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7/14/wKhkGWeXTwyAEP3SAAG906OHvpo260.jpg)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7/14/wKhkGWeXTwyAEP3SAAG906OHvpo2602.jpg)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7/14/wKhkGWeXTwyAEP3SAAG906OHvpo2603.jpg)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7/14/wKhkGWeXTwyAEP3SAAG906OHvpo2604.jpg)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7/14/wKhkGWeXTwyAEP3SAAG906OHvpo2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1月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理学()A.融合阴阳家、法家等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下表是关于秦汉时期朝廷对河套地区开发政策。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移民政策(
)秦朝厉行移民实边政策,但由于没有做好安置、扶助工作,遭至民怨沸腾,甚至引起农民起义。西汉对移民的经济投入甚巨,对于迁徙途中的百姓,“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东汉“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佣,赁种饷,贯与田器”。A.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 B.体现政府治理理念
C.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 D.直接影响王朝兴衰3.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颇多可寻。……时邘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A.交通: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B.集镇: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
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4.下表是根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整理的唐朝721年敦煌百姓授田情况统计表(节选)。这可以折射出()姓名应授田实授田永业田口分田授田完成率杨法子1311514111.59%邯寿6%郭玄昉2012020010.0%赵玄义1012520524.8%阴承光2624940918.7%A.安史之乱加剧授田不足问题 B.租庸调制的实施面临困境
C.土地兼并破坏西北农业生产 D.两税法实行加速人口增长5.《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出宋代()
①门第观念淡化促进阶层流动
②婚姻择偶注重政治经济地位
③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
④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圣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这说明李贽()A.反对迷信权威,追求众生平等 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宣传启蒙思想,构建理想王国 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7.现有史料表明,1840—1860年之间只有扬州秀才黄钧宰在1844年称西方人的到来是一大“变局”,但是在1861年以后,许多士绅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据统计,从1861—1900年至少有43位士人,如王韬、丁日昌、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评价了这种巨变。这表明()A.黄钧宰是研究西方的第一人 B.国人对鸦片战争后的变局认识迟滞
C.师夷长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启了这种巨变8.有人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的是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D.主张国民一律平等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反抗独裁统治,巩固革命根据地
C.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10.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体,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11.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的斗争进行得最有声势。他培养市民出身精通罗马法的专家,排挤司法机关里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限制教皇财政收入;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此举()A.意在剥夺教皇对宗教的控制权 B.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推动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 D.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确立12.《托勒密世界地图》范围包括西起西班牙、东至中国的欧亚非大陆和海洋。其中地中海世界被刻画的比较准确,而世界的其余部分则充满着想象的成分。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古代欧洲对世界的科学认知 B.因充满错误而不能作为史料
C.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 D.受新航路开辟的启发而制定13.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在苏州等城市发行电子货币。新科技革命成果风起云涌,成果丰硕,其领域包括()
①计算机②航天③海洋④原子能⑤新材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4.
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下列法律文件,确认了共和原则的有()
①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下图为莫斯科保卫战后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的海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工作动摇了日本的军心 B.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C.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关系 D.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利益16.到1952年,以“欧洲一体化”为目标的马歇尔计划逐步完成,各国以“分肥”的方式完成使命,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英、法、意、西德受援最多。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有利于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 B.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
C.为建立美元体系提供了条件 D.客观上推动华约组织的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时期内容一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二“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三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四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2)请从表格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儿童受忽视问题激增,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儿童福利的行政干预,逐步构建起国家主导的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立法建制的关键在于保护儿童权利、保护儿童享有应有福祉。但儿童作为社会福利工作对象,是被动消极的权利主体,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所侧重的亦是儿童生存发展的保障性和管理性社会环境条件支持,儿童福利法律政策中具体强调国家对儿童基本权利的认定与儿童保护。如英国于1902年颁布的《道德与健康法案》首创社会立法保护儿童的形式;美国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对失依儿童服务、妇幼保健服务、残疾儿童服务、一般儿童福利服务进行具体规定。——摘编自彭华民《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材料二
1961年,美国颁布了《特别未成年人援助法案》,进一步扩大家庭援助计划的对象;1962年颁布《公共福利修正案》增加儿童福利拨款经费。日本不仅制定弹性的福利政策、家庭政策,还制定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儿童福利对象从特殊儿童扩展到一般儿童,且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颁行《儿童宪章》(1951年)、《儿童抚养津贴法》(1961年)、《母子福利法》(1964年)、《儿童津贴法》(1971年)等法律,强化国家行政力量,保障儿童各项权利。英国则关注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及就业权利,如《缺陷儿童教育法案》《就业与训练法案》等。——摘编自胡福贞、游显云《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迁:阶段、动力机制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儿童福利国家制度的举措。(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儿童福利国家制度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注:35、36题为选做题,请同学们任选1题,多答题不得分。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所学可知“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是先秦儒学的特征,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排除C;理学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对董仲舒“三纲五常”的继承,不是全新的创造,排除D。理学是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经过改造的新儒学。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中,秦朝采用强制手段,汉代多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和制度支持,这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材料中的移民实边政策是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开发角度,与民族认同无关,排除A项;秦朝尚未开通丝绸之路,排除C项;D项夸大了移民实边政策的影响,排除。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可以看出北民南迁的途径基本是沿着运河以及河流走向进行迁移,可见交通对人口迁徙的作用影响较大,A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战争的作用,排除C项;
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的途径,未涉及对江南经济开发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从表中可知,均田制的授田率偏低,说明其对应的租庸调制的实施面临困境,B项正确;安史之乱是755-763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C项;两税法实施于780年,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A.据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故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动,④正确;门第观念的淡化,促进了阶层流动,①正确;同时婚姻择偶时,注重同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说明当时仍注重政治经济地位,②正确。①②④正确,故A项正确;
