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是指A.断肢再植手术B.针刺麻醉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D.试管婴儿2、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认为,《黄帝内经》最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地方在于表明个人的健康或疾病状况不是由恶魔或祖先决定的。由此可知《黄帝内经》A.体现朴素唯物论的哲学思想B.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C.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D.从经验积累上升到理论总结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A.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B.促成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推动了均田制普遍实行D.导致铁犁牛耕广泛使用4、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整体呈方正规则形状,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且居中分布,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古时期的欧洲以教堂和市民广场为中心的开放式布局形成鲜明反差。这一反差折射出两大文明()A.经济水平的差距B.国家管理水平的优劣C.审美取向的不同D.社会治理方式的差异5、1912年4月,孙中山说:“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要者为铁道,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据此可知,孙中山()A.主张实现民生主义目标B.揭露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C.旨在举全国之力建铁路D.认识到铁路修筑的紧迫性6、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D.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材料二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时,由于偏安于半壁江山,加之连年征战,政府不得不以扩大海外贸易来增加税入,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泉州港宋哲宗元祐二年(南宋时,由于偏安于半壁江山,加之连年征战,政府不得不以扩大海外贸易来增加税入,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泉州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设立市舶司后,国内商人开始直接从泉州出海贸易,而外国商船亦可分别进入泉州或广州进行贸易。有证据显示,海上丝绸之路至元代已向西逐渐扩展到东非沿岸。明初,明成祖朱棣及其后继者出于“宣扬国威”、发展“朝贡贸易”等多重考量,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之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欧洲殖民者为贩运中国生丝和丝织品,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材料二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欧洲殖民者为贩运中国生丝和丝织品,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朱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并分析明朝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叶以后西方国家介入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11、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的铁铲、铁斧、铁银、铁苗(1955年出土)。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縫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史学家张岂之甲乙

根据材料,指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12、人口流动折射出许多历史的信息;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解放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材料二从1958年开始中国人口逐步就基本没有自由迁移了。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四川;贵州、云南,现在汶川地震我们知道好多大的厂都是那个时候陆续迁过去的,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各地有小三线,小三线在皖南。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

材料三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从1949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1958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中的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果以三十年为分界线,前三十年人口迁移和后三十年的人口迁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请比较材料中的两幅图片,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至1914年上海租界的发展——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材料二

1880至1900年间上海租界内华人的人口发展——陈万雄《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材料三。1850

《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创刊。

1871

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至上海的海底电缆;电线接入租界。

1872

4月,英国人美查(FrederickMajor)创办《申报》。

1879

9月;美国传教士创办圣约翰书院,后改称圣约翰大学。

1881

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营业。

1882

英国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发电。

1893

工部局收购电光公司;成立电气处。该年,英国人丹福士创办《新闻报》。

1902

上海首次引进两辆汽车。

1903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东方杂志》。

1908

3月;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通车。第一家电影院虹口电影院建成。

1909

沪宁铁路通车。

1911

上海出现第一座钢筋水泥建筑一上海总会。陆费逵在福州路创立中华书局。

——刘惠吾《上海近代史》以上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近代上海发展历史时,搜集到的史料。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部分)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6、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7、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2、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个人的健康或疾病状况不是由恶魔或祖先决定的”可知,《黄帝内经》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3、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结合所学可知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促进粮食产能提升,粮食产能提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B项正确;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A项;均田制是北魏至唐初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是原因,不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重农抑商政策,而中古时期的西方教权的地位突出,这一反差折射出两大文明社会治理方式的差异,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方面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未对中西方国家管理水平做出评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出中西方的审美观念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5、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交通最要者为铁道,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可知,孙中山认为铁路是交通运输中最为重要的,强调了铁路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说明了铁路修筑的紧迫性,D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排除A项;孙中山没有揭露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铁路修筑的紧迫性,而非举全国之力建铁路,排除C项。故选D项。6、D【分析】【详解】

西医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但影响不大,鸦片战争后,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陆续在通商口岸建立,故“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不符合当时的情况,D项正确;A项是在疫情形势下的隔离措施,B项是关于治疗和经验总结的措施,C项是政府管理的措施,都是当时应对天花病毒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的信息得出茶树种植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中“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的信息得出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者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的信息得出商业城市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一中“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的信息可知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根据材料一中“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的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的信息可知有利于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一中“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信息可知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

(2)趋势:结合表格中产量、内销、外销三个要素相应数据变化的走向可得出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内销增长缓慢、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原因:要充分调用所学知识归纳,可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联系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国际上如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国内如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影响、自然经济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概括。具体而言,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1)原因:①茶树种植范围扩大;②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③儒;佛、道思想的影响。

