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要求的,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4年珠海博物馆举行了“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这些文物都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右图是本次特展的宣传海报,为海报中的文物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史事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有人评价道:“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既有由革命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B.无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C.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理想3.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由此可见,这一条约签订后(

)A.列强发现了中国广阔的市场 B.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C.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军队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写道:“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或者按通前的说法,是一次大的变法。变更制度已经作为一种目标被提出来了。”材料中的“大的变法”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5.《新编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某个条约“这是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它评价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6.对下面坐标轴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D.日本对中国侵略的过程7.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一八九五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一八九八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

)A.自上而下改良成效较为缓慢 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戊戌变法失败加速革命发生8.《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9.1924年1月,孙中山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造成这一时期“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残酷统治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C.袁世凯的独裁专制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0.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指()A.挽救民族危亡B.彻底反帝反封建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是一场爱国运动11.《信念永恒》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所述事件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12.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表明()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B.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领导核心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13.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A.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C.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14..如图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处对应的内容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二次革命 D.土地革命15.毛泽东在回忆某段经历时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的这段经历指的是(

)A.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的创建C.组织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1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C.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17.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公祭鼎曾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善行暴虐,旷世未闻”。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淞沪会战B.八一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18.以下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如下图),比例变化的原因是()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毛泽东与朱德胜利会师B.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19.1937年至1944年夏,八路军、新四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6.7%的力量,抗击了45.9%的侵华日军,毙伤了110万的日伪军。材料表明()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20.“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21.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2.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B.组织工农运动,支援北伐进军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D.支援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23.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兵团的领导干部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24.“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25.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京师大学堂牌匾废除科举制的诏书A.近代教育的发展B.维新思想的传播C.民族工业的起步D.社会生活的变迁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举足轻重。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材料一出自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该纲领叫什么名称?(1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纲领不能实现的原因。(2分)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文(2)材料二是哪一政党的政治纲领?(1分)其中体现三民主义中“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分)材料三

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分别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4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如图图1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2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4)上面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史事?(1分)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1分)该事件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1分)(5)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给我们哪些认识?(2分)27.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奋斗历程时分为如下模块,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会议领航】材料一如图图一上海望志路106号图二贵州遵义图一上海望志路106号图二贵州遵义图三延安杨家岭(1)三幅图片对应党的三次会议会址,请按图片对应写出会议的名称;(3分)结合所学指出图二对应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性。(2分)【道路创新】材料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材料二中“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条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材料三“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毛泽东(3)宣告长征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论证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请解读材料四:国共合作结构图。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分别建立的统一战线叫何名称?(2分)面对的主要敌人分别是谁?(2分)【人间正道】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就是为了这个初心和承诺。——摘编自新华杜《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脱贫攻整战,全面胜利!》(5)材料五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1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在哪次战役中?(1分)28.根据下表所列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1938年3-10月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