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2、能够提取青霉素的真菌是()

A.曲霉。

B.青霉。

C.根霉。

D.毛霉。

3、“孔雀开屏”“蜻蜓点水”属于动物的()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节律行为4、某些细菌能在4000m的深海中生活,这说明()A.细菌会游泳B.细菌分布很广C.这些细菌不喜欢阳光D.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5、“移花接木”和“一树能结三种果”都能说明植物的一种繁殖技术是()A.克隆B.嫁接C.出芽生殖D.有性生殖6、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直发和黑发B.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C.豌豆的紫花和白花D.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7、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病非常容易引起死亡B.遗传病可以得到根治C.部分人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D.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8、青蛙是庄稼的卫士.它是一种两栖动物;它的幼体蝌蚪生活在()

A.水中。

B.陆地上。

C.空中。

D.水陆两栖。

9、(2015•内江)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面对骨胳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块骨骼肌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B.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D.骨骼肌的收缩可以不需要能量。

11、【题文】据报道,2012年4月,湛江开发区某中学发现疑似风疹病例,市疾控中心马上派出专人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风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B.发病学生属于易感人群C.要及时终止风疹的流行,必须切断流行的全部三个环节D.做好教室、宿舍清洁消毒,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预防风疹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B.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C.基因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片段叫做DNA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3、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特征的是A.有花、果实和种子B.种子裸露C.无果皮D.有果皮14、(多选)女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和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分别是()A.子宫B.卵巢C.睾丸D.前列腺15、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国内迅速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有利于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C.引入新的生物物种,可大力推广D.抑制了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16、下列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直接从野外捕捉来的菜青虫幼虫。

B.采集菜青虫虫卵隔离孵化饲养;用孵化的幼虫实验。

C.做实验前最好先把幼虫进行适当的饿饲。

D.实验用的滤纸的形态;大小可以与非十字花科的植物叶不一样。

17、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患上遗传病B.近亲结婚后代的成活率低C.近亲之间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D.这里的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巨著《____》,它揭示了生物的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9、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

(1)如图中②所示的结构是____.

(2)当家鸽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数字____所示的结构并在其中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____.这是家鸽对____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

(3)请你再举出4种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

a____;b____;

c____;d____.

20、请将下面所列举的动物;按照各小题的要求分类,应分别在何处区分?请将表示分界线的符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

猫|鸽|龟|蛙|鲤鱼。

ABCD

(1)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____

(2)成体用肺呼吸的动物和成体用鳃呼吸的动物____

(3)上面所列举的动物都属于哪一类动物?____

(4)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双受精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指一个精子与融合,形成____________;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的现象。2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海南岛陆地面积只有3.4万平方公里;不到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5%,但已知的野生植物有4600多种,其中500余种是海南岛特有的;陆生野生动物中,两栖类有43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9%;爬行类116余种,占全国总数的33%;鸟类42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30.7%;哺乳类112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8.6%,其他种类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资料二:海南岛拥有种类众多的珍贵.稀有甚至濒危的动植物;被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5种.终生生活在树上的海南长臂猿.灵巧美丽的海南坡鹿等,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海南岛热带雨林的精灵,唯海南独有,现已进行国家级资源保护.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

(3)分析如图“海南部分生物的进化树”,①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____.

(4)生物类群②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

通过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5)生物类群③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其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____.

(6)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____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3、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______(判断对错)24、鼠类猖獗,我们应该将鼠类灭绝.______(判断对错))25、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胎一定是女孩.______(判断对错)26、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6分)27、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顺序依次是_______。(2)②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⑥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能溶解________。

(5)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变化是:未遮光部分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有_______产生。28、(5分)某校科学小组准备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其实验记录如下。请根据已学知识作答:(1)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订计划:①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A.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B.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②请你选择出作为该实验的材料()____A.桑叶和白菜叶B.菠菜叶和油菜叶(4)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填序号)。①用1只蚕②用10只蚕你的理由是____。29、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_散失的.(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0.500.751.001.502.253.003.5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______℃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30、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方案一:。方案二:。(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适?。理由是。(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如何证明?。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24分)31、【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32、【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33、【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解析】【答案】B2、B【分析】

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答案】根据青霉菌可以生产青霉素进行分析回答.