影响: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或扩大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大量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

(2)趋势: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内销增长缓慢(或变化不大)。

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0、略

【分析】【分析】

(1)

不同:从材料中的官方态度方面来看;南宋政府积极鼓励,明朝政府严格管制;从材料中的参与者方面来看,南宋时民间商人参与较多,明朝时以官船为主;从材料中的贸易对象方面来看,南宋时主要是亚非国家的贸易,明朝时囊括了亚;非、欧、美各大洲的贸易;从材料中的线路方面来看,南宋时主要通过东南亚延伸到印度洋沿岸地区,明朝时扩展了从东南亚通往美洲,再通往欧洲的航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朝贡贸易的发展、沿海地区局势动荡、海禁政策的推行及新航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

(2)

影响:根据材料“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全球贸易联系加强;中国主流货币的变化和赋税制度的改革、西方国家侵扰沿海地区、导致中国对外政策趋于保守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不同:官方态度方面;南宋政府积极鼓励,明朝政府严格管制;参与者方面,南宋时民间商人参与较多,明朝时以官船为主;贸易对象方面,南宋时主要是亚非国家的贸易,明朝时囊括了亚;非、欧、美各大洲的贸易;线路方面,南宋时主要通过东南亚延伸到印度洋沿岸地区,明朝时扩展了从东南亚通往美洲,再通往欧洲的航线。(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为强化;“宣扬国威”和发展官方贸易的政治考量:沿海地区倭寇的猖额;海禁政策的实施;新航路的开辟及西方殖民者的早期争夺。(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西方国家介入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与欧洲、美洲的贸易联系加强,大量白银因此涌入中国,间接导致中国主流货币的变化和赋税制度的改革;西方国家侵扰了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间接导致中国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1、略

【分析】【详解】

课题:根据材料“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的铁铲、铁斧、铁银、铁苗(1955年出土)”“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可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优先选择材料甲。理由:根据材料“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的铁铲、铁斧、铁银、铁苗(1955年出土)”可知,材料甲是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第一手材料,较真实的反映历史,学术研究价值高;根据材料“史学家张岂之”“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可知,材料乙是现代史学家对各种史料的整理和阐释,属二手史料。【解析】课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优先选择材料甲。

理由:材料甲是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第一手材料,较真实的反映历史,学术研究价值高;材料乙是现代史学家对各种史料的整理和阐释,属二手史料。12、略

【分析】【详解】

(1)主要方向:根据“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得出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国家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角度概括。

(2)特点:根据“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可得出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陕川;云、贵等地区;根据“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可得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影响:根据材料可概括得出有利于中西部人口的增长、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和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

(3)特点:根据“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得出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中国迁移到国外。不同:结合以上材料可得出前三十年由政府主导,后三十年由市场主导。【解析】(1)主要方向:从农村到城市。

原因:国家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或“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工业化开始起步等)。

(2)特点: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陕川;云、贵等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

影响:有利于中西部人口的增长;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和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

(3)特点: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中国迁移到国外。

不同:前三十年由政府主导,后三十年由市场主导。五、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北宋谷物的移植路径及玉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可提炼出观点是宋代与明清农作物传播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稻类作物向北移植,谷类作物向南移植,这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明清时期玉米的传播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及国内人口增加有关。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可。【解析】答案示例:

论题:宋代与明清农作物传播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阐释:宋代稻类作物向北移植;谷类作物向南移植。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使南方影响力上升,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政府的推动均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国内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扩大,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经不同路径传入中国,中国逐渐被卷入早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物种间的交流传播,其成因各有不同。无论如何,物种交流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信息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上海逐渐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等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即可,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被迫成为与西方接触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理念;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在上海获取租借地,列强在上海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为部分流亡者提供庇护;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人纷纷避难或移居上海,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清政府的自强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等近代化。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亦可,如近代上海的历史是一部列强侵华殖民史等等。【解析】示例1:

主题: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解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被迫成为与西方接触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理念;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在上海获取租借地,列强在上海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为部分流亡者提供庇护;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人纷纷避难或移居上海,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清政府的自强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等近代化。

总上所述;上海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示例2:

主题:近代上海的历史是一部列强侵华殖民史。

解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列强侵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上海获取租借地,列强在上海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和干涉,租界俨然是一个“自由王国”;上海租界人口不断增加,成为“国中之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

总上所述,近代上海历史的发展一部列强侵华殖民史。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其主要涉及的是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从材料的内容可以提炼出主题为“技术条件影响城市规划思想。”论述时从15世纪以前社会生产技术的状况进行分析当时城市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及特点。再从工业革命开展,对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理解,得出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群日益显现。随着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