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技术》课件-刮痧美容法_第1页
《中医美容技术》课件-刮痧美容法_第2页
《中医美容技术》课件-刮痧美容法_第3页
《中医美容技术》课件-刮痧美容法_第4页
《中医美容技术》课件-刮痧美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美容中医技术刮痧美容法工具选择刮治部位治疗机理操作方法目录适应证与注意事项学习目标刮痧在美容美体中的作用了解刮痧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掌握刮痧的治疗机理熟悉“痧”:体表皮肤出现的米粒样瘀点。是局部络脉气血不通的表现。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实热可泻,痧毒可除。“百病皆可发痧”“刮/痧/概/念”

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通过刮拭技术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的方法。多用于治疗夏秋季疾病,如中暑、外感、胃肠道疾病。“刮/痧/概/念”壹工具选择“工/具/选/择”大小适中、边缘光滑的硬物均可作为刮痧的工具。(1)特制刮痧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制成具有不同弯度、不同角度、不同长短边缘及不同厚薄的几何形状。

水牛角、玉质刮痧板行气活血、疏经通络。(2)汤匙:边缘光滑且无破损的瓷、金属或塑料汤匙。(3)纽扣:边缘光滑的,较大的有机玻璃纽扣。(4)瓷碗、瓷酒杯:边缘较厚且光滑无破损的。贰刮治部位“刮/治/部/位”(1)项背部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医者侧立。先从后项发际下第七颈椎起至腰骶部第五腰椎为止,由上而下轻直刮。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脊柱两侧,由上至下顺刮;背部肋间,由内向外斜刮。一般先刮肩颈部、项背部,再刮胸腹部、肘腘窝。“刮/治/部/位”(2)肩颈部

颈部后外侧至肩峰,由内上往外下斜刮;颈前部气管两侧,由上往下顺刮。(3)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骨);剑突下至脐上;均由上往下顺刮。胸胁部肋间,由内往外斜刮。(4)肘腘窝

由上往下顺刮。叁治疗机理“刮/痧/治/疗/机/理”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加强新陈代谢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刮/痧/作/用”126治疗作用:可用于感冒、中暑、头痛、眩晕、失眠、落枕、痛经等病证。保健作用:可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肆操作方法1.准备刮痧器具与用品。2.确定刮痧部位并清洁皮肤。3.涂上刮痧介质。4.用刮痧板约45度角单方向进行刮拭。“基/本/操/作/方/法”力度由小到大,以被刮之人感觉舒适不痛为度。1231.沿着经络循行方向或肌肉的走向。2.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3.先头部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刮/痧/方/向”1.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2.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3.一般刮完后半个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为正常反应。4.每次刮痧以20-25分钟为宜,两次刮痧之间间隔3~6天。“刮/痧/程/度/与/疗/程”伍刮痧适应证与注意事项524内科疾病:感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高温中暑;外科疾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五官科疾病:牙痛、鼻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妇科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保健:预防疾病、病后康复、减肥美容。1适应证3儿科疾病: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6注意事项15423注意室内保暖出痧后30min以内忌洗凉水澡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