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B.空气中没有漂浮的细菌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2、【题文】小明和他的表妹去登记结婚,被告之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结婚A.后代都会得遗传病B.后代都会得艾滋病C.后代长像都很难看D.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加3、【题文】产生痰的部位是A.鼻B.咽C.肺D.气管和支气管4、下列关于芽的叙述,错误的是()A.花芽通常比较肥犬,将来发育成花B.长在主干顶端的叫顶芽,侧枝顶端的芽叫侧芽C.枝芽顶端较尖,外面有幼叶包被D.无论顶芽或侧芽,都可能是花芽、枝芽、混合芽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A.原始海洋和高温干燥地区B.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D.海洋和河流6、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惊弓之鸟B.蜻蜓点水C.杯弓蛇影D.望梅止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____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另一类是____动物。8、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______.(判断对错)9、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尽快拨打“____”急救电话.10、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它维持种族的延续,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请你仔细观察下图植物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植物的____过程,属于____类型.

(2)当雌蕊完成受粉后,花粉粒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剌激,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的____与⑤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该过程叫____.

(3)B图中能够形成C的是____,能够形成D的是____.

(4)如果B图所示的过程遇上阴雨天,会出现什么结果?____,说明____.

11、【题文】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12、【题文】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时期。13、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分裂开始的,这个细胞是____。14、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____、____、____,而且在体内具有____,因此能够较好地适应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16、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脉搏.______(判断对错)17、培育成功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性问题。______(判断对错)18、只要有细菌存在,人和动植物就会患病()19、叶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20、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也能形成种子.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6分)21、看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______方式;属于______生殖。

(2)①称为______;②称为______.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

(3)______(列举一例)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繁育优良品种的.22、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______和黏膜.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

(3)第三道: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______(淋巴细胞)

(4)免疫的类型:______(一二道防线);______(三道防线)23、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表:。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1)___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它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遗物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可知:___________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填“甲”“乙”或“丙”),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都比较___________(填“低等”或“高等”)。(3)由此可以初步推断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30分)24、【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5、【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6、【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试题分析: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其原理是用过多的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腌制法的知识。【解析】【答案】C2、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减少遗传病发病率,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解析】【答案】D3、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解析】【答案】D4、B【分析】解:A;花芽顶端钝圆;内有花部原基,将来发育成花,A正确;

B;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B错误;

C;枝芽顶端较尖;外面有幼叶包被,C正确;

D;无论顶芽或侧芽;都可能是花芽、枝芽、混合芽,D正确。

故选:B。

芽的分类:

1.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

2.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芽的结构和分类。【解析】B5、C【分析】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C。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解析】C6、B【分析】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选项A;C、D均属于应激性.选项B属于生物繁殖行为.

故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注意应激性与繁殖行为的区分.【解析】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150脊椎动物【分析】【解答】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8、√【分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考虑,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故答案为:√

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每一生活细节中做好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资源回收三方面的工作.

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解析】√9、略

【分析】

110:匪警;112:电话障碍申告,114:电话查号台,117:报时台,119:火警,120:急救中心,121:天气预报,122: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170:通信话费查询,189:通信业务咨询电话,180:通信服务质量投诉电话.题干中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据此可知,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故答案为:120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了救救求助措施;回答此题要明确各电话的用途,可查阅资料.

10、略

【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该植物是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两性花的雄蕊花药里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的植物必然是两性花,而且一朵花中的雌蕊与雄蕊必须同时成熟.自然界中自花传粉的植物比较少,如大麦;小麦、大豆、豆角、稻子、豌豆、指甲花等.雄蕊花药里的花粉,经过风力,水力,昆虫或人的活动把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雌蕊的花柱上的过程叫异花传粉.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等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此题中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所以叫做自花传粉.

(2)如图:花粉经过风或其它媒介的作用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粒受到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不断伸长到达子房,进入子房内的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3)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图中C为果实,是有[8]子房发育而来的;D种子是由[9]胚珠发育而来的;如下图所示:

(4)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如遇到连阴雨的天气,会影响到昆虫前来传粉的机会,不能传粉,就完不成受精,所以结果率会下降.由此看来果实(种子)的形成,受精很关键.

故答案为:(1)传粉;自花传粉。

(2)精子;卵细胞;受精。

(3)[8]子房;[9]胚珠。

(4)果实凋落;果实(种子)的形成;受精很关键。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植物传粉受精;传粉方式,果实种子形成和发育等知识,据此解答.

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遗传指的是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应该要强调是性状上的相似。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遗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遗传的概念。【解析】【答案】×12、略

【分析】【解析】两栖动物(如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解析】【答案】受精卵(卵)、蝌蚪、幼蛙、成蛙13、受精卵【分析】【解答】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发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胚胎发育阶段,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的胚后发育阶段,卵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是人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的生殖过程,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14、根茎叶输导组织陆地【分析】【解答】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解析】【答案】对16、×【分析】解: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肱动脉这个位置和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测得血压数值相对准确.

故答案为:×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液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液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血压的产生原因.【解析】×17、×【分析】解: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看法;如今的科学技术检测技术还不能肯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无害性,但随着工夫的展开和科学技术的不时进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辩论大概会有一个后果,我们当今的科技技术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将来的损害。

故答案为:×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正确看待生物技术,不能盲目的应用。【解析】×18、×【分析】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解析】【答案】错19、√【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将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解析】【答案】对20、×【分析】【解答】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故答案为:×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简答题(共3题,共6分)21、嫁接;无性;接穗;砧木;形成层;苹果【分析】解:(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从图片中可以判断出,把①接到②上,是嫁接.由图可知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2);嫁接时;接上去的枝条为接穗,为图中的①,被接的植物是砧木,为图中的②,嫁接时二者的形成层要结合紧密,才能保证接穗成活.

(3);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为苹果、桃等果木的繁殖常采用嫁接技术.

故答案为:(1)嫁接;无性。

(2)接穗;砧木;形成层。

(3)苹果(也可填桃;梨等其它的)

此题是关于嫁接知识的识图填空题;分析图形作答.

嫁接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考到,多是以这种识图填空的形式出现,注意掌握.【解析】嫁接;无性;接穗;砧木;形成层;苹果22、皮肤;吞噬细胞;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析】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是:

(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

(3)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4)第一道免疫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免疫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免疫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皮肤。

(2)吞噬细胞。

(3)免疫细胞。

(4)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解析】皮肤;吞噬细胞;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23、(1)化石遗体遗迹。

(2)丙低等。

(3)丙、甲、乙【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历程,理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1)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它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2)分析表格可知: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始祖鸟属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动物较高等,因此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马、象牙、犀牛),马、象、犀牛属于哺乳动物,动物最高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近;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珊瑚属于腔肠动物,乌贼是软体动物,动物都很低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远。所以,分析表格可知:丙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都比较低等。

(3)由(2)的解答可以初步推断,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丙、甲、乙。【解析】(1)化石遗体遗迹。

(2)丙低等。

(3)丙、甲、乙五、其他(共3题,共30分)24、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析】【答案】(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3)①③

(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