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修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A.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B.①石灰水浸泡1h可以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C.③压榨时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D.⑥再次过滤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的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2、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且有一定湿度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4、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常常加入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B.刚果红染液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C.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D.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主要为细菌提供氮源5、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td>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td>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td>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A.B.6、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控制温度有所不同,其发酵菌种都是原核生物B.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C.果酒制作的不同阶段,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D.乳酸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通过乳酸发酵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7、下图是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论哪条途径都要经过脱分化过程B.A是胚状体,C是诱导,B是生根C.两种培养途径的理论基础都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A和种子的结构相同,都具有种皮、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对该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B.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10、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分批培养细菌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分解菌可利用培养基中的尿素是因为能合成脲酶B.短期保存的菌种,可将菌液加入甘油后放在冷冻箱中冷藏C.液体选择培养基通常可用于选择培养,增加目标菌种的浓度D.将三角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能提高溶氧量和养料的利用率11、生活垃圾分类就是通过回收有用物质减少生活垃圾的处置量,提高可回收物质的纯度增加其资源化利用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各地陆续颁布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处理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剩余饭菜、玻璃碎片、果皮果壳属于湿垃圾B.菌落①②透明圈大小不同是两个菌群对碘液分解能力不同C.若垃圾分类不当混入过期的抗生素或电池等会抑制微生物生长D.图中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释涂布平板法12、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下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目的微生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富集培养基中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蛋白胨能提供所需的碳源、氮源和维生素B.分离、纯化目的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PVC塑料膜作为唯一碳源C.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长期保存D.与传统填埋、焚烧相比,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的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13、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易腐烂变质,滋生病原微生物等。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组合可以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量比的探究实验,并得出下图的实验结果。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巨大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氮源,圆褐固氮菌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氮源B.要统计活菌数量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105D.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14、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________、粗分离、______和________。16、大多数凝胶是由________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____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而相对分子质量______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________移动,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17、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提取玫瑰精油常用_________________法;而橘皮精油常用____________法提取。

(2)胡萝卜素是_________色结晶;易溶于___________,其提取可用萃取法,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要经过样品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纯度鉴定四个步骤。分离血红蛋白时用_________法。18、在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电泳。19、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油,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橘皮精油主要贮藏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法又会发生原料___________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法。20、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_________后灭菌。将1mL培养的____________转移至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___________中保存。2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需要加入3g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2、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________;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________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3、野生型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氨基酸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株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下图是实验人员获取高丝氨酸突变株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诱变处理的野生型菌母液经扩大培养后才能作为样品,扩大培养所用培养基是______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相比,其特有成分是___________,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转移菌种(如图2),过程①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丝绒布要灭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然后再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经28℃,2天培养后,对比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状况,可以初步检测出高丝氨酸突变株是菌落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②过程中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状况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培养基的常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刚开始加热灭菌锅时,要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排气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使锅内温度能上升到要求的温度(121℃),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24、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问题。

(1)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核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果酒制作中,温度是重要的控制条件,____________左右的温度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进行检验。

(3)下图为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①图中A代表________,毛霉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②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左右,酒精含量过低,_________________,可能导致豆腐腐败。25、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需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才能生长。A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用A;B两种菌株进行4组实验;培养条件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培养基为细菌生长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乙组培养基出现菌落的频率为10-7,大肠杆菌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约为10-7,科学家判断乙组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理由是________。推测基本培养基出现菌落是由于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丁组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________。

(2)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或B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混合并培养,过程及结果如下。

I:处理过的B菌株+未处理的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

II:处理过的A菌株+未处理的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

结果说明两菌株DNA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

a.ABb.ABc.ABd.不确定。

(3)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菌株拟核上有一段DNA序列(F因子),其上有复制原点(oriT)。细菌混合后;F因子的一条链由供体菌逐步转移至受体菌,在受体菌中复制后整合到拟核DNA上,发生基因重组。留在供体菌中的F因子单链通过自我复制恢复双链。若无F因子则不能发生DNA转移。

①由此推测上述(2)中实验Ι基本培养基无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上述DNA转移和复制过程可用下图________表示。

(4)A菌株(met-、bio-)对链霉素敏感,B菌株(thr-、leu-、thi-)具有链霉素抗性。将A;B菌株混合;在不同时间点搅拌混合菌液,以中断DNA转移。之后将各时间点中断转移的菌液接种在含如下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分别记录出现菌落的最短混合时间。

