运行机制健全,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1.答案:B简析:公民是城邦制度基础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哲学家用理性思维解释世界有助于哲学发展,可佐证材料观点。古希腊并非都实行谷物蔬菜轮作,古罗马凯撒借鉴埃及历法创制儒略历,②④错误,①③正确,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2.答案:D简析:12世纪后期英国国王指派法官,加强对地方管理,体现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材料未体现统一法律体系确立;当时天主教会权威未动摇,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13.答案:A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旧世界物种传入美洲,改变了美洲生态环境。材料显示美洲物种多样性降低,不是殖民者的贡献;材料说的是对新世界影响,不是旧世界社会结构;旧世界指欧亚等地,不是美洲,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14.答案:B简析:列宁采用多种政策巩固苏维埃政权,体现其政策务实、温和,当时巩固政权是迫切任务。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列宁思想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主张,②③错误,①④正确,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5.答案:A简析:二战后美国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下经济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强化干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经济减速是政府管控过多;80年代人工智能未成主流;90年代美国削减社会福利,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16.答案:D简析:三国时期堆塑罐模拟楼阁、展现多种生活场景,反映富裕地主之家生活,体现当时庄园经济发达。材料未体现佛教文化、文化交融及休养生息政策,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17.答案:B简析:唐朝钱荒与两税法“以钱计税”有关,但唐政府应对不力,体现治国理政效能失衡。安史之乱标志唐朝由盛转衰;钱荒根源不是两税法;藩镇割据始于安史之乱,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8.答案:A简析:瞿秋白强调农民革命重要性,推动民主革命道路从城市向农村转移。1927年2月党的工作重心未转移到农村;当时未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国民革命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未转移,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19.答案:D简析:2世纪印度佛教艺术雕像有古希腊文化因素,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雕像不能代表希腊化时代艺术成就;无法从材料得出印欧人迁徙全貌;材料未体现印度文明世俗化,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0.答案:D简析: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表明其在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能力变化、基层治理市场化及社会保障制度,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1.答案:C简析:苏联鼓励民众参与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