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秦汉两个朝代最突出的特点是()A.经济发展B.国家统一C.科技进步D.人民富裕2、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3、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客观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加强了世界联系B.促进了经济发展C.推动了民族融合D.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表格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制执行的成果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5、如图反映的是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它所反映的事件标志是()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题文】今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2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7、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A.张之洞B.曾国藩C.李鸿章D.左宗棠8、下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9、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几项是正确的A.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B.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格C.爵士乐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到美国D.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10、在某班历史课上,讲到法国大革命时,同学提出了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个观点是对的()A.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4日B.《人权宣言》是以《独立宣言》为蓝本的C.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D.法国大革命是不彻底的11、英国对在欧盟事务中边缘化的地位非常不满,刚刚赢得连任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如图)表示,将尽快进行脱离欧盟的公投.当年欧盟成立的意义是()A.欧洲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B.欧洲取得世界的主导地位C.欧洲开始向经济一体化方向迈进D.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消除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2、目前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问题突出,其中宗教信仰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13、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社会波澜迭起。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史____,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2)1688年的一场政变,史称“____”,标志着英国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3)工业革命中,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____”。(4)____发明的火车把人类推进到“火车时代”。(5)英国工人在1837年提出一个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文件是《____》,这场运动称之为____,它成为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起工人运动。14、____朝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设宣政院加以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实行____制度,西藏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15、他被战友誉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是____。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务员考试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我国自隋唐时期就有类似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隋唐“公务员考试”的形成】

(1)请根据提示完成隋唐“公务员考试”形成的过程。人物作为____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___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____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每年进士科考试的达千人以上____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____【隋唐“公务员考试”的影响】

材料一“以试为选”大致确保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朝廷可得人才;士子可求机遇。

(2)上述材料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隋唐时期)考试是选官的基本途径;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籍与诗赋文章,普通人士只有通过寒窗苦读,才能实现跻身于社会上层的愿望,因此与考试相衔接的学校教育在古代被看做是选拔人才的预备场所。

(3)上述材料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教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考试的巨大活力大大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诗;赋的繁荣无不与进士科重视文章辞彩有关,书法的繁荣也与以书取士相关。”

(4)上述材料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文化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代“公务员考试”的终结】

(5)隋唐时期创立的这套“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你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解吗?

(6)正是因为这套“公务员考试”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终在什么时废除了。

(7)如果你要想亲身目睹古代的科举场所,你可以到定州的哪个旅游景点?1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材料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2)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____,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____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接受了学者____提出的“罢黜百家,____”建议。这项建议被采纳后,____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材料四: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班固说汉武帝“雄材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4)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20分)18、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是北宋时期哪部史学巨著的书影?该著作是谁主持编写的?。

(2)该著作记载了我国哪段时期的历史?。(3)该著作在我国史学界属于什么体裁的史学著作?19、观察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线索清晰。)二战《胜利之吻》战后欧洲废墟纳米比亚独立20、观察图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中。A.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B.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偷袭行动(2)根据上图,分析盟军对法西斯势力的进攻有何特点?21、21;仔细观察下图;按要求在图中填出正确的答案。

A标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事件。

B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初步形成的事件。

C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

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2题,共12分)2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典故往往形成于历史事件中,请把与下列成语对应事件的字母写在括号内起来。()1.围魏救赵A.巨鹿之战()2.纸上谈兵B.桂陵之战()3.破釜沉舟C.长平之战()4.问鼎中原D.淝水之战()5.揭竿斩木E.春秋争霸()6.草木皆兵F.大泽乡起义23、请用连线的方式,将下列古代文明与大河流域进行正确搭配。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古中国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两个朝代最突出的特点.【解析】【解答】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时期;国家统一是秦汉两个朝代最突出的特点.

故选B.2、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掌握.【解析】【解答】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出于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时期;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提出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于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提出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④①②③.

故选D.3、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战争与征服,是人类文明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它促进了各种文明之间的大融合,起到了交流互通融合的巨大作用,这是积极作用。比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都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D。

【解析】【答案】D4、B【分析】仔细分析图表信息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城市职工;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城镇职工的涨幅低于农村农民的涨幅。这是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原因。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对表中所给数据要认真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生活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解析】B5、A【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巴黎工人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知识点;应把握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解答本题要熟记巴黎公社的有关内容。【解析】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AB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为了解决农奴制带来的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同时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还可以用钱购买一块份地,农奴并不是无偿得到的土地,应该排除D,通过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所以本题选ABC。

考点:俄国1861年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识记能力,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是同学们掌握的重点内容,另外,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国家采用多种形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俄国和日本,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掌握。【解析】【答案】ABC7、A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析】【解答】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故选ABCD.8、A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故选项AC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是错误的.

故选ACD.9、ABD【分析】略

【解析】ABD10、BC【分析】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独立宣言》宣布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人权宣言》以它为蓝本,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它们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BC说法均符合题意.