。培养基。

所含物质。

最短混合时间。

1

链霉素+亮氨酸(leu)+硫胺素(thi)

9min

2

链霉素+苏氨酸(thr)+硫胺素(thi)

11min

3

链霉素+苏氨酸(thr)+亮氨酸(leu)

18min

①培养基中均加入链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1号培养基出现菌落的原因是____。

②在选择培养基上出现菌落所需的最短混合时间反映了相关基因与oriT间的距离。在下图中oriT右侧画出A菌株thr+、leu+、thi+基因在拟核上的位置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6、如图表示葡萄酒酿制的简单过程;请据图分析:

(1)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接种后,培养基上会出现一些分别由一个酵母菌繁殖而成的菌落,在生态学上,这些菌落被称为_______.

(2)工业生产上为提高葡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生产中常需用到__________.为了能反复利用酵母菌,需要将纯化后并经过繁殖培育得到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成“凝胶珠”,这是使用_________法来固定酵母细胞.果汁变得澄清.利用包埋法可以固定酵母细胞,从而使它能反复利用.27、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_______;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____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______,避免豆腐块变质。

(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果______。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_____,然后变为醋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制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去水干燥,然后用石灰水浸泡,经漂洗;压榨得到压榨液后,用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对滤液进行离心进一步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然后在5℃~10℃下静置5~7天,使果蜡等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皮油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详解】

A;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A正确;

B;①由于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和果胶;压榨时容易滑脱,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B错误;

C、③压榨时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值至7-8,C正确;

D;⑥再次过滤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的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D正确。

故选B。

【点睛】2、A【分析】【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

A;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可以分层,将芳香油分离出来,A错误;

B;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将原料中的芳香油挤压出来,B正确;

C;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再通过蒸馏装置蒸发出有机溶剂,剩下的就是要提取的物质,C正确;

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提取芳香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D【分析】【分析】

【详解】

A;腐乳制作时;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湿度,便于毛霉生长,A正确;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铺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B正确;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

D;卤汤中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能防腐杀菌,但不是越多口味越好,D错误。

故选D。

【点睛】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4、D【分析】【分析】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可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茵的培养基中作为碳源,可被Cx酶水解。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其能够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B正确;

C、加入刚果红的方法有两种,其中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C正确;

D、羧甲基纤维素钠主要为细菌提供碳源,D错误。

故选D。5、B【分析】【详解】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腐乳发酵;控制发酵的温度主要有利于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和腐乳发酵,A错误;香辛料和料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防腐作用,B正确;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C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毛霉产生的,毛霉属于真菌,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6、B【分析】【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

A;酒精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时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B正确;

C、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C错误;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之有乳酸;无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7、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水稻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A是胚状体,B是生根,C是诱导。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脱分化过程需避光培养才能形成愈伤组织,其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再分化过程需光培养形成胚状体。

【详解】

A;图示表示水稻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都要经过脱分化过程,A正确;

B;根据分析;A是胚状体,C是诱导,B是生根,B正确;

C;两种培养途径的理论基础都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A是胚状体;具有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不具有种皮,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B:C:D【分析】【分析】

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5、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

A;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A错误;

B、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应滴入CaCl2溶液中;以制备凝胶珠,B正确;

C;搅拌可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再转移到发酵装置中,D正确。

故选BCD。9、B:D【分析】【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统计菌落数目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的细菌总数,A正确,B、D错误;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正确。10、A:C:D【分析】1、若要长期保存菌种,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且要放置在-20℃的冷冻箱中,若要短期保存菌种,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置在4℃的冰箱中保藏。

2;液体选择培养基通常可用于选择培养;增加目标菌种的浓度。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能提高溶氧量和养料的利用率。

【详解】

A;尿素分解菌可利用培养基中的尿素是因为能合成脲酶;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合成脲酶故不能分解尿素,A正确;

B;短期保存的菌种;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置在4℃的冰箱中保藏,B错误;

C;液体选择培养基通常可用于选择培养;增加目标菌种的浓度,C正确;

D;将三角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既能提高溶氧量;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又能提高养料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ACD。11、C:D【分析】【分析】

1;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四条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规定: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筛选获得高效降解淀粉的菌种,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A;剩余饭菜、果皮果壳属于湿垃圾;玻璃碎片属于干垃圾,A错误;

