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南部3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南部3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南部3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南部3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南部3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4年秋季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堂分卷,考试时间90分钟,每学科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前将学校、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0分)1.“经世开先眼,勤政爱民,长传忠义;销烟御列强,以身许国,堪赞英雄”的对联所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谭嗣同2.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长达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材料叙述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花岗起义3.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方式,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种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4.下图呈现的是中国近代部分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据此分析,西方列强在侵华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 A.侵略范围从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 B.侵略范围从内地延伸至沿海区域 C.沿海与内地同时被列强强迫开放 D.侵略范围仅局限于东部沿海区域5.19世纪中后期,美国、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法国进攻台湾,控制越南。与材料相关的主题是 A.文化侵略 B.瓜分狂潮 C.门户开放 D.边疆危机6.分析右图的历史坐标图,Y轴体现的是 A.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演变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前进的进程7.《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大清国……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附件十五)。……”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8.区分史实(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与史论(主观评价或分析)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描述属于史论的是 A.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B.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C.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D.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9.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边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1年 B.1925年 C.1935年 D.1936年10.某场革命划清了政治界限,让帝王等封建统治象征成为人民的对立面,并且产生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某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三民主义 C.民主自由 D.专制独裁11.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专制走向民主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从贫弱走向富强12.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右边知识结构图中的方框应填写 A.护国战争 B.二次革命 C.一二·九运动 D.皖南事变13.“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该被枪毙;但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A.国共两党开始进行北伐战争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4.初二某班学生编制黑板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其中有一历史事件与其影响不相符的是 A.淞沪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B.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论持久战》——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5.1945年的《新华日报》社评:“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北伐胜利进军、瓜分狂潮、卢沟桥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卢沟桥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发展民族工业、八一三事变16.“现在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许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材料描述的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影响 C.重庆谈判的背景 D.解放战争的爆发17.报刊头版是每期报纸最重要的内容。下表为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新闻的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 A.国共两党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C.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 D.中间派力量赞同政治民主化18.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时间轴上的土地政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持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C.顺应时代发展民族工商业 D.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1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都 A.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D.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下图中的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面临的阻力。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增加了动力F1 B.官僚资本主义增加了动力F1 C.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加了阻力F2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减少了阻力F2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26分、第22题26分、第23题8分;共60分)21.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口号、诗词、歌曲、宣传语等,彰显出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与精神内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共26分)材料一①“自强”“求富”;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民主”“科学”。材料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材料三黄河大合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口号:“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材料四口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8分)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2分)(2)材料二中的口号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些口号最能反映出该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2分)(3)材料三中的歌曲与口号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2分)分析这些歌曲与口号在当时所起的作用。(2分)(4)材料四中的口号与诗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2分)“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4分)(5)综合上述材料中不同时期的口号、诗词、歌曲、宣传语等,谈谈你的认识。(2分)22.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共26分)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二“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材料四“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困境?(4分)为解决这一困境,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努力?(至少答出两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待蒋介石的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2分)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4)据材料四,这一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如何?(2分)分析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5)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分)23.大事年表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上重要事件的工具,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清晰、直观的历史发展脉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共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