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4/29/wKhkGWeZslWAdb_5AAF1zE0QA1w995.jpg)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4/29/wKhkGWeZslWAdb_5AAF1zE0QA1w9952.jpg)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4/29/wKhkGWeZslWAdb_5AAF1zE0QA1w9953.jpg)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4/29/wKhkGWeZslWAdb_5AAF1zE0QA1w9954.jpg)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4/29/wKhkGWeZslWAdb_5AAF1zE0QA1w99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我国由于冷锋活动出现的天气是。
①北方夏季暴雨②沿海地区的台风。
③冬季爆发的寒潮④冬春季节的沙尘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A.形成新的丘陵B.地表隆起C.形成高大山脉D.形成新的海洋3、下列关于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②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只受纬度位置影响;不受海陆位置影响;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5、天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令人关注,天气系统更值得人们去研究。由此完成下题。
下列各图中,表示形成我国寒潮天气系统的是A.B.C.D.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日13时56分(北京时间)立竿测影示意图。读图,图中影子长度最短时()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北京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7、金星有时会在日出前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因特别明亮,被人们称为“启明星”。
下图甲;乙、丙、丁为金星公转时的四个不同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在地球上见到从地平线上逐渐升起的“启明星”时,金星的位置可能为A.甲B.乙C.丙D.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9、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10、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11、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2、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甲可知,此时AB为_____(晨;昏)线。
(2)读图甲,此日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此日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按夜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_____。
(3)图甲表示的节气是图乙中_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
(4)图乙中,地球在②段运动中,北京的白昼将__________(变长或变短);
(5)图甲中,A地的地方时刻为____时,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
(6)该日,C地的昼长约为____小时,D地的日出为当地时间______。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风。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15、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6、读某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因素之一,海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极大的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水的运动。
(1)图中甲、乙两处存在两个气压中心,其中代表低气压的是___处,其名称是___。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
(2)①、②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___处,其判断依据是___。
(3)该图表示的是___(“1”或“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该季节上海盛行___风;此时,孟买盛行风向与上海不同的原因是___(具体说明孟买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8、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9、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20、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21、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2、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23、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4、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
(1)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2)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3)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和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均是冷锋活动的结果;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易采用排除法。2、D【分析】【分析】
【详解】
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离运动,首先会产生裂谷,裂谷扩大,海水进入,形成新的海洋,D符合题意;丘陵;地表隆起、高大山脉是地壳上升的表现,往往是板块与板块挤压碰撞的结果,不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地貌,排除A、B、C。故选D。
【点睛】3、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详解】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故①正确。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②错误,③④正确。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关于世界的降水规律,应通过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理解记忆。4、D【分析】【分析】
【详解】
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A错误。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c地为断层,不稳定且漏水,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地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故选D。
【点睛】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和实际应用。
(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2)找水: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工程建设:①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②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5、A【分析】【详解】
A;图示为自北向南运动的冷锋;符合我国冷锋过境实际情况,可以形成寒潮天气,A正确。
B;图示为自南向北运动的冷锋。在我国自南向北运动的锋面一般为暖锋;B错误。
C;图示为自南向北运动的暖锋;而暖锋不会形成寒潮天气,C错误。
D;图示为自北向南运动的暖锋;而暖锋不会形成寒潮天气,D错误。
故选A。6、C【分析】【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且为一年中最短影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正南方,此时为夏至日正午时的杆影,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的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位置在1月初为近日点,远日点在7月初),A错误;海口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夏至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是最大,B错误;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昼长都大于12小时,因此北京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C正确;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应在南极处于暖季时,在11月到次年3月份,而此时南极处于特别寒冷季节,D错误。故选C。7、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宇宙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图中可知丙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甲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0、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涉及到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判断、昼长的计算等。要解答此题要掌握基本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方法,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和昼长的长短变化的关系,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和时差计算方法。
【详解】
(1)读图甲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AB线时,由白天进入黑夜,判断为昏线。
(2)读图甲;A点所在纬线昼弧度数为60°,计算的昼长为60°除以15°,为4小时;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B、D所在纬度按照离南回归线线的距离远近,B最近,A最远,则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BDA;B位于南半球,AD位于北半球,A的纬度高于D较高,A的昼长短于D,因此按夜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ADB。
(3)图甲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读图乙,图乙中a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
(4)图乙中;②段运动中为从春分到夏至,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运动,北京的白昼将变长。
(5)图甲中;最西侧的经线的时刻为12点,A地在左侧时刻大于两个小时的地点,则A的地方时刻为14时;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为90°减去23°26′的2倍,结果为43°08′。
(6)该日,C与A地同处于一个纬度上,则C的昼长约为4小时,D地的昼弧度数为150°,则昼长为10小时,计算日出为12减5,结果为7点。【解析】昏4BDAADBa变长1443°08′47点1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
(1)由图示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乙两处,甲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反气旋;图中乙处为低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气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上升。
(2)晴天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受甲高压系统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图示两城市为长春和哈尔滨,长春的纬度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而哈尔滨纬度高,受冷气团影响,温度低,所以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长春;根据等压线的递减规律以及风的形成可知,此时长春刮偏南风。
(3)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所以图中①为冷锋,②为暖锋。A位于冷锋的锋后,B位于暖锋的锋前。【解析】甲反气旋上升甲长春偏南风①后前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6、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高低气压的判断;直观的读图看中心气压值与周边区气压值对比即可。图示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受热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形成高压,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该图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应是北半球夏季。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所以该季节上海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南亚夏季盛行东北风,北半球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
【详解】
(1)图示亚欧大陆及太平洋地区;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直观看出,甲是低气压中心,甲位于亚欧大陆,乙位于太平洋,甲是印度低压。图示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受热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形成高压,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①;②两处中,①处等压线更密集,所发风力较大。
(3)该图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应是北半球夏季,表示的是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所以该季节上海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此时,孟买盛行风向盛行东北风,孟买地处亚欧大陆南部,北半球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
【点睛】【解析】甲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7东南风(或偏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风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该题表述错误。21、×【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环保标语宣传标语范文两篇
- (高级)三级炼化贮运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期)
- 电动车购销合同年
-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艺考培训合同协议书
- 经销商合作合同范本
- 餐饮承包合同范本
- 全日制劳动合同范本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1年高考真题-生物(湖南卷) 含解析
- 幼儿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
- 20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指南
- 新疆2024年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招聘7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正版授权】 ISO 15978:2002 EN Open end blind rivets with break pull mandrel and countersunk head - AIA/S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