3、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考点:繁殖行为。【解析】【答案】B4、B【分析】解:细菌外面有荚膜保护;遇到不良环境时看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某些细菌能在4000米的深海中生活,海底温泉喷涌出高达350摄氏度的水流.海底热泉水从地下带上来许多硫酸盐,硫酸盐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一些以硫化氢为营养的细菌以极快的速度繁衍.表明细菌.真菌分布广泛.没有荚膜的细菌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有荚膜的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在不良环境时能形成芽孢的细菌适应能力最强.

故选:B

某些细菌能在4000米的深海中生活;表明古细菌生存能力强,分布广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的原因.【解析】【答案】B5、B【分析】解:解:A;克隆是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克隆常用于动物,A错误.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移花接木”和“一树能结三种果”都说明植物的一种繁殖技术是嫁接,B正确.

C;出芽生殖是由亲代体表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移花接木”和“一树能结三种果”不是出芽生殖,C错误.

D;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D错误.

故选:B.

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一些植物可通过嫁接来结出不同的果实.

明确嫁接的优点是解题的关键.【解析】B6、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对性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解答】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人的直发与黑发不是同一性状,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不是同种生物,都不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故选C。

【解析】C7、D【分析】解:A;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但遗传病不一定非常容易引起死亡,A错误;

B;遗传病目前不可以得到根治;B错误;

C;我们所有人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每个人的全部基因中都可能有5~6个致病基因,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错误;

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D正确。

故选:D。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此题考查了遗传病的概念以及遗传病的治疗、致病基因。【解析】D8、A【分析】

青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生活在水中,用外鳃呼吸,有尾像鱼.

故选A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9、D【分析】【解答】:A;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因此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环境的变换;如果环境没有变化,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没有了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就不会进行,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C【分析】

A;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故不符合题意.如图所示:

B;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中间部分是肌腹,两端是白色的肌腱;故符合题意.如图所示:

C;实验证明:骨骼肌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骨骼肌就舒张,可见,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故符合题意.

D;人体的任何生命活动的进行都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同样,骨骼肌的收缩也需要能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解析】【答案】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11、AD【分析】【解析】风疹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发病学生属于传染源,要及时终止风疹的流行,只需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节就可以了。【解析】【答案】AD12、ABD【分析】解:A;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作遗传;A正确;

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正确;

C;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DNA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片段叫做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B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解析】【答案】ABD13、B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祼子植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祼子植物的特征,注意与被子植物特征的区别。

【解答】

种子植物包括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繁殖;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为双受精,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繁殖。因此种子裸露和无果皮属于祼子植物的特征,故BC符合题意。

故选BC。【解析】BC14、BC【分析】解:A;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A错误.

B;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正确.

C;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C正确.

D;前列腺属于男性生殖系统;能分泌黏液,D错误.

故选:BC

男性的性器官包括:精囊腺(分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阴茎;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子宫是胎儿生长的宫殿,来记忆子宫的作用.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解析】BC15、BC【分析】解:AD;“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物种;它在国内迅速蔓延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由于它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又缺少天敌,迅速繁殖,争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空气、养料等,因此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抑制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AD正确;

BC;不利于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在引入新的生物物种时,可能会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定要慎重,先考察、论证后再引入,而不是大力推广,BC错误;

故选:BC。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预防。【解析】BC16、AD【分析】

A;直接使用从野外捕来的幼虫;不能说明菜青虫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故符合题意;

B;对菜青虫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故不符合题意;

C;将其先饿一段时间有利于菜青虫取食;如果不饿取食行为不明显,影响观察.故不符合题意.

D;“十字花科植物”与“非十字花科植物”为实验的唯一变量;而环境中的其他所有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要尽量相同,如实验的材料、时间和地点.为了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因此原理上实验叶片和滤纸片应当一样大,性状、颜色相同,故符合题意;

故选:A;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实验设计;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17、CD【分析】试题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禁止近亲结婚.【解析】【答案】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物种起源;多样性和适应性。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9、略

【分析】

(1)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2)家鸽的体内有许多②气囊,这些气囊与③肺相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即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气囊只是起辅助呼吸的作用.双重呼吸方式可以供给家鸽充足的氧气.这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

(3)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因此除了上述特点外,A.形态特征如身体呈流线型;B.结构特征如: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便于飞行;胸肌发达,有龙骨突,利于家鸽飞行等等.