B;菌落①②透明圈大小不同是两个菌群对淀粉的分解能力不同;透明圈大的分解能力强,B错误;

C;抗生素或电池等会抑制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微生物的分解,C正确;

D;图中出现透明圈;因此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释涂布平板法,D正确。

故选CD。12、B:D【分析】【分析】

1;分离菌株的思路: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

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详解】

A;富集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应含有琼脂,A错误;

B;分离、纯化能降解PVC塑料膜的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PVC塑料膜作为唯一碳源;B正确;

C;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用甘油管藏的方法,C错误;

D;如果对白色污染进行传统填埋、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的降解不会,D正确。

故选BD。13、A:B:C:D【分析】【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

A;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物质;只是有些固氮菌由于能利用氮气作为氮源,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氮源,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B错误;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42+39+36)÷3÷0.1×100×1000=3.9×107;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两菌种的接种量比为1:1时比两菌种的接种量比为2:1时效果好,但由于该实验设置的两菌种的接种量比例的组数过少,所以无法判断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的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D错误。

故选ABCD。14、A:B:C【分析】【分析】

果酒、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

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

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左右

最适为30~35℃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详解】

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活动逐渐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逐渐降低,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A正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因为营养物质的消耗,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水的产生,故发酵液的密度减小,C正确。制作腐乳时是逐层加盐,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以减小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性,D错误。故选: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的理解应用。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16、略

【分析】【详解】

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相对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故其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故其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解析】多糖类较小较长较慢较大凝胶外部较短较快17、略

【分析】【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

(1)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蒸馏法提取;而橘皮精油常用压榨法提取,这是由于加热会造成原料焦糊;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2)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蛋内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要经过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以及纯度鉴定四个步骤。分离血红蛋白时用凝胶色谱法。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考生对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过程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蒸馏压榨橘黄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粗分离纯化凝胶色谱法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SDS—聚丙烯酰胺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柠檬烯水解水中焦糊压榨20、略

【解析】①.甘油管藏②.1mL甘油③.菌液④.-20℃的冷冻箱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22、略

【分析】【详解】

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质蛋白,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解析】血浆蛋白白细胞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高丝氨酸突变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高丝氨酸突变株。

【详解】

(1)图1中;诱变处理的野生型菌母液扩大培养所用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相比,其特有成分是高丝氨酸,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加(高丝氨酸)突变株的浓度。

(2)根据过程①所得培养基中菌落的分布结果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避免外来杂菌对培养物造成污染,丝绒布也要灭菌处理。②过程中高丝氨酸突变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可以初步检测出高丝氨酸突变株是菌落A;C。

(3)高压蒸汽灭菌刚开始加热灭菌锅时;要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排气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尽锅内冷空气,使锅内温度能上升到要求的温度(121℃),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点睛】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解析】液体高丝氨酸增加(高丝氨酸)突变株的浓度稀释涂布平板法避免外来杂菌对培养物造成污染A、C高丝氨酸突变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排尽锅内冷空气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详解】

(1)醋酸杆菌属于好氧细菌(原核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样需氧型。

(2)20℃左右的温度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3)①图中腐乳制作过程中的A代表加盐腌制;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能析出豆腐中多余的水分。毛霉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称为“甘油管藏法”。

②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解析】原异养需氧型20℃(酸性)重铬酸钾加盐腌制甘油12%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5、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据图分析;将A菌株;B菌株单独培养的甲和丙都没有菌落产生,将两者混合培养的乙则有菌落产生,而将两者放在U型管的两侧培养的丁也没有菌落产生。

【详解】

(1)细菌的培养基可以为其提供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乙组培养基出现菌落的频率为10-7,大肠杆菌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约为10-7,科学家判断乙组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为若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出现菌落的频率应为10-14或10-21;该培养基出现菌落可能是由于于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丁组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直接接触才行。

(2)根据题意分析;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或B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处理过的B菌株(不分裂)+未处理的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说明DNA转移方向为A→B;而处理过的A菌株(不分裂)+未处理的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说明DNA转移的方向是A→B,故选c。

(3)①根据题意分析;由于B菌株无F因子,所以上述(2)中实验I基本培养基无菌落。

②据图分析,F因子的一条链由供体菌逐步转移至受体菌,在受体菌中复制后整合到拟核DNA上,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上述DNA转移和复制过程可用图b表示。

(4)①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菌株对链霉素敏感,B菌株具有链霉素抗性,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