故选BC.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BC11、AD【分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欧盟成立的意义.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BD明显存在知识性错误,C选项只集中在经济不全面.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注意题目四个选项中的关键词.【解析】A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地区矛盾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目前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问题突出,其中巴以冲突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问题·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解析】【答案】×改正:“宗教信仰”改为“巴以冲突”13、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莎士比亚成就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代表人物,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据此可填莎士比亚。(2)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宫廷政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的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据此可填光荣革命。(3)本题考查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瓦特将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革命性飞跃;出现了带动一切工作机的、万能的“原动机”。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据此可填蒸汽时代。(4)本题考查的是发明火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14年发明“布拉策号”蒸汽机车;1825年又发明更为先进的“旅行者号”机车。火车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人类迈入“火车时代”。据此可填火车。(5)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宪章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6—1858年,英国宪章运动因发表《人民宪章》而得名;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革命运动)。据此第一空可填人民宪章,第二空可填宪章运动。【解析】(1)莎士比亚(2)光荣革命(3)蒸汽时代(4)史蒂芬孙(5)《人民宪章》;宪章运动14、略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历史的准确识记.【解析】【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元世祖时;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答案为:

元;民族区域自治.15、华盛顿【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是指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国家独立.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

故答案为:

华盛顿.16、隋文帝进士科唐太宗武则天诗赋【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隋唐科举考试的建立和完善.

(2)本题考查科举考试在政治上的影响.

(3)本题考查科举考试在教育上的影响.

(4)本题考查科举考试在文化上的影响.

(5)本题考查科举考试的弊端.

(6)本题考查科举考试的废除.

(7)本题考查定州的科举考试场所.【解析】【解答】(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2)据材料“考试是选官的基本途径;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籍与诗赋文章”“‘以试为选’大致确保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朝廷可得人才,士子可求机遇”可知,隋唐科举制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是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

(3)据材料“普通人士只有通过寒窗苦读;才能实现跻身于社会上层的愿望,因此与考试相衔接的学校教育在古代被看做是选拔人才的预备场所”可知,隋唐科举制在教育上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4)据材料“考试的巨大活力大大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诗;赋的繁荣无不与进士科重视文章辞彩有关,书法的繁荣也与以书取士相关”可知,隋唐科举制在文化上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诗歌的繁荣.

(5)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培养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7)本题为地方史识记题.定州贡院是目前我国北方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民间称为考棚.自明朝以来,定州隶属真定府.因而如果你要想亲身目睹古代的科举场所,你可以到定州贡院.

故答案为:

(1)隋文帝;进士科,唐太宗,武则天,诗赋.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

(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4)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诗歌的繁荣.

(5)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清朝末年.

(7)定州贡院或定州考棚.17、汉武帝诸侯国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家【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政治上的大一统.

(3)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上的大一统.

(4)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解析】【解答】(1)分析图片中的内容;其中有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郡、县”,这是秦朝时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展现.秦始皇建立起的此制度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得到了实践.

(2)据材料二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

(3)由材料中的“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确立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评价古代封建帝王;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的评价;重点论即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评价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

故答案为: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韩非(或韩非子)法家思想.

(2)汉武帝;诸侯国.

(3)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家.

(4)参考答案:(写出其中二方面即可)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的评价;③重点论即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④评价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四、识图题(共4题,共20分)1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光和《资治通签》的有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下图是北宋时期《资治通签》的书影,该著作是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故下图是北宋时期《资治通签》的书影;该著作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2)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光和《资治通签》的有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故该著作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3)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光和《资治通签》的有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签》,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故该著作在我国史学界属于编年体史学巨著。【解析】(1)《资治通鉴》;司马光。(2)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3)编年体史学巨著。19、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胜利以后,欧亚衰落,殖民体系崩溃的整个过程。只要是按照二战胜利—欧洲衰落—一殖民体系崩溃这个内在逻辑顺序续写。(1)必须有一个自拟的题目;(2)必须写清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即二战导致欧洲经济衰落,这是本题的重点。(3)史实要正确,不要编造历史;线索清晰,事件要按时间顺序排列;(4)语句通顺,表述完整。(5)字数不少于80字。如:殖民体系的瓦解1945年8月14日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以纪念二战结束。二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大片地区变成废墟,经济萧条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改变了欧洲等国家的发展方向。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解析】评分说明:要求:本题满分。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线索清晰。题目;()关键词及史实内在逻辑:二战胜利—欧洲衰落—一殖民体系崩溃;()语句通顺,线索清晰。()若小短文不足80字,请酌情扣分。如:殖民体系的瓦解1945年8月14日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以纪念二战结束。二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大片地区变成废墟,经济萧条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改变了欧洲等国家的发展方向。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偷袭珍珠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开始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开始对外侵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1936年,日本发动“二二六”政变,建立法西斯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在日本形成。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美国采取了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措施,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二战爆发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几个小时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使其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仔细观察图中可知,应该左面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右面为B.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偷袭行动。(2)本题主要考查盟军对法西斯势力进攻的特点相关知识。结合地图可知,盟军对法西斯势力的进攻特点是包围。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二战胜利打下了有利基础。1944年6月6日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的过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解析】(1)左A右B。

(2)包围。

2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标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事件是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故最上面填写A。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初步形成的事件是发生在陕西西安的西安事变,故最左下框填写B。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是七七卢沟桥事变,故中间应填写C。

【解析】从上往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五、连线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成语典故的相关内容。成语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