故答案为:(1)气囊;(2)③;双重呼吸;空中飞行;(3)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长骨大都中空;胸肌发达等.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据此作答.

20、略

【分析】

(1)根据动物的背部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猫|鸽属于恒温动物,龟|蛙|鲤鱼属于变温动物.

(2)猫;鸽、龟、蛙成体用肺呼吸;鲤鱼用鳃呼吸.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家鸽为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对氧气的需要,除用肺呼吸外,还有气囊辅助呼吸,形成了独特的双重呼吸;猫用肺呼吸,这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龟是爬行类,用肺呼吸,这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3)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A;B和C、D(2)ABC和D(3)脊椎动物(4)门;纲,目,科,属,种。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分类的等级;据此答题.

21、略

【分析】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解析】【答案】卵细胞受精卵受精极核22、生物种类种两栖类胎盘角质的鳞片或甲建立自然保护区种质库【分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图“泰山部分生物的进化树”;①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两栖类.

(4)生物类群②哺乳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5)生物类群③爬行类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其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角质的鳞片或甲.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泰山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种;

(3)两栖类;

(4)胎盘;

(5)角质的鳞片或甲;

(6)建立自然保护区;种质库.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3、×【分析】解: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如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等.缺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关键点: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作用很大.【解析】×24、×【分析】解:鼠类虽然有一定的危害;但也不能消灭它们,因为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个基因库只有一种生物.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而不是彻底消灭干净.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动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动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等.

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应该珍爱动物.【解析】×25、×【分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胎是女孩的可能性是50%,而不是一定是女孩.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解析】×26、A【分析】【解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分析】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6分)27、(1)②⑦③⑥⑤④①(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3)设置对照实验(4)叶绿素(5)变蓝淀粉【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解答】(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故该实验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②⑦③⑥⑤④①。

(2)将叶片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3)将叶片部分遮光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5)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滴碘液后,叶片的变化是: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产生,不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产生。

【解析】(1)②⑦③⑥⑤④①(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3)设置对照实验(4)叶绿素(5)变蓝淀粉28、(2)蚕吃桑叶属于先天性行为(3)①B②A(4)②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桑蚕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交流与表达。(1)该探究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2)作出假设要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故作出假设:蚕吃桑叶属于先天性行为。(3)制订计划:①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家蚕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故获得蚕的方式应该是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故选B。②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家蚕的食物种类,所以选择两种植物的叶子一种是桑树的叶子,另一种是非桑叶植物。故选A。(4)每一组蚕的数量用10只蚕而不用1只蚕,理由是:用10只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解析】(2)蚕吃桑叶属于先天性行为(3)①B②A(4)②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29、(1)氧气(氧)

(2)二氧化碳

(3)E叶片

(4)2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呼吸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解答】(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实验一中,A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没被消耗,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D,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在实验三中,E、F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因此,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解析】(1)氧气(氧)

(2)二氧化碳(3)E叶片(4)2030、略

【分析】试题分析:(1)在方案一、二中,甲瓶内都是加入的蔗糖和干酵母,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蔗糖生成二氧化碳,使气球鼓起来,方案一中乙瓶只有干酵母,方案二中乙瓶只有蔗糖,不能产生气体,气球不会鼓起来。(2)方案一更合理,由于该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因此实验变量是酵母菌,而不是蔗糖,方案一的实验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实验变量是蔗糖。(3)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发酵,能使气球鼓起来,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气体,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答此题从酵母菌发酵现象、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二氧化碳能使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等方面分析。【解析】【答案】(1)方案一:甲组气球胀大,乙组气球不胀大方案二:甲组气球胀大,乙组气球不胀大(2)方案一方案一的变量为有无酵母菌,符合实验目的(3)二氧化碳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六、其他(共3题,共24分)31、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