B.社会成员身份并没有趋于平等,仍是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③错误,故B项错误;
C.③错误,故C项错误;
D.③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宋金元社会的变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宋金元社会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由材料“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可见,李贽认为凡人不比圣人低下,圣人不比凡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可见其反对迷信权威,追求终生平等,A项正确;
明清进步思想也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没有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排除B项;
C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李贽无关,排除C项;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排除D项。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需要考生掌握李贽的思想及其特点。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可知,虽然1840年英国就开始侵略中国,但在1840年至1860年间,认识到这一变局的人却极少,直到1861年以后,才有更多的人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研究西方比黄钧宰要早,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体现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已经发生了巨变,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运用与理解能力。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指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五权分立吸收了西方启蒙运动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加以发展,推行社会革命是对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A只是继承,体现不出对启蒙思想的发展,排除;B不是对启蒙思想的继承,排除;D也是对启蒙思想天赋人权的继承,没有发展,排除。故选C。9.【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这帽徽是白的......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和结合所学可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促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战,确保民族大解放,D项正确;
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A项;
革命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但材料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B项;
中共领导的是敌后抗战,不是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50年代早期中国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充分运用其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服务于经济恢复工作,成效显著;70年代后半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在实践中展开,是改革计划经济的弊端,所以两个时间都是在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故选择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合理调整工商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王腓力四世的措施加强了王权,这有利于法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从而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显示,法干腓力四世的措施意在削弱教权,加强王权,而非剥夺教皇对宗教的控制,排除A项;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是11—12世纪,与题干中的“14世纪初”不符,排除C项;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而非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确立,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很长时间里,人们往往对世界的其他角落知之甚少,比如古代地中海文明圈的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仅限于欧、亚、非三大洲的部分地区,而对中国、印度、非洲中部和南部等地了解非常有限,古罗马时期的《托勒密世界地图》就体现了当时地中海文明圈的“世界观”,说明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C项正确。《托勒密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并非科学认知,排除A项;虽然目前能看到的《托勒密世界地图》只是文艺复兴时期仿制的,但仍如实展现了古代西方的世界观,B项说法错误,排除;该地图制作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新科技革命成果风起云涌,成果丰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科技革命的范围包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原子能、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因此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科技革命成果风起云涌,成果丰硕”,并准确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1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权利法案》规定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而不是共和制国家,所以英国也就没有确认共和原则,所以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均是明显的确立了共和原则,故选D。
15.【答案】D【解析】海报的内容是中国抗日军民将日本法西斯打入棺材内,说明法西斯必然走向灭亡,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的利益,故选D;材料无法看到日本的军心是否动摇,排除A;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根本改变了苏德战场形式,排除B;C材料信息无所体现,排除。16.【答案】B【解析】战后欧洲经济萧条,马歇尔计划满足了战后西欧经济重建的需求,故B正确;
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排除C;
华约组织是针对北约组织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与华约组织的建立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英、法、意、西德受援最多”。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小题1】一、国民大革命时期;二、土地革命时期;三、全面抗战时期;四、解放战争时期。【小题2】例:选择二、三、四。
论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土地对国家和人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从而找到了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1928年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用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肯定了农民经过土地革命享有的耕种土地的权利,满足了农民千百年来最朴素的愿望,有效的激发了革命斗志;全面抗战时期,为了维护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稳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整了土地政策的内容,提出“双交双减”的方针,兼顾了各抗日阶层的利益,为抗日胜利打下坚实基础;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共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对土地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与用户,革命队伍迅速扩大,促进了战争局势的扭转。
中国共产党用了近30年时间,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开展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土地改革,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赢得了当时最大社会阶层农民的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分析。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答案】【小题1】举措:出台儿童福利专项立法;设立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小题2】变化:国家分配福利资源;强调儿童权利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儿童福利相关立法:儿童福利政策更趋全面细致。
影响:维护了儿童的基本权益;提升了儿童的健康质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贫富差别和族歧视。【解析】1.
本题考查了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依据材料一“英国于1902年颁布的《道德与健康法案》首创社会立法保护儿童的形式;美国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结合所学可知,举措包括专项立法以及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2.
本小题应结合材料一“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儿童福利的行政干预,逐步构建起国家主导的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法律政策中具体强调国家对儿童基本权利的认定与儿童保护”,材料二“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颁行《儿童宪章》(1951年)、《儿童抚养津贴法》(1961年)、《母子福利法》(1964年)、《儿童津贴法》(1971年)等法律”“《缺陷儿童教育法案》《就业与训练法案》”等信息结合所学,归纳其变化。在影响方面,从对儿童自身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整个社会方面进行概括,得出答案。19.【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等次论
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简单合同
- 冲孔灌注桩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三方合同补充协议书
- 资产买卖合同
- 给水、污水泵设备安装合同
- 地毯购销合同范本地毯购销合同
- 在线教育系统共建共享合同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集锦
-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简易模板
- 社区团购平台搭建及运营合同
- 医药高等数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红楼梦服饰文化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水平二(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小足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计划
- 《关于时间管理》课件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